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4-08-19 阅读数:689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4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运行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并对全年外贸运行走势作初步判断。

关键词:进出口分析
今年以来,受外需复苏缓慢、内需增长放缓,进出口产业内迁,以及上年特殊监管区基数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增速下滑,呈现负增长。

随着特殊监管区基数影响消除,及外需有所增长,五、六月份进、出口增速企稳向好,五月份出口年内首次实现增长,六月份进出口及进口年内首次实现增长。

预计下半年,广东进出口会逐月向好,但增速仍将保持低位。

上半年,广东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721.5亿美元,同比下降14.9%,降幅比1-5月收窄2.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8.2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2778.5亿美元,下降12.2%,降幅比1-5月收窄2.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8.0个百分点;进口1943.0亿美元,下降18.5%,,降幅比1-5月收窄2.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8.2个百分点。

单6月,广东外贸进出口延续5月回升态势,完成进出口总额808.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

其中:出口484.4亿美元,同比增长3.8%;进口324.0亿美元,同比增长0.1%。

进出口、进口是自去年12月连续下降6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出口则连续2个月实现增长。

图1 2013年以来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增长情况
(亿美元、%)
一、主要特点
(一)广东进出口总量在外贸大省中保持领先,增速垫底。

上半年,广东完成进出口总额4721.5亿美元,占全国的23.4%,稳居全国首位,比排列二、三位的江苏和上海分别高9.8和12.3个百分点。

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量排名前6位的省市中,除广东下降14.9%外,其他五省市均实现增长,其中,山东增长11.9%,上海增长8.3%,浙江增长6.0%,江苏增长5.2%,北京增长0.6%。

(详见表1)
6月,广东进出口延续上月回升态势,结束6个月的下降势头,年内首度实现增长,同比增长2.3%。

除北京下降5.4%外,另外4个省市均实现增长,其中,山东增长20.9%,江苏增长1.1%,上海增长6.5%,浙江增长5.8%。

表1 2014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外贸大省进出口情况
地区
进出口出口进口金额
(亿美元)
同比增长
(%)
金额
(亿美元)
同比增长
(%)
金额
(亿美元)
同比增长
(%)
全国20211.1 1.210619.90.99591.3 1.5广东4721.5-14.92778.5-12.21943.0-18.5江苏2734.5 5.21627.5 4.01107.0 6.9上海2236.98.31000.8 3.71236.112.3北京2123.20.6301.1-1.01822.10.8浙江1688.9 6.01266.38.2422.60.1
山东1380.411.9672.79.8707.714.0
(二)一般贸易进出口增势良好,加工贸易进出口降幅持续收窄。

上半年,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19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4.6%。

其中,出口1098.5亿美元,增长14.7%;进口815.7亿美元,增长14.5%。

今年以来,一般贸易进出口每月累计增长速度均在14%以上,进出口势头良好。

上半年,广东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2216.9亿美元,同比下降15.1%。

其中,出口1389.0亿美元,下降12.0%;进口827.9亿美元,下降20.0%。

加工贸易进出口自三月创出新低下降20.5%后,逐月回升,降幅不断收窄,1-4月降幅比1-3月收窄1.9个百分点,1-5月降幅比1-4月收窄1.9个百分点,1-6月降幅比1-5月收窄1.6个百分点。

(三)集体企业进出口良好,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进出口回升势头明显。

上半年,广东集体企业进出口107.4亿美元,同比增长25.2%,比1-5月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集体企业进出口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私营企业进出口1443.6亿美元,下降27.6%,降幅比1-5月收窄5.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4.4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662.1亿美元,下降5.5%,降幅比1-5月收窄0.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2.4个百分点。

(四)对中东、欧盟进出口增长,与美国、香港贸易降幅收窄。

上半年,广东对中东(17国,下同)实现贸易239.59亿美元,同比增长33.7%;其中,出口152.06亿美元,增长38.5%,进口87.53亿美元,增长26.1%。

与欧盟(28国,下同)实现贸易490.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出口364.88亿美元,增长14.4%,进口125.25亿美元,增长4.0%。

对美国实现贸易545.59亿美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39.16亿美元,增长3.9%,进口106.44亿美元,下降20.2%。

对香港贸易953.64亿美元,同比下降35.7%,降幅比5月收窄了4.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29.67亿美元,下降35.7%,进口23.97亿美元,下降36.5%。

(五)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幅收窄,主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好。

上半年,广东机电产品出口1897.9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机电产品有交叉,下同)1011.15亿美元,分别下降14.2%和25.1%,降幅比一季度分别收窄8.5个百分点和10.7个百分点。

广东主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523.14亿美元,增长8.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9个百分点。

