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合集下载

2015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8--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5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8--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产生的兴奋在该神经的。

在突触传递兴奋的过程
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
等激素来调节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的活动。

但下丘脑才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
,进而引起小泡中递质的释放。

)由图可知,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血浆渗透压。

①~⑤过程中属于反
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分泌量也将增加,导致产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

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

下列能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

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中甲表示细胞,能直接刺激甲的“信号分子”是,丁表示的物质
提高
B D
C A A
D 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局部电流
提高
B D
C A A
D 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提高
B D
C A A D
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神经递质局部电流
提高
B D
C A A D
7.(1)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抗原抗体促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2)渗透压感受器局部电流抗利尿激素胰岛肾上腺。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中 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 吲哚乙酸( IAA )。
直到1942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 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除IAA外还有奈乙 酸(PAA)、还有吲哚丁酸(IBA)等
生长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向光性的 形成原因。
第5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同学们试着总结一下植物激 素的概念:
•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 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 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就统称为植物激素
第5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背光一侧 生长素多 细胞生长快
向光一侧 生长素少 细胞生长慢
第5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种类: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向水性
第5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附(会动的植物含羞)草 植物与动物不同,没有神经系统, 没有肌肉,它不会感知外界的剌激, 而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 外界触动时,叶会下垂,小叶片合闭, 此动作被人们理解为“害羞”,故称为 含羞草。动
第5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2
第5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实验2分析 两组实验差异:有无胚芽鞘尖端(单一变量) 现象: 对照组向光弯曲生长;实验组不生长 结论: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与尖端有关
第5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3
第5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实验3分析
两组实验差异:遮光部位不同(单一变量) 现象:实验组1向光弯曲生长;实验组2直立生长 结论: 只有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阅读教材P59页最后,完成下面三个 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在哪?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案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案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长、发育、繁殖、适应。

2.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遗传、环境、激素、生理。

3.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实例分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及实例分析。

2. 教学难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生理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调节原理及实例分析。

2. 实验法: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变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生理机制。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章节。

2. 实验材料:植物实验材料(如植物种子、幼苗、成熟植物等),实验仪器(如显微镜、测光仪等)。

3. 课件: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4. 教学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书籍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现象,引发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兴趣。

2. 讲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长、发育、繁殖、适应。

3. 讲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遗传、环境、激素、生理。

4. 分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实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5. 课堂互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享实验结果。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领域。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最新研究动态。

3. 完成实验报告: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变化。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报告的质量。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大单元教学设计 -回复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大单元教学设计 -回复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大单元教学设计-回复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指植物通过自身的机制来适应环境变化,保持稳定的生理状态。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调节大单元,包括光合作用调节、水分调节、温度调节以及激素调节等。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大单元教学设计”这一主题。

第一步:引入植物生理调节的概念(250字)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植物生理调节的概念。

植物不能像动物那样逃避环境的变化,但它们具有一些独特的机制来应对环境变化。

这些机制使植物能够自主调节各种生理过程,以确保自身在逆境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

植物生理调节包括光合作用调节、水分调节、温度调节和激素调节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生理调节的原理和机制,从而加深对植物生命活动的理解。

第二步:介绍光合作用调节(400字)在第二步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光合作用调节这一大单元。

我们将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原理,并重点讨论植物如何通过调节光合作用来应对环境变化。

我们将讲解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调节机制,包括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能、光合酶的活性调节以及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我们还将介绍植物对光合作用的响应,如光合速率的变化以及叶片的构造和形态的适应。

第三步:探究水分调节(400字)在第三步中,我们将介绍水分调节这一重要的调节大单元。

植物需要水分来进行生理活动,但它们也需要适当地调节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避免脱水和过度灌溉。

我们将讨论植物根系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水分进入根系的方式和途径。

我们还将介绍植物如何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以及根系的水分吸收来维持水分平衡。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植物在水分缺乏和过量的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

第四步:研究温度调节(400字)在第四步中,我们将探讨植物的温度调节能力。

温度是植物生长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它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将介绍植物如何通过调节叶片的形态和构造、调整生命活动的时间和速率以及利用抗寒或耐寒的机制来适应不同的温度条件。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光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有机物质的一种活动,其中叶绿素和气体交换作用是重要的调节过程。

2、水分代谢:植物需要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且在叶片、茎部等器官形成水分循环,这就是水分代谢,植物水分代谢的调节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

3、光敏性:光敏性是植物的一种基本生理特性,即植物对外界光照的反应。

主要表现为对光强不同反应不同,可分为植物叶绿体对外界光照的反应以及植物叶片对外界光照的反应。

4、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物质,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

