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九 金属及其化合物专题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金属及其化合物
[主干知识·数码记忆]
钠及其化合物
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
(1)( 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2) 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
(3)( 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的原因是2Na+O2===Na2O2(×)
(4)(2013·大纲全国卷)确定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的操作是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5)(2012·福建高考)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
1.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钠及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1)Na2O、Na2O2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数目之比均为1∶2。

(2)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不是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而是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碱再与盐溶液反应。

(3)1 mol Na2O2与足量的CO2(或H2O)反应时转移1 mol电子,生成0.5 mol O2。

(4)一定量的Na2O2与CO2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时,应先考虑Na2O2与CO2的反应。

(5)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3+H+===HCO-3,HCO-3+H+===H2O+CO2↑。

三、常考题型要明了
[典例]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最佳方法是()
A.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溶解速率
B.分别取少量加入到石灰水中,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C.分别取少量溶于水后,滴入HCl溶液观察有无气体生成
D.分别取少量溶于水后,滴入CaCl2溶液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解析]A项,Na2CO3、NaHCO3均易溶于水,因此通过观察溶解速率不能鉴别Na2CO3、NaHCO3;B项,Na2CO3、NaHCO3均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项,Na2CO3、NaHCO3均与盐酸反应生成CO2;D项,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NaHCO3与CaCl2不反应。

[答案] D
————————[探规寻律]———————————
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方法
1.CaCl2或BaCl2溶液法
分别向两种待检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2(或BaCl2)的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是NaHCO3溶液。

2.滴加盐酸法
分别向两种待检溶液中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开始即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溶液。

3.指示剂法
分别向少量同浓度两种待检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变成深红色的是Na2CO3溶液,而变成浅红色的是NaHCO3溶液,或测量同浓度Na2CO3和NaHCO3溶液的pH,pH大者为Na2CO3溶液。

注意: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原因是二者均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出现白色沉淀。

[演练1](2013·南昌高三调研测试)将绿豆大小的方形金属钠投入足量且含酚酞的水中,根据相应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B 钠浮于水面游动水的密度大于钠
C 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有NaOH生成
D 钠球游动,有吱吱声有气体生成
解析:选A方形钠变成小球是固体熔化的原因,A项错误。

[演练2](2012·北京高考)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2-3+2H2O
解析:选B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的原因是钠被氧化生成Na2O,4Na+O2===2Na2O,A项错误;由于Ag2S溶解度比AgCl的溶解度小,故向AgCl 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能实现沉淀的转化,白色沉淀变成黑色,B项正确;Na2O2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反应有2Na2O2+2CO2===2Na2CO3+O2和2Na2O2+2H2O===4NaOH+O2↑,C项错误;由于澄清石灰水过量,其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OH -===CaCO3↓+H2O,D项错误。

铝及其化合物
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
(1)(2013·海南高考)明矾的化学式为Al2(SO4)3·12H2O(×)
(2)(2013·大纲全国卷)明矾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2-4恰好完全沉淀:2Ba2++3OH-+Al3++2SO2-4===2BaSO4↓+Al(OH)3↓(×)
(3)(2013·重庆高考)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4)(2013·江苏高考)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5)(2012·山东高考)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
1.Al3+、Al(OH)3、AlO-2之间的转化
2.“铝”的转化关系的应用
(1)判断离子共存:Al3+只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不能与显碱性的物质大量共存,AlO-2只能存在于强碱性溶液中,不能与显酸性的物质大量共存,所以Al3+与AlO-2不能大量共存。

(2)鉴别(利用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①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②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现象为:开始生成沉淀立即溶解,后产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溶解。

(3)分离提纯:
①利用Al能溶于强碱溶液,分离Al与其他金属的混合物。

②利用Al2O3能与强碱反应,分离Al2O3与其他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三、常考题型要明了
考查Al(OH)3的图像分析典例
考查Al(OH)3的两性演练1
考查Al(OH)3的相关图像演练2
[典例](2012·安徽高考)已知室温下,Al(OH)3的K 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

