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新人教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检测8(新人教必修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新人教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检测8
(新人教必修三)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下图,回答7~8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
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⑦④
我们的屯子东面原是一片开阔的草甸子。

……离屯子二十多里外的山林中,有一片我们生产队的“飞地”,称为“大荒地”。

当年是十分肥沃的新开垦的山坡地,四周便是成片的树林。

……这片山林是我们始终难以忘怀、必须朝拜的“圣地”。

……它其实早已消失,仅存于我们心中。

当我们重新走上变得低矮的山冈,目及之处已全部是耕地,没有一片树林,没有一株白桦。

当年肥厚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砂石地,长着低矮的小麦……根据材料回答以下2题。

3.目前,影响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②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③自然灾害频繁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当()
A.在平原区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确保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
B.在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这一主题,大力搞好生态环境
C.在山区以森林的开发为核心,走好多元开发的路子
D.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
态效益相统一
读我国不同地区工业化进程统计表,回答1l~12题。

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板块的工业区的数据变化
5.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0年间我国()
A.东部地区工业化进程最慢
B.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最快
C.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最快
D.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最慢
6.导致我国不同地区工业化进程出现差异的原因包括()
A。

①自然条件的差异②基础设施的差异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④人口密度的差异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以下2题。

7.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
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
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8.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
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
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破坏,气候恶化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以下18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以下1315年)》。

据此回答以下3题。

9.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
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11.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
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
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12.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13.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二、填空题
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
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___,北方荒地属于________。

从农业发展限制
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
高达40多亿千克。

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5.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到目前
已经建成若干商品粮基地、三大商品棉基地和油料、糖料作物基
地。

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③、④、⑦四个著名商品农业基地和与其相
对应的优势农产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甜菜、水稻、亚麻
B.③——棉花、水稻、油菜
C.④——甘蔗、水稻、甜菜
D.⑦——水稻、亚麻、甜菜
(2)试简要分析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宜建成哪些商品农业
基地?简述该地区发展商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3)简要分析④和⑥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4)④和⑥所在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
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来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

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5)图中②、③、⑤所在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C
4.D
5.D
6.A
7.D
8.D
9.A
10.D
11.D
12.C
13.A
二、填空题
14.【解析】第(1)、(2)题,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影响“三大荒”农业生产的地形与气候条件。

“南大荒”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地形起伏较大。

“西大荒”地处西北内陆,面积广阔,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但水源缺乏。

“北大荒”地处东北,地形平坦,土质肥沃,但纬度高,热量较低。

第(3)题,“北大荒”粮食生产属商品谷物农业类型,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优势分析。

第(4)题,材料三说明“北大荒”
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由于垦荒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因此必须加强植被保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实施工程措施。

【答案】(1)丘陵平原热量条件不足水源条件不足
(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
温,光照强,温差大。

(3)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
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4)原因: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

措施: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侵蚀严重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②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③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

15.(1)B
(2)①地区为珠江三角洲,优势条件: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高等。

宜建基地:商品粮基地,花卉、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存在问题:地势低平,低洼易涝;人口稠密,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宜农荒地少等。

发展方向:治理低洼易涝地,发展基塘农业等混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实施多种经营来提高商品率。

(3)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

(4)原因: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较少等。

途径: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5)问题: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办法: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
种经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