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百合花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3 百 合 花 第一单元
第
课
素养目标
1. 理清小说思路,明确小说构思精巧的特点。 2. 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体味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对塑造人物 形象和安排情节的作用。 3. 明确“百合花”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主 旨。 4. 感悟小说所表达的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作者简介
使人难以理解。也作莫明其妙。
四、近义词语
1.停顿/ 停滞
相同点:二者都有“停止不动”的意思。 不同点:“停顿”多指暂停,时间多半不长。“停滞” 指长时间地停止,表示因受阻而不能顺利发展。
2.局促不安/ 如坐针毡
相同点:二者都可用于“不安”。 不同点: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造成不安的原因是“拘束”。“如坐针毡”形容 心神不宁,坐立不安。造成“不安”的原因是 “心神不宁”。
课文探究
1. 梳理小说的结构及主要情节。
【分析】小说的开端(1 ~ 23),主要写通讯员带路护 送。对带路护送过程的描写,将一个年轻战士的天真、 乐观、对生活的热爱和质朴纯洁的心灵表现出来。 小说的发展(24 ~ 43),主要写借被子的过程,在通 讯员与新媳妇的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 小说的高潮(44 ~ 59),写通讯员的牺牲和新媳妇一 反常态的举动,把战争的伤痛和人性之善表达得淋漓尽 致。
③语言清淡质朴而富有诗意。《百合花》的语言给人 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 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
课堂训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茹志鹃并不擅长在剧烈的行动中表现人物性格,而① ,《百合花》中,“我”、年轻媳妇、
2.小说中的通讯员和新媳妇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通讯员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 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 脱,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 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 体贴别人;觉悟高,忠于革命。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 架队员们中间冒着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 年轻的生命解除了危难。
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 《高高的白杨树》《剪辑错了的故事》等。
题目解说
“百合花”代表纯洁、优雅、高贵。文中既指新媳 妇棉被上的百合花,又象征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纯 洁美好的心灵,以及百姓爱护解放军的真诚,暗示了 文章主题。题目精练巧妙,内涵丰富。
写作背景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冷峻的现实生活经常让她想起战 时的生活与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 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 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 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 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作者的写 作动机是借对战争年代圣洁的人际感情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 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通讯员的那些感人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鲜明。茹志鹃的 作品中,主人公很少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②
;即使是写英雄人物,③ ,而不是正面讴歌他们。她尤其擅长描写女
性,在作品中,她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女性形 象,如《百合花》中的年轻媳妇。
【答案】 ①善于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③也常通过侧面去描写他们 【解析】 该语段主要介绍茹志鹃的写作特点。①处后的“《百合花》 中……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鲜明”,是对①处内容的举例说 明,再联系前面的句子“不擅长在剧烈的行动中表现人物性格” 可知,①处应填“善于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之类的句 子;根据上下文可知,②处所填的内容应该和“很少是顶天立 地的英雄人物”构成相对关系,所以应该填“更多的是平平凡 凡的普通人”之类的句子;由“而不是正面讴歌他们”可知,
5.分析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装饰 点缀,在他离开时,枪筒里多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 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 “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态度 的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 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的角度来做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 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要缝了。”这是从理 智出发而言的。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 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
新媳妇是一个美丽娴静、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对于让通 讯员受气这件事,她一直感到很愧疚,希望有机会向通讯员道 歉。可是唯一的机会却是通讯员重伤被抬到包扎所,新媳妇全 然没有之前的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通讯员 牺牲了,但新媳妇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仍然认真地缝着通讯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链接
茅盾评价《百合花》
茅盾读到当时的一批文艺作品后,写了一篇评论《谈最 近的短篇小说》。文章中,茅盾从他当时阅读的大量作品里, 选出数篇进行评述。在这数篇中,他又用了最多的笔墨评价 《百合花》:“《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 时也是最富于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人物的形 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 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茅盾在简 单复述了这篇故事后,郑重指出:“这是许多作家曾经付出了 心血的主题,《百合花》的作者用这样一个短篇来参加这长长 的行列,有它独特的风格。恕我借用前人评文惯用的词汇,它
5.年轻媳妇有怎样的神态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
不作声,还是低 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次, 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 她【分看析看】我从,听看“看我通”讯道员歉,时好的像“在尽掂咬量着我嘴刚唇才笑那”些到话“的我斤”两。 半讲晌道,理她借转被身子进时去的抱“被不子笑了了。”,新媳妇的神态变化表现了 她的善良、友好,说明她思想上有拥军的积极性。这是她 最后献出被子的思想根源。
茹志鹃(1925— 1998),浙江杭州人, 作家。1925 年9 月生于上海。曾用笔名阿如、 初旭。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 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 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表现战争题 材的,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深情厚 谊;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生活的,那柔美纤细的 笔触常游弋于劳动妇女的心灵世界,显示人物 内心的热切和性格的贤淑。
6.第一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有什么作用?
