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化学校本课程 构建轻松愉快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化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创新化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化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建设高效
课堂?以下是一些创新化学教学的方法:
1. 设计开放式问题:在教学中引入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自由探究,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采用探究性学习法:在设计课堂教学中尽量多采用探究性学
习法,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构建场景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增
加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3. 制作配套视频课件:制作多媒体配套课件,在教学中通过视频、图示、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4. 小组讨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5. 制作实验视频:制作化学实验视频,让学生能够在家中观看
实验过程,增加实践操作能力。
6. 推广实验设备租赁:通过设立实验室和专业化设备租赁,为
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的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科学的实验技能。
以上是一些创新化学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校本课程设计

化学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了解化学基本定律,如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 学生能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化学问题分析能力。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化学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地对待化学学习和实验。
3. 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生活等方面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本课程针对的是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在认知水平、兴趣和个性特点上具有多样性。
因此,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化学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包括以下章节:1.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化学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化学实验技能: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结果报告撰写等。
4. 化学与生活:食品中的化学、日常用品中的化学、环保与化学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化学基本概念(1)第二周:化学基本概念(2)第三周:化学基本定律(1)第四周:化学基本定律(2)第五周:化学实验技能(1)第六周:化学实验技能(2)第七周:化学与生活(1)第八周:化学与生活(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范本5篇

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范本5篇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范本5篇许多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都不太清楚,这就需要老师们换一种教学,那么不妨写写教学设计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范本,希望你喜欢。
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范本(篇1)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学过多少元素,因此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
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涉及了“元素”,比如绪言中提到“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电解水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以及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中都涉及了元素,所以对元素已经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但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最好还是从分析具体物质的组成出发,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所有这些物质中所含有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一样的,凡是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所以要求学生阐述元素的概念并不难,困难是在应用的时候,元素和原子两者之间经常发生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个对难点进行突破。
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一、新授课模式问题情景——→主体研究(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验探究)——→点拨提升——→反馈矫正1.问题情景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下,创设问题情景,认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2.主体研究必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做到:(1)自主学习(适用于物性、存在、用途等简单内容)教师设计导学提纲,学生参照提纲认真读书,完成提纲上的内容,教师适时点拨,必要时进行反馈矫正。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自我反思.(2)合作讨论(适用于有难度的内容、重点内容等)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要首先进行自主思考,然后同桌或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和规律,然后交流与评价,合作中让学生学会反思与交流。
(3)实验探究(适用于研究性的内容,如实验等)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评价方案,实验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在探究中让学生学会反思与交流。
以上三种形式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实施,教师要提供条件,激励、帮助各小组积极展示自主研究的成果,以达到补充完善、资源共享、合作解决重点、疑难点的目的。
3.点拨提升教师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过程中,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适时的点拨与评价,从理清思路、明晰规范、总结规律、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提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化研究。
4.反馈矫正针对教学目标,设计达标练习题(或当堂完成或当做课后作业),进行反馈与矫正,确保课堂的效益。
二、复习课模式知识梳理——→归纳提升——→典题精练——→知能深化1.知识梳理教师编制学案,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完成学案,尤其编制好学案上得知识网络(建议按照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采用递进的方式完成,即:初期由教师呈现,边回顾边呈现,渗透编制网络的方法;逐渐发展到由教师起支架作用,师生共同完成;最终发展到学生自己编制),以达到整理知识点、理顺关系、构建知识结构的目的。
2.归纳提升教师要精讲本单元的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要总结本单元的规律和方法及解题技巧。
化学校本课程

化学校本课程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中,化学校本课程被广泛教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化学校本课程的重要性、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
首先,化学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化学,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理解化学反应、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的原理。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作机制至关重要。
另外,化学校本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的机会,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化学校本课程有着明确的教育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知识。
化学校本课程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其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化学校本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最后,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校本课程通过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科学与道德、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使他们能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公民。