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滴入NaOH溶液,起始时生成Fe(OH)3沉淀,因此起始时不会生成Al(OH)3沉淀,A、B项错误;当滴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后才能生成Al(OH)3沉淀,当Al3+全部沉淀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Al(OH)3沉淀全部溶解,故可知C项正确,D 项错误。

[答案] C
————————[探规寻律]———————————————
铝盐与强碱溶液反应图像题解题流程
——————————————————————————————————————
[演练1](2013·开封模拟)双羟基铝碳酸钠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抑酸剂,其化学式是NaAl(OH)2CO3。

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B.该物质是Al(OH)3和Na2CO3的混合物
C.1 mol NaAl(OH)2CO3最多可消耗3 mol H+
D.该药剂不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
解析:选D双羟基铝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属于纯净物而不是Al(OH)3和Na2CO3的混合物;1 mol NaAl(OH)2CO3最多可消耗4 mol H+;该物质与酸反应产生CO2气体而膨胀,因此不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

[演练2]下列曲线图(纵坐标为沉淀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为加入物质的量)不正确的是( )
A.向1 L浓度均为0.1 mol/L的Ba(OH)2、NaAlO2混合液加入0.1 mol/L稀硫酸
B.向1 L含有0.1 mol/L AlCl3和0.3 mol/L NH4Cl的混合液中加入0.1 mol/L NaOH溶液
C.向烧碱溶液滴加明矾溶液
D.向AlCl3溶液滴加过量氨水
解析:选C A项1 L浓度均为0.1 mol/L的Ba(OH)2、NaAlO2混合液中含Ba2+:0.1 mol,OH-:0.2 mol,AlO-2:0.1 mol。

当加入1 L 0.1 mol/L H2SO4时,H+与OH-的物质的量相等,
只产生BaSO4沉淀;当加入 1.5 L 0.1 mol/L H2SO4时,发生反应:AlO-2+H++H2O===Al(OH)3↓;当加入3 L 0.1 mol/L H2SO4时,发生反应:Al(OH)3+3H+===Al3++3H2O,A正确。

B项铝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的能力比铵根离子强,先进行反应,生成1摩尔氢氧化铝需要3摩尔氢氧根离子,溶解1摩尔氢氧化铝只需要1摩尔氢氧根离子,正确。

C项生成1摩尔偏铝酸根离子需要1摩尔铝离子,消耗1摩尔偏铝酸根离子却只需要1/3摩尔铝离子,C错。

D项Al(OH)3沉淀不能溶解于氨水,D正确。

铁、铜及其化合物
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
(1)(2013·江苏高考)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2)(2013·海南高考)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

(√)
(3)(2013·课标全国卷Ⅱ)浓盐酸与铁屑的反应:2Fe+6H+===2Fe3++3H2↑(×)
(4)(2013·大纲全国卷)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2++4H++NO-3===3Fe3++NO↑+3H2O(×)
(5)(2013·广东高考)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成红色,说明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
1.“铁三角”转化关系
2.“铁三角”的应用
(1)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①Fe3+不共存
S2-、I-、SO2-3
②Fe2+不共存
NO-3(H+)、ClO-、MnO-4(H+)
③Fe3+、Fe2+不共存
HCO-3、CO2-3
(2)除杂。

主要物质杂质除杂方法
Fe2+Fe3+加过量铁屑后过滤
FeCl 3 FeCl 2 加氯水或H 2O 2 Fe 2+
Cu 2+
加过量铁屑后过滤 Fe
Al
加过量强碱溶液后过滤
3.铜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三、常考题型要明了
考查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典例 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演练1 考查Fe 2+
、Fe 3+
的检验
演练2
[典例] (2013·青岛模拟)铜、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与过量氯气反应得固体A ,用稀盐酸溶解A ,然后加试剂调节溶液的pH 后得溶液B ,溶液B 经系列操作可得氯化铜晶体,请回答:
(1)固体A 用稀盐酸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溶液B 中是否存在Fe 3+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元素在高价态时常表现氧化性,若在酸性CuSO 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 2SO 3
和NaCl 溶液,加热,生成CuCl 沉淀,则生成CuCl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为防止铁盐、铜盐发生水解反应,则其固体溶解时,应选用相应稀酸作溶剂。

