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及详细答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 既能与Y 反应又能与 Z 反应的是()
X Y Z
①SO3KOH 溶液石灰水
②Mg(OH)2Cu(NO3)2溶液稀硝酸
③AgNO3溶液Zn CaCl2溶液
④Fe2O3稀硫酸CO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SO3能与KOH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SO3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故选项正确;
②Mg(OH)2难溶于水,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
③AgNO3溶液能与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银,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故选项错误;
④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与一氧化碳在常温下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①③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 Z反应。

故选A。

2.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B.乙实验: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丙实验:手影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丁实验: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与一氧化碳不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考点:化学实验的探究。

3.在含有大量H+、Na+、SO4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A.NH4+B.Ba2+C.OH-D.HC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中钡离子会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得到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会和氢离子发生反应得到水,碳酸氢根离子会和氢离子发生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

故选A.
考点:离子共存
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碱、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空气、氢氧化钠、冰水混合物 B.液氧、纯碱、过氧化氢
C.氮气、熟石灰、生石灰 D.生铁、酒精、干冰
【答案】C
【解析】A.空气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钠属于碱;冰水混合物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液氧属于单质,纯碱属于盐,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氮气属于单质,熟石灰属于碱,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D.生铁属于混合物;酒精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碱;干冰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

5.“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是小王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是下列物质中的()
A.硝酸钾 B.氧化铜
C.碳酸钙 D.氢氧化钾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A.硝酸钾不与稀盐酸反应,故A 错误;B.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与氧化铁均属于金属氧化物,故B错误;C.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钙属于盐,故C正确;D.氢氧化钾能与稀盐酸反应,属于碱,与氢氧化钠类别相同,故D错误;故选C。

6.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SO42-、OH-、Ba2+ B.Na+、K+、Cl-、SO42-
C.Na+、H+、NO3-、CO32- D.K+、Mg2+、NO3-、OH-
【答案】B
【解析】共存就是物质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

A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B、四种离子间都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

C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D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选B
7.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
元素的原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错误;B、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碱性溶液,正确; C、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1,错误;D、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也可能是离子,错误。

故选B
考点:规律的推理
视频
8.100克10%的盐酸与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 )
A.CuSO4溶液 B.CO2 C.CuO D.H2SO4
【答案】C
【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6.5:40,100克10%的盐酸与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盐酸有剩余,盐酸能和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硝酸银溶液反应。

A. CuSO4溶液不与盐酸反应; B. CO2是非金属氧化物,不与盐酸反应; C. CuO 是金属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 D. H2SO4和盐酸不反应。

故选C。

9.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 + 碱→ 盐 + 水②X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A.盐酸 B.一氧化碳
C.氢氧化钠 D.氧化钙
【答案】A
【解析】A、盐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X 可能是盐酸,正确;B、一氧化碳不能与碱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错误;
C、氢氧化钠是碱,不与碱反应,错误;
D、氧化钙与碱、金属氧化物均不反应,错误。

故选A。

10.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中不正确
...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由于盐酸溶液呈酸性,反应开始溶液的PH应该小于7,故A错误;B.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另外添加的NaOH溶液中也有水,则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多,故B正确;C.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水,刚开始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由0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随着添加的NaOH溶液增多,NaCl的质量分数由逐渐变小,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氯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故D 正确;答案为A。

11.归纳和类推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
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C.碳酸盐和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A、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故A正确;B、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属于盐,铵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故B错误;C、碳酸盐和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活泼金属,故C错误;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故D错误。

点睛∶铵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具有相似的性质。

中和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反应物
是酸和碱。

12.在四只分别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滴有石蕊溶液,现往这四只烧杯中不断加入下列物质直至过量,其中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的物质是( )
A.CaCO3 B.CaO C.NaOH D.Na2SO4
【答案】A
【解析】A. C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钙溶液、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 B. 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过量后溶液呈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 NaOH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呈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 Na2SO4和盐酸不反应,溶液始终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A
13.我们学习过以下常见的酸、碱、盐:HCl、H2 SO4、NaOH、Ca(OH)2、K2 CO3。

请你归纳这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 ( )
A.4组 B.5组 C.6组 D.7组
【答案】D
【解析】
【详解】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7组。

故选D。

14.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D.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不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而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C.
考点:分子的性质
15.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详解】
A、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B、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是盐不是碱,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盐与酸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两个:反应物要求必须是可溶的(当有酸参与反应时,另一种物质可不溶于水,但一定要溶于酸才行,也就是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物要求必须含有沉淀,或者是气体,或者是水。

