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2f40b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1e.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计算1. 认识100以内的数,能够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
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学习简单的竖式加减法,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4. 掌握乘法表,能够熟练背诵2至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5. 学习除法的初步概念,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6. 学习基本的四则运算的顺序,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二、几何图形1.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
2. 学习平面图形的基本特性,如边数、角数、对称性等。
3. 掌握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4. 学习图形的组合与分割,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5. 认识立体图形,如球、立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并了解其基本特性。
三、量与计量1. 学习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 学习重量单位,如千克、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测量。
3. 学习容积单位,如升、毫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容积测量。
4. 学习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5. 学习货币单位,如元、角、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四、应用题1. 能够理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学习使用图表、图像等辅助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时间计算等。
五、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1.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2. 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如通过已知条件推断未知信息。
3. 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多步骤计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综合练习1. 定期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
2.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七、自我评价与反思1. 学会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强项和弱项。
2. 通过反思学习过程,找出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易考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易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cdd0e00242a8956bece4ff.png)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易考点总结第一章数据收集整理1,第2页,求总人数就是把人数加起来;没有选择的同学,最有可能选择的是人数最多的那一种。
2,第3页,投票。
一个对勾表示1个数据,一个圆圈表示1个数据,一个正字表示5个数据。
3,第6页6(3),买哪几种水果合理,选择水果时至少两种。
4,第6页6(3),现在每个小长方形表示2份报纸,原来长方形的数目要除以2。
第二章表内除法(一)1,除法解决的是平均分的问题。
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一种是几个。
24页4题2,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5页6,9题。
3,算除法,想乘法口诀。
有的乘法口诀可以列两个除法算式,有的只能列一个除法算式。
第三章图形的运动1,将一个图形对折,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对称)的,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画的时候用直尺,画虚线,穿透这个物体。
2,平移后的物体和之前的相比,(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3,一些汉字或字母也是轴对称图形。
33页第2题。
第四章表内除法(二)1,比较大小时,先把计算结果标出来,然后根据题意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注意,排列是算式,不是结果。
40页第3题。
2,应用题中,购物是必考题,仔细看题,列式计算。
42页例3.第五章混合运算1,混合计算要注意脱式计算。
先算哪一步,可以在算式下面轻轻画一条横线。
注意数字和数字对齐,符号和符号对齐。
如果遇到难以计算的两位数加减法时,可以再草稿纸上算出结果,再写到卷子上。
47-49页例题。
2,列式计算。
列式计算要注意,只列一个综合算式,不写单位不写答,而且要脱式计算。
列式时,先要想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找准关键字(和表示相加,差表示相减,积表示相乘,商表示相除),再进行列式。
3,列综合算式。
先算最上面的算式,再和其他数进行计算,最后直接写出得数。
注意,第一步的算式一定要加上括号。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ebce97a8114431b80dd870.png)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余数最大比除数小1,除数最小比余数大1.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第二单元时、分、秒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1)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时针用来表示几时,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也叫1时;分针用来表示几分,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也叫1分。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3)书写时刻文字式:如:8时电子式:8:00文字式:如:8时零5分电子式:8:05(注意读时要把“零”读出来,写时也要把“0”写出来。
)(4)认识钟面上的时间,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5)计算间隔时间的方法:间隔时间即两个时刻相差的时间,要用后一个时刻减去前一个时刻。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1)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东对西,南对北,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2)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边是南。
早晨的太阳在东方,中午的太阳在南方,傍晚的太阳在西方。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论把它平放在什么地方,指南针的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
在野外,可以通过观察树的年轮来辨别方向。
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方,较密的向着北方。
在夜晚,可以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2)读写数时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数的末尾的0都不读。
写数时,哪一位上没有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3)在算盘上,拨珠时要从高位拨起。
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4)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1.比位数,位数越多,数越大。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170a7e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1.png)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只要是平均分,就是要用除法计算。
2.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用“除数-1”求出最大余数,用“余数+1”求出最小除数。
3.有余数的除法: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数量。
分物品,有剩余,剩余多少余数是几,余数总比除数小。
、4.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利用和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5.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问题结果有时要用商加1。
6.排列规律问题,余数帮忙找答案。
余数是几就是第几,没有余数找最后。
7.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分四步:一商、二乘、三减、四比8.在解决“租车(船)”“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用商+1“求得的结果才是所求问题的答案。
9.在用竖式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10.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余数。
第二单元1.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按顺时针写出8个方向,依次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3.方向具有相对性,在确定方向时,首先要确定以谁为中心。
4.东对西、北对南、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第三单元1.个、十、百、千、万都是计算单位。
