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说课稿
永昌城关一小杨斌元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浮力》。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再从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浮力》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中的第五课内容。这是本单元中的“分水岭”,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尝试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我打破了教材中的既定格局,着重从“认识浮力”、“ 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探究泡沫塑料块浸入水里的体积和浮力的关系”、“ 探究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浸入水里受到的浮力”这四个活动来展开教学。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解释。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研究过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对于重力、拉力等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对“浮力”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往往认为,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重力等于0,无法理解该如何测量浮力的大小。学生已有的经验不能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水里会上浮。本堂课就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将“浮力”置于研究“力”的语境中开展,并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修正和完善对“浮力”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学会用弹簧称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进行,能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以浮力可以借助重力被感知开始。先感受到水对物体有一种向上的推力,叫浮力。再知道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上时,浮力的大小等于重力。当用手将物体往下压时,浮力等于重力加上压力。最后了解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进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这一条“浮力”的概念链为主线,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生动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构建正确的科学概念。
五、教学准备
为了很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我将准备好:教学课件、教师演示实验所需的一条简易拔河绳、一个弹簧称、三个大小不一的泡沫塑料块、、一个边上贴有刻度的水槽、一根细绳、一条毛巾。将为学生准备好:每组一个弹簧称、一个泡沫塑料块、一个边上贴有刻度的水槽、一根细绳、一条毛巾。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新课伊始,我便和学生玩了一个小小的拔河赛,这时学生们兴趣高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拔绳两边的力一样时拔绳是静止状态。这样,为课堂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着我用手拉着一个空泡沫塑料块不动,问学生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你能把它画下来吗?并让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再问学生:我们想知道泡沫塑料块受到重力的大小怎么办?学生知道使用弹簧称,这时便对弹簧称的使用进行复习。又问学生静止不动时拉力应该是多少?学生便从刚才拔河的游戏中明白:静止时拉力等于重力。重力知识是本课学习的基础,而“拉力=重力”则为接下来的静止状态的“浮力=重力”作了很好的迁移。
(二)、开展探究活动,构建科学概念:
活动一:认识浮力
我把泡沫塑料块轻轻放入水中,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面上,开始第一个活动:让学生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感觉,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逐步内化,将体验转化为科学概念:知道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一种向上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再让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中时受到的重力。并质疑:重力等于零吗?学生能通过上一环节的活动解释出:泡沫塑料块浮在水面上静止时,重力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时,浮力=重力,随即板书:浮力=重力。
并进一步追问:用手将泡沫塑料块往下压,泡沫塑料块在水里处于静止状态时,泡沫塑料块受到向下的力有哪些?向上的力是什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什么呢?学生便很清楚的知道:用手将泡沫塑料块往下压,泡沫塑料块在水里处于静止状态时,泡沫塑料块受到向下的力有重力和压力。向上的力是浮力。此时,浮力=重力+压力。在学生回答时我便对板书作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活动二: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刚才我们用手将泡沫塑料块往下压感到浮力的存在,可是此时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有多大,用手能感觉出来吗?能测量出来吗?对!只要测量出压力,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浮力。可是这个压力怎么测?”这个问题将学生引入第二个活动。首先,对实验方案展开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这时我便告知学生并修改板书:此时弹簧称测量出拉力大小等于压力大小。我运用课件介绍实验方法,在这里因为学生没有学习过定滑轮知识的基础上,告诉学生“此时弹簧称测量出的拉力大小就等于压力大小”属于有效告知,所以有效告知可以避免学生学习时陷入泥潭,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根据我提供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并及时记录。通过汇报数据产生新的问题:大家测量出的浮力大小为什么不一样?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二的教学拆分了教科书第一个活动,设计意图是因为实验器材的组装和操作对学生都存在着难度,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搭了个梯子,又创设了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情景,从而过度到下一活动。
活动三:探究泡沫塑料块浸入水里的体积和浮力的关系
对于上一个活动所产生问题,学生进行假设:浮力大小与泡沫塑料块进入水里的体积大小有关。此时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根据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并完成记录表学生们通过实验得到数据并发现: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也多,受到的浮力也越大。这时我及时给予肯定并板书在黑板上。这个活动是让学生将数据进行概括、提炼并形成自己发现的过程;充分培养学生尊重数据的态度,懂得数据的重要性。
活动四:探究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浸入水里受到的浮力
为了对上一环节的深化和巩固,体现教材编排上的结构性,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我便设计了活动四:探究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浸入水里受到的浮力。我出示三个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浸入水中,让学生推测它们受到的浮力哪个大、哪个小?学生通过推测引起兴趣,再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得到数据并分析数据,从而知道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三)小结拓展
通过四个活动的探究,学生已经基本构建了浮力的有关概念,知道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也多,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最后我又设计一个拓展题:将一个螺帽放入水里,问在水中下沉的螺帽在水里是不是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呢?并告诉学生下节课我和大家会接着研究。这样的设计颇有“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的态势,自然引出下节课的研究主题,体现了教学编排的结构性,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浮力的研究还远未结束,这仅仅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