(2)检验溶液B 中是否存在Fe 3+
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B ,滴加几滴KSCN 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中无Fe 3+
,若溶液变红色,则存在Fe 3+
;(3)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氧化剂和还原剂,根据题中已知条件知,铜离子作氧化剂,所以亚硫酸根离子作还原剂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Cu 2++SO 2-3+2Cl -+H 2O=====△
2CuCl ↓+SO 2-
4+2H + [答案] (1)防止铁盐、铜盐发生水解反应
(2)取少量溶液B 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 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中无Fe 3+
,若溶液变红色,则存在Fe 3+
(3)2Cu 2++SO 2-3+2Cl -+H 2O=====△
2CuCl ↓+SO 2-
4+2H +
————————[探规寻律]——————————
Fe3+、Fe2+的检验方法
1.NaOH溶液法
2.KSCN溶液法
—————————————————————————————————————[演练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2
B.Fe3+有氧化性,因此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C.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D.Fe2+、Al3+、ClO-、Cl-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
解析:选B 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A项错误;2Fe3++Cu===2Fe2++Cu2+,Fe+Cu2+===Fe2++Cu,B项正确;Fe在足量Cl2中燃烧只能生成FeCl3,C项错误;Fe2+具有还原性,ClO-具有氧化性,二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演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氨水鉴别Al3+、Mg2+、Fe3+
B.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2+
C.NaCl、FeCl2、FeCl3、MgCl2、AlCl3五种溶液,用烧碱溶液就可以把它们鉴别开来D.要证明Fe3+溶液中含有Fe2+可以用NH4SCN溶液和氯水
解析:选C氨水不能鉴别Al3+和Mg2+,A项错误;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项错误;分别向NaCl、FeCl2、FeCl3、MgCl2、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五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可以将它们鉴别开来,C项正确;不论有无Fe2+,溶液均变成红色,D项错误。

金属阳离子的分离与提纯
金属阳离子的分离与提纯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之一,其考查角度有以下形式:
(1)依据物质的提纯要求,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金属阳离子的性质。

(2)结合不同金属阳离子(如Mg2+、Al3+)的性质,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金属阳离子的分离方法及实验方案设计。

(3)结合污水的处理流程,综合考查除去污水中重金属阳离子(Hg2+、Cr3+等)的措施与方法。

[典题](2012·天津高考)下列除杂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铁粉中混有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加入适量NaOH溶液
D.Al(OH)3中混有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
[解析]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应使用加热的方法使NaHCO3分解。

[答案] C
[名师支招]
1.分离Mg2+、Al3+的方法
2.常见阳离子的除杂或净化
主要离子杂质离子除杂试剂和方法
Fe3+Fe2+加入H2O2
Fe2+Fe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Fe2+Cu2+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Mg2+Fe3+加入Mg或MgO或MgCO3或Mg(OH)2,过滤
Mg2+Fe2+先加入H2O2,再加入Mg或MgO或MgCO3或Mg(OH)2,过滤Cu2+Fe3+加入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过滤
Cu2+Fe2+先加入H2O2,再加入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过滤
[针对训练]
1.要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可行的办法是()
A .滴入KSCN 溶液
B .通入氯气
C .滴入NaOH 溶液
D .加入铁粉
解析:选D 加入铁粉,使FeCl 3与Fe 反应生成FeCl 2,达到除杂的目的。

2.氯化铜已被广泛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化工产品。

某研究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 2·2H 2O)。

请回答:
试剂X 用于调节pH 以除去杂质,X 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 .NaOH b .NH 3·H 2O c .CuO d .Cu 2(OH)2CO 3 e .CuSO 4
解析:溶液1的成分是CuCl 2和FeCl 3,除去CuCl 2溶液中的FeCl 3时不能加入NaOH 和NH 3·H 2O ,原因是二者均可与Cu 2+
反应生成沉淀;溶液1中加入CuO 、Cu 2(OH)2CO 3可消耗H +
,使FeCl 3的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Fe(OH)3沉淀经过滤除去,且未引入新的杂质。