2.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4.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
5.比较大小时,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知道比出大小为止。
6.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为近似数。
7.读数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几个连续的0都只读一个“零”。
末尾的0不读。
8.写数从高位写起,千位是几就在千位上写几,百位是几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是几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是几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006ee8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6.png)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拟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 1kg=1000g.进率是1000.(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5、计算或者比拟大小时,假如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
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量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总结2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状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4÷6=4(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24÷4=63、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挨次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 ),6是(商 );这个算式读作(42除以7等于6 )。
4、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变式:被除数÷商=除数( 如何求被除数,想:除数×商=被除数。
)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69761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0.png)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认识厘米和米,了解其基本单位换算。
2. 学习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 掌握比较长度的方法,理解“长度相同”的含义。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 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2. 掌握竖式加减法的书写格式,理解其运算过程。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差值等。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 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 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3. 学习画角,如直角、锐角、钝角等。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 学习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掌握2-6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拼图、物品组合等。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1. 学习除法的意义,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
2. 掌握6-9的除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糖果、分配任务等。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3099c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5.png)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
1. 数到一百
- 认识100以内的数字
- 数到100的顺序
- 数与数相邻的关系
2. 口算
- 加法口诀表
- 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 减法的认识与计算方法
3. 量的认识
- 长度的认识:用米、分米、厘米测量
- 重量的认识:用千克、克测量
- 容量的认识:用升、毫升测量
4. 三角形与四边形
- 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形状及特征
- 角的认识:直角、钝角、锐角
- 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5. 时钟与日历
- 认识钟表的示意图及指示方式- 认识日历的示意图及日期概念
6. 运算符号
- 等号的认识与运用
- 大于与小于的认识与运用
- 加号与减号的认识与运用
7. 由一数到千
- 正整数的认识与读法
- 通过数位表达数字的大小
8. 位置关系
- 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前、后、近、远的位置关系- 地图与建筑中的位置关系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内容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升计算能力,并扎实掌握数学概
念和技巧。
数学小报(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数学小报(二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128d7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d.png)
数学小报(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一、表内除法1、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类型(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3、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4、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5、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二、有余数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a÷b=c……d被除数÷除数=商……余数4、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三、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或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四、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的顺序(1)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非同级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带小括号运算的算式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63ff34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1.png)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一、数据收集整理。
1. 简单的统计表。
- 学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会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例如,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水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个水果被喜欢的人数,最后整理到简单的统计表中。
-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如“哪种水果最受欢迎?”“喜欢苹果的比喜欢香蕉的多多少人?”等。
2.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可以根据数据的大小、多少等进行简单的分析,如根据同学们的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哪个最少。
二、表内除法(一)1. 平均分。
- 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例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
- 平均分的方法:- 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如把8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次给每个小朋友分1个,分完为止。
- 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如把12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可以每次给每个小朋友分4个。
2. 除法的初步认识。
- 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例如,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可以写成15÷5 = 3。
- 除法算式的读法:15÷5 = 3读作15除以5等于3。
-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15÷5 = 3中,15是被除数,表示要分的总数;5是除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3是商,表示每份的个数。
3. 用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
-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例如,计算12÷3,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3×4 = 12,所以12÷3 = 4。
