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采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泉州市200名小学骨干教师和200名小学普通教师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小学骨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普通教师,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0.77%,普通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2.5%:骨干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抑郁、躯体化。

普通教师的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偏执等。

标签:小学教师;SCL-90;心理健康;比较研究
理论与实践均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指标,不仅有利于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及自身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而且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骨干教师作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力军,他们在学科教学、教改、教研中起指导、带动和示范作用,因而他们日常的劳动负荷和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都比普通教师大,它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本文通过小学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对比研究来探讨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一、小学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小学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我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泉州市小学骨干教师200名、普通教师20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即Scl—90进行心理测查。

Scl—90含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内容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被公认为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刻划自觉症状等优点,该量表每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制:无该项症状反应填1分,很轻填2分,中度填3分,偏重填4分,严重填5分。

本次测验以Scl—90全国成人组常模为常模,以某项因子的均值≥2为有症状的标准。

(一)小学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测验结果显示,200名小教普通教师中有19人至少有一项指标≥3,即有9.5%的小学普通教师在Scl—90所示的9项指标上至少有一项呈现出中等痛苦水平以上的症状。

而200名小学骨干教师中只有7人(3.5%)在Scl—90所示的9项指标上至少有一项呈现出中等痛苦水平以上的症状。

(二)小学教师与国内成人常模的比较
1、小学骨干教师的scl-90的各因子得分与国内成人常模的比较
将小学骨干教师scl-90的各因子得分与国内成人常模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小学骨干教师Scl—90的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国内成人常模,强迫症状差异显著(*P<0.05);抑郁、精神病性二个因子差异非常显著(**P<0.01;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偏执四个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01),表明,小学骨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好于国内成人常模。

2、小学普通教师scl-90的各因子得分与国内成人常模的比较
将小学普通教师scl-90的各因子得分与国内成人常模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见:小学普通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除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外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精神病性差异显著(*P<0.05);强迫、敌对、恐怖和偏执四个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01)。

表明,小学普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成人常模。

(三)小学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将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的Scl—90的各因子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见:Scl—90各个因子的得分,骨干教师均低于普通教师;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差异非常显著(**P<0.01);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差异极其显著(P<0.001)。

表明骨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普通教师。

二、小学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从心理问题检出率来看,小学骨干教师为10.77%,普通教师为22.5%,可见小学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1、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压力是形成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

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成反比。

随着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增强,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日益增长,对小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广大小学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来自学校升学率的压力;来自责任心和时间紧迫感的压力;来自高付出与低收入的压力;来自用人制度改革,面临落聘、下岗的压力等。

在如此重压之下,小学教师就象根始终绷紧的弦,在超负荷的工作,这使小学教师容易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碍:自卑心理严重,敌对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抑郁和失眠时有发生等。

2、人格因素是造成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主观原因
在相同的压力和环境下,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出现心理问题。

有的教师即使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和稳定。

这主要与教师的人格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异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此外,教师中的外在控制源者,即认为事情的结果不是决定于自己的努力,而是由外界控制的教师比内在控制源者更难应付外界的压力情境或事件,因而心理健康水平也较差。

3、压力应对能力的不足与心理问题排解、疏导渠道的缺乏是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严重的直接原因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压力以及缺乏正确的压力应对能力,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对小学教师而言,教育体制不断革新,工作压力过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因素,均可使他们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疾病增加。

而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只强调小学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而忽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小学教师压力应对能力不足,再加上教师心理服务机构的空白,使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与治疗,日积月累,心理就会不堪重负。

三、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外,还必须在学校和个人层面综合各种措施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应对能力。

(一)社会层面。

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问题在小学教师身上的曲折反映,因此,解决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整体联动。

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维护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小学教师负担;全面启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程”,如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测查,开辟“教师心理咨询室”,开通教师心理保健咨询热线等,及时发现、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同时,我们还应呼吁全社会来关心、支持、配合教师,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

(二)学校层面。

学校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学校环境不佳容易引起教师心理受挫。

所以,作为学校领导,应有针对性地促进和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首先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针对性地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其次,应采用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与教师平等沟通,尊重教师,注重吸收教师的意见,建立富有有激励性的评估机制,从而在教师中形成高昂的士气。

(三)个人层面。

心理健康主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

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教师掌握压力应对技术,提
高压力应对能力。

如果一个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将永远停留在新手型教师的水平。

反思的倾向是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专家型教师的核心。

具体地说,反思训练包括每天记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心得,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与专家型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随后与对方交换看法;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等。

总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庞大的社会支持网络,使中小学教师尽可能地获得各种帮助,缓冲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志梅,邵一杰.中学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2]冯维,张美峰.243名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4).
[3]余欣欣.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