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学业水平诊断(二模)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学业水平诊断(二模)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活动中,某同学设计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中使用的电源是两节干电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同学连接电路时至少要用8根导线
B.实验中应该选择规格相同的小灯泡
C.只要将电压表接在B点的导线改接到C点就能测出总电压
D.只要将电压表接在A点的导线改接到C点就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
2.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如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

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筷子“折断”B.小孔成像
C.雨后彩虹D.水中倒影
3.下列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暖春冰雪消融B.盛夏草上露珠
C.凉秋雾锁江南D.寒冬北国飞雪
4.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矿泉水,一会儿瓶的外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饮料中的冰块变小
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了“白气”
C.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D.冬天,树枝上出现了“雾凇”
5.常泰大桥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大桥建成后将创下三个“世界第一”;世界上首座含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的“一桥三用”的过江通道;主桥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两侧的两座拱桥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拱桥,江面上航行的轮船上的船员看到工地现场正远离自己,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自己所在的轮船B.岸边的建筑
C.施工工地行驶的施工车D.工地上的吊车
6.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是1N B.4s~6s内,拉力的功率为4W
C.2s~4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为3N D.t=3s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7.下列数据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A.教室内的温度约为50°C
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
C.教室的空调在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1A
D.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8.2022 年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我国举行,如图是滑雪运动员正在训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雪橇滑雪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的
B.运动员加速滑行时,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与雪橇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当运动员匀速直线滑行时,雪橇的重力与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由于运动员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9.如图所示是乘客刷身份证进站的情景,将身份证靠近检验口,机器的感应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识别乘客身份,下图说明该原理的是()
A.B.C.
D.
10.关于信息和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风扇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
B.煤、石油、风能、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工作的
D.能量在转移、转化过程中总是守恒的,我们无需节约能源11.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B.压路机的碾子非常重
C.铁轨铺在枕木上
D.“好奇”号火星车轮子大而宽
1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
B.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
C.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被子上的灰尘会脱落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坚硬的地面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13.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打排球时,排球离手后还能继续运动是因为排球具有惯性
B.排球在飞行过程中仍然受到重力作用,说明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C.排球在地面滚动最后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D.竖直上升的排球运动到最高点速度为0,此刻排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14.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省距离的杠杆是()
A.镊子
B.钳子
C.起子
D.剪刀
15.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如图所示),小明仔细观察到如下现象:刚开始时,木块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逐渐增大,接下来木块起动后做加速直线运动,适当减小拉力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基本稳定。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静止时,木块不受摩擦力作用
B.加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匀速运动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与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加速运动时和匀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16.下列成语中涉及的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杯弓蛇影B.立竿见影C.海市蜃楼D.镜花水月
17.一个能装500g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750g,用该瓶装密度是0.8g/cm3的酒精,则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
A.400g B.600g C.650g D.750g
18.关于对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电荷
B.光年是天文学中的一个时间单位
C.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其中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D.扫地时灰尘飞舞可以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19.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将重力为2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提升0.1m,作用在绳端的拉力F为1.2N.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拉力的功率是0.48W
B.动滑轮重力是0.2N
C.拉力做的有用功是0.2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20.甲、乙两物体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那么在0~t0时间内,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是()
A.甲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都受平衡力作用D.甲受非平衡力作用
21.关于光现象及其解释,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立竿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平静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水面“折断”的铅笔是光反射形成的
22.下列现象中(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开凿隧道时,利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方向
B .光纤传输光信号
C .放大镜使光会聚
D .手影的形成
23.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应特别重视下列哪种能源的利用( )
A .太阳能
B .煤炭
C .石油
D .天然气
24.在如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0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R M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从A 端到B 端,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完整图线如图,图线中a 、b 两点对应的电功率均为P 1,且c 点对应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功率P 2,且12:3:4P P ,则图线中b 点对应的电路状态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
A .02R
B .03R
C .2R 0
D .3R 0
25.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
C .如果在凸透镜左前方放一近视眼镜,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D .凸透镜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适当调节光屏位置可得到等大倒立的实像
二、实验题
2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2A ”字样。

闭合开关S ,移动滑片P 至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1)求10秒内通过R 2的电荷量;
(2)在电路中某位置串联接入一电流表,当变阻器阻值从R 0增大为2R 0时,电流表示数从
1.9A 减小为1.4A ;同时,在移动变阻器滑片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能达到的最小值为
1.35A :
①请确定电流表所接位置并说明理由;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电源电压和变阻器R 2的最大值。

