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能力提升试题A卷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能
力提升试题A 卷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 )。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2、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 、自我修养法
3、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 、教学大纲 B 、课程计划 C 、教科书 D 、课本
4、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
A .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
B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C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 .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5、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
A 、夸美纽斯 B 、亚里士多德 C 、赫尔巴特 D 、卢梭
6、柏克赫斯特创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道尔顿制 B .设计教学法 C .分组教学 D .特朗普制
7、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 )。
A.明朝末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期
8、我国先秦时期,主张 “ 有教无类 ” ,倡导 “ 因材施教 ” 的教育家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9、如果让六个月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
说明( )。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产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论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10、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的科学。
A 、心理活动的规律
B 、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 、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 、行为活动的规律
11、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 、马卡连柯
B 、加里宁
C 、乌申斯基
D 、赞可夫
12、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 )。
A.教师的人格特点
B.教师的教学水平
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教师的威信
13、在一次心理学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
A 比特
B 组块
C 字节
D 词组
14、一般来说,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政治经济制度
C 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15、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素,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
按照福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
16、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富余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17、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18、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19、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
20、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21、某中学一次教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
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反应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2、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3、学习材料的灌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
4、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筒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2、简述班集体形成的阶段与培养的方法。
3、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4、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我刚接初二(3)班班王任还在,班级风气较差,接手后的第一件事是组织培养班集体。
我是这么做的:
第一,和全班同学讨论确定班集体的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了近期(两个月) ,中期(一学年)和远期(毕业前)班集体的目标。
近期,主要搞好课堂纪律、抓好班级建设,中期,争取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远期,力求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和素质。
我没有在笫一次班会课上训话,而是对同学们表达了希望和信任,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一定能把班级建设成优秀班级。
同时深入学生中间,争取大多同学的支持并制定了《班级管理常规》,严格实行德育考核,奖罚结合,并定期向家长通报,两个月下来,班级风气明显好转,近期目标基本实现了……
第二,在重组班委会过程中,学生反映,生活委员翁丽常常自习课带头讲话,课间吵闹造成不良影响,我和班委会讨论后决定撤换她。
当宣布这一决定时,看到她情绪低落,我没有直接批评她,而是关心地,告诉她我这样做,为了班级包括她在内的全体同学着想。
经过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她在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在原班委的基础上,相据各班委的特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第三,绍织了“学雷锋日”“环保日” “篮球赛” “社会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组织和实施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激发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了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第四、针对后进生,我分别采取了个别谈心,道德谈话,个别辅导方式,在促进学生转变过程中起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壮大了班集体。
比如,我班赖明同学脾气暴躁,常仗着大块头与同学打架,与老师顶撞,但他们特别擅长体育运动,尤其是篮球打得好,当时恰逢学校组织班级间篮球赛,我意识转化的机会来了。
我找他研究如何排兵布阵,并请他做班级篮球队队长,他很感动。
赛场上,赖明奋力拼搏,表现出色,我班取得了第一好成绩,我趁热打铁,又推荐他做体肓委员,得到全班同学同意。
在此基础上,找又找赖明谈话,希望他珍惜大家对他的信任。
从此,他从班级“反叛者”变成了“主人翁,直到初三以良好成绩毕业。
问题:结合材料说明该班任老师培养班集体的主要方法。
2、材料一:一篇调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报告显示,有一半的老师认为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材料二:在一节政治课上,老师在认真的讲课,还时不时地在黑板上写下重点内容,而学生有一部分在学英语,一部分在看小说,一小部分同学甚至在交头接耳,老师忽然意识到了学生的情况,说把你们无关的东西收起来,否则我就下去收走。
有一个同学小声地说“讲的课有什么意思,还不是照本宣科,还不如直接划重点算了”。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现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B
2、D
3、答案:B
4、【答案】D
5、C
6、【答案】A
7、C
8、答案:A
9、A
10、B
11、A
12、C
13、答案:B
14、答案:A
15、C
16、【参考答案】B
17、答案:A内部、不稳定、可控
18、答案:A
19、C
20、C
21、C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
2、此题说法错误。
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并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影响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学习进度。
但是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故上述说法不正确。
3、该说法错误。
一方面,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该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学习材料如果与学习者头脑中认知结构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是可以发生迁移的。
另一方面,从迁移的角度说,学习材料如果具备科学、合理的逻辑关系,能体现出事物的各种内在联系,各材料的构成要素能整合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也是有利于学习迁移的。
所以,学习材料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的说法是错误的。
4、正确。
理由: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和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答案: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
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泊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谜康地成长。
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
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2、(1)班集体形成的阶段:①组建阶段;②形核阶段;③发展阶段;④成熟阶段。
(2)班集体培养的方法: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的仪表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4)高效率地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5)维护良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4、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有:(1)调查法;(2)观察法;(3)会谈法;(4)作品分析法;(5)心理测验法;(6)心理投射法。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材料中的老师在培养班集体的时候运用到了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首先,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在确定班集体的目标时,一般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材料中的“我”制定了近期目标是--搞好课堂纪律、抓好班级建设,中期目标--争取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远期目标--力求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和素质,这一系列目标的制定符合规律,有利于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其次,材料中建立了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在培养班干部的时候,既要注意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还要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和培养结合起来。
材料中的生活委员常常自习课带头讲话,班主任虽然撤换掉她,但是仍然耐心教育她,帮助她改正自身的坏习惯,并在原班委的基础上,对班委进行了适当调整。
最后,班主任还组织了“学雷锋日”、“环保日”等一些列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尤其是针对后进生,老师也有意识在活动中进行转化。
此外,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方法外,培养班集体的方法还包括: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以及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基本保证。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2、现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教授方法单一,依然是传统的讲授法;
(3)教师过度依赖教材,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
(4)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缺乏互动,依然是传统的“你讲我听”的角色,学生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做到: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5)适当开展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