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合集下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社会治乱思想初探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社会治乱思想初探

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社会治乱思想初探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少数民族史指导教师:***20050520摘要明末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织的社会现实,促使士大夫稍积极反恩赐亡教潞,从而形成各自的社会治乱思想。

本文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选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三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分别探讨他们的社会治乱思想并作简要比较。

‘前三章讨论了三人社会治乱思想的具体内容:顾炎武认为人心风俗是关系社会治乱的关键,士人应该担当起改易人心风俗的重任;黄宗羲则很重视相和儒对社会治乱的影响,并在《置相》和《学校》两篇中分别提出了实现相、儒作用的具体制度;王夫之从更哲学的角度,认为挈伦理之纲、秉封建之礼才是实现社会之治的根本所在。

总之他们在立论角度和内客烈重等方匾各有特色。

同时,由于三人生存于同一历史时空,共同经历了国家沦亡、民族遭受满族征服的切肤之痛:都从事过抗清斗争;失败后又都潜心学术,成为稂有名望的大学者。

两样的时代,大致的经历,造就了很多思想上的不谋而合;其一,都很重视人心风俗;其二,都很重视士人;其三,都很重“礼”。

三人的社会治乱思想代表了各自对明末清初特定历史现实的独特理解和把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他们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和进步意义。

关键词:社会治乱思想臻清之际颞瑟武王夫之黄宗羲AbstractTheclasscontradictionandthenationalconflictbetweentheHartpeopleandtheManchuwereverysevereduringthelateMingDynastyandtheearlyQingDynasty,whichforcedmanyoldscholarstoreviewactivelythedeathoftheMingDynastyandformtheirOWUthoughtsonsociety.Onthebasisofwhattheexpertshavedone,thispapermainlystudiesthethoughtsofGuYanwu,WangFuzhiandHuangZongXi,themostnoticeablethinkersamongthem,andcomparethembriefly.Thefirstthreechaptersdiscussthespecificthoughtsonsocietyofthethreethinkers.InGuYanwu’Sopinion,keepingthecustomofasocietyisthekeytomakethesocietystableandprosperous.TheoldscholarsshouldtaketheimportanttaskandandscholarsCangreatlychangethebedcustom.HuangZongxithinksthepremierinfluencethesociety.Furthermore,heputforwardaspecialpoliticalsysteminordertorealizehisidea.WhileWangFuzhi,asaphilosopher,thinksthat“themoralprinciplesinfeudalsociety,istheessentialcausetokeepasocietystable.Inaword,theyhavetheirowncharacteristicseachintheanglefromwhichtheysetupviewsandtheypaidattentiontodifferentemphasis.Meanwhile,thethl_eethinkersbelongedtothesalvesocietyandthesalnetimes.theyexperiencedthesanlepajIltogetherbecauseofthecountry’SbeingconqueredbytheManehus.TheyallhadeverengagedinresistingtheManchus.Andafterthefailure,theyallbecameconcentratedOnacademicresearchandmadegreatsuccess.SincetheyhadSOmucheorlLmonwitheachother,theyalsosharedmanythoughtsonsociety.TheyallputgreatemphasisontheSalnethreethingssuchascustom,theoldscholarsandLi.Theuniqueideamirrorstheirowncomprehensionaboutthespecificreality.AnditalsoshowsthattheoldscholarsfromthelateMingDynastytotheearlyQingsociety.TheirideasareprogressiveandDyanstywerealwaysthinkingabouttheimportant.KEYWORDS:GuYanwu,WangFuzhi,HuangZongxi,ideasonsociety,thelateMingDynastyandearlyQingDynasty刖罱一、选题缘起思想史研究从来就是历史学领域的重镇。

三大思想家简介

三大思想家简介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比较生平简介:1、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

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

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

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

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2、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与陕西周至李顒、直隶容城孙奇峰并称海内三大鸿儒。

3、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于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徐干学、徐秉义、徐元文三人是顾炎武的外甥。

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昼则纺织,夜观书至二更乃息”,独力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

