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分数,90分钟〕
、积累与运用〔28分〕
1.如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A.篁竹〔hu a ng]俶尔〔ch 0〕幽邃〔su 1〕佁然不动荇
〔x i ng〕清冽〔li e〕浅鬣〔li e〕脱笼之鹄〔h
C.堕事〔hu i〕浃背〔ji a〕挂罥〔ju a n〕呷浪之鳞〔xi a〕
D.丧乱〔s a ng〕塘坳〔a o〕炽盛〔ch 1〕羌管悠悠〔qi a ng〕
2.如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无稽之谈有情有理,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B.道路泥泞,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淖中,我们只好安步当车...,一步步走到这个座落在深山老林中的小村。

C.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D.虽然小孩子人微言轻,但一些家长却往往当成圣旨一样看待。

3.如下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俶尔远逝〔突然〕四时俱备〔四季〕
B.念无与为乐者〔思念〕水尤清冽〔特别〕
作〔兴起〕古来共谈〔共冋,一起〕
D.隶而从者〔随从〕夕日欲颓〔坠落〕
“之"与例句中“之〃示例:晶晶然的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之外未始无春
之之有
之游将自此始
5.如下句中加点词意思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为暴涨携之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时作/于时冰皮始解
可百许头/不可久居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微颔之
6.如下句子中运用的修辞与例句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示例: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7.如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他与韩愈、欧阳修等人被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B.《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不仅表达了苏轼壮志
难酬的苦闷和自解自慰的排遣,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X仲淹和苏轼都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渔家傲〃和“浣溪沙〃分别是他们词作的题目。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层层铺垫、烘托,展现了诗人穷困愁苦的情形,进而推己与人,发出忧国忧民的慨叹。

8•默写填空。

〔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2〕陆游的《游某某村》中常用来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努力,又有了
新出路的诗句是
〔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出诗人急迫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不惜为之
献身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如下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兴衰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
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B.《西游记》生动表示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曲折,最后胜
利到达西天的奇妙故事。

C.在《红楼梦》的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是怡红院。

D.《水浒传》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
生经历和对抗道路。

“古诗漫谈〃的口语交际活动,同学们畅所欲言,群情激昂。

有的从语言
生动形象的角度进展欣赏,有的从古诗富有哲理的角度进展欣赏,有的从诗歌的意境、
感情的表达等谈对古诗的理解、体会,有的从古诗的吟咏、平仄押韵等谈自己学习古诗的感受。

请你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设计一段完毕语。

〔不超过60个字〕〔4分〕
二、阅读与理解〔42分〕
〔一〕〔12 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如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③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欧阳修《丰乐亭记》〔节选〕
【注释】①掇〔du o〕:拾取。

②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

③岁物:收成。

④刺史:官名。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
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掇幽芳而荫乔木〔4〕遂书以名其亭
12.如下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如下句子。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如下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甲】文以生动的笔法描写了小石潭景物的幽静,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失意、凄凉、孤寂的心境。

B.【乙】文作者欧阳修写作此文时为某某刺史。

他之所以能与当地百姓关系融洽,相处和乐,是他懂得真正的“乐〃在老百姓那里,在于民风民俗民愿民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与民同乐〃。

C.【甲】文第二段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直接凸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D.【乙】文作者只用了“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寥寥十五个字,就描绘出他对丰乐亭一年四季的不同感受,其用字之精简令人拍案叫绝。

〔二〕〔10 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按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春秋战国异辞》
【注释】①讴〔0U〕:唱歌。

②衢〔q匚〕:大道。

15.如下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歇(散尽)与其奇者〔和,跟〕
止〔阻止,劝阻〕遏行云〔阻止〕
16.如下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于郊衢/薛谭学讴于.秦青 B.自康乐以来/自谓尽之
谢求反/新陈代谢 D. 遂辞归/遂至承天寺寻X怀民
17.用现代汉语翻译如下句子。

〔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8.如下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甲】文是书信体——一种应用性的文体,信中表现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B.【甲】文中“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C.【乙】文中薛谭“辞归〃的原因,是他认为秦青没有什么技艺。

但后来薛谭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这是难能可贵的。

D.【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

〔三〕〔8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X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X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

有军人见而爱之,
遣人来买,公不许。

固请,之万无奈,遂引而去。

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
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

此乃劣马也,故退之。

’’之万求之不得,
遂退金收马。

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 X之万之马》
【注释】①尚书:官职名称。

19.如下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A.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B.畜一红马〔畜养〕
许〔答应〕 D.比公乘之〔比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如下句子。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如下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甲】文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去卩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B.【乙】文中军人虽识马,但他没有摸熟马的脾气、习性,不能以其道策之,还因为马希望跟随自己原来的主人,不让别人骑它,所以军人“方乘,遂为掀下〃。

