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扛起肩上的“科协责任”——记海安县南莫镇老科协会长赵武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7
发布了这一消息。

1983年11月11日,灿烂的阳
光撒满了金湖大地,这是我们永生
难忘的日子。

上午6:30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了新华社通稿:江苏省金湖县按农户和农业人口计算,今年平均每户生产粮食达10500斤,平均每人生产粮食2400斤,售粮可达1300斤,成为全省第一个户产万斤粮,人产1吨粮,出售商品粮超千斤的县。

当全国各地的报纸送达金湖县城时,我们看到当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金湖县平均户产万斤粮》为题,全文刊发了新华社通稿。

全国各大报纸也摘要刊登了新华社通稿的主要内容。

更让人可喜的是,1984年《半月谈》第3期,“金湖县户产万斤粮”被评为江苏省改革开放“五大成就”之一。

时任县委副书记刘学东(曾任江苏省宿迁市市长、淮安市政协主席)还特意赋
诗一首:爱家爱国爱军,人平售粮千斤。

谁有如此贡献,唯我金湖人民。

在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上,金湖县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

1987年3月31日,《人民日报》第3版刊发《金湖县农民增加投入增产粮食》的新华社专稿,并且配发《政策稳,投入增》的短评。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我们的饭碗一定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应当主要装中国粮”的要求,金湖县始终把解决吃饭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投入是粮食增产的决定因素,始终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粮食增产的根本保证,始终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粮食增产的永恒动力。

201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10亿斤,是1959年建县时的10倍。

我们以此专门写了一篇题为《金湖县户产万斤粮经久不衰的启示》一
文,获得了江苏省“兴农之路”有奖征文二等奖。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还作出批示,要求全县继续重视粮食生产,更有作为地种好“金湖责任田”。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
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为国基,谷为民本。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

因此,金湖县要保持粮食生产优势,就必须做到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坚持质量兴农不动摇,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具体做到粮食生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高品质,有口皆碑的金湖粮食“金字招牌”,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金湖县老促会)
在苏中老区里下河水乡,只要提到南莫镇老科协会长赵武前,领导总会夸奖他是“金牌会长”。

会员们总会点赞他是“科协领头雁”。

父老乡亲们总是真情颂扬他是“科协惠民的贴心人”。

自担任老科协会长以来,多次荣获县优秀党员、县记功嘉奖的赵武前立足家乡大地,以敏事善为的作风昂首挺胸扛起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突出精准科普、项目推进、科技教育三个重点,带领老科技工作者创造出有声有色的科技惠民新成果。

潜心增添老科协“新差事”
64岁的镇工办副主任陈金广退休后又被赵武前
会长推荐担任老科协荣誉理事。

“赵会长根据我的专业特长,给我安排了两个新差事——镇里的科普宣传顾问和财会讲师,主要职责是指导老科协创设的科普‘板凳讲习所’辅导讲座和老科协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的技术指导与防范财税风险。

”说起自己的新工作,陈金广脸上堆满了开心的笑。

不仅陈金广老主任重新
■严德本华留春
聚力扛起肩上的“科协责任”
——记海安县南莫镇老科协会长赵武前
铁军·老区(与江苏省老促会联办)
TIEJUN ·LAOQU
2018.7
上岗,有了新“差事”,镇里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5位“五老”也都认领了自己的“新岗位”。

赵会长根据老科协设定的“十大重点工作”,组织镇老科协里拥有技术职称的“技术型会员”认领了招才引智岗、公益服务岗、科普宣讲岗、项目服务岗、民事调解岗、财务指南岗、村务管理岗,形成了充满活力的老科协“七支品牌服务队”,让老科协会员把身份“亮”起来,使服务“三农”的活动“动”起来,把服务行动“热”起来,立足岗位创新争先,有力有度地树立“老科协”的良好形象。

老科协通过组织“热心会员”与挂钩企业“同心联动”,与挂钩村“结对帮扶”,与“三农”惠民基地“牵手共进”,到外地三次考察特色种植、养殖项目,引进并推动建成3家“小而优”专业合作社,使老科协不仅有了荣誉感,而且增添了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责任。