【分析】交代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来历;年轻媳妇想 给他缝上,可他坚决不肯,既表现了通讯员的朴实、 腼腆、执拗,也表现了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及对通讯 员的关切;也为后来写新媳妇为通讯员缝补衣服上的 破洞埋下了伏笔。
7.下面这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内容小结
一、易错字音
①忸怩(niǔní )
( zēng)
④憎恶(wù
)
g②ān尴g尬(
à qiá n
⑤虔(
)chóuch③踌躇
ú fē
n
)诚
⑥氛
(⑦ )(围mò )没齿难
没 忘méi
⑧
( )没精打 扎
(采 lù ) 藏 头
⑨
露 露尾lòu
( zā )包扎 (zh )扎实
ā
(zh )挣扎
á
( )露马
Hale Waihona Puke 2. 下面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
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 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 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 【分析】这段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 集的呢! 的景象,烘托了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表现了战士临危 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易混字形
(cǎi)张灯结彩(
① (cǎi)兴高采(
烈
睬
(cǎi)不理不(
) )
)
(zhì)(稚
②脱
雉
(zhì)(椎
(zhuī)(
)气未
)鸡 )骨
三、课内词语
张皇:惊慌不安的样子。 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
6.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 要分①析其女艺性术观效察果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 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
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 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③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 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③新媳妇的百合花新被。它在文中出现过三次,不 仅起到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 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明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 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 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 洁、美好。
总之,文中的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作品在情节发展 上前后呼应,波澜起伏,结构严谨,而且使人物个性 鲜明,血肉丰满。
3.“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 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 通讯员这看似奇怪的举动写出了什么?
【分析】细腻地写出了他对护送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善解人意,对女同志的细心体贴,但腼腆和憨厚, 怯于和女同志在一起。
4.插叙“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拖毛竹的情景, 有什么作用? 【分析】这段插叙充满诗情画意,散发着浓郁的乡 土气息,包含着“我”对故乡生活的热爱,也增强 了“我”对通讯员的亲切感。
“我”是线索人物。小说借助“我”的视角, 透过“我”的眼光描述其他人物,构建彼此之间 的联系,完成了情感的碰撞、交流、传递,生动 地塑造了小通讯员、新媳妇等人物形象。
4.作品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的?
小说中主要的几处细节: ① 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 第一次通讯员要回去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 说是给“我” 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 后,“我”无意中碰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睹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 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② 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洞。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 节描写,前后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 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时“我”看到的;第三次 是“我”看见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
④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 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
7.作品不但思想内容深刻,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试着 加以分析。
①《百合花》充分运用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来刻画 人物的性格。
②精巧严密的结构。这篇文章以小见大,构思精巧, 组织严密,小说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 采取了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中心展开情节的结构方法, 由此细致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普通人的英雄形象。 同时细节的反复出现、前后呼应,又使文气一贯到底。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 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 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 密【分地析缝】着这那处个细破节洞描。写表现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崇敬、 歉疚的心情。朴实的动作饱含深情。
结构图解
主题归纳
小说描写的是1946 年的中秋,在部队发起总 攻之前,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同志“我”到前沿包 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 妇借被子的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 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3.踌躇满志/ 自鸣得意 相同点:二者都可以表示“很得意”。 不同点:“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的现 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 词,自己表示很得意。
深入探究
1.小说中的“百合花”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试结合 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百合花”在小说中出现过两次,在“借被”“献被” 的情节中凸现新媳妇纯洁高尚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推动 小说情节的发展,在“献被”中则暗示通讯员的心灵纯 洁美好,就像是洁白无瑕的百合花。百合花的纯洁清新 美好的特点不仅仅象征新媳妇或通讯员的美好品格,也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军民之间的感情、战士 和战士之间的情感都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总之, 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和人情美。
3 百 合 花 第一单元
第
课
素养目标
