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书格式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l
a
s
tc
en
t
u
r
f
f
e
r
s
yo
t
heaud
i
enc
eanew unde
r
s
t
and
i
ngo
邵 宁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州 510990)
[摘 要] 刘孝标学识精博而又能够融会贯通,在注释«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旁征博引,使得
某些现在已经亡佚的文献又 以 分 散 条 目 的 方 式 保 存 于 注 文 之 中,因 此 其 注 文 具 有 极 高 的 价 值.
文章主要从引书格式角度考察刘注中征引注的方式方法.
学学报:社科版,
2016,
39(
7):
34-36+75.
[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D].
2019.
[
“创伤”理论与 亚 裔 美 国 文 学 批 评———以 亚 裔 男 性 研 究
8]王建会 .
为视角[
当代外国文学,
J].
2010,
31(
2):
68-74.
[
]
——«无 声 告 白»与 创 伤 认 知 叙
黄辉辉
此种情形共有 240 余次,他用这两种格式标明了其
中 70 余种书的确 切 作 者 及 作 品 名 称;二 是 为 了 避
免同名异书所造 成 的 误 解,这 又 包 括 两 种 类 型,其
一是书名 相 同 而 著 者 不 同,比 如 «汉 书 注 »、«后 汉
书»、«汉纪»、«晋 书 »、«晋 纪 »、«新 书 »、«文 章 志 »、
rk:Dr
ama
t
i
s
t
s
y.
y[M ].
P
l
aySe
r
v
i
c
e,
I
nc,
1998.
[
5]
Ng,
Ce
l
e
s
t
e.
Eve
r
t
h
i
ngINeve
rTo
l
dYou[M].
New Yo
rk:
Pen
G
y
i
nBooks,
2014.
gu
[
«无声告白»中莉迪亚悲 剧 原 因 探 析 [
长江大
6]李润润,张慧荣 .
J].
标注中共出现 2 次“郑玄曰:”都是紧接其前注
氏曰:”、“景 献 羊 皇 后 曰: ”、“旧 义 者 曰:
就仅是依凭旧日的阅读记忆而为,具体出自何人的
何书,他也并不是十分清楚.
在我们现在看来,刘孝标注中虽然有不尽完善
之处,或而某些“征 引 为 注”并 非 是 最 恰 当 的,甚 而
还有错引误注的现象,但综合考察刘孝标的这 7 种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01 期
No
01,
2021
(总 第220期)
JOURNAL OF MUDANJ
IANGCOLLEGE OFEDUCATION
Se
r
i
a
l No
220
刘孝标 «世说新语注 »引书格式研究
[关键词] «世说新语注»;征引注;引书格式
[中图分类号] 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0
G
2323(
2021)
01
G
0016
G
02
据笔 者 统 计 分 析,刘 孝 标 以 “«∗ »:、«∗ »
«∗»云:、某某曰:、某某云:、
曰:、
某某«∗»曰:、某某«∗ »云:”共七种格式引
则,同时又保留那些必不可少的重要信息.比如:
刘孝标 283 次采用“某某«∗ »曰:”与 5 次
采用“某某«∗ »云:”格 式 来 征 引 为 注,笔 者 分
析这两种同时显示 作 者 与 作 品 名 称 的 格 式 主 要 出
现于以下情况里:一 是 在 整 本 «世 说 新 语 注»中,刘
孝标只有一处引用该书,据笔者统计刘孝标注中的
时间人格
自
我
图
式—
9
.
事新范式[
外语研究,
J].
2019,
36(
2):
89-95+112.
Ont
heTr
an
smu
t
a
t
i
ono
fMa
l
eCharaFra bibliotekct
e
r
sf
r
om Ch
i
ne
s
e-Ame
r
i
c
an
L
i
t
e
r
a
t
u
r
eWo
rk
s
LIDa-pe
ng WANGJun
(
,
S
choo
lo
fFo
r
e
i
nL
[责任编辑:毕鲁欣]
[
«无声告白»中美国 新 生 代 华 裔 文 化 身 份 的 困 境 与 重 构
7]吴文清 .