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42.96亿美元,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4个百分点;家具及其零件出口85.51亿美元,增长10.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鞋类出口71.39亿美元,增长4.3%,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9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55.09亿美元,下降4.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个百分点;玩具出口34.60亿美元,增长11.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
塑料制品出口47.06亿美元、灯具出口45.87亿美元、箱包及类似容器出口40.65亿美元,分别增长23.1%、48.1%和19.5%。

(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大幅下降,粮食、原油进口量大幅增加,煤、成品油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减少。

上半年,广东机电产品进口1172.41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口892.24亿美元,分别下降22.6%和24.8%,增速比一季度分别回落18.4个百分点和23.1个百分点。

粮食进口464.8万吨,增长36.8%。

其中,谷物及谷物粉进口235.07万吨,增长85.1%;大豆进口226.49万吨,增长17.7%。

原油进口731.2万吨,增长24.5%。

煤及褐煤进口2442.6万吨,减少22.9%;成品油进口155.9万吨,减少51.6%;进口汽车(包括整套散件)1260辆,减少76.7%。

(七)珠三角进出口向好,粤东西北保持增长。

上半年,珠三角进出口4513.7亿美元,同比下降15.6%,降幅比1-5月收窄了2.9个百分点。

6月份珠三角进出口771.6亿美元,同比增长2.3%,年内首次实现增长。

上半年,粤东进出口104.3亿美元,同比增长3.6%;粤西进出口41.4亿美元,增长1.2%;粤北进出口62.2亿美元,增长5.8%。

其中,增长10%以上的市有汕头、茂名、河源、梅州和云浮等5市,分别增长10.6%、14.4%、10.9%、19.6%和10.0%。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国际、国内需求仍较疲软。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市场需求不如预期,我省主要的贸易伙伴都下调了增长目标,对出口带来不利预期。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于实现根本好转。

(二)企业经营成本上涨压力未缓解。

受经济环境影响,信贷紧张,提高了外贸企业融资成本,另外,劳动力价格仍不断上涨,外贸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趋势仍未改变,出口产品利润受蚕食困境仍未改善,广东外贸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压力依然较大。

(三)产业转移对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影响较大。

随着土地、劳动力等价格上涨,广东制造业竞争优势减弱,一些外向型工业企业逐步将生产线内迁,出现了产业片段化转移、“边际”生产环节转出的情况,对我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加工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四)去年上半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进出口虚高带来的高同比基数将明显影响广东外贸进出口增速。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进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始于2012年5月,止于2013年4月。

2013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对港套利贸易基本得到遏制,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进出口恢复正常。

但由于去年前4个月高增长带来的高同比基数,仍将影响广东外贸进出口增速。

三、全年走势预判
今年6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广东率先出台外贸稳增长细化方案——《广东省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实施方案》。

方案覆盖了确保出口止跌回升、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等7个方面,进一步推动财政资金支持,扩大进出口,培育外贸新业态,落实减免收费和金融支持,加快出口退税,优化外贸环境等。

下半年,随着稳增长举措的落实效果逐步呈现,出口订单季节性复苏,广东外贸将逐月向好,但完成全年外贸增长2.4% 的目标仍然非常困难。

供稿单位:贸外处
撰稿:李良胜
2014年上半年广东就业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2014-08-15 阅读数:356
内容摘要:本文对2014年上半年广东城镇非私营单位及“四上”企业就业情况,以及企业用工重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下半年就业形势进行初步判断。

关键词:就业分析
2014年上半年,广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二季度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35%,比上年同期下降
0.05个百分点,城镇非私营单位及“四上”企业[①]从业人员2560.60万人,同比增加37.75万人,增长
1.5%。

一、城镇非私营单位及“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情况
(一)批发和零售业增员最多,制造业减员最多
上半年,在19个行业门类中,有12个行业增员,7个行业减员。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员最多,同比增加13.86万人;其次是卫生和社会工作,增加8.95万人;第三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7.38万人。

制造业减员最多,减少7.18万人;住宿和餐饮业减少4.92万人。

(二)二产从业人员最多,三产增幅最大
在纳入城镇非私营单位及“四上”企业统计范围的单位中,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呈减少趋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增加。

上半年,一产从业人员5.77万人,同比减少0.52万人;二产从业人员1624.87万人,同比减少5.60万人;三产从业人员929.96万人,同比增加43.86万人。

一、二、三产从
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0.2%、63.5%、36.3%,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为持平、下降1.1个和上升1.1个百分点。

