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17跳水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3.再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学习活动二:记者招待会
小组合作:
一人当船长,其余同学当记者进行提问(记者可将问题记录在小组空白纸上)
4.请三名学生上台当船长,其余学生当记者提问。
重点引导: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为什么跳水是最好的方法?
…………
5.所以,这个船长,这个父亲,在举起枪对准自己的孩子之前,内心有过衡量。在那个危险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呢?写下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孩子的神态,猴子的神态、动作与水手的笑,读懂孩子走上险境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孩子的神态,猴子的神态、动作与水手的笑,读懂孩子走上险境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在这个事件中,是谁把孩子从险境中解救下来呢?(船长)作为故事中最关键的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大有玄机。
第六单元
17.跳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课文,抓住孩子的神态,猴子的神态、动作与水手的笑,读懂孩子走上险境的思维过程。
(2)比较句子:
“向海里跳,不然掉下来太危险了,快点跳下来,不跳我就开枪了。”
“向海里跳,不然我就真的开枪了,我数到三,一,二……”
对比读,哪句命令更好?为什么?
(3)两句话25 个字,却连用了七个感叹号。你读出了什么?
朗读指导:指生读,齐读。
(4)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中的智慧。(运用小短句和多个感叹号,体现了情况的危急,以及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
1.出示学习活动一:人物大揭秘
①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圈出船长的动作,用横线画出船长的语言。
②在旁边批注上你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课文,做批注。
3.反馈动作
(1)船长在这紧急时刻做了什么?抓住动作“拿着——立刻瞄准——喊道——又喊”体会。
(2)船长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4.反馈语言
(1)在极短的时间内,船长就做出了这样的命令——出示句子:“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二、体会船长的机智、沉着等品质
1.船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把枪对准了孩子,请你帮船长想一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救孩子?
——让水手们用手接。
——搬梯子。
——下面铺上床垫。
——好好对孩子说。
2.再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在讨论这些方法是否可行之前,先来看看这两个段落中哪些细节值得关注、为什么。
——船长: 遇到突发状况不要慌,要冷静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水手:开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太过分。
——孩子:遇事要冷静,不要那么冲动。
9.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跳水”为题?
——孩子只有跳进水里,才能逃过这场危机,可见“跳水”是故事的重要内容。
——“跳水”这个方法是船长想出来的,从这个办法中能体会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 )。
6.作者为什么没有把船长的想法写出来?
——体现了情况的危急,以及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
7.读了故事,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
——沉着冷静。
——当机立断。
——有丰富的航海经验。
——聪明机智。
8.故事中的船长、水手、孩子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小组平浪静)
要讲清在什么情况下,猴子怎么样,孩子怎么样,水手怎么样。
要讲清船长在危急时刻怎么说,怎么做。
2.小组内练习
3.选出小组代表讲故事,评议。
板书设计
跳水
沉着、机智、果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