5、植物营养素:植物发育所需的养料,包括氮、磷、钾等元素,也就是植物所需的养分,植物将这些养分从土壤中吸收,并在其生长发育中进行利用,其调节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 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 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总结提升]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关系的判断
两个单箭头之间的一定是淋巴,发出单箭头指向淋巴 的一定是组织液,由淋巴发出的单箭头一定指向血浆。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1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
原因① ②外 人界 体自 环身 境的 调变 节功 化能 过出 于现 剧障 烈碍 [注意] “内环境”稳态失调一定是由于“内环境成分或理 化性质”改变引起的。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呼吸酶的不断
更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呼吸酶的不断
更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和 免疫系统 。
(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地正常运行。 内环境 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 媒介 。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 化性质保持 动态平衡 。
2.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
(1)由图可以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
答案:D
[总结提升] 组织水肿 5 大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 引发的原因如下:
[建体系·先填后看]
绝大多数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或血浆
3.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连线]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一.知识梳理(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概念: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

(1)植物的向性运动概念:植物不能整体移动,但某些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

(2)分类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

向地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的方向生长。

茎会背着重力的方向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向水性:植物的根会向水分充足的方向生长。

向化性: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2、植物的感性运动概念:植物的运动是由外界的某种因素或内部机制引起的,但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举例(1)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2)凤凰木、酢(zuò)浆草等植物的叶片,因光照和温度改变的刺激而引起白天叶片张开,夜晚或雨天便闭合下垂;(3)郁金香和番红花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3、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比较相同点(1)都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2)都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不同点(1)引起向性运动的刺激是单向刺激;而引起感性运动的刺激对方向没有要求。

(2)向性运动的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相关;而感性运动的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3)向性运动是生长运动,不可逆;而感性运动在刺激消失后又会恢复到原来状态。

4、植物激素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向光性的实质: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生长素由胚芽尖端产生后,在向下运输过程中,因受单侧光照射的影响,生长素背光一侧分布多,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

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1)达尔文实验说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会对胚芽生长产生影响;(2)温特实验说明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3)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因为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所以命名为生长素。

会考专题八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会考专题八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会考专题八—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会考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1、1880年,达尔文父子研究了植物的向光性(P2)实验一:植物幼苗(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总是向光源____;说明植物具有______。

实验二:切去植物幼苗的尖端,用锡箔小帽罩住植物幼苗的尖端,植物幼苗________。

实验三:用透明罩子罩住植物幼苗的尖端或用不透明的锡箔套住植物幼苗尖端下面一段,植物幼苗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他们的结论是:_________是感光部位;由于弯曲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他们推测:。

①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哪些组________________。

②显微镜观察表明,幼苗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3年,波森和詹森实验(P3)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是:插有明胶片的幼苗,插有云母片的幼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实验(P4)温特在实验前进行了假设,假设的内容是什么?图1-4中,反映了_____组对照实验?温特的实验充分证明了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的名称是,它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是由合成的。

①试验中幼苗弯曲的方向总是______琼脂块,其原因是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扩散,使幼苗茎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放琼脂的一侧比未放的一侧浓度高,结合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______生长。

②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也是由于茎的背光面生长的块,说明单侧光作用是,使幼苗尖端的生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其它植物激素1、目前已经确定有五大类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他们是:生长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乙烯。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案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2. 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的作用;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2. 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2.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命活动是如何调节的。

2. 教学内容:(1)介绍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如光周期、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2)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及其作用,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3)分析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3.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植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果实成熟等。

4.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分析实际生产中如何利用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1)讲解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如生长素的作用曲线、赤霉素的作用途径等;(2)分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如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等;(3)探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3.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机制和植物激素作用的理解;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认识;3. 小论文:评价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的论述。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相关章节;2. 课件: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植物激素作用示意图等;3. 实例:实际生产中的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应用实例。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奇的“吃虫植物”
捕蝇草
猪笼草
对触碰作出的反应
含羞草
羽状复叶 (小羽片)
小心用铅笔触碰含羞 草的各个部分,你认为 最敏感的部位?_羽_状__复叶
叶柄
羽轴
探究:含羞草的行为
在阳光下
在暗室内
含羞草对光作出反应
在阳光下
把振动的音叉轻碰含羞 把振动的音叉放在含羞草
草的顶部和羽状复叶
的上面,不促动含羞草
的地方生长。
向重力性---利于植物固定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问题:
农作物播种时为什么不必担心种子落 在土壤中的方向?
茎的背地生长和根的向地生长
对地球引力作出的反应
在一个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
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将玻璃瓶 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待 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放一两天,再 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情况。
2、随着深秋的来临,气温逐渐降低,许 多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落叶树开始落 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
鸟类的迁徙 鱼类的洄游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应激性 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相应的反应。
动物:神经 系统和内分 泌系统。
植物:无专 门器官和感 觉,但也能 作出反应。
第一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
激素调节
睡莲 向日葵
对_光__照__作出反应
想一想
昆虫扑在向光源生是不是长向光过性? 程中,哪一侧所接受的太阳光较多呢?
(5)向触性:植物对
作出的反应。
问:含羞草的感振运动是不是向性运动?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
的方向生长。
(2)向地性:根的
生长、茎的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题型归纳解析—生命活动调节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题型归纳解析—生命活动调节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题型归纳解析—生命活动调节生命活动调节在高考试卷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会出现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中同时出现有关的考点的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生命活动调节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较多,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及固定说法,应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因“自创术语”或“词不达意”而失分。

