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校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 【解析】“其中人工碳汇是关键”于文无据,原文只说“利用地下空间的封闭性、稳定性等优势,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永久地下封存,即人工碳汇”,并没有说人工碳汇是关键。

2.(3分)B 【解析】“因为科技强军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逻辑错误,原文为“钱老,如果要达到这样一个动平衡的目标,作为一名军人,这一辈子不是始终得有枕戈待旦的这种心态”“科技强军永远在路上,因为矛盾一直在发展。

所以我们的使命永远在延续,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道理也就在此”,可见是因为“攻击武器与防护工程始终处在动平衡之中”,所以“科技强军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3.(3分)D 【解析】 D项是对商务服务中心、体育中心等地标性建筑进行高标准抗震设防,不属于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4.(4分)①献身国防,乐观自信;②牢记使命,居安思危;③刻苦钻研,勇于创新;④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每点1分)
【解析】结合“以钱七虎为代表的中国防护工程人则是为中国国防铸就了坚实的盾”“对敌人的任何打击,包括核打击,我们都能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是能够防得住的,而且防的手段不是一套”可知他献身国防,乐观自信;结合“现在经历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国家采取积极防御战略,我们不打第一枪,意味着我们要承受敌人的第一枪。

把我们的战略武器杀手锏保护好了,才能实施第二次反击,所以防护工程显得特别重要”可知他牢记使命,居安思危;结合“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新型钻地弹、钻地核弹,动辄数十米的钻地深度和巨大的爆炸威力让人不寒而栗,加上精确制导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防护工程面临‘藏不了、抗不住’的新挑战。

为此,钱七虎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深地下防护工程的构想”可知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结合“将自己的院士津贴、获奖奖金资助给贫困儿童和孤寡老人,近30年来,捐助总计近百万元”“最大得到就是我可以像保尔·柯察金说的,一个人不要虚度年华,不要碌碌无为,自己一生要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我把一生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可知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5.(6分)①背景资料为人物访谈提供必要的说明与抓手,自然引出访谈话题;人物访谈是对背景材料的生动诠释—二者相互印证、相得益彰,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真实、可
参考答案·第1页(共7页)
信。

②背景资料客观叙述人物的事迹成就,利于整体把握人物形象;人物访谈借对话直观呈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两者结合有助于丰富读者的阅读感知,使人物形象更加全面、立体、丰满。

(每点3分)
【解析】“在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中,如果说功勋卓著的‘两弹一星’元勋们打造的是锋利的矛,那么,以钱七虎为代表的中国防护工程人则是为中国国防铸就了坚实的盾”,背景资料为人物访谈提供必要的说明与抓手,自然引出访谈话题;“随着敌人打击手段不断发展,我们的防护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告诉我们人民,我们是能够防得住的,而且防的手段不是一套”,人物访谈是对背景材料的生动诠释—二者相互印证、相得益彰,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真实、可信。

“以钱七虎为代表的中国防护工程人则是为中国国防铸就了坚实的盾”,背景资料客观叙述人物的事迹成就,利于整体把握人物形象;“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军事强国开始研制新型钻地弹、钻地核弹,动辄数十米的钻地深度和巨大的爆炸威力让人不寒而栗,加上精确制导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防护工程面临‘藏不了、抗不住’的新挑战。

为此,钱七虎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深地下防护工程的构想”“将自己的院士津贴、获奖奖金资助给贫困儿童和孤寡老人,近30年来,捐助总计近百万元”“我们是能够防得住的,而且防的手段不是一套”“科技强军永远在路上,因为矛盾一直在发展。

所以我们的使命永远在延续,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道理也就在此”“最大得到就是我可以像保尔·柯察金说的,一个人不要虚度年华,不要碌碌无为,自己一生要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我把一生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人物访谈借对话直观呈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两者结合有助于丰富读者的阅读感知,使人物形象更加全面、立体、丰满。

6.(3分)D 【解析】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并不是在战场上,在血腥的搏杀里,而是脱下铠甲,穿上布衣,成为和平的保卫者。

7.(3分)C 【解析】“运用典型化的场景正面衬托人物状态”有误,应是侧面烘托。

8.(4分)①苏轼心中的周瑜是一个外表儒雅、婚姻美满、驰骋疆场、威名赫赫、功业早就的大英雄。

②本文塑造的周瑜原先是一位沉迷于战争、颇为自负(英气逼人、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的英雄,后来成为一位放弃战争、甘做平民的英雄。

(每点 2 分,共 4 分。

若有其他答题角度,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6分)①小说整个故事都发生在梦境之中,通过梦境这样一个小角度,现实人物和历史人物相遇,穿越时空进行交流;②从人物身份看,文中主要人物“我”是一个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村妇形象;③小说借助梦境展现“我”对战争和英雄的理解,表达对和平的期待,
参考答案·第2页(共7页)
对平凡、朴素、美好的世俗生活的喜欢和向往,揭示了珍爱和平的主题。