1. 理清小说思路,明确小说构思精巧的特点。 2. 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体味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对塑造人物 形象和安排情节的作用。 3. 明确“百合花”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主 旨。 4. 感悟小说所表达的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作者简介
使人难以理解。也作莫明其妙。
四、近义词语
1.停顿/ 停滞
相同点:二者都有“停止不动”的意思。 不同点:“停顿”多指暂停,时间多半不长。“停滞” 指长时间地停止,表示因受阻而不能顺利发展。
2.局促不安/ 如坐针毡
相同点:二者都可用于“不安”。 不同点: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造成不安的原因是“拘束”。“如坐针毡”形容 心神不宁,坐立不安。造成“不安”的原因是 “心神不宁”。
课文探究
1. 梳理小说的结构及主要情节。
【分析】小说的开端(1 ~ 23),主要写通讯员带路护 送。对带路护送过程的描写,将一个年轻战士的天真、 乐观、对生活的热爱和质朴纯洁的心灵表现出来。 小说的发展(24 ~ 43),主要写借被子的过程,在通 讯员与新媳妇的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 小说的高潮(44 ~ 59),写通讯员的牺牲和新媳妇一 反常态的举动,把战争的伤痛和人性之善表达得淋漓尽 致。
③语言清淡质朴而富有诗意。《百合花》的语言给人 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 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
课堂训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茹志鹃并不擅长在剧烈的行动中表现人物性格,而① ,《百合花》中,“我”、年轻媳妇、
2.小说中的通讯员和新媳妇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通讯员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 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 脱,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 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 体贴别人;觉悟高,忠于革命。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 架队员们中间冒着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 年轻的生命解除了危难。
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 《高高的白杨树》《剪辑错了的故事》等。
题目解说
“百合花”代表纯洁、优雅、高贵。文中既指新媳 妇棉被上的百合花,又象征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纯 洁美好的心灵,以及百姓爱护解放军的真诚,暗示了 文章主题。题目精练巧妙,内涵丰富。
写作背景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冷峻的现实生活经常让她想起战 时的生活与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 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 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 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 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作者的写 作动机是借对战争年代圣洁的人际感情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 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通讯员的那些感人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鲜明。茹志鹃的 作品中,主人公很少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②
;即使是写英雄人物,③ ,而不是正面讴歌他们。她尤其擅长描写女
性,在作品中,她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的女性形 象,如《百合花》中的年轻媳妇。
【答案】 ①善于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③也常通过侧面去描写他们 【解析】 该语段主要介绍茹志鹃的写作特点。①处后的“《百合花》 中……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鲜明”,是对①处内容的举例说 明,再联系前面的句子“不擅长在剧烈的行动中表现人物性格” 可知,①处应填“善于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之类的句 子;根据上下文可知,②处所填的内容应该和“很少是顶天立 地的英雄人物”构成相对关系,所以应该填“更多的是平平凡 凡的普通人”之类的句子;由“而不是正面讴歌他们”可知,
5.分析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装饰 点缀,在他离开时,枪筒里多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 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 “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态度 的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 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的角度来做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 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要缝了。”这是从理 智出发而言的。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 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
新媳妇是一个美丽娴静、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对于让通 讯员受气这件事,她一直感到很愧疚,希望有机会向通讯员道 歉。可是唯一的机会却是通讯员重伤被抬到包扎所,新媳妇全 然没有之前的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通讯员 牺牲了,但新媳妇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仍然认真地缝着通讯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链接
茅盾评价《百合花》
茅盾读到当时的一批文艺作品后,写了一篇评论《谈最 近的短篇小说》。文章中,茅盾从他当时阅读的大量作品里, 选出数篇进行评述。在这数篇中,他又用了最多的笔墨评价 《百合花》:“《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 时也是最富于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人物的形 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 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茅盾在简 单复述了这篇故事后,郑重指出:“这是许多作家曾经付出了 心血的主题,《百合花》的作者用这样一个短篇来参加这长长 的行列,有它独特的风格。恕我借用前人评文惯用的词汇,它
5.年轻媳妇有怎样的神态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
不作声,还是低 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次, 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 她【分看析看】我从,听看“看我通”讯道员歉,时好的像“在尽掂咬量着我嘴刚唇才笑那”些到话“的我斤”两。 半讲晌道,理她借转被身子进时去的抱“被不子笑了了。”,新媳妇的神态变化表现了 她的善良、友好,说明她思想上有拥军的积极性。这是她 最后献出被子的思想根源。
茹志鹃(1925— 1998),浙江杭州人, 作家。1925 年9 月生于上海。曾用笔名阿如、 初旭。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 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 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表现战争题 材的,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深情厚 谊;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生活的,那柔美纤细的 笔触常游弋于劳动妇女的心灵世界,显示人物 内心的热切和性格的贤淑。
6.第一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有什么作用?
