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宜昌市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宜昌市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①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
②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
③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
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多种多样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2.数量性状通常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表现型。
现有控制某高等植物植株高度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已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
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
这两个纯合子杂交得到,产生四种配子的比例为3:3:2:2。
自交得到,在中,表现40cm高度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A.37.5%
B.34%
C.26%
D.8%
3.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和细胞质等②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染色体中含有DNA,原核细胞拟核中含有DNA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4.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不是原核生物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③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④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⑤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⑥以R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5.三刺鱼根据栖息环境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如图所示)。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进行几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
之后将上述实验种群幼鱼放生到一条没有三刺鱼的天然溪流中。
一年后,他们将这条溪流中的三刺鱼重新捕捞上来进行基因检测。
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了约2.5%,而湖泊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则减少了。
对上述材料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导致基因频率改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不属于同一物种,两个物种存在竞争关系
D. 溪流型三刺鱼在新环境中繁殖能力增强,导致两种三刺鱼发生协同进化
6.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A. 刺激
B. 兴奋
C. 神经中枢
D. 反射弧
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8.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
B.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都是香蕉,不存在生殖隔离
C.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可以直接获得栽培品种香蕉
D.栽培品种香蕉可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含有11条染色体
9.用红色和绿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HLA抗原和H-2抗原均为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在细胞膜上合成
B.图示过程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能够运动
C.由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的流动速率受温度影响
D.该实验可证实细胞膜结构“模型”中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的观点
10.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B.生物的进化对于环境的改变没有影响
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11.SSU蛋白是光合作用关键酶的重要组成蛋白。
研究发现,红光能够促进SSU蛋白的合成,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适当红光照射,有利于提高植物体的光合作用效率
B.光只能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C.RP与启动子结合有利于DNA聚合酶发挥作用
D.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种蛋白质
12.下列关于HIV、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DNA
B. 都具有增殖能力
C. 都属于原核生物
D. 都含有核糖体
13.在探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艾弗里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组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等技术
C.艾弗里实验已经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完全没有必要
D.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不需要S型菌的完整细胞
14.穿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行走,脚上会磨出水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水疱中液体的成分和血浆相同
B.水疱的水可以回渗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水疱主要是血浆和淋巴里的水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D.用未消毒的针刺破水疱,会使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对细菌失去作用
15.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田鼠种群的K值
B.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估算数值会偏小
D.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应为N t=N0λt,λ为1.015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艾滋病(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性疾病。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HIV侵入机体后,机体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与之结合
B.HIV侵入机体后,B细胞和T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
C.HIV包含两条相同的RNA链,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D.HIV的包膜由自身遗传物质控制,在宿主细胞内合成
17.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B.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
C.与染色体变异相比,基因突变带来的碱基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不可见
D.DNA中有1个碱基C被T替换,复制3次后,突变的DNA数一般是4个
18.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
B.突触后膜上有与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C.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K+大量内流导致的
D.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
19.钠钾泵是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表面的一种载体蛋白,如图所示,它具有ATP酶活性,能将Na+排到细胞外,同时将K+运进细胞内,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
载体蛋白1和载体蛋白2依赖于细胞膜两侧Na+的浓度差完成相应物质的运输。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钠钾泵运输K+和Na+的方式相同,
B.如果钠钾泵的功能出现障碍,图中葡萄糖和H+的运输均不会受到影响
C.载体蛋白1和2能运输多种物质,所以其功能没有特异性
D.钠钾泵能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
20.如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