生命活动调节主要包括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两大部分内容。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以生长素的调节为主,容易出现实验设计题。

单一变量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排除、对照组的设置以及语言的准确性是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

【题型1】过程表述类【典例分析1】(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某些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B细胞活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过敏原后,分泌细胞因子IL-33,活化肺部的免疫细胞ILC2.活化的ILC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参与B细胞的激活。

(1)除了IL-4等细胞因子外,B细胞活化还需要的信号有。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肥大细胞被激活的过程是。

【答案】(1) 过敏原结合B细胞产生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结合B 细胞产生的信号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详解】(1)由图示可知, IL-4等细胞因子可以参与B细胞的激活,除此之外B细胞活化所需的信号还有过敏原结合B细胞产生信号,辅助性T细胞识别过敏原后,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结合B细胞产生信号。

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肥大细胞被激活的过程是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吸附的抗体结合。

【变式演练1-1】(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手指割破时机体常出现疼痛、心跳加快等症状。

下图为吞噬细胞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5)药物MNACI3是一种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该药的作用机制是。

【答案】(5)抑制NGF与NGF受体结合,进而抑制感受器的兴奋,使大脑皮层不能产生痛觉【详解】(5)药物MNACI3是一种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使得NGF不能与NGF受体结合,从而不能引起感受器兴奋,也不能将兴奋传导大大脑皮层,因此感觉不到疼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八年级)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八年级)
请你来分析:
1、实验中,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是由于环境中什么因素的影响? 单侧光的刺激
2、实验选用植物的幼苗而不选成熟植物,分析植物的向光性是由那 一部分决定的吗?
植物的芽、幼叶等幼嫩的部位
思考??
3.你能再设计一个小麦向光性的对照实验吗?
• 植物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 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请你试一试:
将一盆含羞草放在实验台上。以下每项操 作都要在叶片全部展开时进行。
1将、用闭笔轻合轻地。碰一下含羞草的小叶,小叶 2将、复用叶笔较闭重合地。碰一下含羞草的小叶,含羞草 3含、羞用草笔将猛所烈地有敲复一叶下闭含合羞,草植叶株柄上下部垂的叶子。,
—— 感性运动
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发生较快,容易在短时间内观察到
成图丙
• 向水性
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 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 以维持其生存
沙漠中的水分很少,尤其是表层的水分更少,而植 物的根具有向水性,其根就会向下深入获取水分,
• 向触性 沙漠中的植物只有根系长得很深才能存活下来。
• 向化性 • ……
—— 感性运动
感性运动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 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 向无关,发生较快,容易在短时间内观察到。
— 向地性、负向地性
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的方向生长,这种 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茎会背着重力方向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思考
将该实验通过宇宙飞船从地球带 上太空去做,茎和根的生长方向 又如何?
除了光照,重力外,植物是否会 对其他因素的刺激做出反应呢? 思考:如果不通过外力作用和侧放 花盆的方法,能否让甲植物的根长
光照
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 上