- 解决平均分问题的类型:-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如把18个桃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8÷6 = 3个。
-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如10里面有几个2,10÷2 = 5。
三、图形的运动(一)1. 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概念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概念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3c3d9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7.png)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概念知识点
一、数与数的关系
1. 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2. 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排列数。
3. 数的进位与退位:理解和运用十位、百位进位和退位。
二、数的认识与运算
1. 整数的认识:正整数、零、负整数的概念与比较。
2. 加法运算:数的加法法则、加数、和的认识与运算。
3. 减法运算:数的减法法则、减数、被减数、差的认识与运算。
4. 乘法运算:数的乘法法则、因数、积的认识与运算。
5. 除法运算:数的除法法则、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认识
与运算。
三、长度、重量和时间
1. 长度的认识:厘米、米的换算与使用。
2. 重量的认识:克、千克的换算与使用。
3. 时间的认识:秒、分、时刻的概念与换算。
四、图形与空间
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的认识与绘制。
2. 立体图形: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的认识与绘制。
3. 方位与方向:前、后、左、右、上、下等的概念与运用。
五、数据的图表
1. 图表的认识: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的概念与使用。
2.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以上为二年级数学下册各概念知识点的简要概括,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汇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af9e560bcd126fff7050bbd.png)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依照需求选择合适旳调查范围,经历数据旳收集、整理和分析旳过程,会用统计表来表示调查旳结果,并依照调查旳结果解决简单旳实际问题。
记录数据旳方法:①用符号表示:用符号“○”“√”等表示事物时,一个符号表示一个被调查旳事物。
画符号时要从下往上并把符号排列整齐。
完成符号统计后,要将得到旳数据填入相应旳括号里。
,②用画“正”字旳方法表示:一个“正”字有五笔,表示五个被调查旳事物,哪种事物旳数量增加1,就在事物名称旳后面加一笔。
这种统计方法既清晰又快捷。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1、平均分旳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旳两种方法:①把一些物品按指定旳份数平均分。
如: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如:有20个鸡蛋,5个5个旳放在一个框里,能够放几框?3、除法旳应用: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来做。
如:把24个皮球平均分给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做。
如:35里面有几个7?4、42÷6=7读作:42除以6等于7,表示把42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能够表示42里面有7个6。
5、用2~9旳乘法口诀求商旳方法: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确实是几。
练习: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算式18÷3=〔〕读作〔〕;表示把〔〕平均分成〔〕,每份是〔〕;还能够表示〔〕里面有〔〕个〔〕。
3、计算20÷4时用到旳乘法口诀是〔〕,依照那个口诀写出另外旳三个算式:〔〕、〔〕、〔〕。
4、有6根胡萝卜,每只兔子吃2根,能够分给〔〕只兔子。
5、从25里面连续减5,减〔〕次结果是0。
解决问题:1、一个练习本要2元钱,菲菲有10元钱,她能够买几个练习本?2、买一支钢笔需要5元钱,要买6支钢笔,需要花多少钱?现有20元钱,能买几支如此旳钢笔?3、有16条金鱼,放在2个鱼缸里,一个鱼缸里放了7条,另一个鱼缸里放几条?4、有一些糖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正好分完,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也正好分完,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个?第三单元:平移与旋转1、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是指左右两边完全相同旳现象。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e760e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1.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1 数的认识和认读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孩子们将进一步认识和认读各种数,加深对数的认知。
1.2 数的顺序排列和比较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数的顺序排列和比较。
1.3 数的组成和分解通过各种游戏和练习,帮助孩子们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对数的构成有更深刻的认识。
1.4 数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孩子们认识数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加法和减法2.1 加法和减法的口诀二年级下册数学进一步强调加法和减法的口诀,加深孩子们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记忆。
2.2 无进位加法和减法通过各种实际问题和练习,帮助孩子们掌握无进位加法和减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3 有进位加法和减法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有进位加法和减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水平。
2.4 连加和连减通过各种游戏和趣味活动,帮助孩子们掌握连加和连减的方法,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三、整数3.1 整数的认识和认读帮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和认读整数,提高他们的整数认知能力。
3.2 整数的顺序排列和比较通过各种实际问题和练习,帮助孩子们理解整数的顺序排列和比较,加深对整数的理解。
3.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引导孩子们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整数理解能力。
3.4 整数的运用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孩子们理解整数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长方形和正方形4.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和图形认知能力。
4.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测量引导孩子们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4.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变换通过各种实际问题和练习,帮助孩子们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变换,提高他们的图形变换能力。
四、图形的认识5.1 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各种图形的名称和特征,提高他们的图形认知能力。
5.2 图形的比较和分类通过比较和分类,帮助孩子们理解图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高他们的图形认知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fcfab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6.png)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一、整数的认识1. 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2. 整数的大小比较3. 整数的表示与读法4. 整数的加减法5.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二、位置与方向1. 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基本概念2.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判断3. 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4. 方向的表示与判断三、长方形和正方形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问题四、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1. 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2. 直角三角形的特征3.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4. 三角形的周长计算5.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五、时钟与日历1. 时刻的认识和表示2. 时钟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3. 时间的加减运算4. 日历的认识和使用5. 日历上的日期运算六、计量长度1. 长度单位的认识:厘米、分米、米、千米2. 长度的比较和换算3. 长度的加减运算4.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七、重量与容量1. 重量的认识:克、千克、吨2. 重量的比较和换算3. 重量的加减运算4. 容量的认识:升、毫升、立方米5. 容量的比较和换算6. 容量的加减运算八、图形的认识与构造1. 图形的分类与特征:几何图形和非几何图形2.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3. 图形的构造和绘制4. 图形的旋转和对称性九、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数据的图表表示:条形图和折线图3. 数据的读图和分析4. 数据的比较和归纳总结: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包括整数的认识、位置与方向、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时钟与日历、计量长度、重量与容量、图形的认识与构造,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cc93badb9d528ea81c779a9.png)