答案:c 、d
A 卷(全员必做卷)
1.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 .Na 2O 2、K 2O 2可用作潜水艇内的氧气来源 C .Al 2O 3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 .电解MgCl 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解析:选D Na 2O 2、K 2O 2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B 正确;电解氯化镁饱和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 2+2H 2O=====电解 Mg(OH)2↓+H 2↑+Cl 2↑,
不会产生镁单质,D 错误。

2.下列制备金属单质的方法或原理正确的是( ) A .在高温条件下,用H 2还原MgO 制备单质Mg B .在通电条件下,电解熔融Al 2O 3制备单质Al C .在通电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单质Na
D .加强热,使CuO 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制备单质Cu
解析:选B A 项,Mg 是活泼的金属,应采用电解熔融MgCl 2的方法制取;C 项,应采用电解熔融NaCl 的方法制备Na ;D 项,利用CuO 制备Cu ,应采用热还原法,如H 2+
CuO=====△ Cu +H 2O 。

3.(2013·南昌模拟)下列物质可通过置换反应一步得到的是( )
①H 2 ②FeCl 3 ③Fe 3O 4 ④O 2
A .只有②③
B .只有①④
C .只有①③④
D .①②③④均能得到
解析:选D 得到H 2、FeCl 3、Fe 3O 4、O 2的置换反应分别是:
①H 2:Zn +H 2SO 4===ZnSO 4+H 2↑;
②FeCl 3:2FeBr 3+3Cl 2===2FeCl 3+3Br 2;
③Fe 3O 4: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
④O 2:2F 2+2H 2O===4HF +O 2
4.(2013·石景山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常用铝盐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制备Al(OH)3沉淀
B .将Na 投入到NH 4Cl 溶液中只能生成一种气体
C .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D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 ,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 改变
解析:选C A 项,实验室常用铝盐和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铝沉淀,错误;B 项,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错误;C 项,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稀硝酸,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正确;D 项,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的,所以析出氢氧化钙,但溶液的pH 不变,错误。

5.(2013·兰州模拟)依据下表所列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C(V C )具有还原性
B .FeCl 3水解生成Fe(OH)3胶体
C .铜锈与盐酸反应有H 2生成
D .铜锈中含有碳酸根
解析:选C向FeCl3溶液中加入V C,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Fe2+),说明Fe3+作氧化剂,则V C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A正确;饱和FeCl3滴入沸水中得到红褐色液体,说明FeCl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e(OH)3胶体,B正确;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CO2而不是H2,D项正确。

6.(2013·泰安模拟)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如图所示关系一步完成转化的
是()
A B C D
a CO2H2SO4Al(OH)3HNO3
b Na2CO3SO2NaAlO2NO
c NaHCO3SO3Al2O3NO2
解析:选C偏铝酸钠不能一步生成氧化铝,C项错误。

7.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解析:选D A项正确的操作应该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后取一定量的反应液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B中应该用红热的铜丝;Cu2+水解,加热CuCl2溶液不能得到CuCl2固体,C错误;铜绿溶于盐酸而铜不溶于盐酸,故可用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D正确。

8.(2013·泰安模拟)关于反应中的先后顺序,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向浓度都为0.1 mol·L-1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通入CO2,NaOH首先反应B.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NH+4首先反应
C.向浓度都为0.1 mol·L-1的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CuCl2首先反应D.向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相同的铁和铜,铜首先反应解析:选A B项碱性NH3·H2O>Al(OH)3应为Al3+首先反应;C项,氧化性Fe3+>Cu2+,应为FeCl3首先反应;D项,还原性Fe>Cu,铁首先反应。

