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讲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例阐释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例阐释

学习单,教与学的美丽桥梁——《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例阐释尊敬的徐特、亲爱的同行:大家好!自接下“导师”的任务后,我一直惶恐着,因为以我的资质、能力和水平都不能与“导师”这一称呼相提并论。

但是“即接之则尽之”,抱着无比真诚的学习之心,我和林玲老师一起参与了磨课的全过程。

最终,在徐特和我们整个团队的指点帮助下;在陶校长、陈校长及工作室老师们的亲力亲为下,我们借助学习单,为大家呈现了这样一节《青山处处埋忠骨》。

接下来,就这篇课文的教学和教研主题的一些肤浅认识与大家进行交流,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一、学习单的功能本次教研的主题是有关“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

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学习单的功能。

从目标来看,学习单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从过程来看,它重点指向教学的核心版块;从内容来讲,它既要关注内容的理解、感悟,同时也要关注文字的表达、运用。

学习单既是教师上课的思路体现,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

但我们必须清楚,学习单是为教学服务的,它的介入和使用是为了让教学更加有效。

二、学习单的设计要求有了以上的认识和定位,那么,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准确定位学习目标是设计学习单的前提。

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和功能,在拟定本课学习目标时,我们将单元主题、课前提示及课文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单元主题:本单元安排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学习本组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

课前提示: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课文特点:本文主要抓住毛泽东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等细节刻画,刻画出主席的丧子及抉择之痛。

由此,我们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①通过预习认识8个生字,并运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等方式理解“勋鉴、殉职、踌躇”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②着眼全文,研讨人物。

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抓细节描走进主席的内心世界,在读中感受主席的丧子及抉择之痛。

(重点)③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三篇】

【导语】青⼭处处埋忠⾻,何须马⾰裹⼫还。

整理了⼈教版⼩学五年级上册语⽂《青⼭处处埋忠⾻》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青⼭处处埋忠⾻》教案⼀ 学习⽬标: ★认识8个⽣字。

★初步领悟⼀些描写⼈物的基本⽅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搜集⽑泽东⼀家为了中国⾰命胜利⽽牺牲的六位烈⼠的资料。

教学过程: ⼀、出⽰资料,导⼊新课。

◆师⽣⼀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

◆导⼊: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奋战⽽牺牲了的⼏⼗万中华⼉⼥?这些中华⼉⼥中有普通劳动⼈民的⼦⼥,也有⽑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岸英。

⼆、⾃主阅读,读通全⽂。

◆各⾃轻声读课⽂,遇到⽣字拼读⼀下括号⾥的拼⾳,遇到⽣词查查字典、词典。

◆反馈⾃学情况。

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青⼭处处埋忠⾻,何须马⾰裹⼫还。

◆在四⼈⼩组内分段把课⽂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说说这篇课⽂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三、个性阅读,⾃主感知。

◆默读课⽂,把⾃⼰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遍,可以把⾃⼰的感受批注在⽂中。

◆学⽣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重点感知⽑主席内⼼的情感波澜。

a.⽑主席在得知⽑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情?从哪⾥看出的?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泽东整整⼀天没说⼀句话,只是⼀⽀⼜⼀⽀地吸着烟。

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

” (2)“‘岸英!岸英!’主席⽤⾷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禁地喃喃着。

” (体会要点:岸英从⼩就颠沛流离,在⽗亲⾝边并没有多少时间。

慈⽗⽑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了,⽼来痛失爱⼦,使他悲痛欲绝。

) b.当“彭⽼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主席是什么⼼情?从哪⾥看出的?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中的悲痛,⽬光中流露出⽆限的眷恋。

”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献出了⽣命,他们的⽗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见⼉⼦的遗容吗?” (体会要点:作为⼀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切从⼤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的情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完美版)

《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完美版)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 地方自己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 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标注在书 上。

拟定

奔赴
xūn
xùn
勋鉴 殉职
chóu chú
踌躇
àn
黯然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 犹豫不决的样子。
黯然: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 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 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 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 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 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 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 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 其原因,从中反映出岸英的成长经历。前三 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的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 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课文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铁 骨 铮 铮 的 毛 岸 英
毛岸英在俄当翻译
毛泽东和毛岸英
**毛岸英简介**
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 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 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 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 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 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 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 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以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 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 “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 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 副书记。他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从不以领袖的儿子 自居,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 群众打成一片。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课件(共22张PPT)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课件(共22张PPT)

