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3章 第1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73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地理环境
(1)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2)人文地理环境
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

2.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1)概念
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2)影响因素
①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

②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
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影响着各地气候的形成。

③下垫面因素: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

a .海陆差异:
b .洋流⎩
⎨⎧调节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
影响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
c .地形⎩⎨⎧高度、坡向不同产生温度差异
地形起伏对大气环流和降水有明显影响
d .其他因素。

④人类活动:
3.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形成
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的,气候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演化
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并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图文助记] 1.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
(1)海洋性:全年温差小,全年降水均衡,全年湿润,主要由海洋气团控制。

(2)大陆性:一般是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由大陆气团控制。

2.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具体分析如下: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气候带最冷(最热)月均温
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
(2)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位置
①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亚热带
和热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
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③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4)地形地势
①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
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
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
①暖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
候。

②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人类活动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1.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
2.上图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
1.B 2.C[第1题,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北部为山地且地处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第2题,甲区域位于天津主城区及其附近,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的人为热量多,气温高于周边地区。

]
[解题技巧]
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
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
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
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及人类
活动的影响。

考向2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018·江西师大附中期中)下面乙图是甲图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图。

读图,完成3~4题。

甲图
乙图
3.每年比拉姆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 A.地势B.洋流
C.人类活动D.太阳直射点移动
4.由比拉姆向北,随纬度逐渐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
A.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
B.两个少雨期时间间隔变长
C.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少雨期
D.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
【思维流程】
3.D 4.C[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比拉姆位于赤道地区,赤道
低气压南北移动造成其多雨期和少雨期。

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时,为多雨期;当赤道低气压离开时,为少雨期。

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是受太阳直射点移动影响的。

第4题,由比拉姆向北,随纬度逐渐升高,其气候特点就会更加接近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节明显,即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少雨期。

]
[解题技巧]
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
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
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
素的影响。

考向3地形、洋流、大气环流对气候的综合影响
5.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图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5 000米之间。

[解析]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南美洲的西海岸,年降水量仅为50毫米左右,属热带沙漠气候,其降水少的原因可从纬度位置、地形地势及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考向4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完成6~7题。

6.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
7.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
6.D7.D[图示主要是景观图和气候资料统计图。

第6题,由景观图可看出,甲图是沙丘和绿洲,应该分布在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尤其是降水比较少且
终年高温、蒸发量大的④地,故甲和④对应;乙图是高原山地景观(有雪山),气温较低,四幅气候资料图中,只有③地气温相对较低,故D选项正确。

第7题,甲地和乙地在同一条纬线(30°N)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别不大,故A 选项中的太阳辐射不可选;甲地深居大陆内部,乙地也不靠海,故C选项洋流性质的影响几乎没有,同时也可排除B选项;由图可以看出,甲、乙两地的植被都比较低矮,甲地有沙丘,乙地有雪山,原因是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
地理图表专攻(九)| 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75页)
气候资料统计图是展示某地气候特征的统计图示。

气候资料统计图主要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配合图(图1)、气温和降水折线图(图2)、气温和降水点状图(图3)、气温和降水雷达图等(图4)。

[识记—常考图示]
[领悟—判读技巧]
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
类型
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
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南美亚马孙河流域、非
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内
亚湾沿岸、亚洲马来群

终年受赤道低气
压带控制,盛行
上升气流
终年高温多
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