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

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

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

② 哲学思想:
(3)、王夫之思想的评价 A、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 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 ①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 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 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 会史观(典型唯物主义); 解;
B、“天地之化日新”,主 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 ②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 提出趋时更新。 哲学发展的顶峰。
儒学创立
确立正统 发展到理学新 阶段,成为官 方哲学 批判继承
演变规律
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浩 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中,治国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 位,其中反腐倡廉又是历代有为的治国者共同关注的一 个重要课题。唐甄用三十年时间写成《潜书》,其中一 些关于反腐倡廉的精辟论述,精辟论述和独到见解以及 他在反腐倡廉方面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都为我们留下 了宝贵的财富。
当时,儒学再次受到批判,正统地位再次面临冲击。 思想家对儒学进行修正,儒学进一步发展,思想领 域出现继百家争鸣以后的又一次活跃局面。
明末清初思想 活跃的局面
课程标准
•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 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原因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表现
明清思想影响
明清之际的思想对时代的发生会产生什么影响?
明清进步思想家反对专制主义的主张,是 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是中国思想界走 向近代化的先声
三、影响 4、局限性: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 1、政治:想的范畴.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起 到了民主政治的思想启蒙作用;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唐甄的思想主张如下:1、贵实是唐甄思想的基础,讲求实事、实行、实治和实功是其先进的思想,更是其毕生的追求。

在唐甄看来,实治实功落实到政治上,就是要凡是为民,而为民的首要标准就是实现富民。

2、唐甄把富民提高到惟-正确的立国之道竭力宣扬,他认为民富才能国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为政首在富民,他从根本上强调统治者要以富民为执政宗旨。

同时,他明确指出:富民不是富在府库,富极少数为政者,而是富在编户,要让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民都富裕起来。

这一认识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正是他思想的进步性所在。

3、明清之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新兴市民阶层逐步壮大,唐甄从中汲取政治营养,并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思想。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释疑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释疑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
学的关系释疑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三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们是陆九渊、黄宗羲和顾炎武。

他们的思想和传统的儒家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陆九渊是近代著名的历史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

他认为,中国的历史是一种以和谐为基础的文化,他把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观念融入到历史思想中,他强调遵守仁义、尊重传统,主张以慈爱、宽容和友谊来处理政治关系,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安定。

黄宗羲是一位改革家,他主张“实事求是”,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念来取代传统的儒家思想。

他主张发展科学技术,改革旧习俗,发展社会与经济,努力改善民生,推行改革。

他认为,要实现进步,中国必须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脱离出来,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顾炎武是一位思想家,他是近代中国新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继承了儒家的传统,但又对儒家的原则和方法加以改进。

他认为,要使中国走出落后的困境,必须实行科学技术和经济改革,以改变传统的儒家思想。

他主张以技术为基础,以自然科学为根据,以经济改革为主要任务,把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观念融入到现代文明中。

从上述可以看出,近代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与传统儒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他们继承了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观念,认为要实现进步,中国必须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脱离出来,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把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融入到现代文明中。

他们的思想与传统儒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龙源期刊网 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作者:来源:《广东教学·初中语文》2018年第27期明朝灭亡的时候,有许多知识分子组织军队,拼死抵抗清军,最后都无法抵抗对方的强大军力,而告败。

失败后,清政府用尽一切手段来笼络或压制他们,他们之中仍有许多人不肯屈服,或退隐不仕,或从事著述,以维系民族文化。

在这类知识分子当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跟王阳明是同乡。

他是狱中被杀的东林党领袖黄尊素的长子,绝食殉明的阳明学者刘宗周的弟子,也是继东林精神的“复社”社员。

清军南下时,黄宗羲曾组织故乡子弟,占四明山山寨,竭力抵抗,不支而败,遭到清军通缉。

复兴明朝无望后,便开始撰写《明夷待访录》,从政治、经济、制度、军事各方面讨论国家的体制。

他说:“在古代,人民(天下)是主,天子是客,天子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人民,并不是为了自己。

但是后来历代的天子都把天下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实施暴虐的政治。

这样的天子当然可以用革命的形式来放逐他。

做臣子的,也是为天下、为万民才出来做官的,并不是为天子才出来做官。

但现在的臣子都不了解这意义,而成为天子私人的奴隶。

”(见《原君》《原臣》,取其大意)讨论学校的作用时,他又说:“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机构,而且是政治、文化等一切事物的根源。

政治须由学校批判。

大学校长地位应和宰相同,或者由退休的宰相担任。

天子每个月须到大学一次,坐在学生席上,听校长论列政治的得失。

学生也有权利罢免不合适的校长跟学官,或者发动学生运动来批评国政。

”(见《学校》篇)这些思想大致说来都是承繼东林党的传统而来的。

在清末革命运动中,颇受革命志士的欢迎,黄宗羲也被称为“中国的卢梭”。

黄宗羲鉴于明末儒学的过分空疏,因而提倡实证的研究,尤其重视史学与礼学的探讨。

清朝设馆编纂《明史》的时候,曾邀他参加,他拒绝,但他认为“国亡,史不可亡”,所以就派他的学生万斯同进入史馆,参与《明史》的编纂。

【推荐下载】行测常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推荐下载】行测常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键入文字]
行测常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本文为行测常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考生可积累学习!备考阶段,考生可通过《手把手教你解题申论》系列花木君申论课程、《行测核心考点》系列风暴羚羊行测课程、《面试七大外功招式》系列北楚面试课程进行深入系统学习。