知识点概括总结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1=11×2=22×2=41×3=32×3=63×3=91×4=42×4=83×4=124×4=161×5=52×5=103×5=154×5=205×5=251×6=62×6=123×6=184×6=245×6=306×6=3615.7——9的乘法口诀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16.万以内的数的认识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17.克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744098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0.png)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些知识点:
1. 加法和减法:继续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包括进位和退位。
2. 乘法:学习乘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练习乘法表。
3. 除法:初步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
4. 数字的认识:学习数字的读写、比较大小,认识整数的概念。
5. 小数和分数:学习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初步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
6. 长度和面积:学习长度和面积的概念,测量简单图形的长度和面积。
7. 时钟和时间:学习读写时间,了解钟表的指针和刻度。
8. 金钱和找零:学习认识各种面额的纸币和硬币,练习用最少的钱币找零。
9. 数据和图表: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表示,学习读懂简单的图表。
10. 问题解决: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只是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教材内容还需要以教材为准,并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c8e88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c.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1. 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算术口算和列竖式计算十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数量的认知:通过观察和数量的比较,理解数的相等、大小和顺序。
3. 数量的运算:进行简单的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4. 数的认识:从0-100内进行数的认识和编号。
5. 表达数的大小: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6. 数的组成:将数拆分为十位和个位,并理解每位数的含义。
7. 数的顺序:理解顺序数,例如1-20间的顺序。
8. 数的读法:学习正确读写并解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9. 长度、质量、时间和容量的认识:通过比较和实际操作,了解长度、质量、时间和容量的基本概念。
10. 三角形和四边形: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形状和性质。
11. 图形和图形组成的认识: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进行图形的认识和分析。
12. 数轴和数的位置:通过数轴的表示和使用,了解数的位置和相对关系。
以上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教材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查看教材或与老师确认。
二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3d2ba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1.png)
二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一、数据收集整理1. 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既方便又快捷。
2. 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二、表内除法(一)1. 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3. 除法算式的读法: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例如:12÷4 = 3 读作 12 除以 4 等于 3。
4.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商。
5. 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三、图形的运动(一)1. 对称现象: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 平移: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3. 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四、表内除法(二)1.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2. 解决问题时,会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五、混合运算1. 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 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 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六、有余数的除法1. 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2. 被除数 = 商×除数 + 余数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 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10 个一百是一千,10 个一千是一万。
2. 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中间有一个 0 或两个 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
4. 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八、克和千克1. 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03d683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9.png)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数据收集整理1.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2.除法-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如12÷4 = 3,读作12 除以4 等于3。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3.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的方法:想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三、图形的运动(一)1.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对称现象: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平移-平移现象: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都不发生改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3.旋转-旋转现象: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
四、表内除法(二)1.用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
-方法同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样。
2.解决问题-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并求解。
五、混合运算1.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两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六、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并且剩余的部分不够再分,这样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3.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先写除号,再把被除数和除数分别写在除号的里面和外面。
-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4.解决问题-(1)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时,先确定几个为一组循环排列,然后用总数除以每组的个数,余数是几,就是下一组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
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
(了解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