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视角下“称心如意”紫砂壶的艺术美感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2020年12月第53卷第6期
创意视角下“称心如意”紫砂壶的艺术美感赏析
董丽
(宜兴 214221)
摘要陶瓷制品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紫砂壶则是陶器制品中
艺术成就比较高的一种,其中凝结着中国人喜爱饮茶的习惯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

随着紫砂壶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创意的作品,本文将通过对这把“称
心如意”紫砂壶的分析,在感受其本身艺术美感的同时体会紫砂壶艺术的创意美。

关键词 紫砂壶;称心如意;艺术美感;创意
诞生于中国的紫砂壶艺术在世界上有着极高的 评价,对于喜爱茶道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
紫砂壶与个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与文化立场等
是息息相关的。

早在紫砂壶诞生之前,中国陶制茶壶 的制作已经相当成熟了,尤以宜兴丁蜀镇最为繁盛, 丁蜀有“陶都”之称;除此之外,制作紫砂壶所需要的
紫砂泥也仅在丁蜀地区可大量发现,紫砂壶就在这
种“万事俱备”的条件下脱颖而出了,在发展的几百 年间,紫砂壶一直是许多人所认可的最好的茶器,足 见其强大的实用性与艺术魅力。

随着紫砂壶制作
技艺的不断成熟与人 们审美追求的多样
化,紫砂壶在继承传
统之上开始具有一些 创意美感,体现了紫
图1称心如意壶
砂壶艺术传统与现代
的对接,以及手工艺
人艺术视野的开阔。

此把“称心如意”(见图1)从外形
上不难看出其中有传统艺术造型的影子,手工艺人 通过结合传统形式和线条的变化,使壶在准确传达
艺术主题的同时具有明显的创意价值。

鼎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一种代表性容器,通常以 圆形或方形为身,底部有足,有大气庄严的古朴气息
与较强的稳固性,历朝历代皆有参考鼎的造型制成
的艺术品。

此壶也参考了鼎的设计,经过变化的圆身
三足造型消解了鼎的肃穆,转而呈现出一种可爱与 活泼。

壶身为圆形,肩部两侧线条顺滑流畅地自然下 落,壶身下部呈饱满圆形,与壶身肩部线条相承接使 壶身重心下沉,构成了一个具有动感的圆形壶身。


身下部边缘按照比例和稳固的标准分布有三只三角
形壶脚,三足微微外撇,与壶身、桌面构成合理角度,
在保证壶艺术美感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壶的稳固性。

在壶腹处有十分突出的双纹线装饰,将壶身分
为上下两个空间,在平面之上制造出一种立体感,具 有现代风格。

两条纹线上下相连环绕壶身,纹线采用 捏塑技法制成,手工艺人要首先用泥料制作出两条 纹线,再与壶身相连,保证纹线与壶之间、纹线与纹
线之间的紧密贴合,看似简单的造型在制作时是十
分具有难度的。

壶身上部接近壶口部分也有一圈纹
线,向上、向下分别与壶盖、壶腹处形成组合,使壶身 一体感更强。

圆形的壶盖边缘与壶腹处一样运用了凸出的双
纹线镶嵌,与壶腹处装饰配合起来构成了一种创新 美感,使壶身呈现出明显的线条过渡,给人以新奇的
审美体验。

壶身两侧的一弯嘴与耳状环形把手造型 传统简约,二者线条、角度都是以壶身为坐标设计而 成的,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同时使壶身结构更加稳定,
把手上端小小的“飞”灵活可为,在人们使用时可作 为手指的支撑,增强了实用价值。

壶盖中央的壶钮也
是十分有创意的部分,壶钮呈S 形横卧于壶盖上,线
条飘逸洒脱似向远方延伸,其与壶盖结合恰好形成 半个心形,可以看作是对此壶艺术主题的一个表现, 这一壶钮是将传统的环形壶钮进行了一种线性的表
现,一种创新的美感便活跃于其中了,打破了人们对 以往环形壶钮造型的认识。

在壶身上半部分还结合有陶刻的文字装饰,文
字均匀细密地排列于壶身,十分整齐,所刻内容为宋 代著名词人朱敦儒的《感皇恩•一个小园儿》,这首词
描写了诗人潇洒自由、淡泊旷远的人生志趣,可以看 作是手工艺人制作此壶的一个“宣言”。

所谓“称心如 意”,一是称手工艺人的设计心意,能够传达出自己
(下转第30页)
收稿日期:
2020-03-17
30--------2020年12月第53卷第6期
对着螳螂蘸深色的同类色泥浆拍打,形成脉纹状的肌理使螳螂像是躲在枯叶后,若隐若现,这样就产生了虚实相生、余意不尽的韵味。