最后,化学校本课程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实验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模拟和虚拟实验等,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总而言之,化学校本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化学,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本质和运作机制,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明确,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伦理的教育。
同时,化学校本课程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走进化学新课程,构建化学新课堂

走进化学新课程,构建化学新课堂一、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法的创建背景新课程已走进了我们教师的生活。
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从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看,我们远远达不成这样的目标。
在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不能自主学习,老师不会或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减弱,而支撑学习的唯一动力就是考大学。
即使是优生也谈不到创造性的学习,更谈不到主动学习,只能进行模仿学习,做考试题只能做对那些见过的题型,一旦出来新题型,也不去思考,等待老师的讲解。
到了高三,在备考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而在高考中因为思维定式而出现的错误屡见不鲜,而人们只简单地理解为“粗心”,这样的“粗心”越来越多。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思想陈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2.在指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的教学环节上,准备不足,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调控不力;3.不能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帮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4.不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式学习”具体内容1.主动性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一切思维,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展开积极思维。
2.人人参与性原则学生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变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过程,我们必须放弃这种做法。
3.开放性原则首先,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开放的,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组合。
其次,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就本节内容创设情景,提出疑问,然后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并讨论得到解决方案,最后形成小组成果,集体共享。
化学课新授课上课模式

化学课新授课上课模式
环节1:课前预习
在预习课上做好充分装备
环节2:情景导入自主探究
根据课题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实验等等手段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同时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学习。
环节3:学生自学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自习任务,做好记录,有问题留待组内解决或教师点拨
环节4: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方法1:组之间抢答,抢到并且答对加一分
方法2:接力抢答一个学生回答一部分,整组答出完整答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给分
方法3:学生另类展示,用小品或者话剧的方式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展示结果
举例:发生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让学生分别扮演,演示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方法4:抽查,用抽签的方式随机抽查展示
方法5:让学生设计展示实验,教师评分
环节5精讲点拨,解决疑难
教师让学生展示之后,对暴露出的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环节6教师点评
给学生评分,鼓励与惩罚并存
环节7当堂测验
环节8课堂总结
环节9课后对学生作业或者面谈方式进行反馈。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初中化学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科学课程,它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是每位化学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需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
下面就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初中化学课堂的第一步,只有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主动地投入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化学是一门非常丰富多彩的科学学科,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或者化学现象,给学生讲解和展示,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出有趣的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3.多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选择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素材,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提高学习效率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效率,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以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几点建议: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足够的知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
3.巧妙运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些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化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是教师在构建高效初中化学课堂时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探讨与时俱进的化学课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文萃JIAOXUEWENCUI89摘要:根据高中化学2017版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立足于“构建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选取了与时俱进的现代化课堂和生态课堂进行探究,旨在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现代化课堂生态课堂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在高中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化学教学应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开展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素养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
一、抓好硬件资源,创建现代化课堂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界的基础教育技术如今的趋势都是转向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而要实现这些现代化的教学的基础首先要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最基本的包括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具有先进教育能力的教师团体。
首先,学校在教学设备的配置方面要达标。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的课堂教学已离不开多媒体设备的使用。
在教室中,配备有网络的多媒体电子白板是基本要求。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可更新的科学信息,创造一个资源丰富的课堂。
同时,化学学科少不了实验教学,所以教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的的配备一定要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拓展性的校本课程实验所需,保障各种实验的顺利进行。