(上接第 9 页)
[
4]Hwang,Dav
i
d Henr
M.
Bu
t
t
e
r
f
l
New Yo
孝标所引书中属 于 这 种 情 形 的 作 者 有 王 隐、袁 宏、
能采用只显示作者的“某某曰:、某某云:”
之,“作者 + 作 品 名 称”的 征 引 格 式 虽 然 是 非 常 精
准、规 范,然 而 刘 孝 标 若 始 终 沿 用,不 但 毫 无 必 要,
还会显得繁琐冗杂,所 以 在 82.
作者的相关著作情 况 就 能 够 推 知 刘 孝 标 此 处 的 引
书是皇甫谧«高士传».与此类似的还有张晏;三是
已在注文中以其它 格 式 注 出 过 书 名 而 此 处 不 再 重
[注 释]
引文,认为«旧语»应是 六 朝 时 的 著 作,时 人 当 对 其 很 熟 悉,甚 而 其
中的典故成为了某些人的口头禅,比如桓南郡(玄).
na
l
la
spe
c
t
s.Thema
l
echa
r
a
c
G
gh
t
e
r
sf
r
om Ch
i
ne
s
e-Ame
r
i
c
anl
i
t
e
r
a
t
ur
e wo
rkso
ft
henew mi
l
l
enn
i
um a
r
ed
i
s
t
i
nc
t
i
ve
l
i
f
f
e
r
en
tf
r
om
yd
t
ho
s
eo
fl
a
s
tc
en
t
u
r
nt
ha
tt
heynol
onge
24 次
1次
283 次
5次
笔者认为刘孝 标 采 用 这 几 种 引 书 格 式 是 经 过
深思熟虑、反复比照的,因为他充分考虑到了«世说
孙统、王 珣、顾 恺 之 等 等,因 而,这 决 定 了 刘 孝 标 不
新语»及其注文的 整 体 与 部 分 的 关 系,以 简 约 为 准
的引书格式,从而避免了相关误会的产生.总而言
a
n
u
a
e
s
C
h
a
n
c
h
u
nU
n
i
v
e
r
s
i
t
fF
i
nanc
eandEc
onomi
c
s,
Chang
chun,
J
i
l
i
n130122)
g
g g
g
yo
Ab
s
t
r
a
c
t:
Aspa
r
to
ft
heAme
r
i
c
ane
t
hn
i
cmi
no
r
i
t
i
e
s,Ch
i
ne
s
eAme
r
i
c
anshavedeve
l
opedt
he
引书格式
使用次数
共 330 次
书达 450 余种,引诸书的内容达 1660 余则.其中刘
孝标采用“«∗»曰:”格式最为频繁,竟多达 1330
余次,其它六种格式的使用次数详见下表:
«∗ »:
«∗ »云:
某某曰:
某某云:
某某«∗ »曰:
某某«∗ »云:
7次
10 次
复的,比如:«德行»篇 第 6 条 文 末,刘 孝 标 以 “檀 道
的合 传,其 中 以 地 方 人 物 志、家 传 谱 录 为 多,比 如:
第 101 条 中,刘 孝 标 则 采 用“檀 道 鸾 论 之 曰:”
秋»、«晋诸公赞»;四是编者众多而命名却独一无二
«汝南先贤传»、«谢 氏 谱»;五 是 编 者 身 份 虽 不 太 确
引书格式,笔者发现它们实际上并非是一种孤立的
存在,而是彼 此 相 关、相 互 映 照 的,似 有 “互 见 ”之
美.而据张明 博 士 研 究,刘 孝 标 共 引 书 453 种,只
有 10 种属于无可考者,也就是说 97.
