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要: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工作。

听障学生作为整体学生中的重要组成,进行有效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需要对听障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重视度,结合有效的策略来促进听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基于此,本文针对培养听障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进行探究,望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听障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作为当下教育教学事业中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发展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听障学生作为特殊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能让听障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需要对当下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起因进行明确,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有效的策略来转变当下现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进行全方位发展,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听障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起因
(一)内在因素
受到听觉障碍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听障学生处于一种长期的封闭状态,在进行交流过程中,只能依靠其他感觉器官,通过其它语言技能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致使大部分听障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无法进行有效的发展与培养。

在此背景下,听障学生理性认知水平相对较低,道德认知观念相对片面,进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1]。

语言是当下社会人际交往与思维的主要方式与工具。

而听障学生因为自身听
力能力的缺陷,使得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社会交往。

久而久之,大部分听障学生
会产生自卑心理,进而脱离正常群体,致使学生自身产生不良行为。

(二)外部因素
影响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
影响。

家庭教育方面表现:由于学生存在听力障碍,使得大部分家长都过于溺爱
学生,有些家长甚至是不能正确看待学生有听力障碍,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残
疾人,无法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而学校教育方面表现为:部分学校只重视对学
生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教授,而针对德育教育方面的培养选择忽视。

另外部分
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恶意评判或责骂,进而导致学生产生
逆反心理,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社会影响方面表现在:当下,仍有歧视、排挤的
现象发生,导致学生消极、不良心理的滋生,进而导致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2]。

二、培养听障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道德认知的提升
在当下听障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听障学
生道德认知相对片面,并且自身的是非观念较为薄弱,这也是听障学生不良行为
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

因此,需要注重对听障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提升,以此来
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3]。

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正反实例的讲授,来帮助听障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让学生懂得道德认知
的重要性,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做好
监督引导的工作,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进行细心留意并时刻监督,再结合
相应的考验,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抵制诱惑能力,并实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而促进听障学生发展。

(二)注重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的原因与教师的批评、嘲讽离不开关系。

听障学生
内心较为敏感,无论是对其他同学还是教师,都持有一定的戒心和敌意。

如若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极易导致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师生良好关系的构建,需发自内心对学生进行关爱和关心,以此来帮助听障学生消除顾虑,端正听障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4]。

例如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疑难困惑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真心实意的关爱和关注。

以此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对立心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环境育人的功能,帮助听障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

当下,大部分听障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并且受到教师惩罚与批评的影响,使得部分听障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集体荣誉感的培养,结合有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例如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兴趣小组、文体活动的开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生活情趣,促进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养成[5]。

另外,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闪光点和进步进行发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赞扬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来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家校教育的有效结合
在当下听障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家庭教育所起到的效果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家校联合教育的开展提高重视度。

首先可以结合家长会、微信、家访以及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来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其次,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通过在线联系、沟通的方式来提升其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实现家校联合教育,有效促进听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注重榜样教育的开展
在当下听障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榜样教育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着重
要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以
身作则,引导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以此来实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例如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秩序习惯,教师需要做好表率作用,在公共场所需要做到井
然有序。

或者是要想培养学生养成不迟到的习惯,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不能出现
迟到早退的现象,并且教师需要比学生早到,以此来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促进
学生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6]。

当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
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秉承着持之以恒的原则,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
对学生进行行为监督和锻炼,如若学生发生错误行为,需要及时制止并纠正,以
此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听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
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需要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
高重视度,明确当下听障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原因,结合有效的策略来促进
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培养,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戚学兰. 浅谈如何培养听障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J]. 读写算:教育教学
研究, 2015(10).
[2]郭四五. 如何帮助听障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J]. 甘肃教育, 2018.
[3]曲美双. 聋校听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究[J]. 成才之路,
2015(21):51-51.
[4]刘妍祯. 爱他就教会他独立——浅谈听障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 2017(2).
[5]钱建学. 青春期听障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10):31-33.
[6]李高明, 王国兴. 听障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