B. 图甲中ac段和图乙中ac段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 图乙中b→c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D. 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基因型为AaBb(2n=4)的某动物。
图甲是其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图乙是培养液中不同碱基被其细胞利用的速率曲线,图丙表示此动物细胞分裂时有关结构和物质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片段。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①细胞所处时期基因的转录水平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细胞即将在下一时期移向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
(2)在无突变的情况下,图甲中②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借助细胞对碱基_______(填“U”或“T”)的利用速率,推测____(填“a”、“b”、“c”、“d”或“e”)点时,细胞正大量合成RNA,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时间段内,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若从培养液中取样,计算每一时期的细胞数与计数细胞的总数的比值,则可用于反映_____________。
(4)图丙曲线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m等于________(写具体数值);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核DNA数目变化的部分过程,则需将曲线纵坐标的“m”改为________(写具体数值)。
22.因结构复杂和研究手段有限,一个世纪以来细胞膜的结构研究仍停留在模型假说阶段。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王宏达研究员课题组对多种细胞膜结构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统一了多种模型观点,阐明细胞膜包括多种特征,如磷脂双层结构、流动镶嵌性、内外膜非对称性、不同功能细胞膜的差异性等,而不是单一模型可以解决所有的细胞膜问题。
下图为课题组提出的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膜模型。
(1)该模型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
图中1为_________,参与执行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
(2)哺乳动物有核组织细胞膜外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而细胞膜内侧相对粗糙,由此可推知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根据流动镶嵌模型,该侧还应该含有____________分子,它和____________分子组成的结构与细胞识别和胞间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
(3)哺乳动物的白细胞可以从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体现了细胞膜_____的特性。
(4)王宏达课题组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组织细胞膜的结构和血红细胞膜的结构有实质性的区别,它们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成分)的不同造成的。
红细胞膜外侧没有致密的蛋白层,膜的整体厚度约为10纳米;而存在于组织中有核细胞的膜外侧多了一层致密的蛋白层,利于细胞间的联系和支撑,膜厚度约为20纳米。
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解释红细胞膜外侧没有致密蛋白层,膜厚度低的原因____________。
23.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与核DNA有关。
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__________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来,承担着物质交换和___________交流的功能。
(2)上图显示,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进入细胞,有的在_____________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___________中被降解。
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
因此,可以推测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的停留时间与降解概率及细胞核对药物吸收速率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研究,请你设计一个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研发思路___________。
24.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经基因突变引起的,病因如下图。
(1)镰刀型红细胞对人体有危害的性状,患者表现为发育不良,关节、腹部和肌肉疼痛等,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的特点。
该突变是因发生了碱基对_______而引起的。
由图可知,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表示遗传信息表达的_______过程,此过程涉及了_______类RNA。
(3)一对夫妇均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携带者(受B、b基因控制),且色觉正常(A、a基因控制)。
当妻子怀孕后经诊断发现怀了一个既患镰刀型贫血症、又患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由a基因控制)的儿子,由此判断出妻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若这对夫妇再怀孕,胎儿既患镰刀型贫血症又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4)这对夫妇欲再生育时,医生通过产前基因诊断等技术,帮助该夫妇获得健康孩子。
对胎儿进行镰刀型贫血症的产前基因诊断,常采用______________(方法)从羊水中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检测。
25.完全生物降解塑料(BDP)是淀粉与可降解聚酯的共混物,废弃物适合堆肥或墳埋等处理方式,能被微生物完全分解,可持续替代以石油为原料的传统塑料,从而避免“白色污染”。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填埋BDP的土壤中分离BDP分解菌的步骤是先从土壤取样并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为期5天的_____________培养,以增加该菌的浓度;再将样品进行____________后,涂布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以进一步分离纯化该菌。
(2)当淀粉被淀粉酶分解后,经稀碘液处理,培养平板上会出现以BDP分解菌为中心的____________。
提纯淀粉酶可以采用凝胶色谱法,该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所用凝胶的化学本质大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淀粉酶适宜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固定化。
某同学选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制备固定化BDP分解菌,制得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A
6.D
7.C
8.A
9.A
10.D
11.A
12.B
13.C
14.B
15.D
16.ABC
17.CD
18.BD
19.BC
20.ACD
21. (1).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利于基因转录;(2).A、a、B、b (3).aB (4).U (5).b (6).用于指导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后续分裂过程做物质准备(7).5~15小时(8).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9).2 (10).4
22. (1).磷脂双分子层(2).通道蛋白(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4).A (5).糖类(6).蛋白质或脂质(7).具有一定的流动性(8).蛋白质(9).红细胞在血液中循环流动,表面必须光滑,不需要膜外蛋白维持细胞间的联系和支撑
23. (1).遗传信息(2).信息(3).细胞质基质(4).溶酶体(5).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被降解概率就越大,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也越低(6).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
24. (1).有害性(2).替换(3).GUA (4).翻译(5).3 (6).BbXAXa (7).1/16 (8).羊膜腔穿刺法
25. (1).选择(或富集)(2).系列稀释(3).透明圈(4).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5).多糖类化合物(6).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7).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或针筒离液面过近使高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