77% 的征引注
条现在都能知晓其 来 源 书,而 笔 者 估 算 其 中 约 45.
fcu
l
t
u
r
a
li
den
t
i
t
t
r
a
s
t
i
veana
l
i
so
ft
hecha
r
a
c
t
e
r
so
fJ
ame
sLe
ef
r
om Eve
r
t
h
i
ngINev
G
y.Ancon
ys
y
e
rTo
l
dYoubyCe
l
e
s
t
eNgando
t
he
rc
l
a
s
s
i
ccha
r
a
c
t
e
r
so
fl
i
t
e
r
a
t
u
r
ewo
rksf
r
omt
”、“无义 者 曰:”,或 许 刘 孝 标 注 释 此 处 时
解的,比如:«孙楚 集»、«卫 玠 别 传»;六 是 已 在 注 文
的,比如:«德行»篇 第 6 条 文 末,刘 孝 标 以 “檀 道 鸾
«续晋阳秋»曰: ”格 式 征 引 为 注,在 同 篇 的 第
37、
38、
46 条 中,刘 孝 标 就 采 用 了 “«续 晋 阳 秋»曰:
”的征引格式.
其实分析余 下 的 24 次 的 “某 某 曰:”与 1
次“某 某 云:”两 种 征 引 格 式 与“«∗ »曰:、
«∗ »云:”是 类 似 的,主 要 可 分 为 以 下 四 种 情
形:一是可 以 根 据 前 注 推 知 此 处 刘 孝 标 引 书 来 源
的,此处一般是前 注 引 书 的 注 释 书,比 如 整 个 刘 孝
«孝子传»等等,其中同名的著作在刘孝标注中少则
被征引 2 家,多则 6、
7 家,他 若 不 一 一 精 确 注 明 出
处,注文是极易被混淆而产生歧义的,所以,这决定
了刘孝标决不能采用只标书名的“«∗ »:、«∗ »
曰:、«∗ »云:”的 引 书 格 式.其 二 是 著 者
的著作不止一种而导致他的作品名称繁杂多样,刘
所引的«礼记»而 来,我 们 便 可 推 知,刘 孝 标 此 处 的
3% 的书,目前我们是能够得知其作者的,若在梁陈
两朝,此 比 例 则 当 更 高,理 应 达 到 十 之 八 九.这 自
预、何 休、谯 子 等 等;二 是 虽 然 没 有 前 注 提 示,但 若
然都要归功于刘孝 标“征 引 为 注”时 所 采 用 的 比 较
儒家经典,
1 种先 秦 儒 经 的 西 晋 注,
1 种 时 文,刘 孝
标在征引过程中虽未注出著者,但当时人阅读时也
是明白的,因为他们对这些书籍太熟悉了.
1330 余 次 采 用 “«∗ »曰: ”与 10 次 采 用
“«∗ »云:”的 引 书 格 式,这 两 种 格 式 占 全 部 征
引次数的80.
G
12
G
13
[作者简介] 邵宁(
1987- ),女,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基金项目]2018 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注释特色研究”阶段 性 成 果,项
目编号:
2018WQNCX329.
16
作而作 者 几 乎 在 当 时 已 家 喻 户 晓 的,比 如 «晋 阳
rf
unc
t
i
ona
ss
l
so
f“
l
l
owd
i
s
a
s
t
e
r”o
rf
o
i
lo
fwh
i
t
epeo
G
yi
ymbo
ye
l
e.Thechangeo
fcha
r
a
c
t
e
r
sc
anber
eve
a
l
edbyno
ton
l
he
i
ro
c
cupa
t
i
onsandva
l
ue
sbu
tbyt
he
i
rr
e
cog
G
p
yt
n
i
t
i
ono
8% ,笔者分析刘孝标注中采用这种格
式的引书有以下类型:一是来自作者本就不可考证
而无法标明作者的,比 如:«国 语»、«战 国 策»;二 是
作者与其著作都 很 出 名 而 不 必 标 明 作 者 的,比 如:
«史记»、«汉书»;三 是 六 朝 人 多 很 熟 悉 的 同 时 期 著
[收稿日期]2020
鸾«续晋阳秋»曰:”格式引书注文,在«言语»篇
格式作注;四是刘 孝 标 引 得 太 模 糊,以 致 于 我 们 至
定但因是特定人的 专 集 或 别 传 而 不 会 产 生 任 何 误
今还无法考证出某些引文究竟源自何书,比如:“韩
中以其它格式注出 过 该 书 的 作 者 而 此 处 不 再 重 复
i
rl
i
t
e
r
a
G
,
t
ur
a
s
tc
en
t
u
r
f
f
e
r
s
yo
t
heaud
i
enc
eanew unde
r
s
t
and
i
ngo
邵 宁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州 510990)
[摘 要] 刘孝标学识精博而又能够融会贯通,在注释«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旁征博引,使得
某些现在已经亡佚的文献又 以 分 散 条 目 的 方 式 保 存 于 注 文 之 中,因 此 其 注 文 具 有 极 高 的 价 值.