9.(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NaHSO4溶液,
沉淀溶解
B.在Cu(NO3)2溶液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稀硫酸溶液,
铜粉溶解
C.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定黄铜(Cu,Zn合金)中Zn的含量
D.在FeCl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加入足量铁粉充分振荡,溶液红色褪

解析:选C AlCl3与氨水生成Al(OH)3沉淀,加入的NaHSO4溶液能电离出氢离子,显酸性,Al(OH)3与氢离子反应溶解,A项正确;Cu(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铜在酸性条件下能被硝酸根离子氧化,所以能溶解,B项正确;稀硝酸与Zn、Cu均能反应生成气体,且集气装置错误,应该“短进长出”,C项错误;铁粉能与Fe3+反应,使其浓度变小,所以溶液红色逐渐褪去,D项正确。

10.(2013·山东高考)足量的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
C.盐酸D.稀硝酸
解析:选A本题考查金属铝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能力。

根据关系式:2Al~2NaOH,2Al~3H2SO4,2Al~6HCl,A项正确,B、C项错误;Al与稀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D项错误。

11.某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Cr2O2-7,其毒性较大。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__________。

(3)欲使1 L该废水中的Cr2O2-7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

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g FeSO4·7H2O。

解析:(1)第①步是Cr2O2-7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r2O2-7+6Fe2++14H+===2Cr3++6Fe3++7H2O;(2)从最终所得磁性材料的化学式可知,滤渣中主要有Cr(OH)3、Fe(OH)2、Fe(OH)3;(3)1 L废水中的n(Cr2O2-7)=5.00×10-3mol,根据关系式:Cr2O2-7~4Cr0.5Fe1.5FeO4~10FeSO4·7H2O,所以理论上n(FeSO4·7H2O)=0.05 mol,m(FeSO4·7H2O)=0.05 mol×278 g·mol-1=13.9 g。

答案:(1)Cr2O2-7+6Fe2++14H+===2Cr3++6Fe3++7H2O
(2)Fe(OH)3、Fe(OH)2
(3)13.9
12.(2013·泰安模拟)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

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
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1)操作Ⅰ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写出加入氯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坩埚质量为W 1 g ,加热后坩埚与红棕色固体总质量为W 2 g ,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列出原始算式,不需化简);若称量准确而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解析:(1)配制100 mL 溶液,需用100 mL 容量瓶,定容时使用胶头滴管;(2)氯气有强氧化性,能把二价铁离子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同时生成氯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Fe 2+
+Cl 2===2Fe 3++2Cl -。

(3)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时,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AgNO 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证明洗涤干净;(4)红棕色固体是氧化铁,其质量是W 2 g -W 1 g ,其中铁元素的质量是112(W 2-W 1)160g ,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112(W 2-W 1)160a ×100%;固体加热时未充分反应变为Fe 2O 3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答案:(1)1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2)2Fe 2++Cl 2===2Fe 3++2Cl -
(3)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AgNO 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证明洗涤干净; (4)5×112(W 2-W 1)160a
×100% 固体加热时未充分反应变为Fe 2O 3 13.(2013·北京高考)用含有Al 2O 3、SiO 2和少量FeO·x Fe 2O 3的铝灰制备Al 2(SO 4)3·18H 2O ,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向铝灰中加入过量稀H 2SO 4,过滤;
Ⅱ.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MnO 4溶液,调节溶液的pH 约为3;
Ⅲ.加热,产生大量棕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Ⅳ.加入MnSO 4至紫红色消失,过滤;
Ⅴ.浓缩、结晶、分离,得到产品。

(1)H 2SO 4溶解Al 2O 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MnO -4氧化Fe 2+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1MnO -4+ Fe 2++ ________=1Mn 2++ Fe 3++ ________。

(3)已知: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Al(OH)3 Fe(OH)2 Fe(OH)3 开始沉淀时
3.4 6.3 1.5 完全沉淀时
4.7 8.3
2.8 -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的目的:________。

