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珊溪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珊溪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
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m、p、q、r、s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常压下r为液体,其余均为无色气体,m的摩尔质量为p的2倍,n是元素Y的单质,q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上述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Y<X
B. 非金属性:Y>X>W
C. m与q、n与s均不能共存
D. 若n过量,q还可以继续燃烧
参考答案:
D
分析:常温常压下r为液体,应为水,q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应为二氧化硫,则m应为硫化氢,n 为氧气,Y为O元素,m的摩尔质量为p的2倍,可以知道p应为氨气,s为NO,由此可以知道W为H,X为N,Z为S,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氢原子半径最小,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X为N,Y为O,W为H,则原子半径N>O>H,A正确;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O>N,H的非金属性最小,B正确;m为硫化氢,可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单质硫,氧气与NO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共存,C正确;二氧化硫不能在氧气中燃烧,D错误;正确选项D。
2. 分子式为C5H11Cl的有机物,分子中含2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不含立体异构)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参考答案:
B
C5H12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3(一氯代物中有2个甲基的形式有2种)、
(CH3)2CHCH2CH3(一氯代物中有2个甲基的形式有2种)、C(CH3)4(一氯代物中有2个甲基的形式没有),共有4种,故选项B正确。
点睛:等效氢的判断,(1)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2)对称两端的氢原子为等效的;(3)连有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B.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pH减小
C.自然界硅元素贮量丰富,并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D.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相同
参考答案:
B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氯气的化学性质;硅和二氧化硅;钠的重要化合物.
【分析】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氯水含HClO,光照下HClO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
C.Si为亲氧元素;
D.盐酸足量时,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均完全反应,由n=可知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大.
【解答】解: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氯水含HClO,光照下HClO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则酸性增强,pH减小,故B正确;
C.Si为亲氧元素,自然界硅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C错误;
D.盐酸足量时,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均完全反应,由n=可知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大,生成二氧化碳多,故D错误;
故选B.
4. 标准状况下mg气体A和ngB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
B.同温同压下,两气体A与B的密度之比为n:m
C.同质量的A与B分子个数之比为n:m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与B质量比为m:n
参考答案:
B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分析】A、气体的分子数相同,则A与B的物质的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之比摩尔质量之比;
C、同质量的A与B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与B,二者物质的量相同,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解答】解:A、标准状况下mg气体A和ngB气体的分子数相同,则A与B的物质的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二者质量之比为m:n,故A正确;
B、由A知,A与B摩尔质量之比为m:n,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之比摩尔质量之比为m:n,故B错误;
C、由A知,A与B摩尔质量之比为m:n,同质量的A与B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为n:m,故C正确;
D、由A知,A与B摩尔质量之比为m:n,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与B,二者物质的量相同,所以二者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为m:n,故D正确.
故选B.
5. 下列仪器中,通常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容量瓶 B.烧杯 C.锥形瓶 D.试管
参考答案:
A
略
6. 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参考答案:
B
解析:A项中NaOH溶液是混合物;C项中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D项中硫酸铜晶体是纯净物,生石灰是氧化物。
7. 下列反应中,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A. 3Fe+4H2O(g) Fe3O4+4H2
B. 2Na2O2+2H2O=4NaOH+O2↑
C. 2F2+2H2O=4HF+O2
D. Cl2+H2O=HCl+HClO
参考答案:
A
8. 镓是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预言的“类铝”元素。
镓的原子序数为31,属ⅢA族。
镓的熔点为29.78 ℃,沸点高达2 403 ℃。
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它可过冷到-120 ℃。
由此判断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镓是制造高温温度计的上佳材料
B.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C.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可用在自动救火的水龙头中
D.近年来镓成为电子工业的新宠,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半导体材料,被誉为“半导体家族的新成员”,这是利用了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