文章主要从引书格式角度考察刘注中征引注的方式方法.
学学报:社科版,
2016,
39(
7):
34-36+75.
[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D].
2019.
[
“创伤”理论与 亚 裔 美 国 文 学 批 评———以 亚 裔 男 性 研 究
8]王建会 .
为视角[
当代外国文学,
J].
2010,
31(
2):
68-74.
[
]
——«无 声 告 白»与 创 伤 认 知 叙
黄辉辉
此种情形共有 240 余次,他用这两种格式标明了其
中 70 余种书的确 切 作 者 及 作 品 名 称;二 是 为 了 避
免同名异书所造 成 的 误 解,这 又 包 括 两 种 类 型,其
一是书名 相 同 而 著 者 不 同,比 如 «汉 书 注 »、«后 汉
书»、«汉纪»、«晋 书 »、«晋 纪 »、«新 书 »、«文 章 志 »、
rk:Dr
ama
t
i
s
t
s
y.
y[M ].
P
l
aySe
r
v
i
c
e,
I
nc,
1998.
[
5]
Ng,
Ce
l
e
s
t
e.
Eve
r
t
h
i
ngINeve
rTo
l
dYou[M].
New Yo
rk:
Pen
G
y
i
nBooks,
2014.
gu
[
«无声告白»中莉迪亚悲 剧 原 因 探 析 [
长江大
6]李润润,张慧荣 .
J].
标注中共出现 2 次“郑玄曰:”都是紧接其前注
氏曰:”、“景 献 羊 皇 后 曰: ”、“旧 义 者 曰:
就仅是依凭旧日的阅读记忆而为,具体出自何人的
何书,他也并不是十分清楚.
在我们现在看来,刘孝标注中虽然有不尽完善
之处,或而某些“征 引 为 注”并 非 是 最 恰 当 的,甚 而
还有错引误注的现象,但综合考察刘孝标的这 7 种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01 期
No
01,
2021
(总 第220期)
JOURNAL OF MUDANJ
IANGCOLLEGE OFEDUCATION
Se
r
i
a
l No
220
刘孝标 «世说新语注 »引书格式研究
[关键词] «世说新语注»;征引注;引书格式
[中图分类号] 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0
G
2323(
2021)
01
G
0016
G
02
据笔 者 统 计 分 析,刘 孝 标 以 “«∗ »:、«∗ »
«∗»云:、某某曰:、某某云:、
曰:、
某某«∗»曰:、某某«∗ »云:”共七种格式引
则,同时又保留那些必不可少的重要信息.比如:
刘孝标 283 次采用“某某«∗ »曰:”与 5 次
采用“某某«∗ »云:”格 式 来 征 引 为 注,笔 者 分
析这两种同时显示 作 者 与 作 品 名 称 的 格 式 主 要 出
现于以下情况里:一 是 在 整 本 «世 说 新 语 注»中,刘
孝标只有一处引用该书,据笔者统计刘孝标注中的
时间人格
自
我
图
式—
9
.
事新范式[
外语研究,
J].
2019,
36(
2):
89-95+112.
Ont
heTr
an
smu
t
a
t
i
ono
fMa
l
eCharaFra bibliotekct
e
r
sf
r
om Ch
i
ne
s
e-Ame
r
i
c
an
L
i
t
e
r
a
t
u
r
eWo
rk
s
LIDa-pe
ng WANGJun
(
,
S
choo
lo
fFo
r
e
i
nL
[责任编辑:毕鲁欣]
[
«无声告白»中美国 新 生 代 华 裔 文 化 身 份 的 困 境 与 重 构
7]吴文清 .