(每点2 分,共6分。

若有其他答题角度,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3分)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前后三”指前后三次,作“舍身”
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C。

“为寺家奴”中“家奴”作“为”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D。

故选B。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只有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他曾前后三次舍身去当寺院的家奴,最终却遭受侯景的逼迫,在台城饿死,不久以后国家也灭亡了。

11.(3分)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有自行调整财税措施的专权”
错。

唐朝改民部为户部,下有度支郎中,掌管全国的财政预算和会计核算,是唐代最高的会计主管部门,总管全国会计事务。

没有自行调整财税措施的专权。

12.(3分)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对这一举措的利与弊进行分析”错。

由原文“如何更有倍利!”“不复考其理行!”
可知是对这一举措的弊端进行分析。

13.(8分)翻译:
(1)(4分)上自王公,下至士子与庶民,人人瞻仰供奉,施舍钱财,惟恐不能赶上,有人将全部家产充当布施。

(评分细则:“瞻奉”,瞻仰供奉;“惟恐”,只怕;“竭”,尽,这里是全部的意思。

每点1分,句意1分。


(2)(4分)皇帝诏令韩愈前往事发地,再观察一下事态的发展;韩愈出发之后,众人都为他的安全担忧。

(评分细则:“诏”,皇帝诏令;“事势”,事态的发展;“危之”,为他(韩愈)的安全担忧。

每点1分,句意1分。


14.(3分)①以天子的高度评价和委以重任来感化王庭凑,劝导他知恩图报。

②用安禄山、史思明至今已无子孙存活做官的人的前车之鉴来威慑王庭凑,告诫其一意孤行必将招致祸患。

③韩愈借围困牛元翼一事来质问王庭凑,并标明像牛元翼这样的人,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警示其所作所为与朝廷旨意背道而驰。

(每点1分)
【解析】由“天子以尚书有将帅材,故赐之节钺,不知尚书乃不能与健儿语邪”可知韩愈转述皇帝的高度评价,认为他有将帅的才能,所以任命他为节度使,以天子的高度评价和委以重任来感化王庭凑,劝导他知恩图报;由“夫逆顺之为祸福岂远邪!自禄山、思明以来,其子孙有今尚存仕宦者乎”可知韩愈用安禄山、史思明至今已无子孙存活做官的人的前车之鉴来威慑王庭凑,告诫其一意孤行必将招致祸患;由“如牛元翼者,朝廷不欲弃之,尚书何为围之不置?”可知韩愈借围困牛元翼一事来质问王庭凑,并标明像牛元翼这样的人,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警示其所作所为与朝廷旨意背道而驰。

参考答案·第3页(共7页)
15.(3分)C 【解析】C项,“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的情感一致”错误。

“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用李德裕的典故表达自己能够重返故土的信心,而苏轼“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表达的是对人生的思考。

16.(6分)①描写景物上,李词借助“飞雁”“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表现细腻而义含蓄的情感;辛词选择“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弓刀”“陌上”等景象,体现视野的开阔,气象的恢弘。

②抒发情感上,李词主要写小我的孤独浓愁,风格抑郁感伤;辛词表达渴望收复中原失地和让百姓过上宁静祥和生活的愿望,风格豪迈大气。

③遣词造句上,李词运用“三杯两盏”“独自”“细雨”“一个”等词语来表达自己细腻婉转的情感体验(可以从运用叠词的角度回答);辛词运用“万里”“千骑”“千古”
等数量词,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和博大豪迈的格调。

(每点2分)
【解析】从所描写的景物来看:李清照的词“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借助“飞雁”“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表现了词人南渡之后的那种细腻而含蓄的情感;辛弃疾的词“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选择“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弓刀”“陌上”等景象,体现辛弃疾的词的视野的开阔,气象的恢弘。

从抒发的情感来看: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李清照的词主要写自己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风格抑郁感伤。

辛弃疾的这首词由登楼而有感,登高远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词人胸怀天下,仍不能忘怀的是还在沦陷的中原大地,但词人同样对失地的收复充满希望“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

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表达的是渴望收复中原失地和让百姓过上宁静祥和生活的愿望,风格豪迈大气。

从遣词造句来看:李词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独自”“细雨”“一个”等词语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表达自己细腻婉转的情感体验;辛词“太平万里”“千骑临秋”“千古怀嵩人去”
中,数量词的使用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和博大豪迈的格调。

参考答案·第4页(共7页)
17.(6分)
(1)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尊还酹江月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8.(3分)①博大精深②目不暇接③发扬光大(每处1分,其他符合语境的成语也可)19.(4分)与文物“对话”,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

(改对一处2分,改对两处4分,意思对即可)
20.(3分)①“藕秧子”和普通的藕不同,是指外表瘦削,节间也长,颜色黄褐,不能吃的藕。

②“病秧子”和健康的人不同,是指瘦削憔悴、体弱多病的人。

(藕秧子概括全给1分,瘦削憔悴1分,体弱多病1分)
21.(4分)下雨了,雨水打在荷叶上啪啪地响;雨停了,雨水留在荷叶上水银般摇摇地晃;风来了,雨水因荷叶倾倒而哗哗地淌。