16.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4Al+3O2 = 2Al2O3 B.Ca(OH)2+Na2CO3 = CaCO3↓+2NaOH
C.H2CO3 =H2O+CO2↑ D.H2+CuO Cu + H20
【答案】B
【解析】A、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C、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D、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B。

17.在含有大量OH﹣、Cl﹣、Ba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NO B.Ag+C.SO42﹣D.H+
A.-
3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NO3-与OH﹣、Cl﹣、Ba2+均不结合析出气体、沉淀或水,所以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正确;
B. Ag+与Cl-能结合形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C. SO42﹣能与Ba2+结合形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选项错误;
D. H+能与OH-结合生成水,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间不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18.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u2+、NO3-、SO42-
B.Na+、H+、CO32-、NO3-
C.Ba2+、NH4+、OH-、SO42-
D.Ba2+、K+、NO3-、OH-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错误;
B、H+、CO32-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C、Ba2+与SO42-能结合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则离子能共存,并注意离子的颜色。

19.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变小的是()
A.铁和硫酸铜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C.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前后溶液组成的改变,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进行分析,判断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的大小关系。

【详解】
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混合后溶液质量不变,故B不正确;
C、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属于复分解反应,由于生成了沉淀,则溶
液的质量会减少,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溶液质量的变化,明确物质间的反应、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所析出物质的质量的差值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当析出质量大于所溶解质量时,所得溶液质量会小于反应前溶液。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溶液的pH时,需先用水湿润pH试纸
B.滴瓶(如图)上的滴管用完后,应先清洗再放回滴瓶中
C.水是常见的溶剂,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运动。

【详解】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A不正确;
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B不正确;
C、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如碘在水中不溶解,在汽油中溶解,故C不正确;
D、分子的性质有: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不断运动,“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2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则发光、发热的反应一定是燃烧
C.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石墨和金刚石,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发光、发热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会发光、放热,不属于燃烧,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有可能是碳酸盐,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是因为水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莲藕最适宜在弱碱性的土壤中生长。

某池塘土壤的pH=6,莲藕长势较差,在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

这说明该农家肥的pH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莲藕最适宜在弱碱性即pH稍大于7的土壤中生长,池塘土壤的pH=6呈酸性,而施用某农家肥后生长很好,根据酸碱相互中和的性质,说明所施农家肥的为碱性。

A.pH>7呈碱性,符合分析的要求,故可选;B.pH<7呈酸性,不能把酸性的土壤改变为碱性,故不选;C.pH=7呈中性,不能改变土壤的酸性,只是降低土壤的酸度.故不选:D.根据酸碱中和规律可以确定,故不选;故选A
考点: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23.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O3- Fe3+ Na+ OH-B.K+ SO42- Na+ NO3-
C.Cl- K+ SO42- Ba2+D.Ca2+ Cl- CO32- 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Fe3+和 OH-会反应产生沉淀,SO42-和 Ba2+会反应产生沉淀;Ca2+和 CO32-会反应生成沉淀。

故选B.
考点:离子的共存
24.下列各组物质是按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氮气、氢氧化钠B.冰水混合物、镁条、干冰
C.空气、氧气、水D.石油、铜、碳酸钙
【答案】C
【解析】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氢氧化钠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冰水混合物是水的两种状态混合物,但只含有水这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C、空气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氧气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正确;
D、碳酸钙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C。

25.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a、b、c三种曲线中,最终a、b、c都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6.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下列
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①酸雨呈酸性,则呈酸性的雨一定是酸雨
②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则H2S的溶液一定能导电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A.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全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呈酸性的雨不一定是酸雨,例如当雨水的pH大于5.6时不属于酸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而Cu(OH)2不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则H2S的溶液一定能导电,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⑤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27.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碱逐渐较少,溶液的pH逐渐减小,刚好完全反应时,pH=7,酸过量时pH<7;
B中和反应放热,所以反应中溶液的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向周围环境散热,及后加入
的盐酸对溶液由冷却作用,所以溶液的温度降低;
C反应中氯化钠的质量增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加,刚好完全反应氯化钠达到最大值,继续加入盐酸时,氯化钠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立即生成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加,氢氧化钠反应完,氯化钠的量不再改变。

选D
28.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发生的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而能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硫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纯碱属于碱类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错误;B、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错误;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中和反应,错误;D、化合物一定属于纯净物,且有不同的元素组成,正确。

故选D。

30.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CuSO4)。

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可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稀盐酸B.氢氧化钠C.铁粉D.银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得通过置换反应,将废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可以使用铁粉置换废液中的铜。

选C。

考点:金属活动性;置换反应。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