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的仕途之路——韩昌黎(韩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的仕途之路——韩昌黎(韩愈)
来自:金色年华554 > 《历史人物》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河南河阳人。
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虽然才气出众,仕途却并不顺利。
下面我们来细数韩愈担任的官职。
一、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试任秘书省校书郎(正九品上)(796年)
节度使是地方军政长官,观察使负责察访地方官的政绩,推官负责刑狱诉讼之事。
宣武军下辖宋州、汴州、颍州、亳州,今河南、安徽境内。
韩愈担任的是宣武军观察使的推官。
秘书省是唐代管理国家藏书的处所。
校书郎负责校对典籍,整理图书。
二、武宁节度使推官、协律郎(正八品上)(799年)
节度使是地方军政长官,推官负责刑狱诉讼。
武宁军下辖徐州、泗州、濠州,今江苏、安徽境内。
韩愈担任的是武宁军节度使的推官。
协律郎负责掌管音律。
三、国子监四门博士(正七品上)(801年)
国子监是唐代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六学,每学科设博士、助教、直讲等负责学生教学。
四门学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
韩愈担任的是国子监四门学的博士。
四、监察御史(正八品上)(803年)
唐代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的监察部门。
御史台的监察人员分为三种:侍御史隶属台院,负责纠察朝中百官,审查重大案件,下设人员六人。
殿中侍御史隶属于殿院,负责监察百官朝仪,下设人员九人。
监察御史隶属察院,每人负责一道的监察,下设人员十五人。
五、阳山县令(804年)
阳山县属于岭南道连州,今广东省清远市境内。
六、江陵法曹参军(805年)
江陵府属于山南道,今湖北境内。
法曹参军即司法参军,唐代设于府内,负责刑法。
七、国子博士(正五品上)(806年、812年)
国子监是唐代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六学,每学科设博士、助教、直讲等负责学生教学。
国子学负责三品以上官员和国公,从二品以上曾孙的学业。
韩愈担任的是国子监国学的博士。
八、分司东都兼判祠部、都官员外郎(从六品上)(809年)
分司东都是指唐朝后期虽然迁都长安,却在洛阳仍然存在一套职官,但并没有实际事务。
祠部司是礼部下设四司之一,负责祭祀之事。
韩愈担任洛阳的祠部员外郎。
都官司是刑部下设四司之一,负责掌管俘虏、奴隶事务。
长官称为郎中,副官称为员外郎。
九、河南县令(810年)
县令是一县的长官。
河南指古代洛阳,属于河南道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境内。
十、尚书职方员外郎(从六品上)(811年)
职方司是兵部下设四司之一,负责军事地图、设施及行军路线、地形等事务。
长官称为郎中,副官称为员外郎。
十一、比部郎中(从五品上)、史馆修撰(813年)
比部司是兵部下设四司之一,负责军用物资和财赋。
长官称为郎中。
史馆修撰负责国史的修撰。
十二、考功郎中(从五品上)(814年)
考功司是吏部下设四司之一,负责百官的功过,善恶及形状。
长官称为郎中。
十三、知制浩(814年)
知制浩是负责起草诏令的官员。
十四、中书舍人(正五品上)(815年)
中书省负责制定政策,草拟诏书。
唐代中书省官员设置为:尚书、侍郎、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负责向皇帝提供意见。
十五、太子右庶子(正四品下)
右春坊,旧称典书坊。
属于东宫官署,长官称为太子右庶子,负责向太子提供意见和启奏诸事,相当于中书省。
十六、行军司马
行军司马为行军统帅的佐官,参与谋议军务,唐代多以文官出任。
十六、刑部侍郎(正四品下)(817年)
刑部负责律令和刑法,长官称为尚书,副官称为侍郎。
十七、潮州刺史(819年)
潮州属于岭南道,今广东境内。
十八、袁州刺史(820年)
袁州属于江南西道,今江西境内。
十九、国子祭酒(820年,从三品)
国子监是唐代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长官称为国子祭酒。
二十、兵部侍郎(正四品下)(821年)
兵部掌武官选用和及兵籍、兵械、军令等,长官称为尚书,副官称为侍郎。
二十一、镇州宣慰使(822年)
镇州属于河北道,今河北境内。
宣慰使是中央派往地方宣扬政令,安抚百姓的官员。
二十二、吏部侍郎(正四品上)(822年、824年)
吏部负责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长官称为尚书,副官称为侍郎。
二十三、京兆尹、御史大夫(从三品)(823年)
京兆尹指唐代京师所在地的行政长官。
唐代后期京师在今西安境内。
唐代御史台是全国最高的监察机构,长官称为御史大夫。
792年,25岁的韩愈考中进士,但未能通过吏部考核。
796年,29岁的韩愈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
武节度使观察推官。
799年,宣武军发生兵变,韩愈受武宁节度使张建封聘请,担任武宁节度使推官,试协律郎。
801年,34岁的韩愈重新参加吏部考核,并通过考试,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803年,韩愈升任监察御史。
目睹关中地区灾民流离失所,便上书参劾京兆尹失职,却反遭诬陷,被贬为阳山县令。
805年,38岁的韩愈被赦免,任江陵法曹参军。
806年,韩愈被召回长安,任国子博士。
809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
810年,43岁的韩愈被降授河南县令。
811年,重新回到长安,任尚书职方员外郎。
次年,复任国子博士。
813年,46岁的韩愈认为自己才气高,却屡遭贬官,便作《进学解》来自喻。
宰相很同情韩愈,便命他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负责修撰《顺宗实录》。
从此,韩愈的仕途之路十分的顺利。
814年,任考功郎中,同年,任知制浩。
815年,晋升中书舍人,获赐绯鱼袋,后改任太子右庶子。
817年,50岁的宰相裴度领军平定淮西,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配金鱼袋。
因平反有功,韩愈被授为刑部侍郎。
819年,韩愈因为反对唐宪宗李纯迎取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遇大赦天下,韩愈转任为袁州刺史。
820年,53岁的韩愈再次回到长安,任国子监祭酒。
821年,转任兵部侍郎。
822年,因镇州发生兵变,韩愈任宣慰使前往镇州。
回朝后,转任吏部侍郎。
823年,56岁的韩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弹劾,改任兵部侍郎。
不久,唐穆宗李恒知道真相,任命韩愈为吏部侍郎。
824年,韩愈因病告假,病死家中,终年57岁。
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韩愈的仕途之路可谓是十分的坎坷。
20岁的韩愈便参加科举,考进士考了四次,参加吏部考核四次,直到34岁才当上四门博士。
后任监察御史,遭人诬陷被贬为阳山县令。
担任刑部侍郎,因反对唐宪宗迎取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担任御史中丞被人弹劾,降授兵部侍郎。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韩愈每次遭贬都是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这也
和他“发言直率,无所畏避”的文学凤格相吻合。
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的文学造诣在仕途之中也展现的淋漓尽致。
历任四学博士、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一直到后面的国子祭酒。
同时韩愈在思想及教育领域的作为对后世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宋代儒生们认为,除了孔孟,便是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