热心推进科技富民“新项目”
时下,赵会长紧密配合镇党委、政府“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目标,积极推进民用光伏发电富民项目工程,让老区百姓“晒着太阳也能赚钞票”。

新春伊始,赵会长争取上级支持,为兴南、南莫、青墩村的18户农民落实“光伏贷”40余万元,争取相关部门帮扶投资,每户安装2千瓦以上的光伏发电板,农户仅掏了3.5万元,每年每户预计收获发电效益2万余元。

他还发挥担纲“国家文物保护单位”5000年青墩新石器遗址博物馆总指挥优势,为青墩村争取道路硬化项目、主干道绿化项目、农村电改工程项目,使“江海文明源头”第一村——青墩村迈进新时代新农村的美好新征程!
要彻底拔掉贫困户的穷根,必须增加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留守增富”技能。

这是赵会长一直思索的“科技富民”的现实课题。

他深入调研,倾听这些农村“三留守”人员的心声:我们不能眼巴巴地苦留守,不能光围着锅台转,应该多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多有所作为。

他积极推动荣获市优秀党组织书记称号的严马村支书朱宝荣率先开展“三留守人员”为主力军的“科技兴家”行动,积极与镇老促会“联姻”,发挥乡贤回报家乡作用,启动严马“笤帚专业村”项目工程,每年从内蒙古采运50余万斤红高粱秸秆,发动“三留守人员”利用农闲编织“严马笤帚”,精心打造“严马精品系列笤帚”,每年平均户增1.5万元“笤帚经济收入”。

国家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多次重点报道,成功叫响了“严马笤帚”品牌。

镇党委政府授予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功勋奖”。

真心担当科技教育的“开路人”
为了发挥老科协优势和作用,推动党和国家“三农”政策在家乡黑土地上落地生根,赵武前会长积极探索“科技教育”新招子,把培养农村新型人才、振兴农村经济作为“老科协重点任务”,凝心聚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出特别贡献。

他组建老科协农业科技宣讲团,创办“板凳科技讲习所”,结合农村实际,开展“科技教育四季行”主题宣讲活动,分别组织各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创业能人、青年创业农民学习外地发展农业的经验,分析自身农业状况,转变思想观念,走生态环保有机农业发展道路;把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变为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为主,培养具有水乡特质精神的新一代农民。

近年来,赵会长发动老科协会员把“科技教育”送到乡村田头,送到农户庭院;采取多种形式,搞好科技培训。

他曾5次带队深入老科协惠民基地——青墩葡萄驿站,引导良种良法配套生产,增加农家肥和有机菌,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推广顺水冲施和叶喷肥技术,从而延长了优良果品挂果期,提高了果实光泽度和含糖量,连续5年获得丰产丰收。

他坚持以“板凳科普讲习所”为平台,指导农户进行农业传统品种和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担保“保底增收”的责任承诺,推动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水乡沟塘,发展“鱼塘水产养殖”,成功创办2个“百亩围田养蟹基地”,3个“五十亩水蛭养殖基地”,5个“十亩黄鳝养殖基地”,并大力推动水乡小杂粮种植,指导农户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改进采收加工流程,创出了水乡红小豆、绿豆、芝麻、大麦种植示范基地,使传统的“一熟稻、一熟麦”从2000余元亩产效益的基础上上升到万元以上,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使他们率先迈进科技致富的行列。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作为老科协会长,赵武前深感革命老区父老乡亲脱贫脱困奔小康是份沉甸甸的任务。

年前,他在老科协“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主题实践动员会上发出动员令:南莫老科协将以“第一使命、第一责任、第一任务”为追求,坚持不懈地努力带动父老乡亲稳步迈入科技致富大道,与老科协团队一道带动父老乡亲一起打造幸福生活,谱写“为老科协争光,为家乡人民造福”的新篇章!
(本栏目责任编辑
党亚惠)
铁军·老区(与江苏省老促会联办)
TIEJUN ·LAOQ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