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吴正宪老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摩吴正宪老师《认识方程》一课有感
11月6日上午目睹了吴正宪老师的“大刀阔斧”的教学风采,用犀利的双眼和智慧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求回归数学本质的课堂。

听后同样让人振奋,受益匪浅。

在《认识方程》一课中,吴老师借助——“纸制天平”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具引入,让学生体会方程两边相等的含义。

再让学生逐步脱离天平这一媒介,在头脑中建构出平衡这一数学模型。

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方程。

课堂上,吴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在同伴的对话中学习的指导,在对话中激发学习热情,促进思维。

课后,吴老师结合她的“认识方程”一课进行“从形式的定义教学走向研究数学概念内涵的转变”的讲座。

讲座首先提出了以下问题:
能顺利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
能流利地说出方程的定义就是理解方程思想了吗?
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怎样帮学生建立好这个数学模型?深刻理解方程的意义?
那什么是方程呢?数学教科书说“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作为老师,让学生记住这句话,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但记住这句话就是认识方程了吗?在吴老师的“认识方程”课上有这样一个环节:判断是不是方程,之前学生遇到数学书上常见的方程样子能准确快速地判断,但是遇到“20+□=100”时候,没有学生能很迅速地做出判断,这个时候课堂上就有了一个小小的“辩论会”。

学生为什么不能很快做出判断呢?在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学生
往往片面认为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

于是,找字母、找等号成了学生判断方程的标准。

难道未知数等价于字母吗?
“核桃质量+20=50”,“20+□=100”……这些就不是方程吗?
所以,作为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在教学方程时,她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1、准确把握内容定位,正确理解其价值。

2、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做好铺垫和孕伏。

3、方程思想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心地做好过渡。

具体到教学《认识方程》一课时,她是这样分析的:
(1)从直观的天平开始,变抽象为具体,变麻烦为简洁!
借助天平帮助学生建立了方程的概念。

实物天平比较精密,操作很麻烦,很花时间;改用课件天平,操作由老师随意调控,虽然操作方便,但学生没有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

于是就自己制作了学生能参与活动的直观的天平——用纸板做的天平,两端的托盘之间的横杆中心用螺丝相接,然后借助直观教具的形象展示,把抽象的方程直观起来。

(吴老师强调:纸制天平虽然粗糙,但它留下的是最逼近数学本质的东西,其它非数学本质的东西大可“大刀阔斧”)
(2)分类有方法,教学有技巧!
吴老师利用天平,把天平左边托盘放进180克香蕉和未知质量的苹果,天平右边托盘放进300克的砝码,通过放进苹果,拿走苹果一连串的操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用数学语言(式子)来记录:180+□=300,180+x=300,180
+x>300,180+x<300……接着,老师指导学生把以上式子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在分类时,吴老师的一句话为学生的分类铺平了道路:
师:“刚才,这些式子都是用天平称出来,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
学生:“两种,平和不平”。

师:“对,不管是向哪边倾斜,总之都是不平。

那你们能够将以上这些式子按照这样来分分类吗?”
简单的几句话,就使得学生不能乱分类了,只能把式子分为相等和不相等的情况。

不然,分类的方法就很多了:比如含字母的和不含字母的,带方框的和不带方框的……,如果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无法控制。

然后又马上把不等式的情况屏蔽掉,把问题聚焦在等式中,突显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3)直观的天平没了,你心中的天平在哪?
吴老师利用水壶中的水倒入暖瓶中的过程,借用学生的肢体,形象地感受到天平没了却是存在的,巧妙地引导学生从肢体语言到自己的语言,再到数学语言来描述方程,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方程概念,而不是肤浅的“含有字母的,有等于号的式子就是方程”字面上的理解。

(4)方程就是讲故事
吴老师通过让学生讲故事,创设了一个个丰富的学习情境,巧妙地把方程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认识方程。

在其环节,学生根据同一个情境列出了以下三个方程:
X-145=35
X-35=145
145+35=X(这是不是方程?教学时,我也是有点迷惑,听了吴老师的诠释,豁然明白)
吴老师是这样诠释的:它虽然是方程,可它仍然是我们儿时的想法,不是今天的思维方法,如果方程的未知数单独放到等式的一边,如果事情复杂了,会使问题陷入困境的,如果你把未知数当成已知量进行思考,这种方式对你今后有很大的帮助。

这也显现出真正建立方程思想是需要一个漫长的体验、理解、感悟的过程。

(5)引导学生“回头看”,回归数学本质。

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讲座,使我又一次深刻感受到了名师专业引领的风采,吴老师指引我们要学会与教材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专家对话、与课堂对话,才能深刻思考,真正把握数学本质。

(6)关注每一位学生
吴老师的课堂上,有一位学困生站了起来,结结巴巴,这时吴老师并没有立即放弃这位学生,而是慢慢引导他抓住数学信息,一句一句地将问题表达清楚,让每一位在座的听着为之汗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