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2020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款识钥匙胼胝扺掌而谈舐犊情深
B . 敕造不啻炽热整饬纪律叱咤风云
C . 羸弱擂鼓蓓蕾身陷缧绁危如累卵
D . 锃亮逞能上乘惩前毖后游目骋怀
2. (2分) (2020高一上·吉林期末) 下列选项中的词组,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 . 捎纵即逝树稍梢微逻辑编缉
B . 功名利碌蹒姗蓦然纷纭耕纭
C . 囊荧映雪萤屏晶莹戏谑虐待
D . 五彩斑谰波澜阑干履盖覆历
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 . 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 . 《红楼梦》人物众多,世相缤纷。
各色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大小事件纵横捭阖,许多看似无关的小事,又与主要事件相连,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C . 10月1日,受阅部队沿长安街绵延向东,浩浩荡荡,气势恢弘。
观礼台上中外来宾激动万分,无不侧目而视,为国家的强大而骄傲。
D . 目前,各地“房叔”“房婶”四起,一个人坐拥几十套房产,这真让人不可理喻。
4. (2分) (2016高一上·重庆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重庆近地层空气湿度大,水汽容易凝结在污染物上,加上冬春季节昼夜温差小、盆地环境特点和气候特色,
使重庆很少有大风可以驱散,才导致PM2.5滞留时间变长。
B .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谨的标准、最严肃的问责、最严格的监管,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C . 红旗河沟站在30日下午4点半至晚上7点半期间迎来了返乡客流高峰,这一天全部客流超过17万多人次,而31日则锐减到11万人次。
D . 在特朗普威胁要征收惩罚性关税后,福特取消了斥资16亿美元在墨西哥建厂的计划,并许诺未来要在密歇根州制造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汽车。
5. (2分) (2018高一下·惠阳期末)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唐宋诗之旅》一书中,李元洛先生别具手眼,另辟蹊径,他的散文将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熔于一炉,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合为一事,______________,则必登庐山观其瀑;______________,则必赴巩县谒其墓;
______________,则必入沈园勘其景;______________,则必至扬州赏其月;______________,则必往海南儋州拜其庐。
现场感能消除层层隔膜,在作者的强力牵引下,读者亦能身临其境,仿佛穿越了横亘千古的时空隧道,与古人作一对一的心灵交流。
①他欲访求杜甫的旧迹②他欲体验苏东坡的流放生涯
③他欲领悟杜牧的诗意④他欲解开陆游的心结
⑤他欲追蹑李白的诗踪
A . ③⑤④①②
B . ⑤④③①②
C . ③②④⑤①
D . ⑤①④③②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1分)
6. (11分) (2016高三上·祁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
少好学,励精不倦。
初从陈达受《三传》,又从房虬受《周礼》,并通大义。
后事徐遵明,服膺历年。
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千余人。
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朱悟者,皆发明之。
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
时朝廷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宿疑踬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可汩其先后?但能留意,当为次第陈之。
”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
公正深所嗟服,还,具言之于高祖,高祖大钦重之。
及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
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
”俄而帝幸其第,诏不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
谓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
”安生曰:“黄帝尚有阪泉之战,况陛下恭行天罚乎!”高祖又曰:“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荧。
”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
”高祖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笏及九环金带,自余什物称是。
又诏所司给安车驷马,令随驾入朝,并敕所在供给。
至京,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
宣政元年,拜露门博士、下大夫,时年八十余。
寻致仕,卒于家。
(节选自《周书·熊安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丽骤问之/
B .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C .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末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D .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两骤问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 .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 .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 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熊安生年少时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起初跟随陈达学习“春秋三传”,又跟着房虬学习《周礼》;后来师从徐遵明,潜心学习了好些年。
B . 北周朝廷推行《周礼》的学说,公卿以下官员多研习《周礼》,但积累下来了几十个没有弄懂的疑难问题,一时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C . 尹公正对熊安生渊博的学识深为叹服,他从北齐回到北周后,向高祖详细报告了熊安生的情况,高祖对熊安生大为钦佩推重。
D . 北周高祖尊儒重道,对没有早一点离开战场来看望熊安生感到很愧疚,熊安生认为即便是黄帝也会忙于战事,更何况高祖是在替天行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
②俄而帝幸其第,诏不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
7. (8分) (2018高一上·旅顺口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在这首以“送别”为主题的五言绝句中,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B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上句的每一个字都与下句形成对仗关系。
C . “孤蓬万里征”一句中,“孤蓬”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即将离去的友人。
一个“孤”字写出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离程之遥远,表现离别的深情。
D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写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借马鸣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E .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诗的节奏明快,而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2)后人评价“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情景交融,意味深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 (2分)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5分)
9. (15分) (2018高三下·扬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无争议陷阱
余秋雨
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
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
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
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
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
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
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
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
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
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
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
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
因为他们多数不太合群,而且有点骄傲。
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因此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己,就情绪不好。
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
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
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人和圣人。
据我观察,一
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
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
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
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
在现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
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
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
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求饶的目光。
(节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有删改)
(1)为什么说“‘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
(2)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3)脑瘫诗人余秀华被社会广泛关注后,有人指责她的作品品味不高,缺乏艺术性;有人质疑她的作品是为了迎合社会流俗,只为赚人眼泪。
请结合文意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四、语言文字运用 (共2题;共6分)
10. (5分) (2018高三上·湖州月考) 想象自己是冬日墙角的一枝梅花,写一段文字,表达一种孤傲坚强的感受。
要求:①用第一人称的方式;②运用对比或衬托的写作方法;③语言生动形象;④100字左右。
11. (1分)(2020·渭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语段,以“面对苦难”开头写一组排比句,表现中国人民的坚韧、勇敢,用到以下三个词语。
要求表达准确、语意连贯。
多难兴邦匹夫有责同舟共济
任何苦难都难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越是危难之际,中国人民越是坚韧,越是勇敢!________每一个团结乐观的中国人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每一个平凡又伟大的中国人是我们能够胜利、必将胜利的缘由。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20高一下·明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
而高一的学生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2020年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线上统一测试。
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1分)答案:6-1、
答案:6-2、答案:6-3、答案:6-4、
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
考点:
解析:
答案:8-1、
考点:
解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5分)
答案:9-1、
答案:9-2、答案:9-3、
考点:
解析:
四、语言文字运用 (共2题;共6分)答案:10-1、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五、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2-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