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语是“树”还是“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主语是“树”还是“山”
作者:胡晓萍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02期
《与朱元思书》是苏教版初语九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其中对山水的描写尤其令人称道,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但文下注释却有令人费解之处。
这主要是指文章的第二段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四个分句。
它们的主语全部省略了,要补出的主语该是什么?结合前后文的语境,笔者认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主语应是“寒树”,因为这一句是紧接着“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而来,此句的意思
是“凭借山势,争着向上”,然而课文注释补出的主语却是“高山”,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高山凭
借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高山凭借山势”不就像说“树木凭借树势”一样前后矛盾说不通吗?再说“互相轩邈”是“山彼此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这可能是人在船上,人随船动,却把人看作静止的,于是山就有了动感。
如鲁迅所说:“连绵的起伏的群山像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如果到此为止,尚能勉强说得通,可紧接着的下文是“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一句的主语是“山”应该没问题,且山是“竞争着高耸,形成无数个山峰”。
问题是,前面已写了群山争着向高处伸展,此处又写,便是重复;前文不仅写山向高处伸展,还写了向远处延伸,为何此处单写“向高处”,“成山峰”?不是与前文矛盾吗?
因而,我认为前两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寒树”,“寒”字从色彩和感官上写树,写树的葱茏茂盛透出寒意。
由下文的“蝉则千转不穷”可知此时正当夏季,树木生长茂盛,颜色深绿,给人以寒凉之感,正因为在炎热的夏季却能感受到寒凉之意,才使人倍觉舒爽,由此来突出山之“奇特”。
而紧接着就写树的姿态和神韵,这些树因山势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姿态:平坦处,笔直向上生长;陡峭处,因山阻碍而向远处延伸,都显示出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
这样就把树写活了,把静态的树也赋予了动感,让人感受到勃勃生机中的一种努力向上的精神,再次突出山之“奇特”。
树在山上,写完树再写山,也是顺理成章的。
这种省略主语的情况在此文中还有,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就省去了主语“小船”,这根据句意很容易补出来。
之所以省略,应该是出于文章的整体和谐的考虑,使得句式整齐,富有音乐美。
(作者单位:泗洪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