另外,教师的时代要求教师的职能、素质与角色的变化要适应时代发展。
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
在教师培训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才能更好地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更好地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以生为本,构建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其核心理念是“尊重、唤醒、激励生命”,追求的是“有序、有情、有效、有趣”的教与学,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是一种倍受师生青睐的与时俱进的课堂。
那么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呢?“生态课堂”就是设置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流程,让师生、环境、精神、互动、信息资源等都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
如何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化学高效课堂重兴中学杨树英新课改倡导着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生命力,激发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
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化学学习氛围,构成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教学情境,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直面化学课的新、奇、趣,给学生出乎意料、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
我认为无论是何种课堂都必须是以高效课堂为标准。
如何构成高效课堂,是化学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在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来。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有兴趣就有动力、潜力、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见调动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胜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
我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激发学生兴趣展开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创造条件,让学生喜欢化学老师只有学生喜欢老师,才会自主地听老师讲课,有了自主学习,他们的思维才能激活,学习才高效。
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
如果学生热爱上某位老师,该老师教的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学生就与那位老师不配合,教学效果自然会降下来。
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老师主动去帮助他,对学习兴趣低的学生,老师找他的优点,只要有一点闪光点,就表扬他,夸奖他。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师亲近学生,学生才会热爱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有广度。
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
其次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1. 引言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满足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制定了本方案,旨在开发和实施一套符合中学教学要求、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化学校本课程。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2 原则-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引导与解惑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并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个性化与差异化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和活动。
3. 课程设置3.1 知识体系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我们将设计出一套科学完备的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并根据不同年级和学段的研究目标进行细致划分。
3.2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制定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开展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3 研究资源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包括教材、题、课件等,供学生自主研究和巩固知识。
4. 实施步骤4.1 教师培训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施新的校本课程,我们将组织专门的培训,培养化学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4.2 课程试点在正式推行新的校本课程之前,我们将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试点。
通过试点活动,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4.3 正式推行根据试点的结果,我们将对课程进行修改和完善,然后正式推行新的校本化学课程。
在推行过程中,我们将密切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的研究效果。
5. 评估与改进为了评估校本化学课程的效果和改进教学质量,我们将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工作。
通过定期的课堂观察、学生测评和教师交流等方式,收集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新课程新课堂——如何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新课程新课堂———如何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蒋益红(江苏省溧阳中学)摘要: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新的理念展示新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试图从几个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出发,为当前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堂;兴趣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以“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下,很多学校都提出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课堂是老师的战场,效率就是生命。
一、要提高课堂效率,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学生观察到有趣的现象、新颖的事物,或者与生活常识产生冲突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急切地想去知道为什么,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创设情景,把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例如,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先做实验:用晒干的脱脂棉包住约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在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水。
观察发生的现象。
棉花着火了!学生兴奋极了,一片喝彩声。
学生被吸引住了,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水不是灭火的吗?怎么能生火?这时,我让学生思考:棉花着火需要哪几个因素?猜想Na2O2与水的产物是什么?产物如何检验?学生热烈地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老师再进行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整节课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高,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的状态,主动地学习,效果很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思考,设计的情景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给学生以启迪,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营造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学,提升课堂效率。
