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三节 地域联系检测 中图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域联系
一、教材第69页探索
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地域间信息联系日益快速、及时。
从图中可以看出,牛仔裤成衣的出现需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而从其原料——棉花的来源到棉花被纺成棉布,一直到旧牛仔裤的收集、整理、捐献等各环节和工序都分别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完成。
由此可见,不同区域的人们通过不同的经济活动发生着联系,而这些地域联系的进行,则得益于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联系方式和手段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材第70页思考
实际生活中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比较如下表所示:
1.商业中心的形成,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所以,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交通便利的东部地区。
2.商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1)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城市是商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2)城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城市的经济实力、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发挥,要以发达的商品流通为条件。
四、教材第77页复习题
1.首先要明确自己所在地域的产业结构和主导经济活动类型,进而弄清本区域能为其他区域提供和输出什么,从其他区域获得和输入什么,也就是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商业联系。
这些商业联系可以是商品的,也可以是劳务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最后分析
交通运输对其产生的影响,可以从对商业联系的数量、质量、时效等几方面展开,既要看到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联系的促进作用,也不可忽视其限制作用。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五种。
3.以武汉的城市形态变化为例。
水路交通时代,武汉是在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并且沿河流呈带状发展;公路、铁路运输时代,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武汉市区沿铁路发展;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城市公路、铁路运输、水运等综合交通网逐步形成,武汉市沿长江和京广铁路呈十字轴线展开,城市形态从单一向多方向、从内聚到沿轴放射状发展。
从武汉的城市发展看,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的形态有决定性的影响。
五、教材第77页思考
1.随着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在公路、铁路枢纽以及公路、铁路沿线出现了一批城市,除石家庄之外,我国的郑州是京广线和陇海—兰新线交会处兴起的城市,湖南省的株洲市是在湘黔线、浙赣线、京广线三条铁路交会处发展起来的。
2.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交通线路的衰落会使沿线城镇衰落。
例如,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是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凿通航而得到充分发展的,后来也因大运河淤塞和海上运输、京沪铁路的建成而衰落。
[课堂小结]
学业达标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建设多条铁路快速客运通道。
结合不同距离条件下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关系模型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知,两种运输方式竞争最激烈的运距是( )
A.0~600 km B.900~1 100 km
C.1 200~1 600 km D.大于1 800 km
2.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
解析:从统计图中的数据可知在900~1 100 km之间两者的优劣势在相互转化,竞争也最为激烈。
在短距离运输中高铁占优势,长距离运输中航空占优势,所以属于中距离运输的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对航空的冲击最大。
答案:1.B 2.A
3.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
解析:哥伦比亚距美国本土遥远,且鲜切玫瑰花易腐烂变质,最适宜采用速度快的航空运输。
答案:C
读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聚落分布的特点是( )
A.沿河流分布B.沿公路分布
C.沿等高线分布D.邻矿产资源分布
5.聚落A的发展趋势是( )
A.南北延伸B.东西延伸
C.东北—西南延伸D.团状发展
解析:第4题,图中聚落大多分布在公路线两侧。
第5题,聚落A沿公路线伸展,其走向为东北—西南。
答案:4.B 5.C
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7.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
A.甲城B.乙城
C.丙城D.丁城
解析:第6题,高铁建成后,使周边地区到达城市的时间缩短,则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扩大,即城市服务范围扩大,故C项正确。
高铁建成后,城市间的通行时间缩短。
但实际距离不会改变,故A项错误。
第7题,图中乙、丁居于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城市等级
最高,所以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必然是乙城或丁城;图中又显示乙所在区域城市间,及乙与周边城市有便捷的城际交通联系,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可判断乙城最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
答案:6.C 7.B
8.读以下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各有何特点?
(2)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
试分析其成因。
(3)图中E处河港曾经是该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枢纽,盛极一时,后因泥沙淤积和公路发展,该河港最终废弃。
试述该种变化对E地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解析:第(1)题,读图中可知,B地聚落沿河分布,A地聚落主要沿公路分布。
第(2)题,C地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聚落较多,商业网点密度较大;D位于山区,情况与C地相反。
第(3)题,交通线衰落之后,聚落形态基本不变,且发展缓慢,同时会沿公路有一定的发展,商业网点将减少。
答案:(1)A处聚落空间形态沿公路线扩展,B处聚落空间形态沿河流伸展。
(2)C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于D处。
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很难伸展到那里。
(3)E地聚落空间形态将保留沿河流伸展的特点,同时沿公路发展。
其商业网点密度将会减小。
能力提升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
读图,回答9~10题。
9.货物④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B.铁路
C.河运D.海运
10.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分析图中信息可知,货物①的运距较短,价值较低,但运量较大,适合铁路运输;货物②的运距长,运量大,但价值低,适合水运;货物③运距长,价值高,但运量小,适合航空运输;货物④运距短,价值低,运量相对较小,适合公路运输。
答案:9.A 10.B
读以下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1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通过读图,理解高速公路对城区的影响。
第11题,从图中看,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区穿过势必会占用城市建成区空间和用地,且会给市区环境和景观建设带来更大影响。
而乙模式没有从城区经过,不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较小。
第12题,在城市化初期,城市规模较小,高速公路建设一般会给城市建设留出空间,会采用乙模式。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已建高速公路可能会被城市包围,出现甲模式这种情形。
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也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模式。
答案:11.C 12.B
13.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
这促进了( )
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C.商业流通环节的增加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解析:网购实际上是虚拟商业网点取代了实体商业网点,增加了流通量,但不会增加商品流通环节,也不会加大商业网点密度和促进实体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商品流通量增大只是促进了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答案:D
14.下图是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1980年以前的老城区的选址原因。
(2)简述拟建大型超市离开老城区的原因。
(3)简述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建在图示地区的原因。
(4)简述拟建蔬菜基地选址在图示地区的原因。
解析:(1)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有利于城市的形成。
内河运输是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河流交汇处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经常形成城市。
(2)随着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水运的地位下降,城市不断向陆路运输便利的地方发展,商业也随之发生变化。
(3)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运输量大,一般布局在土地价格(或租金)较低,交通便利的地方。
(4)根据蔬菜生产的特点和图中信息分析原因。
答案:(1)老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2)由于公路、铁路运输的发展,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城市、商业向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
(3)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4)靠近城市、公路,有利于蔬菜的运输和销售;靠近河流,水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