6.1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6.1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体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 ⒈定义: 定义: 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思考: 思考:
你能举出几个向性运动的例子吗? 你能举出几个向性运动的例子吗? 含羞草受到触动后叶片闭合下垂是向性运动吗? 含羞草受到触动后叶片闭合下垂是向性运动吗?为 什么? 什么?
活动三: 活动三: 植物根生长对水的反应 结论三: 结论三:植物根 向水性
活动四: 活动四: 植物对机械刺激的反应 (1)用铅笔轻碰小叶,小叶合拢;
(2)重敲,附近的小叶都合拢; (3)猛烈的敲一下叶子,小叶全合拢,且叶 柄下垂。 (4)蚊香距小叶3cm处,小叶不合拢,叶柄 不下垂。 蚊香距小叶1cm处,小叶合拢,叶柄下垂。 (5)用洒水壶猛烈洒水,含羞草小叶全部合 拢,所有的叶柄下垂。
活动二: 活动二: 植物对重力的反应 结论二: 结论二:根 正向重力性 茎 负向重力性
思考解释: 思考解释:Fra bibliotek⒈植物的根向地性、茎 植物的根向地性、 根向地性 背地性的形成原因 的形成原因? 背地性的形成原因?
⒉在失重状态下,植物的根、茎生长状况如何呢? 在失重状态下,植物的根、茎生长状况如何呢?
看图探讨
向日葵幼嫩的花盘跟着太阳转; ①向日葵幼嫩的花盘跟着太阳转; 窗台的盆花会弯向光源; ②窗台的盆花会弯向光源; 水平放置的幼苗,茎背地生长,而根则向地生长。 ③水平放置的幼苗,茎背地生长,而根则向地生长。 这些现象分别是由哪种刺激引起的? 这些现象分别是由哪种刺激引起的?这种刺激 在方向上有什么共同点? 在方向上有什么共同点?
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
生长素的产生、 四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⒈产生的部位: 产生的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卷一一、选择题1.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2.假设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一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都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七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A.f>a=b=d=e>g>c B.a=f>d=e>b=g>cC.c>a=f>d=e>b=g D.c>f=d>a=b>e=g3.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下列处理:一段时间后,①、③、④均明显弯向上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

根据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B.①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C.①和②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单侧光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D.③和④能够说明燕麦在横放状态下,重力作用是引起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4.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

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5.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

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6.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向日葵的果实是我们平常吃的“瓜子”。

在上述两种植物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下列对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B.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C.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D.番茄形成有籽果实,产量上升;向日葵不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7.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

其原因是A.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B.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C.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D.成熟叶片可产生抑制生根的物质8.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1)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2),据图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B.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C.如果图1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D.图2可以说明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细胞发生了弯曲9.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完成反射活动所用的时间决定于反射弧的长度B.反射活动的完成不需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10.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化学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11.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12.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13.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14.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化学递质。

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图),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

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

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⑤⑥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15.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A.②④B.②③C.②③④D.③④16.下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动作电位逐渐增强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D.在S5~S8时期,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17.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18.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a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b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c 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据此判断激素a、b、c依次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19.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A.呆小症和侏儒症 B.侏儒症和糖尿病C.呆小症和糖尿病 D.只有呆小症20.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A.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其激素分泌增加B.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乙图有关,与甲图无关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D.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b的快21.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寒冷会促进X分泌激素aB.Y可以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C.缺碘地区的人如不补充碘,血液中的激素b高于正常值D.若手术切除Z,会引起激素a和b分泌减少22.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糖含量维持在80~120mg·dL-1。

下图表示在运动前后,血糖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主要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通过呼吸产生乳酸、ATP造成的B.在1.8~4.5 min内,血糖浓度上升,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C.在4.5~5 min内,引起血糖变化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D.9 mim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与肌糖元和非糖物质的转变有关二、填空题25.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研究α—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1)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条若干、烧杯、量筒、培养皿、NAA、蒸馏水等。

(2)配制溶液:配制浓度依次为NAA溶液5份,编号1~5。

(3)实验步骤: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第四步:每天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连续观察3天。

26.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 (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

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①如果 , 表明传出神经元受损。

②如果 , 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 , 表明部位d受损。

27.为探究一种叫呋塞米的药品对尿液生成的影响,以一定时间内生成的尿液量为测量指标(采用膀胱插管法用膀胱漏斗收集),请你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并将预期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材料与用具:体重相同的正常同龄雄性家兔若干只、适宜浓度的呋塞米溶液、生理盐水、膀胱漏斗、注射器等。

(要求:答题时对每只家兔产生的尿液量进行测定,手术过程、注射剂量与尿液量测定的具体数值不作要求)(1)实验步骤:①将家兔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用膀胱漏斗收集每只家兔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尿液。

……(2)将预期的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中。

呋塞米对尿液生成量的影响一、选择题1-5 DADDA 6-10 BCBDD 11-15 ACBBA 16-20 ABCDD 21-22 DB二、填空题25. :(2)2 ppm、3 ppm、4 ppm、5ppm、6 ppm (3)第一步:将长势相同的迎春枝条随机平均分为5组,编号ABCDE;第二步:将5组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1-5号NAA 溶液中26. (1)不属于 (2)不能(3)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电位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27.②甲组每只注射等量适量适宜浓度的呋塞米溶液;乙组每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③放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后,用膀胱漏斗收集甲、乙两组每只家兔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尿液。

④对所测得的尿液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注射前、后甲、乙两组家兔产生尿液量的平均值(2)呋塞米对尿液生成量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