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高低强弱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高低强弱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声音的高低强弱
教学目标:
1. 了解声音的特性和属性,包括高低音、强弱音的概念;
2.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高低音、强弱音的声音;
3. 发展学生对声音高低强弱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听觉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 音乐欣赏和辨识音乐乐器的录音;
2. 不同音高音波的演示仪器或视频;
3. 玩具乐器,如响板、拨浪鼓等。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高低强弱,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声音现象,如铃声、鸟叫、人声等;
2. 提问:你们能听到哪些不同高低强弱的声音?你们怎么区分它们?
第二步:概念讲解(15分钟)
1. 介绍声音的高低,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高低声音,如钢琴、小提琴等;
2. 引入音乐乐器的声音,播放录音,让学生辨认不同乐器的声音;
3. 介绍声音的强弱,演示不同强弱音波的图像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声音强弱和音波振动的关系。

第三步:实践活动(25分钟)
1. 分发玩具乐器,让学生自由尝试演奏,听觉感知声音的高低强弱;
2. 安排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玩具乐器进行演奏,其他小组成员通过闭眼静听,判断演奏的声音高低强弱;
3. 进行乐器变奏的演示和尝试,观察音乐的声音高低强弱对音乐效果的影响。

第四步:游戏活动(30分钟)
1. 分组进行声音游戏,每组轮流演奏一段音乐,其他小组成员通过点击信号计时器判断演奏的声音高低强弱;
2. 设计听觉迷宫,在迷宫的不同位置放置音响,学生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来找到正确的路径;
3. 制作声音宝箱,将不同高低强弱的声音录制到不同的盒子里,让学生通过听觉辨认声音的属性。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让学生回顾课上的学习内容,总结声音的高低强弱的特性;
2. 带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
3.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拓展活动:
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声音,如钟摆、风铃、汽车等,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2. 带领学生参观音乐厅或乐器制作工坊,亲身体验不同乐器的声音特性;
3. 让学生设计另类乐器,用不同材料制作出具有特殊声音的乐器,并进行展示。

教学评价:
1. 班内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声音游戏,每组的评价和评分,鼓励学生客观评价他人的演奏技巧和声音高低强弱的表现;
2. 学生表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通过参与和观众的角色转换,观察和分析不同演奏的声音高低强弱特性;
3. 学生观察记录:让学生观察家庭、学校或公共场所的声音现象,记录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声音的高低强弱。

以上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和游戏提高学生听觉和观察能力,培养对声音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

通过评价和拓展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声音的理解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