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此外,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化学有浓厚兴趣,基础较好,而有的学生对化学兴趣不足,基础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如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等;(2)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3)具备初步的化学计算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计算;(4)提高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5)学会使用基本的化学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3)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5)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远大志向;(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4)教育学生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关爱环境,珍惜资源,树立绿色化学观念;(5)通过化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品质。
学校化学课课堂设计

学校化学课课堂设计一、引言在学校的化学课程中,课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课堂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化学课堂。
二、目标明确首先,化学课堂设计必须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能力设定合适的目标,确保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匹配。
例如,对于初中生,可以以基础概念的理解为目标;而对于高中生,可以要求他们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三、前期准备在设计课堂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这包括准备教学材料、实验器材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等。
教师还应该对课堂内容做深入研究,了解相关的前沿知识和实践应用,以便能够准确传授给学生。
四、呈现知识课堂设计应当注重知识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讲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视频等来生动地呈现知识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化学实验演示、趣味问题解答等。
五、讨论与合作化学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实验,而仅仅靠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并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知识,并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验操作化学课堂少不了实验操作,但是如何设计一个安全又丰富的实验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在课堂设计中考虑到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和易获取性,并通过合适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此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加他们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巩固与评估教师应该在课堂设计中安排巩固和评估环节,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巩固环节可以包括课后作业、小测验等,让学生再次思考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评估环节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如期末考试、项目展示等,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构建科学体系——化学课堂教案设计

在现代化社会的进步趋势下,教育也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而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即为构建科学体系,培育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而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基石,更是需要不断地进行设计、开拓和改进。
本文就以化学课堂教案设计为例,论述如何构建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
一、确定课程目标教案设计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内容、适宜的形式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在设计教案之前必须充分考虑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在构建科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创造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二、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基本的环节,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构建科学教育体系中,应该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方法,例如实验教学、讨论教学和问题探究式教学等。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所需的自主性。
教师可以将教学重心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利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在设计课程的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程的实际意义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效地吸收所学知识。
五、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教育教学的意义是通过不同的形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动画、图像等例子为主要教学素材,增强学生的学习耐心及兴趣,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如实表述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六、创造多元化学习环境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课程效率及兴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化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化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一、引言。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许多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恶情绪,导致了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学习效果的不佳。
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成为了当前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堂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化学高效课堂实施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化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其次,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辅助工具和实验器材,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教学的实施。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或实验演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化学高效课堂实施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注重实践操作。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堂后的总结与反思。
在化学高效课堂实施之后,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和评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总之,化学高效课堂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只有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启发式教学,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及时总结与反思,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实现化学教学的高效实施。
新学期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新学期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咱们得定个调调。
化学,它不仅仅是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更有那些让人惊叹的科学原理。
所以,这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化学的魅力,爱上这门科学。
一、课程导入1.1开场白:化学,它无处不在第一堂课,咱们不急于讲公式,先来个开场白。
让学生们聊聊他们对化学的印象,然后我会分享一些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食物的烹饪,清洁剂的制作,等等。
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1.2视频导入:化学反应的震撼接着,播放一段化学反应的视频,比如铜和硫酸的反应,或者是氢气和氧气的爆炸。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反应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基础知识讲解2.1元素周期表:化学的基石当然,化学的基础还得从元素周期表开始。
