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楚辞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8年第40期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仿写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
可见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时泛指
楚地的歌词,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的“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再加上地理、语言环境的差异,楚地一带自古就有它独特的地方音乐,古称南风、南音;也有它独特的土风歌谣,如《说苑》中记载的《楚人歌》《越人歌》《沧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国有悠久的历史,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神,使神话大量保存,诗歌音乐迅速发展,使楚地民歌充满了原始的宗教色彩。
所有这些使得楚辞具有楚国特有的音调音韵,同时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
可以说,楚辞的产生和楚地民歌以及楚地文化传统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同时,楚辞又是南方楚地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春秋战国以后,一向被称为荆蛮的楚国日益强大。
它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广泛交流。
正是这种南北文化的汇合,才孕育出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楚辞》这样异彩纷呈的伟大诗篇。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指十五国国风,代表了《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了《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