【分析】交代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来历;年轻媳妇想 给他缝上,可他坚决不肯,既表现了通讯员的朴实、 腼腆、执拗,也表现了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及对通讯 员的关切;也为后来写新媳妇为通讯员缝补衣服上的 破洞埋下了伏笔。
7.下面这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内容小结
一、易错字音
①忸怩(niǔní )
( zēng)
④憎恶(wù
)
g②ān尴g尬(
à qiá n
⑤虔(
)chóuch③踌躇
ú fē
n
)诚
⑥氛
(⑦ )(围mò )没齿难
没 忘méi
⑧
( )没精打 扎
(采 lù ) 藏 头
⑨
露 露尾lòu
( zā )包扎 (zh )扎实
ā
(zh )挣扎
á
( )露马
Hale Waihona Puke 2. 下面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
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 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 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 【分析】这段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 集的呢! 的景象,烘托了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表现了战士临危 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易混字形
(cǎi)张灯结彩(
① (cǎi)兴高采(
烈
睬
(cǎi)不理不(
) )
)
(zhì)(稚
②脱
雉
(zhì)(椎
(zhuī)(
)气未
)鸡 )骨
三、课内词语
张皇:惊慌不安的样子。 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
6.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 要分①析其女艺性术观效察果细。致,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 细节,增强情节的生动性,让人如临其境。
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 的牢骚、新媳妇的羞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③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 面突出战争的残酷,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③新媳妇的百合花新被。它在文中出现过三次,不 仅起到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 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明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 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 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 洁、美好。
总之,文中的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作品在情节发展 上前后呼应,波澜起伏,结构严谨,而且使人物个性 鲜明,血肉丰满。
3.“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 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 通讯员这看似奇怪的举动写出了什么?
【分析】细腻地写出了他对护送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善解人意,对女同志的细心体贴,但腼腆和憨厚, 怯于和女同志在一起。
4.插叙“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拖毛竹的情景, 有什么作用? 【分析】这段插叙充满诗情画意,散发着浓郁的乡 土气息,包含着“我”对故乡生活的热爱,也增强 了“我”对通讯员的亲切感。
“我”是线索人物。小说借助“我”的视角, 透过“我”的眼光描述其他人物,构建彼此之间 的联系,完成了情感的碰撞、交流、传递,生动 地塑造了小通讯员、新媳妇等人物形象。
4.作品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为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服务的?
小说中主要的几处细节: ① 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 第一次通讯员要回去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 说是给“我” 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 后,“我”无意中碰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睹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 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② 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洞。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 节描写,前后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 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时“我”看到的;第三次 是“我”看见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
④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 而产生独特的感受,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
7.作品不但思想内容深刻,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试着 加以分析。
①《百合花》充分运用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来刻画 人物的性格。
②精巧严密的结构。这篇文章以小见大,构思精巧, 组织严密,小说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 采取了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中心展开情节的结构方法, 由此细致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普通人的英雄形象。 同时细节的反复出现、前后呼应,又使文气一贯到底。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 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 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 密【分地析缝】着这那处个细破节洞描。写表现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崇敬、 歉疚的心情。朴实的动作饱含深情。
结构图解
主题归纳
小说描写的是1946 年的中秋,在部队发起总 攻之前,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同志“我”到前沿包 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 妇借被子的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 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3.踌躇满志/ 自鸣得意 相同点:二者都可以表示“很得意”。 不同点:“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的现 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 词,自己表示很得意。
深入探究
1.小说中的“百合花”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试结合 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百合花”在小说中出现过两次,在“借被”“献被” 的情节中凸现新媳妇纯洁高尚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推动 小说情节的发展,在“献被”中则暗示通讯员的心灵纯 洁美好,就像是洁白无瑕的百合花。百合花的纯洁清新 美好的特点不仅仅象征新媳妇或通讯员的美好品格,也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军民之间的感情、战士 和战士之间的情感都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总之, 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和人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