(上接第 9 页)
[
4]Hwang,Dav
i
d Henr
M.
Bu
t
t
e
r
f
l
New Yo
孝标所引书中属 于 这 种 情 形 的 作 者 有 王 隐、袁 宏、
能采用只显示作者的“某某曰:、某某云:”
之,“作者 + 作 品 名 称”的 征 引 格 式 虽 然 是 非 常 精
准、规 范,然 而 刘 孝 标 若 始 终 沿 用,不 但 毫 无 必 要,
还会显得繁琐冗杂,所 以 在 82.
作者的相关著作情 况 就 能 够 推 知 刘 孝 标 此 处 的 引
书是皇甫谧«高士传».与此类似的还有张晏;三是
已在注文中以其它 格 式 注 出 过 书 名 而 此 处 不 再 重
[注 释]
引文,认为«旧语»应是 六 朝 时 的 著 作,时 人 当 对 其 很 熟 悉,甚 而 其
中的典故成为了某些人的口头禅,比如桓南郡(玄).
na
l
la
spe
c
t
s.Thema
l
echa
r
a
c
G
gh
t
e
r
sf
r
om Ch
i
ne
s
e-Ame
r
i
c
anl
i
t
e
r
a
t
ur
e wo
rkso
ft
henew mi
l
l
enn
i
um a
r
ed
i
s
t
i
nc
t
i
ve
l
i
f
f
e
r
en
tf
r
om
yd
t
ho
s
eo
fl
a
s
tc
en
t
u
r
nt
ha
tt
heynol
onge
24 次
1次
283 次
5次
笔者认为刘孝 标 采 用 这 几 种 引 书 格 式 是 经 过
深思熟虑、反复比照的,因为他充分考虑到了«世说
孙统、王 珣、顾 恺 之 等 等,因 而,这 决 定 了 刘 孝 标 不
新语»及其注文的 整 体 与 部 分 的 关 系,以 简 约 为 准
的引书格式,从而避免了相关误会的产生.总而言
a
n
u
a
e
s
C
h
a
n
c
h
u
nU
n
i
v
e
r
s
i
t
fF
i
nanc
eandEc
onomi
c
s,
Chang
chun,
J
i
l
i
n130122)
g
g g
g
yo
Ab
s
t
r
a
c
t:
Aspa
r
to
ft
heAme
r
i
c
ane
t
hn
i
cmi
no
r
i
t
i
e
s,Ch
i
ne
s
eAme
r
i
c
anshavedeve
l
opedt
he
引书格式
使用次数
共 330 次
书达 450 余种,引诸书的内容达 1660 余则.其中刘
孝标采用“«∗»曰:”格式最为频繁,竟多达 1330
余次,其它六种格式的使用次数详见下表:
«∗ »:
«∗ »云:
某某曰:
某某云:
某某«∗ »曰:
某某«∗ »云:
7次
10 次
复的,比如:«德行»篇 第 6 条 文 末,刘 孝 标 以 “檀 道
的合 传,其 中 以 地 方 人 物 志、家 传 谱 录 为 多,比 如:
第 101 条 中,刘 孝 标 则 采 用“檀 道 鸾 论 之 曰:”
秋»、«晋诸公赞»;四是编者众多而命名却独一无二
«汝南先贤传»、«谢 氏 谱»;五 是 编 者 身 份 虽 不 太 确
引书格式,笔者发现它们实际上并非是一种孤立的
存在,而是彼 此 相 关、相 互 映 照 的,似 有 “互 见 ”之
美.而据张明 博 士 研 究,刘 孝 标 共 引 书 453 种,只
有 10 种属于无可考者,也就是说 97.