(4)己知:一定条件下,MnO -4可与Mn 2+反应生成MnO 2。

① 向 Ⅲ 的沉淀中加入浓HCl 并加热,能说明沉淀中存在MnO 2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 Ⅳ 中加入MnSO 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工制备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挖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解答综合实验问题的能力。

由题给条件,加入过量稀硫酸,发生反应:Al 2O 3+3H 2SO 4===Al 2(SO 4)3+3H 2O ,FeO·x Fe 2O 3+(3x +1)H 2SO 4===FeSO 4+x Fe 2(SO 4)3+(3x +
1)H 2O ,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为Al 2(SO 4)3、FeSO 4、Fe 2(SO 4)3和硫酸的混合溶液,滤渣为SiO 2;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目的是将Fe 2+全部氧化为Fe 3+,然后调节pH 约为3,由题给表格(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信息知,此时Fe 3+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上层溶液为KMnO 4和硫酸铝,根据题给信息,一定条件下,MnO -4可与Mn 2+反应生成MnO 2,从而把上层溶液中的MnO -4除去,最后浓缩、结晶、分离。

得到产品。

(1)H 2SO 4溶解Al 2O 3的离子方程式是Al 2O 3+6H +===2Al 3++3H 2O 。

(2)由题意,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把Fe 2+氧化成Fe 3+,所以反应物中添上H +,生成物中添上H 2O ,配平得:MnO -4+5Fe 2++8H +===Mn 2++5Fe 3++4H 2O 。

(3)步骤Ⅱ的目的是将Fe 2+全部氧化为Fe 3+,然后调节pH 约为3,使Fe 3
+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

(4)①根据反应: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可
知,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时说明沉淀中有MnO 2;②加入MnSO 4可除去过量的MnO -4。

答案:(1)Al 2O 3+6H +===2Al 3++3H 2O (2)5 8H + 5 4H 2O (3)pH 约为3时,Fe 2+
和Al 3+不能形成沉淀,将Fe 2+氧化为Fe 3+,可使铁完全沉淀
(4)①生成黄绿色气体 ②除去过量的MnO -4
14.(2013·太原模拟)化合物K x Fe(C 2O 4)y ·3H 2O(Fe 为+3价)是一种光敏材料,实验室可以用如下方法来制备这种材料并测定这种材料的组成:
(1)结晶时应将溶液用冰水冷却置于在黑暗处等待晶体的析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称取一定质量的晶体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和稀H 2SO 4,将C 2O 2-4转化为H 2C 2O 4后用0.100 0 mol·L -1KMnO 4溶液滴定,当消耗KMnO 4溶液24.00 mL 时恰好完全反应,H 2C 2O 4与酸性KMn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恰好将Fe 3+完全转化为Fe 2+,用KMnO 4溶液继续滴定。

当Fe 2+完全氧化时,用去KMnO 4溶液4.00 mL ,此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配制100 mL 0.100 0 mol·L -
1KMnO 4溶液及滴定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锥形瓶外还有________(填仪器名称)。

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为________色,且30秒内不变色。

(5)经计算,化合物K x Fe(C 2O 4)y ·3H 2O 中,x =________。

解析:(1)用冰水冷却,可使溶液的温度下降,降低了晶体的溶解度,便于更多晶体的析出;在暗处可防止晶体见光分解。

(2)操作Ⅰ是将晶体的溶液分离,故为过滤、洗涤。

(3)酸性KMnO 4溶液氧化H 2C 2O 4的化学方程式为为: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2MnSO 4+K 2SO 4+10CO 2↑+8H 2O ;酸性KMnO 4溶液氧化Fe 2+
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4+5Fe 2++8H +===Mn 2++5Fe 3++4H 2O 。