公务员考试官网祝大家早日成公!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中国早期民本与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明夷待访录》是他在这方面的重要着作。

 黄宗羲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
1。

2017成人高考历史要点:明清思想家

2017成人高考历史要点:明清思想家

2017成人高考历史要点:明清思想家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随着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发展,著名的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黄宗羲:尖锐地批判封建****主义制度,指出封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他认为既然君主不为天下人着想,人民也没有必要无条件地效忠君主。

他还认为,君主说的不一定正确,是对是错,应由公众判断。

黄宗羲反君权的思想和主张,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他还批驳轻视工商业的传统观念,提出农是国家之本,工商也是国家之本的主张。

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

他反对君主****政治,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

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唯物思想家;“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

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他用发展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专题一-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专题一-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草堂大门有 幅对联,右 联:清风有 意难留我; 左联:明月 无心自照人; 既有反清复 明的内在情 结,又有浓 浓的归隐田 园的气息。
湘西草堂
王夫之出外 必穿木屐, 以示脚不 踏清王朝 之地;又 不管天气 是晴还是 雨,皆手 撑着一把 油布伞, 以示头不 顶清王朝 之天。
B

B、批判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
4、关于明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下列评 述,不正确的是( D ) A、有利于解放思想 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5、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 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D )
背景: 1、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2、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 3、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经世致用的 内容
1、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际 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天下郡国利病书》
“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2、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 的新思想体系。
道学面孔
程 颐 程颐严肃刚正,神圣不可侵犯, 甚至不通人情,实为后世所见 的“道学脸孔”。在妇女贞操 方面,程颐认为:“……凡取 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 是己失节也。”有人问程颐先 生曰:「寡妇贫苦无依,能不 能再嫁乎哉?」,程颐则提出 「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 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 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主张妇女“从一而终”、压抑 “人欲”。 ——《程氏遗书》卷二十二

明清时期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明清时期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

周敦颐的教育主张以"学为圣人"为宗旨,认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们善恶归善,求得"仁义中正"。

他尤其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

在教育和学习方法上,他主张要靠自己的学习和思索,也要有教师和朋友的指导作用。

他的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等被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和《周濂溪集》。

邵雍(1001—1077)字尧夫,谥号康节。

是北宋中期一位重要思想家,也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宋史》卷427《邵雍传》述其学渊源说:“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

’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

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颐索隐。

妙悟神契。

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李之才是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字希夷)的三传弟子,南宋初朱震《汉上易解》:“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

”(《宋史》卷435《朱震传》)陈抟之学对宋代士大夫影响极大,对宋代理学的形成有很大关系,虽然大多数理学家否认这种关系,但邵雍却并不讳言对陈抟的景仰之情。

他称陈抟为“珍重至人”,(《击壤集》卷10)承认陈抟对他的影响。

柳诒征先生说:“希夷之学,老氏之学也。

”(《中国文化史》第2编第18章,希夷吸取老子的某些思想,当然并不全袭老氏。

邵雍本人受老子、主子以及其他道家代表人物的影响颇深,往往祖述老、庄。

他说:“《老子》五千言。

大抵皆明物理。

”(《观物外篇》)又称赞老子“知《易》之体”。

(同上)邵雍称赞庄子为“雄辨数千年一人而已”,“善通物”等,(同上)可见其推崇老、庄之一斑。

宋儒喜研《易》学,邵雍便是一个衍《易》大师,其著《皇极经世书》如朱熹所说,是一部“易外别传”。

周予同先生在谈到宋代理学之徒时指出:“《易》”与道通,由来已久,于是有意无意之间,潜受老庄学说之影响。

明末清初五大家

明末清初五大家

明末清初五大家编辑明末清初五大师也称清初五大师,是指明末清初的五大学者,他们分别是: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

[1]五位学者均参加过明朝末年的抗清战争,失败后均致力于学术。

其中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隐居不仕,得以终老。

方以智由于秘密策划反清活动,而卷入粤案中,被清政府抓获后不屈投水自尽。

朱舜水抗清失败后,东渡日本,其学远播东瀛,终客死他乡。

目录1简介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2著作1简介黄宗羲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2] 顾炎武顾炎武(1613年—1682年),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