77% 的征引注
条现在都能知晓其 来 源 书,而 笔 者 估 算 其 中 约 45.
fcu
l
t
u
r
a
li
den
t
i
t
t
r
a
s
t
i
veana
l
i
so
ft
hecha
r
a
c
t
e
r
so
fJ
ame
sLe
ef
r
om Eve
r
t
h
i
ngINev
G
y.Ancon
ys
y
e
rTo
l
dYoubyCe
l
e
s
t
eNgando
t
he
rc
l
a
s
s
i
ccha
r
a
c
t
e
r
so
fl
i
t
e
r
a
t
u
r
ewo
rksf
r
omt
”、“无义 者 曰:”,或 许 刘 孝 标 注 释 此 处 时
解的,比如:«孙楚 集»、«卫 玠 别 传»;六 是 已 在 注 文
的,比如:«德行»篇 第 6 条 文 末,刘 孝 标 以 “檀 道 鸾
«续晋阳秋»曰: ”格 式 征 引 为 注,在 同 篇 的 第
37、
38、
46 条 中,刘 孝 标 就 采 用 了 “«续 晋 阳 秋»曰:
”的征引格式.
其实分析余 下 的 24 次 的 “某 某 曰:”与 1
次“某 某 云:”两 种 征 引 格 式 与“«∗ »曰:、
«∗ »云:”是 类 似 的,主 要 可 分 为 以 下 四 种 情
形:一是可 以 根 据 前 注 推 知 此 处 刘 孝 标 引 书 来 源
的,此处一般是前 注 引 书 的 注 释 书,比 如 整 个 刘 孝
«孝子传»等等,其中同名的著作在刘孝标注中少则
被征引 2 家,多则 6、
7 家,他 若 不 一 一 精 确 注 明 出
处,注文是极易被混淆而产生歧义的,所以,这决定
了刘孝标决不能采用只标书名的“«∗ »:、«∗ »
曰:、«∗ »云:”的 引 书 格 式.其 二 是 著 者
的著作不止一种而导致他的作品名称繁杂多样,刘
所引的«礼记»而 来,我 们 便 可 推 知,刘 孝 标 此 处 的
3% 的书,目前我们是能够得知其作者的,若在梁陈
两朝,此 比 例 则 当 更 高,理 应 达 到 十 之 八 九.这 自
预、何 休、谯 子 等 等;二 是 虽 然 没 有 前 注 提 示,但 若
然都要归功于刘孝 标“征 引 为 注”时 所 采 用 的 比 较
儒家经典,
1 种先 秦 儒 经 的 西 晋 注,
1 种 时 文,刘 孝
标在征引过程中虽未注出著者,但当时人阅读时也
是明白的,因为他们对这些书籍太熟悉了.
1330 余 次 采 用 “«∗ »曰: ”与 10 次 采 用
“«∗ »云:”的 引 书 格 式,这 两 种 格 式 占 全 部 征
引次数的80.
G
12
G
13
[作者简介] 邵宁(
1987- ),女,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基金项目]2018 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注释特色研究”阶段 性 成 果,项
目编号:
2018WQNCX329.
16
作而作 者 几 乎 在 当 时 已 家 喻 户 晓 的,比 如 «晋 阳
rf
unc
t
i
ona
ss
l
so
f“
l
l
owd
i
s
a
s
t
e
r”o
rf
o
i
lo
fwh
i
t
epeo
G
yi
ymbo
ye
l
e.Thechangeo
fcha
r
a
c
t
e
r
sc
anber
eve
a
l
edbyno
ton
l
he
i
ro
c
cupa
t
i
onsandva
l
ue
sbu
tbyt
he
i
rr
e
cog
G
p
yt
n
i
t
i
ono
8% ,笔者分析刘孝标注中采用这种格
式的引书有以下类型:一是来自作者本就不可考证
而无法标明作者的,比 如:«国 语»、«战 国 策»;二 是
作者与其著作都 很 出 名 而 不 必 标 明 作 者 的,比 如:
«史记»、«汉书»;三 是 六 朝 人 多 很 熟 悉 的 同 时 期 著
[收稿日期]2020
鸾«续晋阳秋»曰:”格式引书注文,在«言语»篇
格式作注;四是刘 孝 标 引 得 太 模 糊,以 致 于 我 们 至
定但因是特定人的 专 集 或 别 传 而 不 会 产 生 任 何 误
今还无法考证出某些引文究竟源自何书,比如:“韩
中以其它格式注出 过 该 书 的 作 者 而 此 处 不 再 重 复
i
rl
i
t
e
r
a
G
,
t
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