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余庆县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3年余庆县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1年至2013年间余庆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该地区手足口病的疫情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描
述性方法对2011~2013手足口病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13年余庆县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分别为2011年51例、2012年386例、2013年331例、发病人数
有逐年上升趋势,季节分布主要在夏、冬两季,三年发病均为男性多于女性。


论近年来余庆县手足口病发病率逐渐上升,需要展开长期的疫情监测,同时进
行广泛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此类疾病的预防控制。

【关键词】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210-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分布于各个年龄层,
但以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患者表现为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发生疱疹,皮
肤皮疹等症状,多数症状轻微,但少数患者可能并发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驰缓
性麻痹、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以及肺水肿等[1],儿童病患病情进展快,易发生
死亡,必须加以重视,笔者就2011年至2013年间余庆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
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资料为2011年至2013年间余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
的手足口病疫情报告,人口资料来源于余庆县统计局。

1.2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间余庆县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发病例数从总体发病情况来看,2011年发病51例,发病率
0.22‰(51/234681),2012年发病386例,发病率1.64%(386/234715),2013年发
病331例,发病率1.41%(331/234747),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

2011、2013年
并无相关死亡病例,2012年死亡1例,死亡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

2.2 季节分布 2011年发病主要分布在第二季度,共22例,占总体比例的
43.14%;2012年发病主要分布在第四季度,共238例,占总体比例的61.66%;2013年主要分布在第二、四季度,分别为109例、136例,占总体比例的32.93%和41.09%。

2.3 人群分布从年龄分布来看,发病年龄主要在1~5岁之间,2011、2012、2013该年龄段病患人数分别为46例、338例、289例,分别占总体比例的
90.20%、87.56%、87.31%。

从性别分布来看,2011年男性42例,女性9例,比
例为4.67:1;2012年男性255例,女性131例,比例为1.95:1;2013年男性197例,女性134例,比例为1.47:1。

3 讨论
从近年来的手足口病报告情况来看[2-3],全国范围内的此类疾病发病率均逐
年上升,已经引起了各级卫生防控机构的重视。

从2011~2013年间余庆县手足
口病疫情报告分析来看,三年中手足口病发病例数逐年增高,从2011年的51例
上升至2013年的331例。

从季节分布来看,从2011年的夏季高峰到2012年的
冬季高峰,再到2013年夏、冬两季的发病高峰,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分布特点,
这可能是由于地区气温改变所致,同时发病人数增加也可能与气候改变相关,这
预示着该地区的手足口病预防监测工作应当加大力度,针对此特点积极应对,做
好防范工作。

从人群分布来看,2011~2013年间余庆县的发病人群仍主要集中在1~5岁
儿童,考虑主要原因是由于此年龄段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免疫系统尚未
完全成熟,抵抗力低下,一旦发生感染发病率极高。

同时由于儿童个人卫生意识
较差,相互嬉戏玩耍时交叉感染可能性也随之增高,容易发病。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肠道病毒并获得自然免疫后发病率得到控制,这一点也能够从发病年龄
分布看出。

从性别统计来看,2011、2012、2013年的病例男女比例分别为4.67:1、1.95:1、1.47:1,从整体来看男性发病例数高于女性,考虑原因可能是由于男孩喜
好玩耍、活动,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加上相互之间接触更为频繁,获得传染几率
增大[4]。

目前临床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尚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同时也缺乏疫苗进
行有效预防[5]。

手足口病具有病程短、自限性的特点,加上多数患者病情轻微,
发病后容易被家长、老师以及临床医师所忽视,往往不能及时治疗造成病情进展,因此必须进行长期、有效的疫情监测,并对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进行相关健康教育。

在疫情监测方面,疾控中心应当和当地医疗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收集新发病例,了解疫情状况,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控制疫情防止扩散。

对于已发现病例应当
尽早隔离,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并积极预防并发症。

在对家长、教师的宣教方面,应当告知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常洗手,不喝生水,少
吃或不吃生冷饮食,多通风、晒被,同时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症状,一旦发现及
时送往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综上所述,近年来余庆县手足口病发病率逐渐上升,需要展开长期的疫情监测,同时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此类疾病的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王航雁,王静.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J].人民军医,2008, 51(7): 457-458.
[2]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1[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出版社, 2011: 925-926.
[3]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2[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出版社, 2012: 838-839.
[4]赵顺英,李兴旺,江载芳.关注小儿重症肠道病毒71型感染[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01-403.
[5]刘秀国,刘鹏.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131-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