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3-4]方以智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

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

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

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

最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异同(笔记)

最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异同(笔记)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异同(笔记)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难点: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影响及其评价。

知识结构: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历史背景(明朝后期):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②政治上: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严重③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2、生平及代表作品:《焚书》、《藏书》等1527-1602,明朝后期反封建专制启蒙运动的先驱,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自称“异端”,一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永不妥协,晚年被捕入狱,死于狱中3、主要思想:①否定孔孟及儒学的权威性(反权威)②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性(反正统)③强调人正常的私欲(尊人性)④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倡个性)4、评价:①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②将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明清时期反封建专制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背景和经历(明末清初):①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②政治上:社会动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深化③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文字狱),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学东渐④生活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仅供学习交流A小结:一大时期(明清时期)一股思潮(反封建民主思潮)四位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B比较:明末清初三大启蒙思想家的异同同:①反封建专制;②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③思想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异:①黄宗羲政治上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e m p e r o r , o n t h e c o n r t a y r , t h e y a c c e p t t h a t i t i s r e a s o n a b l e t h a t t h e r e a r e e m p e r o r i n t h e c o u n t y r . I n
a n d Q i n g d y n a s t y . A l o t o f p e o p l e w i t h I n 御i d e a l s b e g i n t o c o n s i d e t h e t h o u g h t o f t h e r t a d i t i o n p o l i t i c s a n d t h e f r a m e w o r k o f t h e p o w e r . H u a n g Z o n g x i , G u Y a n w u a n d W a n g F u z i a n n o t a t e
为合理的,而传递出了时代的气息
关键词:公天下 人性 君主制
政 教
Ab s t r a c t
I t i s t e m p e s t u o u s t u r b u l e n c e i n s o c i e t y w h e n t h e d o m i n i o n a l t e n r a t e s b e t w e e n Mi n g d y n a s t y
r t a d i t i o n m o l e p o l i t i c s w i t h e p o c h - e y e s . T h e y a i f r m t h a t i n d i v i d u a l s e l f - d e s i r e i s r a t i o n a l . T h e y e x p l a i n a f r e s t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n t h e p o l i t i c s f u n c t i o n , w h i c h i s G o n g t i a n x i a . I t i s t h e m i x t u r e o f t h e p o l i t i c s b e t w e e n t r a n s c e n d e n t a l i s m a n d e x p e r i e n t i a l i s m . I n t h e t r a n s c e n d e n t a l i s m , t h e y d o n ' t d e n y

民末清初三大儒

民末清初三大儒

民末清初三大儒黄宗羲(1610年—1695年)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

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明万历三十八年八月初八(1610年9月24日),黄宗羲出生于绍兴府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其地现名浦口村,属浙江省余姚市明伟乡。

降生前夕,母亲姚氏曾梦见麒麟入怀,所以,宗羲乳名“麟儿”。

父黄尊素,万历进士,天启中官御史,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下狱,受酷刑而死。

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崔呈秀等已除,天启朝冤案获平反。

黄上书请诛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

五月刑部会审,出庭对证,出袖中锥刺许显纯,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人称“姚江黄孝子”,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黄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黄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编定《南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

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以及其后开始草创,并由后人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宋元学案》这两部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开创了中国史学上的新体裁,即“学案体”。

学案体以学派分类的方式介绍一定时代的学术史,这种体裁被清人取用,成为编写中国古代学术史的主要方式。

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的二十首诗作,值得品读!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的二十首诗作,值得品读!

明末清初三⼤思想家黄宗羲的⼆⼗⾸诗作,值得品读!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梨洲⼭⼈、蓝⽔渔⼈、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等,学者称“梨洲先⽣”。

浙江余姚⼈。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历算学家、教育家。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思想家。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姓之兴亡,⽽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家之法”,从⽽限制君权,保证⼈民的基本权利。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其后反专制⽃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著述多⾄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海》《⾏朝录》《今⽔经》《⼤统历推法》《四明⼭志》等。