我会用PPT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每个元素的基本信息。
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比如“猜猜这个元素是什么?”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元素。
2.2化学反应:探索未知讲解了元素周期表后,咱们就开始研究化学反应。
我会用实验来演示一些基本的化学反应,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感受化学反应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三、重点难点攻克3.1化学方程式:平衡的艺术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的核心内容。
我会详细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平衡方程式的技巧。
还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3.2化学性质:物质的特性化学性质是物质的内在特性,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抽象。
我会通过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化学性质,比如燃烧、腐蚀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化学性质。
四、实验操作4.1实验演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验是化学的灵魂。
我会亲自演示一些经典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化学反应的过程,感受化学的神奇。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
4.2学生动手:实践出真知在实验演示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如何构建化学新课堂

小如何构建化学新课堂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已走进了我们教师的生活。
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
化学科教育者要从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出发,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抛弃传统式教学思维模式,重构化学新课堂。
那如何构建化学新课堂呢?首先,赋予课前新内涵,倡导功在课前。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现代教学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
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关键在教师。
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对教材,我们化学教师要真正理解领会其改革意图,就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深刻领会其编写的指导思想,对调整内容进行新旧对比,在对比中领会,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进行广泛的教研讨论,在教学中提高化学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在教给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的责任将更大,不仅要面对知识,更重要的是面对人,针对新课程标准和已实施的新教材,认真研究教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讨适合城乡接合部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模式,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其次,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一堂化学课,就是一个真实的情景衔接、转换与推进。
从一堂课的导入开始到巩固练习、总结评价、作业布置的设计,都要充满着奇、趣、新,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或者有探究性价值。
化学校本课程教案

化学校本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化学校本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等;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称量、溶解、反应、过滤、蒸馏等;3. 化学实验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4. 化学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5. 化学实验的实际应用和相关领域。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与前几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知识的框架,并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和实际应用。
第三步: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一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化学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
第四步:实验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操作。
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的操作,并提醒他们注意实验安全。
第五步: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第六步:实验总结(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第七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合作情况;2. 评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通过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室设备和试剂;2. 化学教科书和课件;3. 实验操作指导书和安全手册;4. 实验记录表和数据处理工具。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或相关企业,了解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2.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竞赛或科学论文写作比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设计化学校本课程构建轻松愉快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向是让学生头疼的字眼,强制的端正坐姿、僵硬的面部表情、枯燥的照本宣科、让人发疯的题海战术,构成了这一名词的全部内容。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们原始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童年的纯真与乐趣,全部被无情扼杀,本可以灵活生动的教育方式被填鸭式的强制灌输所代替,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最大的失败。
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正在全国上下积极地开展。
这场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关注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近年来,教育领域对创新的大肆渲染,紧锣密鼓地展开的创新教育,使得校本这一高扬个性旗帜的事物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创新总是与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的,而多样性又来源于个性,正是由于个性上的差异,才使得世界缤纷多彩,创新才能孕育而生。
校本突出的不是统一性、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现实而展开的,是针对学校存在的特定问题而进行的。
具体到化学课程来讲,没有校本,就少有或没有创新,要把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把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地运用化学校本课程,构建轻松、愉快、能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觉得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增补符合本校、本地实际情况的校本内容,发展学生特长,营造活跃气氛,让学生学以致用,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服务国家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严重滞后于社会变革,尤其是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的成果和当地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时效性差;二是学科专家处于课程开发的核心位置,课程设计定位在学科结构的层次,缺乏课程系统结构的整体把握,导致单一狭隘的专家型课程目标和决策渠道,缺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制与能力;三是“中央”、“外围”之间(亦即开发课程的学科专家与实际执行课程的教师之间)缺少应有的紧密联系。
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因此只有适当补充符合本地学校实际、符合学生教师个性特点的校本内容,才能调动地方和学校校长、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校更有特色,教师的教学更有特点,学生的发展更有特长,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愉快,感悟化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为本地新农村建设服务。
如我们在教学中补充了鞭炮和花炮的揭密、常用化学肥料的性质及合理施用、农村沼气的综合利用技术、家乡美酒的酿造与酒精的制取、苎麻扦插的化学处理、酸性土壤的改良、石灰石的性质和用途的探究、为庄稼寻找化学农药的替代品、家用能源的调查、黄甲铺精干麻厂的调查、黄甲铺集镇周边环境的调查及整治建议等。