参考答案:
D
略
9. 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
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有关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和Na2O2都能与CO2、H2O发生反应,且产物相同
B.Na2O和Na2O2不可以相互转化
C.Na2O与H2O的反应为化合反应,而Na2O2与H2O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呼吸面具中Na2O2常作供氧剂,而Na2O不能
参考答案:
D
解析:Na2O和Na2O2都能与CO2、H2O发生反应生成Na2CO3、NaOH,不同的是Na2O2与CO2、H2O反应同时生成O2,A错误;Na2O在空气中加热可以转化成Na2O2,B错误;Na2O2与H2O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C错误;由于Na2O2与水或CO2反应时有O2生成,所以可以用作供氧剂,而Na2O不能,D正确。
11. 参考答案:
C
12. 某甲烷燃料电池构造示意图如下,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解质溶液中Na+向b极移动
B. b极的电极反应是:O2+2H2O+4e-=4OH-
C. a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电极流向a电极
参考答案:
D
【分析】
通过示意图可知,a电极为燃料电池的负极,b电极为电池正极,且电解质溶液为碱液,并可写出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NaOH=Na2CO3+3H2O,负极反应为CH4+10OH--8e-=CO32-+7H2O,正极反应为2O2+8e-+4H2O=8OH-。
【详解】A. 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钠离子向b极移动,故A 正确;
B. 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B正确;
C. a极是负极,甲烷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a电极流向b电极,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3. 下列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
C
14. “诺龙”属于国际奥委会明确规定的违禁药品类固醇,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诺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是C18H26O2
B. 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酯化反应
C. 能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
D. 既能发生氧化反应,也能发生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15. A、B、C都是金属,B中混有C时,只有C能被盐酸溶解;A与B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 B.A>C>B C.C>B>A D.B>C>A
参考答案:
C
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和原电池的正负极金属的活泼性特点来解决.
解答:解:B中混有C时,只有C能被盐酸溶解,说明C排在H的前面,活泼性C>B,A与B组成原电池时,活泼金属做负极,A为正极,B为负极,活泼性B>A,故三者的活泼性顺序为:C>B>A.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泼性的判断方法,难度不大.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现有含NaCl、MgCl2和Na2SO4的混合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提取纯净的NaCl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沉淀Ⅰ和沉淀Ⅱ所含物质的化学式。
沉淀Ⅰ:________________、沉淀Ⅱ: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在操作Ⅰ和Ⅱ中均使用了如图所示装置,请指出图中的两处错
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Ⅲ中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Mg(OH)2、BaSO4 BaCO3(2)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3)①需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下端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4)玻璃棒、酒精灯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把由NaOH、AlCl3、MgCl2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水中后有0.58 g白色沉淀生成,在所得的浑浊液中,逐滴加入0.50 mol/L盐酸,加入盐酸的体积(V)与沉淀质量(W)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g,混合物中AlCl3的质量为___________g,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P点表示盐酸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L.
参考答案:
(1)1.8 0.67 0.95 (2)90
18. (8分)称取m(g) H2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26.0)溶于水配成
250.00 mL溶液。
移取25.00 mL溶液加适量H2SO4后用KMnO4(c mol/L)溶液滴定(MnO4-? Mn2+,H2C2O4 ? 2CO2),消耗V mL。
请写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和求c (mol/L)的计算式。
某次取样后忘记了加H2SO4,就用KMnO4滴定,开始现象正常,不久出现红褐色沉淀,请解释现象。
参考答案:
2 MnO4- + 5 H2C2O4 + 6 H+ = 2 Mn2+ + 10 CO2 + 8 H2O
c = 2 m/5V×126.0×10
MnO4-氧化H2C2O4是消耗H+ 的过程,开始由H2C2O4提供H+,溶液pH逐渐提高,当达
到某pH时,MnO4-被Mn2+还原为MnO2(红褐色沉淀)。
19. (12分,每空2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应的观察装置,其实验操作是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②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或品红溶液)打开T形管螺旋夹,使
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1 g氧化钙,当滴入2 mL左右的蒸馏水后,即可观察。
试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CaO、H2O的能量与Ca(OH)2能量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该实验中CaO换成NaCl,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现象?________(填“能”或“否”)。
参考答案:
(1)U形管里的红墨水(或品红溶液)会沿开口端上升,即液面左侧下降,右侧升高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CaO和H2O反应放出热量使大试管中空气膨胀,引起红墨水(或品红溶液)在U形管中的位置左低右高
(4)CaO+H2O===Ca(OH)2
(5)CaO和H2O的能量之和大于Ca(OH)2的能量
(6)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