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高血压病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与颈动
脉斑块形成和高血压病的关系
韩伏莅;于峰;陈飞;帅宁安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及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比色法检测103例糖尿病、240例急性脑梗死和13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检测颈动脉斑块;调查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结果糖尿病脑梗死组和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清CRP水平、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高血压病的比率及病程明显
高于或长于糖尿病组(P <0.01~0.001);糖尿病脑梗死组高血压病程显著短于急
性脑梗死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比糖尿病
患者明显升高.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高血压病(尤其病程长)是糖尿病并发ACI的
主要因素.%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change of serum C-reactive pYotein ( CRP) level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omplicate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 DACI)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carotid plaque formation,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serum CRP level was detected by immune scattering chromatometry in 103 cases of diabetes, 24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 ACI) and 130 cases of DACI. The carotid artery plaque was detected with color ultrasonic Doppler diagnostic apparatus. The hypertension history of all the patients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serum CRP level, ratio of bilateral carotid plaque, hypertension and course of hypertension in the DACI group and ACI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or longer than those in the diabetic group. ( P < 0. 01 -0.001). Thecourse of hypertension in DAC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ACI group ( P < 0. 05 ) . Conclusions The serum CRP level in patients with DACI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plaque formation and hypertension (especially long course) are main factors of DACI.
【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2(025)001
【总页数】3页(P46-48)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糖尿病;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
【作者】韩伏莅;于峰;陈飞;帅宁安
【作者单位】200434 上海市江湾医院神经内科;200434 上海市江湾医院神经内科;200434 上海市江湾医院神经内科;200434 上海市江湾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大量研究[1]证实,C-反应蛋白(CRP)为血管炎症反应最敏感的指标,其水平与
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直接的关系。
目前大多的研究是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时血清CRP水平的变化。
因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病变(血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故本研究观察无脑梗死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和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改变,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高血压
病的状况。
以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RP的改变及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和
高血压病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系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急性脑梗死和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473例。
(1)糖尿病组:103例,男65例,女38例;年龄32~87岁,平均(71.3±12.3)岁;糖尿病病程2~24年,平均(10.1±6.2)年;有高血压病史 57例(55.3%),高血压病程 2 ~24 年,平均(11.2 ±5.4)年。
(2)急性脑梗死组:240例,男110例,女130例;年龄43~94岁,平均
(73.6±14.1)岁;有高血压病史212例(88.3%),病程 5~45年,平均(24.1±8.7)年。
(3)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糖尿病脑梗死组):130例,男63例,女67例;年龄48~92岁,平均(72.5±14.4)岁;糖尿病病程 3~19年,平
均(10.8 ±5.0)年;有高血压病史 102 例(78.5%),高血压病程3~35年,平均(20.2±7.9)年。
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脑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高血压病患者符合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
制定的诊断标准。
排除脑出血、感染、手术、外伤、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血清CRP水平检测患者入院后即抽取静脉血3 ml,采用散射比色法检
测 CRP水平。
血清CRP水平≥10 mg/L为异常。
1.2.2 颈动脉检查所有患者在入院7 d内,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东芝SSA660型)进行颈动脉检查,探头频率7.5~10 Hz。
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1.2 mm为斑块形成。
1.2.3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各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CRP水平的比较见表1。
急性脑梗死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的血清
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组间血清CRP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各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比较糖尿病组有颈动脉斑块 76例(73.8%),急性脑梗死组 171例(71.3%),糖尿病脑梗死组 98例(74.2%);在 3组有颈动脉斑块
的患者中,双侧斑块分别占46例(60.5%)、127 例(74.3%)、71 例(80.6%)。
3 组间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急性脑梗死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双
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比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 <0.01~0.001)。
2.3 各组伴高血压比率及病程的比较糖尿病组高血压病患者 57 例(55.3%),病程(11.2 ±5.43)年;急性脑梗死组212 例(88.3%),病程(24.13 ±8.67)年;
糖尿病脑梗死组102例(78.5%),病程(20.18±7.89)年。
急性脑梗死组和糖
尿病脑梗死组伴高血压比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病程明显长于糖尿病组(均P<0.01);急性脑梗死组高血压病程明显长于糖尿病脑梗死组(P <0.05)。
表1 各组患者血清CPR水平及异常率的比较(±s)注:与糖尿病组比较*P<0.01组别例数血清CRP水平(mg/L)CRP异常(例,%)糖尿病组 103 31.77 ±14.21 22(21.4)急性脑梗死组 240 43.47 ±12.17* 58(24.2)糖尿病脑梗死组 130 44.25 ±13.06* 32(24.6)
3 讨论
已有许多研究[1,3]表明,CRP 与脑血管病有密切的关系。
钱敏等[4]研究认为,CRP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升高,而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更明显,故血清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CRP是急性感染时的蛋白质多糖体的絮状沉淀
反应,感染急性期大幅升高,治愈后1周内恢复正常[1]。
血清CRP水平的正
常值为<10 mg/L,细菌感染或创伤时可以>10 mg/L,在发病后48~72 h达峰值[5]。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组与糖尿病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均明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血清CRP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有关。
但3组间患者
的血清CRP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血清CRP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糖尿病及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还不完全明确。
陈丽芳等[6]研究提示,颈动脉正常组和异常组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均较高(71.3%,73.8%,74.2%),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急性脑梗死组与糖尿病脑梗死组双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 <0.01 ~0.001)。
叶军等[7]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通过不同机制损伤血管,直接作用小动脉使之透明变性、微梗死;也可以通过机械刺激较大动脉,损伤
血管内皮使之粥样硬化。
本研究急性脑梗死组与糖尿病脑梗死组患者高血压病的比率及病程和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或长于糖尿病组(P<0.05~0.001)。
提示糖尿病没有显著提高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病(尤其病程长)使脑梗死发病率升高,高血压病和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是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
因双侧颈动脉斑块形成使其狭窄,导致脑血流量和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进一步降低。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糖尿病患者除了常规治疗控制糖尿病外,还要积极治疗其合并的高血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张永全,熊瑜,曾祥发.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病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483.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3]尹继君,林峰,王高临,等.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血清 C-反应蛋白水
平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458.
[4]钱敏,石静萍,葛剑青,等.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310.
[5]赵强,宋涛,张媛,等.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06,4:348.
[6]陈丽芳,陈小青,王爱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多因素分析[J].交通医学,2007,21:38.
[7]叶军,张永辉,程晓琴,等.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J].现代诊
断与治疗,2006,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