二、对现有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拓展处理,增强趣味性和启发性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现趣味性,必须改变师生头脑里固有的实验模式。
传统的实验模式是强调“训练”有素、整齐划一,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现成操作设计和规定。
把“教”混同于“训练”,就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
结果,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就会延伸到本属于学生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
显然,“教”的对象本来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却成了被“填”的“鸭子”,只有接受的权力而无选择的权力,这样的实验只能令人发困、令人讨厌。
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对教材中实验进行一些改进革新,增添趣味性,以此来启发兴趣,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观察实验的动力。
可结合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及实验条件,适当多设计一些趣味小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晴雨花、捉迷藏、魔棒点灯、镁带燃烧、腐蚀大理石、吹泡泡、分子间有空隙、鸡蛋的浮沉等等。
例如分子间有空隙的实验:取一普通玻璃瓶(约250毫升),里面注入二分之一的清水,再小心地注入二分之一染成红色的酒精。
在瓶口配一个带细玻璃管的橡胶塞。
靠橡胶塞调节,使酒精液面上升到玻璃管中,用橡皮圈标出液面的位置。
用力振荡玻璃瓶,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静止后观察最高液面。
学生讨论液面下降一段距离的原因。
再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时,可设计一个鸡蛋的浮沉实验(向大烧杯中的盐酸中放入一个新鲜鸡蛋)启发兴趣。
又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按部就班地规范操作,不厌其烦地强调要防止试管炸裂,但学生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试管炸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只能按照教师的说法强记——其实他们很想看到炸裂的现象过程。
这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安排时间,不妨故意设计一个试管炸裂的破坏性实验:器材:玻璃片(若干)、试管夹、试管(一只)、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水槽、水实验过程:将玻璃片蘸上水,不擦干,用试管夹夹持加热,观察是否炸裂;试管夹夹持干玻璃片加热后,滴上几滴水,观察是否炸裂;将连好玻璃导管、胶皮管和单孔橡皮塞的试管安放在铁架台上,导管末端浸入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先撤酒精灯,后慢慢地撤导管,观察水槽中的冷水是否倒吸到热试管中,引发炸裂。
实验前不少人缺乏生活常识,以为“炸裂”等同于“爆炸”,现在明白这只是热量传导不均匀而引起的热胀冷缩的物理变化,原先错误的先觉经验得以更正,满足了好奇心。
又如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有的组不慎将试管底部碰坏,使试管底部有一小空,或加热时操作不当底部破裂,我告诉他们试管不要抛弃,可想别的方法制取氧气。
结果有的组设计出了将破裂试管中装入二氧化锰,连接带橡胶塞的导管,再将其浸入烧杯中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且能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来制取氧气的方案,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利变有利,推陈出新,实现了创新的飞跃。
在学习酸碱的性质时,可设计实验:向一个已经用白纸折叠的干燥的小花(上面已用酚酞试液处理过)上喷上一种无色液体(氢氧化钠溶液)以后,小花会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再向变红的花朵上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稀盐酸)后,小花又会由红色变为无色。
学生对这一实验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产生兴趣之余,学生不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小花朵为什么会由无色变红色?为什么又由红色变无色?两次实验过程中喷到小花朵上的液体有什么不同?它们具有怎样的性质?……由于学生们基本上是第一次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让他们感到既眼花缭乱、层出不穷,又奇妙无比、美不胜收,因此个个显得都异常兴奋,不时地欢呼雀跃、连连叫绝,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三、增设探究性实验或将演示实验改探究性实验,营造良好的轻松的研究气氛教材中有很多为演示实验,如果能结合学生实际,将其设计为探究性实验,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分子运动的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中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一样多的探究、一氧化碳的毒性的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探究等等。
例如分子运动的探究:取四条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胶塞中,上端展开成树枝形,将浸在酚酞试液里的棉花团扎在“树枝”上,成“花树”;“树”旁放一小烧杯,在小烧杯内放入半小杯浓氨水,用大烧杯将花树和小烧杯罩住。
观察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原因。
再如一氧化碳的毒性的探究:先准备好贮有一氧化碳的贮气罐和一定量的新鲜鸡血、导管、烧杯等。
首先观察新鲜鸡血的颜色,然后安排两位学生试着将一氧化碳通入鸡血中再观察,一会儿学生们盯着烧杯惊叹道:“变色了,鸡血变色了!哇!好厉害啊!”这时,我适时地启发学生:为什么将一氧化碳通入新鲜鸡血中,鲜红的鸡血会变成胭脂红呢?说明一氧化碳有什么性质呢?为什么一氧化碳该会使人中毒呢?实验室中制取的多余的一氧化碳怎么处理呢?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香烟燃烧中会产生一氧化碳吗?我们违规吸烟有什么危害?……此时,学生们思维活跃、兴趣高涨很快就掌握了一氧化碳的学习内容。
又如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探究:提出问题:为什么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作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而不用其它的物质呢?学生会觉得问题很难。
这时教师可以再提示学生以前学习过哪些产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让学生积极思考,回忆学过的方程式,总结出如下反应: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单质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会认为它们都行,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一排除,碱式碳酸铜生成二氧化碳需加热,碳酸本身不稳定,单质碳和甲烷燃烧产物一定混有空气、氧气等杂质,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高温,条件苛刻,实验室实现不了。
相比之下,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室温反应,反应前没有气体,产物的气体只是二氧化碳,容易净化。
提问:此实验采用的石灰石能不能用纯净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钠、草木灰等代替?稀盐酸能用稀硫酸代替吗?教师找若干名学生到前台协助完成下步实验。
每人发一只试管,分别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药品:块状石灰石、粉末状的碳酸钙、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再同时滴入稀盐酸,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其他学生也全神贯注,看到只有石灰石固体反应速率较适中,容易控制,其它的反应太剧烈无法控制,甚至溶液溢出试管。
每人再发一只试管,同样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药品:块状儿石灰石、粉末状的碳酸钙、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同时滴入稀硫酸,同样看到粉末状的碳酸钙、碳酸钠固体、碳酸钠粉末等反应速率过快,剧烈无法控制,但石灰石固体反应表面生成许多白色固体,一段时间后反应中止。
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同样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为什么一个顺利进行,另一个反应终止呢?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个解释的草图,说明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生成一种难溶的化合物硫酸钙覆盖在表面,慢慢积累,内部的石灰石跟外部的稀硫酸隔绝,故反应终止。
由此得出:反应物应当采用块状石灰石固体与稀盐酸。
四、自制课件或利用网上信息,采用多媒体甚至游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以及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通过运用动画片夸张的表演、震撼效果的烟火和微观领域中分子、原子的运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质量守恒的实质等动画,科学运用课件和网上信息及游戏等各种手段,做出令人目不暇接的画面和场面,为学生提供刺激、有趣的科学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科学其实很好玩”,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游戏与欢笑声中明白一些科学原理,将科学探索的热情深深植入心里,为创新、探索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