27.电子地磅在实际生活中用途越来越广,某常用的电子地磅的一种工作电路简化如图所示,显示质量大小的仪表V (实质是电压表)。

为了探究电子地磅的奥秘,小李在实验室找到了电源电压为6V的电源,一个定值电阻
R0,一个压敏电阻,其说明书上写着电阻R的阻值与所受压力F变化的关系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压力F/N0135710
电阻R/Ω50402515105
他按照如图(1)连接了地磅工作原理的电路。

闭合开关后,他将厚度不计,重1N,底面积为50cm2,装有8cm深水的直柱形容器置于压敏电阻上,如图(2)甲所示,读出电压表此时示数为3V。

他又用一根轻质细线系了一个小球,将球浸没在水中静止且不接触烧杯的底和侧壁,如图(2)乙,读出电压表示数为3.6V;他轻轻将球放下,如图(2)丙,读出电压表示数为4.5V。

求:
(1)小球未放入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电阻R0的阻值;
(3)小球的密度为多少?
28.王柯在超市买了一箱果汁,他想知道果汁的密度是多少,他在学校实验室借来了天平、量筒、烧杯、刻度尺等所需要的器材,并和同桌周宏一起进行测量:
(1)将天平放置在______桌面上。

游码归零后,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则调节平衡螺母前,中央分度盘的指针偏______(选填“左”或“右”);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玻璃杯和适量果汁的总质量为144.4g。

将玻璃杯中的果汁倒出一部分到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甲所示。

则量筒中果汁的体积为______cm3;用天平测出剩下果汁和玻璃杯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果汁的质量为______g,果汁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梦所测果汁的密度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4)同桌周宏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果汁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水,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并用刻度尺测出水的深度h1;
②倒掉水,用纸巾将烧杯擦干,向烧杯中加入果汁,使______,用刻度尺测出果汁的深度h2;
③请写出周宏同学测量方案的果汁密度的表达式为:ρ果汁=______(水的密度为ρ水)。

29.下面是小刚同学测量木块密度的实验:
(1)请你将“测量木块密度”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①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调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再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可使天平平衡,说明游码刚归零时,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_____(填“左”或“右”)侧;
②如图甲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_____g;
③小刚将木块放入装有40cm3水的量筒中,用细铁丝将木块向下压(忽略铁丝体积),使其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为_____cm3,该木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实验后,发现木块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分析实验过程发现,利用该方法测量的木块密度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另一组的小明用同样的方法测量质量为m的木块的密度时,他忘记了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但是他记下来将木块放入量筒中漂浮时,水面对应的刻度为V1,用细铁丝将木块向下压使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水面对应的刻度为V2.那么,小明测量木块的密度应为
ρ=
_____(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30.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若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选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__g;
(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请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________g/cm3;
(4)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1.酸奶是一种常见的饮品,小明想知道酸奶的密度,于是他与两位同学准备了天平、烧杯等器材,但发现没有量筒,他忽然想到家中还有一个新的针筒。

依据实验步骤,请回答: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_____g。

然后他用针筒抽取V1=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6.4g,则酸奶的密度为
_____kg/m3。

(3)同学小华在实验中发现一个问题,他发现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如图乙所示。

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于是,他想出了一种修正方法: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3,记下此时_____,则酸奶密度表达式为:_____。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可知:连接电路时至少要用6根导线,故A错误;
B. 实验中应该选择规格不同的小灯泡,避免偶然性,故B错误;
C. 电压表接在AC两点测的是电源的总电压,故C正确;
D.将电压表接在A点的导线改接到C点,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故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来自筷子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B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色散现象,实质上是光折射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故D不符合题意。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暖春冰雪消融,是冰(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熔化需要吸热.符合题意;
B.盛夏草上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露珠,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C.凉秋雾锁江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中形成雾,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D.寒冬北国飞雪,是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凝固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矿泉水,一会儿瓶的外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A.饮料中的冰块变小,是冰熔化成水了,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壶嘴出现了“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故B符合题意;
C.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水汽化成水蒸气,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树枝上出现了“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固态小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江面上航行的轮船上的船员与工地现自己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江面上航行的轮船上的船员看到工地现场正远离自己,是以自己所在的轮船为参照物。