资料:
杨开慧牺牲之后,她的三个孩子流落街头,8岁的 毛岸英带着两个弟弟靠乞讨和擦皮鞋为生。后来,地 下党终于找到了他们,但是最小的弟弟毛岸龙已经下 落不明。
再后来,毛岸英到苏联上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他加入苏联红军,走上战场,参加反抗德国法西 斯的战斗。
回国后,毛主席又送岸英到农村,到工厂,到最 艰苦的基层去锻炼……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 心中的悲痛,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 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一位领袖)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 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 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 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 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 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 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 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 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
毛主席,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打 开箱子……
(一位父亲)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 心中的悲痛,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完美版)

《青山处处埋忠骨》PPT课件(完美版)

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 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 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主席勋鉴: 今晨,我“志司”指挥部遭敌机狂轰 滥炸,洪学智、毛岸英将我送入安全地域。 尔后,岸英又返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慌中 未能劝告住他,致使被敌机汽油弹击中。 主席的爱子、我们“志司”的好参谋岸英 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 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 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 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 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 其原因,从中反映出岸英的成长经历。前三 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的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 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 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 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 上面.”
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 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 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 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神态描写岸英在世时他们聚少离多就这样把岸英留在朝鲜他该多么内疚啊他自言自语地说道儿子在世时可一想到那么多志愿军都长眠在了朝鲜他决定就岸英从小就受尽苦难他多想对儿子进行补偿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让儿子魂归故里他自言自语地说道儿子可一想到那么多父母都不能见到自己的孩子他决定就岸英是烈士杨开慧的骨血他不但没能好好照顾儿子还让他才28岁就壮烈牺牲他多自责呀他自言自语地说道儿子可一想到那些志愿军当做亲人的朝鲜人民他决定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

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

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五年级语文中的一篇重要课文,以下为大家梳理相关的知识点。

一、字词基础1、生字“彭”,注意读音为“péng”,书写时要注意右边部分的写法。

“拟”,读音“nǐ”,右边是“以”,不要写成“似”。

“谋”,读“móu”,注意不要少写中间的“某”字。

“瑞”,读音“ruì”,“王”字旁,不要写成“山”字旁。

2、生词“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踌躇”: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二、课文内容1、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2、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中南海,毛泽东收到来自朝鲜前线的电报,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第二部分(第 2 4 自然段):毛泽东收到电报后,心情极度痛苦。

第三部分(第 5 7 自然段):彭德怀请求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毛泽东经过艰难抉择,决定将岸英葬在朝鲜。

第四部分(第 8 9 自然段):毛泽东在电文稿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三、写作手法1、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内心文中多处通过对毛泽东的细节描写,展现他的内心世界。

如“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通过“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饭菜热了几次”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毛泽东失去爱子后的悲痛。

2、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例如,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对话,“主席,岸英是您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彭德怀说。

毛泽东说:“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

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

”这段对话体现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伟大胸怀和不搞特殊的高尚品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件(含课文相关视频)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优质课件(含课文相关视频)

既是对毛岸英烈 士的高度评价,又表 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 体安葬问题的态度。
充分显示了毛 主席的博大胸 襟。
重难点解析
(4)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通过这句话你想到了怎样的情景? 我仿佛看到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 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 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
含义: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
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 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本文就 是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 点。 运用:细节描写是不能将生活中的任何细节随意写 进文章,一定要精选,以“细节”展现人物 “大节”;同时,要安排好描写细节的时机, 把细节描写与场面、环境、景物等描写紧密 结合,有机融入文章的情节之中。描写细节 要细致、具体、形象、逼真,用词要恰当。
重难点解析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 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动作描写:表现了毛 主席听到岸英牺牲的噩耗 后及其悲痛的心情。
重难点解析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 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说明主席失去 爱子,连饭都吃不 下的无比悲痛的心 情。
重难点解析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 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语言、动作、 神态描写:反映了 毛主席内心的世界。 表现了毛主席既有者跟普通人一样的丧 子之痛,又有着伟大的胸怀,充分反映了他 为革命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本课件内含课文朗读视频]
视频文件
新课导入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 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主席少年时代写 的一首诗。后来,他的长子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牺牲了,他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 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青山处处埋忠骨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问题情境: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2.情感共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让他们感受到毛泽东烈士的伟大精神,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此外,我还计划运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互相启发,从而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探究学习则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两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分别是社会建构主义和认知建构主义,都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和合作交流。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背景视频、图片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历史背景视频和图片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青山处处埋忠骨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名为《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散文,讲述了革命烈士毛泽东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课文通过对毛泽东烈士的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传递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正能量。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所传递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价值观;运用课文中的叙事方法和描写手法进行写作。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叙事性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感人至深的故事具有较强的共鸣能力。他们对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毛泽东烈士的生平事迹和崇高品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五年级上语文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五年级上语文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五年级上语文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五年级上语文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语文第27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要求】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拟”应读“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不要读成“xún”。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

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

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经典的革命烈士事迹课文,常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游击队员毛泽东率领的第一纵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激烈的战斗。

