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复习要点 钱塘湖春行(直接下载打印 )
初中古诗词复习要点 钱塘湖春行(直接下载打印 )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文学常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
2:赏析颈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修辞角度: 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莺,燕的动态,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赞美喜爱之情。
炼字角度:“争”“啄”两字用得妙。
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莺燕的动态,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图,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赞美喜爱之情。
3: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妙在何处。
“乱”写出了花的颜色和种类的繁多,“浅”写出了草的低矮,柔软。
这两个字紧扣早春景物特征,表现春的美丽动人。
“渐”写出了初春各种花逐渐开放的景象,“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4:赏析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赞美喜爱之情。
(是全诗的思想感情)
5:“几处”“谁家”能换成“处处”,“家家”吗? 为什么?
“几处”和“谁家”,写出了“早莺”“新燕”,数量上是有限的,形象地突出了初春的季节特点。
6:全诗以“”字为线索,从起,至终。
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早春的美景,表达之情。
八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古诗详解

八年级语文《钱塘湖春行》古诗详解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文学文化常识:选自《白居易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
素有“诗魔”、“诗王”之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怪郑板桥、诗鬼李贺),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
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贾亭]:即贾公亭。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初,刚刚。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总结1.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贾亭西终,诗中一句一景。
描绘出西湖景色的清亮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分别是: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新燕啄泥,乱花迷眼,草没马蹄2.本诗以“春”为着眼点,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抒发作者对钱塘湖早春美景喜爱和赞美之情。
中考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

中考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中考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考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1、本诗是写早春景色,是一首写景诗。
2、本诗的线索:游人的游踪。
3、本诗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1)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
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
(2)、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进行景物描写。
4、最能体现出早春景色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是一手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白居易写景诗中的名篇。
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然后点明环境。
第3、4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诗人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黄莺、燕子还不多。
5、6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迷人眼”是说游人看到各色美丽的野花,为之着迷。
“渐”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
“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出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
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
“行不足”是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初中八年级语文知识点之《钱塘湖春行》_名句名著

初中八年级语文知识点之《钱塘湖春行》_名句名著中考网整理了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知识点之《钱塘湖春行》,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钱塘湖春行》唐朝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⒈点明游行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⒈从动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⒈从植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⒈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答: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8.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答:不能,因是初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钱塘湖春行》考点梳理

《钱塘湖春行》考点梳理《钱塘湖春行》考点梳理引言: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钱塘湖春行》的考点,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喔!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考点梳理:1、钱塘湖春行描绘西湖美好的诗句是?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钱塘湖春行本诗以春为着眼点以行为线索从什么起到什么终抒发了?答: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3、钱塘湖春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答:简单的说就是,寄情于景。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4、钱塘湖春行全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5、钱塘湖春行作者的观察点在哪?答:描写的是早春,观察点:在初平早莺新燕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
6、赏析《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
“渐欲”用得很准确,说明还不是“野花遍地是”,有渐开渐盛之意。
浅草是指刚生长出来的草,“没马蹄”既写出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鉴赏 钱塘湖春行

知识
第15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原文呈现
知识
第15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原文呈现
第一部分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原文呈现
知识
第15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原文呈现
知识
第15首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原文译呈文现:几只早早飞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来春
泥筑巢。
修辞(炼字):①“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感到春光的难得和宝贵; “啄”字生动地描绘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态,把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描绘出一 幅早莺争飞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从而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和生机。 ②“几处”“谁家”表明此时早莺、新燕数量还不多,符合季节特点。“几处”二 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 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
中考语文古诗词练习《钱塘湖春行》资料

钱塘湖春行【文学常识】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中心思想】《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原诗】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原诗注释译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春天,我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没】遮没,盖没。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不足】不够。
【阴】同“荫”,指树。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赏析】《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
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编者:朱在彬(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2017/12/1)1《钱塘湖春行》知识点(编者:朱在彬)(2017/12/1)(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与堤岸平齐,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早早飞来出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道谁家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
“争”、“啄”两个动词,拟人,极具表现力,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它们使全诗洋溢春的活力与生机,在准确传达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野花竞相开放,渐渐使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五六两句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
“乱”字,贬义褒用,写出了花的繁多,增强艺术效果。
“浅草”写出了草的柔嫩。
“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总感到走不完,看抒情,直抒胸臆,表现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最爱”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取典型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生意盎然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结构上全诗以“行”为线索,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1.“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 答: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初一语文知识点汇总节选 钱塘湖春行词语注释