(句式2分,韵脚2分)
22.(6分)①使用拟人的修辞,荷花绽放莲蓬,好像人在说话,赋予荷花以人的思维、形态,
展现儿童活泼灵动的想象。

②使用短句,多省略主语,(小莲蓬周围有)很多很多花蕊,(荷花)清香清香的,将叙
述的重心表现在花蕊和清香上,更符合儿童语言表达的特点。

③使用叠词(反复),“很多很多”“清香清香”这种词语的简单重复来凸显出花蕊的多和
清香,体现的是儿童词汇量相对单一和简单、单纯的内心。

(每点2分,手法1分,扣小孩子分析1分)
23.(60分)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杜甫说的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广博阅读,夯实了基础,写作才能够句不加点,游刃有余。

这是强调读书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苏轼认为广博的阅读可以让人有书卷气、典雅不俗。

这是强调读书对气质涵养方面的重要性。

莎士比亚强调阅读是生活和智慧不可或缺的部分,有阅读生活才有活气、有生机,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阅读,智慧才有腾飞的翅膀,才能在更高、更广处翱翔。

后三句话谈的是阅读可以净化心灵,可以助力理想的实现,可以改变人生,可以构筑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六句话都在谈论阅读,强调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是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自身内在的知识、智慧、品格、精神、气质等的沉淀与养成,还是对生活、人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阅读无疑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只有阅读,读好书、经典书,人生才能饱满,生命才会有无限光华。

参考答案·第5页(共7页)
文体要求是议论文,行文以整句排比开篇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由此点出中心论点:阅读让人生更精彩。

可以采用横式结构设定三个分论点来对中心进行论证:阅读是精神的营养品;阅读是进步的阶梯;阅读让视野开阔、人生精彩。

立意:
1.阅读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2.阅读让人生更丰富更精彩。

3.好阅读成就好人生。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中使将佛骨迎接到京城,宪宗让佛骨在宫禁中停留了三天,于是遍送各寺。

上自王公,下至士子与庶民,人人瞻仰供奉,施舍钱财,惟恐不能赶上,有人将全部家产充当布施。

(刑部侍郎)韩愈上表直言极谏,他认为:“由黄帝以至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都年高寿长,百姓安宁快活,那个时候,是没有佛的。

东汉明帝时期,开始有了佛法。

此后,中国变乱危亡接连不断,朝廷的命运与福气都不甚久长。

只有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他曾前后三次舍身去当寺院的家奴,最终却遭受侯景的逼迫,在台城饿死,不久以后国家也灭亡了。

侍奉佛是为了祈求福缘,但梁武帝却反而招致了祸殃。

由此看来,佛不值得使人相信,也是清楚可见的了!”宪宗非常恼怒,于是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河北都知兵马使王庭凑,性情果敢狡诈,阴谋作乱。

王庭凑攻打深州,朝廷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

丙午(十五日),(唐穆宗)任命王庭凑为检校工部尚书。

穆宗听说王庭凑已经撤除了包围深州的军队,所以,加官予以褒奖。

其实,王庭凑的军队仍然在深州城下未撤离。

皇帝诏令韩愈前往事发地,再观察一下事态的发展;韩愈出发之后,众人都为他的安全担忧。

到镇州后,王庭凑的将士拔刀开弓迎接韩愈。

韩愈到客房后,将士仍手执兵器围在院中。

韩愈严厉地说:“皇上认为你有将帅的才能,所以任命你为节度使,却想不到你竟指挥不动这些士卒!由叛逆转变而为福贵难道还远吗?从安禄山、史思明割据叛乱以来,他们的子孙至今还有存活做官的人没有?像牛元翼这样的人,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

为什么你到现在仍包围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

”不久,牛元翼带领十骑骑兵从深州突围出城。

户部侍郎、判度支张平叔上奏,建议:“由官府自己粜盐,朝廷每年获利可增加一倍”;
参考答案·第6页(共7页)
又建议“各道以粜盐多少作为考察刺史、县令政绩优劣的依据”。

(穆宗)下诏,命百官讨论他的建议是否可行。

韩愈上奏,认为:“在城市以外的地方,很少有人用钱买盐,而大多用各种杂物交换。

盐商,则什么东西都可用来交换,买卖双方都很方便。

现在,如果朝廷下令让官吏自设摊铺卖盐,那么,官吏必定只要现钱,其他杂物,肯定不敢收。

这样的话,手头没钱的贫苦百姓就无从买盐,国家自然减少盐业专卖的税收,怎么能说反而增加一倍的收益呢?其次,刺史和县令的职能是为皇上分担责任,治理百姓,岂可仅仅以获取食盐专卖的收入多少作为升迁和降职的依据,而不再考虑他们的政绩!”于是,张平叔的建议被搁置而未能实行。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

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

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

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

参考答案·第7页(共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