故选A。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v-t图象可知,t= 1s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又由F - t图象可知物体受到的拉力为1N,因此物体所受摩擦力是1N,故A正确;
B.4s~6s内,拉力的功率为
==⨯
2N4m/s=8W
P Fv
故B不正确;
C.由v-t图象可知,2~ 4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此时的拉力等于3N,但是拉力不等于摩擦力,故C不正确;
D.由v-t图象可知,t= 3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因此受非平衡力作用,故D不正确。

故选A。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教室内的温度应该是人比较舒适的温度,在25°C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两个鸡蛋的质量在100g左右,故B符合实际;
C.教室的空调在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在5A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最适合的高度应该是学生身高的一半,即80cm,故D 不符合实际。

故选B。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使用雪橇滑雪,人的重力不发生改变故压力不变,雪橇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压
B. 相互作用力满足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对面对雪橇的支持力作用在雪橇上,雪橇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且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为相互作用力;
C. 雪橇的重力及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均作用在雪橇上,但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为平衡力;
D. 惯性不是力,是物体的一种性质,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乘客刷身份证进站的情景,将身份证靠近检验口,机器的感应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识别乘客身份,相当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切割磁感线,故在金属中会产生电流,故机器采用了电磁感应原理:
A.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故B符合题意;
C.探究电流的磁效应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D.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风扇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成机械能,故A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获取核能的,故C正确;
D.能量在转移、转化过程中总是守恒的,但是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方向性,所以我们也要节约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书包背带很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故A错误;
B.压路机的碾子非常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B正确;
C.铁轨下铺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铁轨对路基的压强,故C错误;
D.“好奇”号火星车轮子大而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B.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是由于阻力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B.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力拍打刚晒过的被子,被子上的灰尘会脱落,是利用惯性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坚硬的地面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是生活中利用惯性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排球离手时具有初速度,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力有接触力和不接触力两类。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是不接触性力。

空中飞行的排球也受到地球的吸引,受重力作用,即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B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排球在地面滚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作用,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竖直上升的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瞬时速度为0,此时排球只受到重力作用,合力不为0,为非平衡态,不受平衡力作用,在重力作用下,排球马上会往下掉。

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省距离,故A 符合题意;
B .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费距离,故B 不符合题意;
C .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费距离,故C 不符合题;
D .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费距离,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木块静止,处于平衡状志,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木块受向右的拉力,所以必定有一个向左的作用力,为摩擦力,故A 不正确;
B D .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不管加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过程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故B 不正确,D 正确;
C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与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两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 不正确。

故选
D 。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 不符合题意;
B .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 符合题意;
C .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 不符合题意;
D .镜花水月,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玻璃瓶的容积不变,所以装满的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可得
m m ρρ=
水酒精水酒精
可得酒精的质量为
33
500g 0.8g/cm 400g
1g/cm
m m ρρ⨯=
==水酒精酒精水 瓶的质量
1750g 500g 250g m m m =-=-=瓶总水
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
2400g 250g 650g m m m =+=+=总瓶酒精
故选C 。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故A 错误;
B .“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故B 错误;
C .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故C 正确;
D .灰尘在空中飞舞,那是物质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故D 错误。

故选C 。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由图知道,承担物重是绳子的段数是n =2,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s=nh =2×0.1m=0.2m ,
拉力做的总功:W 总 =F s=1.2N ×0.2m=0.24J , 提升物体所用时间是:
0.1m 0.5s 0.2m/s
h t v =
==, 拉力的功率是:0.24J
0.48W 0.5s
W P t =
==总 ,故A 正确; B .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则拉力是()1
2
F G G =+轮 ,由此解得动滑轮重力是: G 动 =2F-G =2×1.2N-2N=0.4N , 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 .拉力做的有用功是克服重力做功,所以, W 有用 =Gh =2N ×0.1m=0.2J , 故C 正确;
D .由100%=
⨯有用

W W η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0.2J =100%83.3%0.24J
W W η=⨯≈有用总,
故D 正确。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故甲的运动速度不变,乙静止。

故AB 错误;
由以上分析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静止,二者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甲、乙都受平衡力作用,故C 正确,D 错误。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 正确。

B 、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 正确;
C 、平静水面上的倒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 正确;
D 、水面“折断”的铅笔是由于光从水中向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造成的,故D 错误;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开凿隧道时,利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方向,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 不符合题意;
B .光纤传输光信号是利用光的反射,故B 符合题意;
C .放大镜使光会聚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故C 不符合题意;
D .手影的形成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