用手摸能感觉到凹凸起伏感的肌理,它是特意留下的制作痕迹。

在设计中运用泥浆拍打方式形成的肌理,可谓别具匠心。

枯叶颗粒感的肌理效果加深了画面的变化,更富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直率粗朴的写意之风。

而小壶上的装饰希望能做到布局奇巧、点睛成趣,几经考量最后落笔在藤蔓状的壶把上,有的饰以黄绿相间的落叶,有的饰以红褐相间的落叶,有的饰以黄色叶脉,还有一把塑之以瓢虫,瓢虫的造型增加了人们对这组壶和自然界关系的想象,增加了趣味性、生动性。

紫砂壶展示的板块取材是一块柳木菜墩,长满木瘤、节疤,树皮辍裂粗糙的木块与色泽光亮、表面光滑的紫砂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种肌理与质感的对比,既加强了作品的深刻,又对作品起到了渲染作用,产生一种新的视觉效果。

错落有致地摆放好后,撒了些落叶来做更好的烘托,也是为了更好地切壶、切题、切意,从而加强和深化作品主题。

“秋意浓”以一种诗意的氛围引导欣赏者进入画的意境之中,这组壶的设计与制作的总理念是在紫砂壶强调实用性功能的基础上,增强了艺术性、欣赏性,壶与展示板块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的诗意形象,提升了赏壶的趣味,从而达到部分文化人群体的需求,也增加了紫砂壶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探索。

(上接第26页)
的审美理念与所要表达的文化思想;二是要称欣赏者的心意,能使欣赏者从中捕捉到美感与手工艺人的心意,同时获得自己对此壶的认识。

这样“称心如意”才完成了自己的内涵表达,这种综合性艺术美感的表达使壶的意境更加深远,最终构成了此壶的创意价值。

在泥料的选择上,棕红色的壶身温润细腻,壶的各个部分闪耀着紫砂泥的光泽,将结构线条呈现得更加流畅饱满。

此把“称心如意”紫砂壶的造型从传统中来,手工艺人结合陶刻、捏塑等装饰技法于其中,使得此壶在传统之上产生创新价值,在准确传达个人艺术理念与人生追求的同时,使每位欣赏者从中感受到那份“称心如意”。

此把“称心如意”紫砂壶创新特征明显,以创新角度对其艺术美感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揭示了此把紫砂壶在传统之上体现的创新理念,以及此壶主题的内涵。

在此把紫砂壶中欣赏者能够明显地体会到传统制壶技艺及造型对紫砂壶艺术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传统的继承将是紫砂壶艺术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上接第27页)
的艺术空间,强化了壶的内涵基础。

棕红色的壶身闪耀着淡淡的光泽,没有多余装饰的壶面平滑细腻如玉壁,没有一丝瑕疵,展现了紫砂泥的卓越质感与手工艺人高超的制作技艺。

深沉醇厚的色调使壶的气韵更加稳重,在浓郁的古典风韵之中展现自己的优雅、沉着与强大,尽显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包容、开阔与深厚的魅力。

此件“龙凤汉瓦壶”整体造型简约,结构清晰巧妙,通过结合汉瓦、桥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的龙凤图腾展现出紫砂壶独特的建筑美、意境美与文化美。

我们得以在一件小小的紫砂壶中欣赏到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紫砂壶艺术之间融合所带来的魅力,在芬芳茶香中细细地体会中华文明与古老的中国智慧,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获得人生感悟。

(上接第28页)
即为“禅”,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讲究不受外物影响,专注内心,完成对自己内心的观照,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哲学。

此壶无论是造型、泥料还是纹线的运用均体现出一种清淡雅致的气息与规律感,正是“禅那”之心的真实写照。

此件“菱花禅那”紫砂壶将自然与佛教文化的一个特征结合起来,使壶在完美展现自然美感的同时包含一种深层的价值,构成了一种深厚博大的美学意境,自然美、文化美融于一体,使欣赏者能够获得多元化的审美享受,让人们感知到紫砂壶艺术、菱花与文化的联系以及紫砂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通过对此件“菱花禅那”紫砂壶的整体造型、线条构造及美感意境的分析,感悟到其艺术的独特性,揭示出其内部包含的佛教文化,使外表与内涵统一起来,可感悟紫砂壶之美感与价值。

筋纹与提梁的运用印证了传统技法对当代紫砂壶创作的重要性。

手工艺人通过灵活运用传统技艺,并从现实生活与文化中吸取营养,打造出了这件禅味浓厚的“菱花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