表1 2014年上半年广东城镇非私营单位及“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变化情况
行业
2013年上半年
末(万人) 2014年上半年
末(万人)
同比增减
(万人)
同比增长
(%)
总计2522.852560.6037.75 1.5
1.农、林、牧、渔业 6.28 5.77-0.52-8.3
2.采矿业 5.85 5.26-0.60-10.2
3.制造业1410.971403.80-7.18-0.5
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2.43
32.16-0.27
-0.8
5.建筑业181.22183.65 2.43 1.3
6.批发和零售业123.7613
7.6213.8611.2
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0.9592.76 1.81 2.0
8.住宿和餐饮业64.9159.99-4.92-7.6
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1.3442.310.96 2.3
10.金融业42.7943.160.360.9
11.房地产业71.9574.70 2.75 3.8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1.3978.777.3810.3
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0.8544.08 3.227.9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9.9521.97 2.0210.1 1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6.6415.65-0.99-5.9
16.教育127.90133.76 5.86 4.6
17.卫生和社会工作58.9867.948.9515.2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3.6512.81-0.84-6.1
1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01.02104.46 3.44 3.4
(三)粤西地区从业人员增幅最大
上半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及“四上”企业从业人员中,珠江三角洲为2052.28万人,占80.1%;粤东西北地区分别为194.88万人、140.02万人和173.42万人。

从增幅来看,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及“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同比分别增长1.4%、-0.3%、5.0%和1.4%,粤西地
区增幅最大。

从增员来看,珠三角地区增员数量最多,为29.23万人,占全省上半年从业人员增量的77.4%。

(四)非公经济单位从业人员约占八成
上半年末,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455.90万人,同比增加6.86万人;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60.26万人,同比减少0.16万人;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044.44万人,同比增加31.05万人。

在各种经济类型单位中,非公经济单位是吸纳劳动力的主体,从业人员占城镇非私营单位及“四上”企业从业人员的79.8%,从业人员增量占全部从业人员增量(37.75万人)的82.3%。

二、企业用工需求呈增加趋势
根据对565家重点企业的调查,下季度广东企业用工保持稳定、稳中有升。

预计下季用工保持平衡的有251家,占44.4%;预计下季用工净增加的有238家,占42.1%。

其中,预计用工净增200人以上的有41家,占7.3%;预计净增500人以上的企业有21家,占3.7%。

预计下季用工稳定和增加的一共占86.5%,只有76家企业预计下季用工减少,占13.5%。

三、下半年就业形势研判
上半年,广东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随着稳增长措施的逐步落实,预计下半年全省就业形势仍为总体平稳,但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影响,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保持就业局势平稳将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一是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吸纳作用弱化。

广东外贸依存度很高,加工贸易吸纳的就业存量也很大。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尽管进出口降幅逐月收窄,进出口形势有所好转,但要完成年度目标仍有难度;第115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同比下降12.6%。

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房地产销售萎缩,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持续回落。

此外,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普遍上升,新增就业岗位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二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重点群体就业难度增大。

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广东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相对不足。

上半年市场需求总量540万人次,同比下降2.2%。

广州上半年人力资源市场“旺季不旺”,供求总量同比下降1.2%。

特别是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如行政管理等需求降幅较大。

据南方人才市场反映,2014年1季度进场招聘企业1.3万家,提供岗位约30万个,同比分别下降11%和14%。

截至6月底,广东法学、哲学、历史等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低于48%。

三是供求结构性矛盾较明显,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突出。

人力资源部门监测资料显示,2013年以来,全省技能人才求人倍率一直处于1.4以上的高位,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超过2.0。

佛山市初、中级以上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接近3.0。

据全省企业用工定点监测资料显示,技工缺口数占在岗技工总量的8.6%,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广东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必将大幅增加。

四是淘汰落后产能和短期订单波动加快,部分岗位流失现象增多。

今年以来,广东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其中仅水泥、造纸、印染等工业行业就有50家重点企业因淘汰产能涉及就业
岗位近万个。

此外,受短期订单波动等因素影响,部分制造业小微企业岗位流失现象增多。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部门对650家企业失业动态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流失岗位6.32万个,约占企业在岗人数的12.5%,同比上升近2个百分点。

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双重影响,下半年,各级政府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优化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保持就业稳定的责任。

明确未来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能应该进一步优化转型,重点在提升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效率提升来维护就业的稳定。

同时,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态势,稳定经济对就业的拉动效应。

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的态势,没有经济的发展,就业稳定与增长就是无源之水。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必须明确实行有增长有就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适应产业发展和新技术的运用,不断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使新增就业岗位和新增职业种类与新增就业需求保持同步。

[①]城镇非私营单位指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

“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及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部分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供稿单位:人口和就业统计处
撰稿:刘伟平曹文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