初一语文知识点汇总节选钱塘湖春行词语注释初一语文知识点汇总节选:钱塘湖春行词语注释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1.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风光。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9.乱花:各种野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行缺乏:百游不厌。
足,满足。
13.阴:同“荫”,指树荫。
总结: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寺一带风光到描写白沙堤一带风光,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钱塘湖春行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钱塘湖春行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大全、美文摘抄、古诗文、公文素材、祝福语、演讲致辞、条据书信、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工作报告、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excerpts of American essays, ancient poem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blessings, speeches, letter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reports, essays, teaching Informatio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钱塘湖春行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钱塘湖春行》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钱塘湖春行》本文是关于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钱塘湖春行》,感谢您的阅读!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
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知识点归纳:1、点明游览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从动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从植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答: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6、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答:不能,因是初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不是处处、家家。
7、颔联中用争和啄字美在哪里?答: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8、本诗描绘的西湖早春景色生机盎然。
你认为哪一联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为什么?答:颔联,颔联以莺燕做春天的代表,以几只莺抢占向阳的暖树一试歌喉和数只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为典型形象,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春的图景。
★或:颈联,颈联以绚丽的花﹑蓬勃的草为代表,描绘出杂花满眼﹑嫩草铺地的春色。
9、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答: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
中考语文古诗文归纳梳理1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一、趣文导读圆谎有人惯会说谎。
其仆每代为圆之。
一日,对人曰:“我家一井,昨被大风吹往隔壁人家去了。
”众以为从古所无。
仆圆之曰:“确有其事。
我家的井,贴近邻家篱笆,昨晚风大,见篱笆吹过井这边,却像井吹在邻家去了。
”一日,又对人曰:“有人射下一雁,头上顶碗粉汤。
”众又惊诧之。
仆圆曰:“此事亦有。
我主人在天井内吃粉汤,忽有一雁堕下,雁头正跌在碗内,岂不是雁顶着粉汤。
”一日。
又对人曰:“寒家有顶温天帐,把天地遮得严严的,一些空隙也没有。
”仆人攒眉曰:“主人脱煞,扯这漫天谎,叫我如何遮掩得。
”【译文】有个人习惯说谎话,他的仆人每次都替他圆谎。
有一天,他对人说:“我家的一口井,昨天被大风吹到隔壁家去了。
”大家认为这样的事从古到今都没有过。
他的仆人为他圆谎说:“确实有这样的事,我家的井挨近邻家的篱笆,昨晚风大,把篱笆吹到井这边,就像井吹到邻居家去了。
”一天,他又对人说:“有人射下一只雁,头上顶碗粉汤。
”大家又非常惊讶,不相信他说的话。
他的仆人又为他圆谎说:“这件事也有,我主人在天井内吃粉汤,忽然,有一只雁掉下,雁头正好跌在碗里,岂不是雁头顶着粉汤?”又一天,他又对别人说:“寒家有顶温天帐,把天地遮得严严的,一点空隙都没有。
”仆人听了这话,很为难地皱着眉头说:“主人说得太过分了,扯这漫天大谎,叫我怎么遮掩得。
”二、美诗精读【作品卡片】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原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整理

整理《钱塘湖春行》一、原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文学常识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一生共创作了近4000首诗,与李白、杜甫齐名。
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买炭翁》《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白牡丹》《问刘十九》《宫词》。
三、了解背景《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
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
离开了京师,心情恬静一些,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四、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面齐平。
初:刚刚。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中考诗歌赏析之《钱塘湖春行》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

1、本诗是写早春景色,是一首写景诗。
2、本诗的线索:游人的游踪。
3、本诗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
(1)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
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
(2)、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进行景物描写。
4、最能体现出早春景色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是一手观赏西湖风景的诗,是白居易写景诗中的名篇。
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
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
景色,然后点明环境。
第3、4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
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诗人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黄莺、
燕子还不多。
5、6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迷人眼”是说游人看到各色美丽的野花,为之着迷。
“渐”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
“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出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
的风俗。
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
“行不足”是爱的体现,
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
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021河南中考复习之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填空:1、题目钱塘湖春行交代了观赏的时间春季,地点钱塘湖。
春字是诗歌的着眼点。
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绿杨阴里白沙堤”终以“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是爱。
“行不足”三个字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诗句: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两个地名的连用有何妙处?移步换景,给人以动感,说明诗人一边行走一边观赏,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画面:(钱塘湖畔,初春的太阳暖洋洋的)只见几处早来的黄莺鸣声啾啾,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哪家新到的燕子飞来飞去衔了春泥筑巢。
修辞:拟人、争,啄赋予莺燕以情感,描绘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燕子啄泥筑巢的动态场景,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西湖早春的勃勃生机,抒发作者的喜悦之情。
炼字:争、啄。
—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早莺争向暖树的场景,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突出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练字:“几处”和“谁家”,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说明莺燕数量不多,准确的写出了早春的特点和作者对早春美景的喜爱。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画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使人眼花缭乱,青青的春草长得浅浅的,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炼字:“乱”“迷”真实地再现湖边野花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文学常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
2:赏析颈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修辞角度: 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莺,燕的动态,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赞美喜爱之情。
炼字角度:“争”“啄”两字用得妙。
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莺燕的动态,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图,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赞美喜爱之情。
3: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妙在何处。
“乱”写出了花的颜色和种类的繁多,“浅”写出了草的低矮,柔软。
这两个字紧扣早春景物特征,表现春的美丽动人。
“渐”写出了初春各种花逐渐开放的景象,“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4:赏析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赞美喜爱之情。
(是全诗的思想感情)
5:“几处”“谁家”能换成“处处”,“家家”吗? 为什么?
“几处”和“谁家”,写出了“早莺”“新燕”,数量上是有限的,形象地突出了初春的季节特点。
6:全诗以“”字为线索,从起,至终。
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早春的美景,表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