⾦陵哭外舅叶六桐先⽣·其⼆⼈传星陨⽇,正是⽉亏时。

流⽔秦淮咽,黄花篱落衰。

编⽂后死责,税服礼经疑。

泪⼊三泉下,寒风莫浪吹。

蚤发东明禅院同芝⼉钟声破⼭霭,绳床卷余梦。

雾交猿路迥,泉乱鱼⼼纵。

断虹⽅⽃⽇,春禽有剩弄。

灰暖梯⽔⽥,树⼴贫居栋。

世乱才息⼼,何免泉⽯讽。

寒夜⽉仿孟东野体霜辉濯寒魄,景象恒过清。

⽌于枕上看,不可⽴中庭。

枕上⼀尺光,中庭千⾥横。

千⾥多伤悲,⼀尺已峥嵘。

贫病赏明⽉,更⽆丝⽵声。

但⾔此夜好,已完看⽉情。

始知天有⽉,不为贫病明。

周公谨砚·剩⽔残⼭字句饶剩⽔残⼭字句饶,剡源仁近共推敲。

砚中斑驳遗民泪,井底千年恨未销。

五⽉⼆⼗⼋⽇书诗⼈壁倦钩帘幕昼沉沉,难向庸医话病深。

不信诗⼈容易瘦,⼀春花鸟总关⼼。

过塔⼦岭西风飒飒卷平沙,惊起斜阳万点鸦。

遥望⽵篱烟断处,当年曾此看桃花。

过法相寺不到名蓝数⼗年,重来风景觉萧然。

⼭中幸喜存长历,劫冷能留不坏烟。

先忠端公祠堂落成王明府蒿伊命⼴⽂沈令⾠摄⼆⽉丁祭·其五膝下抛离六⼗年,⾳容只在梦魂间。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
1、积极:
(1)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造成了冲击; (2)批判地继承儒学,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 生机。 (3)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2、局限: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 论体系;未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未能使中 国社会实现转型,影响有限
王夫之主要思想
• 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 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 的做法 • 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唯物 论思想,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 史观和社会史观。
5、唐甄(清初)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对君主专制进行大胆批 判,但仍把国泰民安的 希望寄托在贤君明主身 上。
2.主要思想:
(1)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 “天下之法”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 高机构;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带有一定的民主启蒙色彩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生平简介:
1.(2011·海南单科·T7)明末清初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
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B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2.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乙:“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之所从也 ” 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B朱熹、李贽、黄宗羲 C朱熹、王夫之、顾炎武 D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

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的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

明亡,他在衡阳起兵抗清,败后退至广东肇庆,在南明桂王政府中任职;桂林失陷后,长期隐藏在湘西地区的苗瑶山洞,自称瑶人。

直到康熙八年(1669)才在石船山麓定居下来。

他刻苦钻研,勤于著述,著作有一百余种,主要有《周易外传》、《张子正蒙注》、《思问录》、《黄书》、《噩梦》和《通读鉴论》等。

后人集为《船山遗书》。

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世称亭林先生。

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国。

他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起义。

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特别注重对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

同时垦荒种地,联络同道,不忘兴复。

晚年居住华阴,死于山西曲沃。

他学问渊博,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很有研究。

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思想家、史学家。

父东林名士,为魏忠贤所害。

他受遗命就学于刘宗周,19岁入都为父讼冤,以铁椎毙仇人。

领导复社成员坚持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抗清。

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

学问渊博,研究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及释道之书,史学上尤有成就。

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等。

三大思想家的特点
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特点如下:
①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思想
宋明理学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

王夫之痛斥陆王心学是误国之学、亡国之学,认为“陆子静出而宋亡”(《张子正蒙注·乾称篇》上),王守仁为“祸烈于蛇龙猛兽”(《老子衍·序》)。

他否定了“理本气末”、“理在气先”的谬论,肯定了“理在气中”、“理即气之理”(《思问录·内篇》)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把被程朱颠倒了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

他反对理学家坐而论道,空谈心性的恶劣风气,提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同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黄宗羲也反对理学家的空谈,倾向于唯物主义思想。

②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黄宗羲在政治专著《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与“独夫”,宣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否定了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

这种学校具有面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是非”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

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王夫之的“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均天下”主张,顾炎武的以“众治”代“独治”,扩大郡县守令职权的主张,都与黄氏的思想是相通的。

③反对浮夸空谈的,讲求经世致用
顾炎武痛斥王阳明学派“置四海之穷困不言,而终讲危微精一之说”(《亭林文集》卷3,《与友人论学书》),致使社稷倾覆。

他认为治学就是求治道,强调“多学而识,行必有果”,学以致用。

他注重实地调查,提倡独创,反对盲从和剽窃,开辟了清代治学方法和学术门类新途径,为考据学派宗师。

王夫之、黄宗羲也都力主学以“救世”救民。

④倡导均田说与“工商皆本”说
黄宗羲以恢复井田制为口号,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的主张。

王夫之、顾炎武也反对土地兼并,力主自占自耕与均田。

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相对立,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与普通地主的要求与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