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上语文联赛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010年下隆市中学八年级联赛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脂.粉zhǐ亲密无间.jiàn纤.维xiān溯.迎而上sù
B、模.样mú独占鳌.头áo篆.刻zuàn百舸.争流gě
C、额枋.fāng溃.不成军kuì积攒.zǎn风雪载.途zài
D、斟.酌zhēn交口称.赞chēng压轴.zhóu荷.枪实弹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刻扣销声匿迹物竞天择戌戊变法
B、噩耗连声诺诺精巧绝伦防微度渐
C、两栖相安无事再劫难逃应接不暇
D、唏嘘因地制宜束手无策衰草连天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
B、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
造成不堪设想
....的后果。
C、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
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
D、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
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夏天的白马水库碧波,绿树葱茏,风景如画,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
B.200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阳光灿烂、繁花似景,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
C.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D.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境内行动、境外指挥,有组织、
有预谋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
5、根据提示古诗词填空(8分)
(1)开发大西北,我们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生态战略。
可以料想,不久的将来,孟浩然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生 1
态环境必将在我们的身边重现。
(2)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
”的浩然之气;生命就是龚自珍“,”的奉献精神。
(3)《小石潭记》中有八个字不仅概括了潭中的气氛,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忧伤,这八个字是。
6、请在仔细阅读下面一个小故事后,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回答文后问题(4分)
马克吐温在密苏里州办报时,收到一个订户来信,信中问:“马克吐温先生,我在报纸里发现了一只蜘蛛,请问您这是吉兆还是凶兆?”马克吐温回信说:“这不是什么吉兆,也并非什么凶兆。
这蜘蛛不过想爬进报纸去看看,哪个商人没有在报纸上登广告,它就到哪家商店的大门口去结网,好过安安稳稳的日子。
”问题:
(1)这个订户来信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 _
(2)马克吐温回信中的意思又是什么? ____ _______
7.名著阅读选段,回答问题(3分)
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
”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
”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
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选文出自名著《》,表现的情节是(用一句话概括),文中可以看出香菱的性格是。
8、下面三则材料都来自上海世博会,请就其共同点提炼出一条信息。
(3分)
材料一:世博园区内布设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D—LTE试验网,是世界上第一张基于此项技术的4G试验网,通过这一世界领先移动通信技术,参观者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即时进行大流量的视频传输、网络下载等。
材料二:“电子标签”技术为手持门票的参观者带来惊喜。
世博会的数千万张门票应用了射频识别技术,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电子标签”技术,人均通过世博园区入口闸机时间不超过20秒。
材料三: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各展览国带来了大量的最新科技成果。
以色列馆展出一种黄豆般大小的胶囊,人吃下去就可以通过“人体漫游”方式完成一次无痛苦的体检。
你提炼的信息是:
2
二、阅读题
(一)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2分)
10、、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淡竹(12分)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②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有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入世让它们踌躇满志,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令它们不惜一切、倾其所能。
甚至动物。
几只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妈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
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③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一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向风霜妥协,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④可是,他的骨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
因为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⑤真是空的吗?不。
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本性上的宽容与谦逊,也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睿智。
他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好友促膝长谈、开怀畅饮,在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和清风明月的和唱中,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
3
⑥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的颜色——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
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⑦他可以很入世。
生可以防风,成萌,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蓝。
他也可以很出世。
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颀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⑧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⑨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
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⑩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11.第②段突出了所写事物怎样的共同特点?描写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4分) 12.文中竹“直”“空”“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分)
13.第⑧段写了李白等诗人及其诗句,能否把这段内容删掉?为什么?(2分)
14.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
(2分)
三、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14分)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
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
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
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
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
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
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
4
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
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
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
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
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
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
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
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
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
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
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
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
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
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
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
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
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
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6.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17.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2分)
18.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
5
三是;四是。
(4分)
19.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
(2分)
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1—25题(14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选自《史记》) 2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23.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2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
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4分)
2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6
三、作文(50分)
题目:跨越那道“山”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200
7
400
600
8
隆市中学八年级语文联赛答案
1、C
2、D
3、C
4、C
6(1)嘲笑马克吐温办的报纸销量小,读者少(2)我们报纸销量很正常,如果你不在我们报纸上登广告,你的生意就会失败。
7《红楼梦》香菱苦志学诗香菱目标坚定,潜心钻研
8.【答案】示例一:荟萃国内外科技创新最新成果的上海世博会让人们现场触摸到当今高科技发展的“新脉动”。
示例二:上海世博会是展示科学技术成就的盛会。
示例三;高科技让我们生活更美好。
示例四:高科技让服务更加人民性化。
9、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10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11.答案:特点有无穷的欲望,难以抵挡灿烂而虚无的诱惑。
作用为下文写竹作铺垫,反衬淡竹品质的高洁。
12.答案:“空”是本质,“直”是表象,“淡”是升华;“空”“直”是基础前提,“淡”是发展提高。
13:不能。
因为这一段由写竹到写人,拓宽了文章思路(或: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丰富了“竹”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4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一类人的赞美。
15答案示例:人生要像淡竹那样刚强、高洁、淡泊、坦荡,做拥有自由快乐心灵的人。
意思对即可。
16.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17.①引出中心论点,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8做什么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或: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意对即可
19对比论证。
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
(答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也给分;只答道理论证不给分。
)
20.示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
(凡举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均可)
21舜/发于/畎亩之中(
22 ①通“增”,增加②犯错误③赦免④劳动
23、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4、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近即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卧薪尝胆
2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