(4)配制100 mL KMnO 4溶液,需用100 moL 容量瓶,滴定时操作时KMnO 4溶液盛装于酸式滴定管中。

(5)n (C 2O 2-4)=n (H 2C 2O 4)=52n (KMnO 4)=52
×0.1 mol/L ×24×10-3 L =6×10-3 mol , n (Fe 3+)=5n (KMnO 4)=5×0.1 mol/L ×4×10-3 L =2×10-3 mol
n (Fe 3+)∶n (C 2O 2-4)=1∶y =2×10-3∶6×10-3=1∶3,y =3,由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
x ×(+1)+(+3)×1+(-2)×3=0
解得x =3,
答案:(1)用冰水冷却有利于析出更多的晶体,黑暗可以防止晶体分解
(2)过滤、洗涤
(3)2KMnO 4+5H 2C 2O 4+3H 2SO 4===2MnSO 4+K 2SO 4+10CO 2↑+8H 2O MnO -4+5Fe 2+
+8H +===Mn 2++5Fe 3++4H 2O
(4)100 mL 容量瓶、酸式滴定管 (紫)红
(5)3
B 卷(强化选做卷)
1.金属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于铝具有强还原性,所以可以通过铝热反应冶炼某些高熔点金属
B .利用牺牲阳极保护法保护钢铁时,钢铁作正极
C .少量铁溶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为:Fe +4H ++NO -3===Fe 3++NO ↑+2H 2O
D .纳米Fe 、纳米Cu 的化学活性都比原来增强,两者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解析:选D 纳米Cu 相对于块状铜来说,只是状态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变,其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2.(2013·南京模拟)下列对于过氧化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将少量Na 2O 2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最终呈蓝色
B .1 mol Na 2O 2与H 2O 完全反应,转移2 mol 电子
C .充分加热等物质的量的Na 2O 2和NaHCO 3的混合物,剩余物质为Na 2CO 3
D .a g CO 和H 2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的产物与足量的Na 2O 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a g
解析:选D A 项,Na 2O 2与H 2O 反应生成NaOH 使石蕊试液变蓝,但Na 2O 2具有强氧化性,又会使蓝色褪去;B 项,Na 2O 2与水反应时,Na 2O 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1 mol Na 2O 2转移1 mol 电子;
C 项,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2 mol 1 mol 1 mol 1 mol
2Na 2O 2 +2CO 2=== 2Na 2CO 3+O 2
1 mol 1 mol 1 mol
2Na 2O 2+ 2H 2O(g)===4NaOH +O 2,
1 mol 1 mol 2mol
即等物质的量的NaHCO 3与Na 2O 2充分加热后的产物应为等物质的量的Na 2CO 3和NaOH ;D 项中CO 与H 2充分燃烧的产物通过Na 2O 2时增重的质量即为CO 和H 2的质量。

3.(2013·皖南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现象或反应,与原理解释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解析:选D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是因为氧化铝熔点高,包着铝不滴落,A 错;判断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关键是判断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所以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其中硫与氧气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错;碳酸钠是盐,C 错。

4.MgO 、Al 2O 3、SiO 2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物。

下列有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MgO 、Al 2O 3、SiO 2分别是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
B .三者均可以采用单质在空气中燃烧或加热的方法制得
C .MgO 和Al 2O 3可以作为耐高温材料,SiO 2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D .分别电解熔融状态的MgO 、Al 2O 3、SiO 2可以制得Mg 、Al 、Si
解析:选D SiO 2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不能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单质硅。

5.(2013·江苏灌南模拟)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Al 2O 3――→NaOH (aq )△
NaAlO 2(aq)――→CO 2Al(OH)3 ②S ――→O 2/点燃
SO 3――→H 2O H 2SO 4 ③饱和NaCl(aq)――→NH 3,CO 2 NaHCO 3――→△ Na 2CO 3
④Fe 2O 3――→HCl (aq ) FeCl 3(aq)――→△
无水FeCl 3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解析:选A 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氢氧化铝沉淀,①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生成硫酸,②错误;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氨气至饱和,再通入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沉淀,滤出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得到碳酸钠,该转化为侯德榜制碱原理,③正确;氧化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溶液,加热促进氯化铁水解,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盐酸挥发,所以加热氯化铁溶液得到氢氧化铁,甚至可能得到氧化铁或它们的混合物,得不到氯化铁,④错误。

6.(2013·长沙模拟)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