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 昏沉(hūn)衣裳(shɑng)荡漾(yàng)
B. 灯罩(zhào)蓑笠(suō)椅背(yǐ)
C. 瞬间(shùn)参差(cī)皱蹙(cù)
D. 解散(sàn)边缘(yuán)骤然(zòu)
【答案】D
【解析】D项,“骤然”的“骤”应读作“zhòu”。

故选D。

2.下列文学作品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 叙事诗《木兰诗》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选自北宋
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B. 臧克家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的、真实的鲁迅先生,
让我们直面他伟大的人格。

C.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

文章写的是吕蒙
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D.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
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答案】D
【解析】A项,“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错误,应为“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项,“臧克家”错误,《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

C项,“纪传体通史”错误,应为“编年体通史”。

故选D。

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3.(1)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子衿》
3.(2)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4)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3.(5)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3.(6)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7)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
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答案】(1)青青子衿
【解析】(1)注意“衿”的书写。

【答案】(2)拣尽寒枝不肯栖
【解析】(2)注意“栖”的书写。

【答案】(3)波撼岳阳城
【解析】(3)注意“撼”的书写。

【答案】(4)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析】(4)注意“依”的书写。

【答案】(5)萧萧班马鸣
【解析】(5)注意“萧”的书写。

【答案】(6)海内存知己
【解析】(6)注意“己”的书写。

【答案】(7)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解析】(7)由“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可推知答案。

注意“碾”的书写。

【答案】(8)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8)由“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的呼喊”可推知答案。

注意“俱”的书写。

4.(1)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雨雪霏霏。

4.(2)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_____。

4.(3)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4.(4)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

4.(5)根据诗句的意思和你积累的课外知识正确选填花名。

(只填序号)
A.桃花 B.梨花 C.葵花 D.梅花 E.荷花 F.杏花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_______开。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________村。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_______________别样红。

④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_______________向日倾。

⑤竹外________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_______________扑鼻香。

【答案】(1)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解析】(1)注意“依”的正确书写。

【答案】(2)快走踏清秋
【解析】(2)注意“踏”的正确书写。

【答案】(3)随风潜入夜
【解析】(3)注意“潜”的正确书写。

【答案】(4)虫声新透绿窗纱
【解析】(4)注意“透”的正确书写。

【答案】(5)①B, ②F, ③E, ④C,⑤A, ⑥D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注意不要有错别字。

5.(1)__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5.(2)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3)_______________,归雁人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5.(4)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5.(5)凝望着故乡的方向,凝望着渐渐坠人大海的夕阳,老人哽咽着吟诵起崔顺《黄
鹤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者无不潸然泪下。

【答案】(1)相顾无相识
【解析】(1)注意“顾”的正确书写。

【答案】(2)几处早莺争暖树
【解析】(2)注意“莺”的正确书写。

【答案】(3)征蓬出汉塞
【解析】(3)注意“蓬”的正确书写。

【答案】(4)云生结海楼
【解析】(4)注意“生”的正确书写。

【答案】(5)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5)根据“凝望着故乡的方向,凝望着渐渐坠人大海的夕阳”可推知答案,注
意“暮”的正确书写。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6.《河中石兽》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①道理:
②句子:
【答案】①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析】在分析文章所阐释的道理的时候,从文中最后一句议论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
再结合文章中所出现的三种观点得出:什么事情不能只凭一知半解就做出主观判断。

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7.(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underset\cdot不\underset\cdot正\underset\cdot确的一项是()
7.(2)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A. 首联两个“难”字,意有区别,第一个“难”指的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过之意。

B. 颔联中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
之深。

C. 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

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 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答案】D
【解析】
【答案】(2)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点明了离别的时间,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烘
托离别的伤感、凄楚之情。

【解析】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8.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可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病毒(RNA型
病毒)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流感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
B. 流感病毒具有不稳定、易变异的特点
C. 注射流感疫苗的人群不会再患流感
D. 流感病毒的外壳蛋白在其核糖体合成
【答案】D
【解析】温热
9.(1)文章写了“我”与奶奶之间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9.(2)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画线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①“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

②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9.(3)通读全文,分析画线句子处在文中的作用。

9.(4)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
【答案】(1)奶奶用手为“我”煮榆钱粥、槐花饭、绿豆稀饭;奶奶为“我”剥滚烫的地瓜皮;奶奶为“我”缝布老虎;“我”问奶奶“送老衣”的事情;“我”为奶奶买戒指并给她戴上。

【解析】(1)细读文本,找出文中描写“我”与奶奶之间的事的语句概括作答即可。


合文章第③段内容“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
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可以概括为:奶奶用手为“我”煮榆钱粥、槐花饭、绿豆稀饭。

结合文章第④段内容“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外面疯玩的我‘勾’了回来。

滚烫
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可以概括为:奶奶为“我”剥滚
烫的地瓜皮。

结合文章第⑤段内容“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可以概括为:奶奶为“我”缝布老虎。

结合文章第⑧段内容“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
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可以概括为:“我”
问奶奶“送老衣”的事情。

结合文章第⑩段内容“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和第⑪段内容“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可以概括为:“我”为奶奶买戒指并给她戴上。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2)①为奶奶的苍老感到伤悲、痛苦,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爱。

②假装生气,是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老人的欣慰和感受幸福的高兴之情。

【解析】(2)作答此类题目,应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句子分析其语境义,
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①句中的画线词“刺痛”,本义指感到剧烈的烧灼样的疼痛,在句中指的是当“我”看到
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时,内心为奶奶的苍老和辛劳而难过痛心,表现出“我”对奶奶的
关心与爱护。

②句中的“嗔怪”本义为发怒、生气。

文中写当“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
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时,奶奶心里是高兴的,但嘴上说着怪“我”的话,是
奶奶为“我”的懂事而高兴、欣慰的表现。

【答案】(3)结构上:收束(总结)全文,点题扣题(呼应标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我”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解析】(3)解答此题要注意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画线句“那种温馨是我一
生难忘的。

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是文章的
结尾句,从结构上来看,该句总结全文,“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与标题呼应,且与文章开头“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相照应,再次强调奶
奶的指尖的温馨感觉,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与眷恋之情。

从内容上来看,这句话
运用议论与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我”对奶奶深深的感激之情,以“可不可以,让我
握得久一点”表现出希望奶奶健康长寿,能永伴“我”身边的美好愿望,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4)①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写了奶奶用手给“我”准备食物、给
“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

②以小见大,使取材集中,立意更鲜明。

③表达了文章主旨,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

④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解析】(4)作答此题,可在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结构、内容、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来分析题目的妙处。

从结构上来看,全文围绕“奶奶的手”展开,写奶奶用手给“我”准备食物、给“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等事件,“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你的指尖”就是指“奶奶的手”,故题目是文章的线索。

从内容上来看,“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中的“温暖”写出了奶奶用手带给“我”的温暖,表达了“我”对奶奶的爱和感激,故题目暗示了文章主旨,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从手法上来看,作者用“指尖”来写“温暖”,抓住小小的细节来展现丰富的情感,以小见大,使文章的立意更鲜明。

从表达效果上来看,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语言丰富生动,富有文采,易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0.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

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

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

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

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文段出自《骆驼祥子》,作者原名_______________,文段中的“老者”是
_______________(谁)。

10.(2)下列有关名著《骆驼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答案】(1)舒庆春, 老马
【解析】(1)依据对名著知识的积累可知,《骆驼祥子》的作者为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

依据“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并结合名著内容可知,“老者”指的是“老马”。

【答案】D
【解析】(2)D项,“虎妞从他父亲的车厂里给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错误,应是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