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工作者纪念建国60年征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工作者纪念建国60年征文
2021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对于绝大多数40来岁的人来说,在隆重纪念建国60周年之际,我们感念新时代,我们缅怀邓小平,感恩中国共产党,我们珍惜、珍重这30年来亲历的人生旅程,这种感怀,出于内心,发自肺腑。

假如把改革开发的国策打个比方,比作祖国大地上一缕强劲的春风,那么,我们这代四十来岁的人,就是春风过处的花草树木。

我们沐浴着阳光,在春风荡漾中生长、茁壮。

和七十年代的青年比,作为八十年代的我们,可谓幸运的一代,幸福的一代,因为我们是新时代曙光中第一批昂首走来的青年。

记得那是1978年,我们还是十二、三岁的少年,正上小学。

在我们的记忆中,那似乎是在一夜间,学校突然抓起了教学质量,追求学业优良。

之前,原本连白天都帮农业社拔荞、送粪、扳玉米棒子的我们,吃过晚饭后,被要求点上煤油灯,晚自习住校补课。

那年后,我们这些学生,不再进农田干“粗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是正儿八经闭上门,静下心,埋头读书,从此失去了通往野外畅游玩耍的时空和自由。

如果你想要争当一名“优秀学生”,再也不一定思想好、劳动好,而是必须学习好。

记得老师以一种从未有过的严正口气告诫我们:你们上中学乃至今后上大学的资格,再不像电影《决裂》里的主角—江大年那样,靠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靠“贫下中农的推荐”,而是必须靠你们优异的学习成绩,通过全县乃至全国的统一考试。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在上高中的我们,更加紧张、繁忙的学习。

我们一边上新课,一边补旧课。

毕竟我们在小学阶段,是喊着“批林批孔”的口号长大的,基础知识的功底不言而喻。

每天里,时间似乎长上了翅膀。

近二十岁的我们,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不乘改革的春风,不抢抓机遇发奋努力,就根本不可能跃过“龙门”,跨过“独木桥”(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内,能够受到大学教育的人数只占到当时同龄人的5 或更少)。

那时候社会上普遍认为,能考上大学是获取今后美好生活的唯一通道,特别是作为西部的青年。

就在我们上高中阶段的1982年,“新经济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称“包产到户”) ,开始在广大农村实行了。

田地和家畜等主要生产资料,实实在在分到了各家各户,村里的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都像换了个人似的,一改农业社时期的偷奸耍滑,在承包田里,人人干劲十足,唯恐落在别人后面。

这个阶段,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粮食连年丰收。

从此,我们结束了长期以来“吃的是救济粮,穿的是黄衣裳”的特困历史。

“白面馒头过年吃”这样一些过去大人哄小孩的无奈,不到两三年就变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谎话。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农村社会火热的生活,使我们对未来的企盼,就像当时蒋大为的那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中的歌词一样,让我们心花怒放,激情四溢,更使我们对大学、对城市充满了无限憧憬和向往。

1987年,在改革开放10周年前夕,和同时代的骄子们一样,我们走出校门,非常受欢迎地参加了工作,步入了社会。

就在这不久,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响彻祖国大地,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我们在单位里受到高度尊重,我们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从严要求,领悟着现代化建设“三步曲”的战略部署,感受着城乡日益翻新的变化,我们的心里甜甜的,周身荡漾着青春的旋律。

那时的休闲时间里,我们嘴里不停哼着的一首歌是:《二十年后再相会》。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报告,展开了在改革以来的第二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我国的基本走向,“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决策,不断深入人心。

1997年,十五大报告和“邓小平理论”,我们深深感悟到,随着对20年改革开放事业的总结和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事业不断走向成熟。

2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关于新世纪头20年要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满怀期待。

今天,当我们放眼祖国大江南北的时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是一幅更加美好而和谐的画卷:全国人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伟大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党和政府更加着力于城乡协调发展,关注
生态和民生,建设社会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5年中,从免除农业税,到实行种粮直补;从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到师范生免费上学;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构建农村低保,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目前,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逾30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前六位。

今日之中国,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中华儿女正在圆着百年伟大复兴的梦想。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强大的重要标志,一百多年来,第29届现代奥运会第一次能在中华大地上隆重举办,我想,仅这一点就够了。

作为每一个炎黄子孙,作为八十年代曾经的青年,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而由衷自豪,为人民的安康和幸福而深感欣慰。

不经意间,参加工作时曾经遥想的“二十年后”,匆匆到了。

正当中年的我们,壮心不已,总结我们的过去,展望祖国的未来,我们心潮澎湃,满怀希翼。

建国60年,相对中华文明5000年,近乎弹指一挥间。

然而,正是这短短的30年,它在华夏民族的史诗上,真真切切留下了不朽的名句,在民族复兴的画卷上,可谓浓墨重彩了一笔。

建国60年,对于新生的共和国而言,也只有一半的时间,但也正是这一半的时间,把一个曾经民族独立、然不富强的国家,迅速带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

30年的创新实践足以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十七大报告》胡锦涛207.10)“中国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

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

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走下去,继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