C.【乙】文中X之万把马卖给了军人,后来,军人觉得马性子暴躁,把它退了回来,对
此,X之万是不悦的。

D.【甲】文中“遂至承天寺寻X怀民'’一句,含蓄地明确了作者和X怀民的深厚友情。

〔四〕满井游记〔12分〕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如此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假如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如此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土膏微润
〔2〕夫能不以游堕.事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恶能无纪
23.如下句中加点词没有被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茗者 B.罍而歌者
浃背犬牙差互
24.用现代汉语翻译如下句子。

〔4分〕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假如脱笼之鹄。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5.如下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文章开头先点明地点、时令。

燕地旧俗,阴历二月十二日花朝节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去玩赏春光。

可是,这一年过了花朝节,余寒仍然很厉害,可见北方天气寒冷,春天迟来了。

B.“曝沙之鸟〃,指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呷浪之鳞〃,指在水面上吸水的鱼儿。

曝沙,描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刻画鱼的自由天真。

作者通过对鱼、鸟一动一静的描写,很好地表现了自然界生物在春光中悠然自得的情态。

C•“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这一句写出了作者有时间纵情遨游,不怕耽误公事,但也流露出内心因嫌官小而懊恼的情绪。

D.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游记小品文,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写出了作者对
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与赞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与对自由的向往。

三、写作与展示〔50分〕
26.下面有两道作文题,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道作文。

〔1〕当两朵花都争向那一缕冬日的阳光时,一朵花悄然转身,这是成全;当两只手同时伸向一本喜爱的书时,一只手陡然放下,这是成全;当茶叶忍受沸水的煎熬,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杯香茗时,这是成全。

成全是生活中的风和日丽,展现出一道道优美独特的风景。

请你以“成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00字。

〔2〕天涯无处不风景:长河落日,是一种风景;小桥流水,是一种风景;鹰击长空, 是一种风景;会心一笑,是一种风景;慷慨解囊,是一种风景……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学们慧眼独具,一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过不少让你印象深刻、感受独特的风景。

请以“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立意深刻;③文
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浃"应读“ ji『’。


2.C〔A. “无稽之谈'’指没有根据的言谈,与“情理兼备'’相矛盾。

B•“安步当车〃形容
悠闲自得地行走,与句中语境不相符。

D•“人微言轻'’的意思是地位低微,说话不起作
用。

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3.B〔念:想,考虑。


“的"。

B.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与例句中“之"
的用法一样。

C.代词。

D.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能够,可以。

D.只是。


6.A( A项运用了借代、拟人的修辞,其他三项和例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


7.C〔“渔家傲"和“浣溪沙"都是词牌名,不是题目。


8.〔1〕开轩面场圃〔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C〔林黛玉的居所是潇湘馆。


10.示例:古诗给人以心灵的享受、美的熏陶。

本次活动,我们一起在诗海里畅游,一起漫谈古诗。

希望同学们以此为契机,继续积累、背诵一些古诗词。

11.〔1〕清凉〔2〕像北斗七星那样〔3〕荫庇,乘凉〔4〕命名
12.D〔D项中的“凄"属于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其他三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名
词直接作状语。


13.〔1〕〔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2〕又庆幸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
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14.C〔间接凸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附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其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

在山谷间发现这一甘泉后,便每天同某某的士人来此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季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又庆幸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我为他们探究这里的山川形势,表示这里美好的风俗,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年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X围内的事。

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15.B(欣赏。


///衰亡,凋谢。

D项中的“遂'’都是“于是” 的意思。


17.〔1〕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薛谭于是向秦青
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一直不敢再说回家了。

18.C〔薛谭“辞归”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已经把秦青的技艺学完了。


附参考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认为学尽了,于是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而是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

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直不敢再说回家了。

19.D〔等到。


20.〔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纵横交织,
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2〕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翻下来,连
续换了几个人,都被掀翻下来。

21.C〔X之万是“求之不得”的。


附参考译文:
尚书X之万,畜养了一匹红色的马,非常神气,速度非常快,曾经在一天内奔跑了
千里路,却大气不喘。

一个军人看见了,非常喜欢它,派人前来想买下那匹马,X之万不答应。

他坚持请求,X之万没有方法,〔把马卖给了他〕于是那军人就拉着马离开了。

不久,马被送了回来,X之万对此感到很奇怪,询问〔把马送回来的〕原因,〔来人〕说:
“刚刚骑上去,就被〔马〕掀翻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掀翻下来。

这是一匹性子暴躁的马,所以把它退了回来。

”X之万对此求之不得,于是马上退还了卖马的钱,收回
word
11 / 11
了那匹马。

等到他骑上去,那马仍像从前一样温顺善良。

原来,那马是希望跟随〔原来 好似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2〕水面亮晶晶的,好似刚制成的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射出 来一样。

25. C 〔内心是庆幸的。

〕 26•作文略。

的〕主人
啊。

22. 〔
1〕肥沃
〔2〕通
“隳" 23. C 毁坏〔3〕刚刚,初 B.名词用作动词,饮酒。

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 〔4〕安,哪 D. 名词直接作状语,像狗的牙
一眼望去空灵开阔,(觉得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