他们以小部队、游击战争的方式,对抗敌人,给日寇以巨大的压力。

文章以“井冈山秋风劲,千里共婵娟。

”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革命战士们所在的井冈山地区的自然环境。

接着,文章讲述了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和革命军队在艰苦环境下的战斗生活,并通过描写他们努力发展军队的训练、武器装备、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努力,表现出革命队伍的团结、勇敢和坚定。

课文中还通过具体描述了革命战士的牺牲和献身精神,展现了他们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文中有一段描写了战士秦明,在伏击日寇的战斗中奋战到最后一刻,坚贞不屈、英勇牺牲的情节。

这一情节表达了革命战士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并以“英雄不问出处,将士不问生死”寄托了对英雄烈士的崇敬和敬意。

整篇课文以豪迈激昂的笔调描写了革命战士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勾画出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崇高形象,宣扬了烈士精神。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人们能够了解到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和革命战
士的崇高品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热情。

这也是一篇具有深远意义的课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及赏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原文:
在中朝边境有一座名叫五圣山的山峰,山峰脚下有一个名叫上甘岭的村庄。

1952年,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斗——上甘岭战役。

这场战役历时43天,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志愿军守住了阵地,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其中,就有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毛岸英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这个消息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

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沉默了很久,然后他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句话表达了毛主席对于儿子牺牲的悲痛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

赏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通过讲述毛主席在面对儿子牺牲时的悲痛与崇高情怀,展现了伟人的风范和家国情怀。

课文中,毛主席所说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味深长,寓意深远。

这句话既是对儿子英勇牺牲的赞美,也是对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敬意。

同时,也表达了毛主席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和大无畏精神。

整篇课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毛主席的悲痛与崇高情怀。

同时,也教育了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解说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解说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解说首先是父亲,然后是伟人——《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解说近日听课,有教师执教《青山处处埋忠骨》,毛泽东的伟人形象再次立于心中。

细读文本,最让我唏嘘不已、酸痛入心的却是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父亲情怀。

文本中着力于细节的入神刻画,将一位老年丧子的父亲的悲痛,表达得淋漓尽致,又不失伟人风范。

因此,笔者以为,教师引领学生品读感悟文本时,宜将重点放在感悟毛泽东作为父亲的普通情怀,才能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即感悟的策略首先是父亲,然后才是伟人。

这样才能缩短学生与历史伟人的心理距离,提升课堂的生活和人文气息。

一、他是一位父亲——感悟毛泽东的普通情怀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怎么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课题。

“忠骨”指谁?“青山”又指何处?学生:“忠骨”指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毛岸英,“青山”指朝鲜。

师:《青山处处埋忠骨》其实在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谁能用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

学生概括大意。

师生基于课题的思考,初理了文本大意,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师:在前面我们所读的《开国大典》和《七律·长征》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庄严、豪迈和乐观的毛泽东。

在我们初读这个故事时,你又认识到一个怎样的毛泽东?学生:我认识了一个悲痛欲绝的毛泽东。

师:是的,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毛泽东作为父亲失去儿子的悲伤。

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通过认真品读相关语句,去触摸一个父亲的内心,理解一个父亲的悲伤,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品读、标注。

1、一个不说不吃的父亲师:在自己的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请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

生:“从收到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只又一只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从这里感到了毛泽东非常悲伤。

他从电报中知道了儿子牺牲的消息,就不说话也不吃饭。

师:是的,毛泽东不说不吃的样子不正像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类似遭遇的父亲吗?这两句话中出现的数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请同学们再次品读,看谁能通过读,来展示出一个父亲的悲伤。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讲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讲解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毛主席在花山》。
小结感悟
如何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 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 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 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 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 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 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毖泽东的爱子毖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丨光荣牺牲后毖泽东惊悉这丧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毖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第八单元 · 第二十七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习目标
1、认识“拟”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 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小结感悟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本文对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如第 八自然段,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金日成要求将岸英 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这是毛泽 东当时思考的问题。“……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 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 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父子情深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 袒露无遗。“……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 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 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十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十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讲解

谢谢观看
拓展延伸
1.表现悲伤的成语。
泣不成声 悲不自胜 悲痛欲绝 痛哭流涕 撕心裂肺 呼天抢地 黯然销魂 呕心抽肠 人琴俱亡 凄入肝脾 情凄意切 哀毁骨立 兔死狐悲 摧心剖肝 痛不欲生 心如刀绞
2.毛主席的诗词名句。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示例:( 尊敬)老人,要从(尊重 )他的权利和意见做起。
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同志在朝鲜牺牲,当司 令部请示是否将遗骨运回国内的时候,毛主席选择让他当 朝鲜人民的儿子,葬在朝鲜的故事。
课文解读
一、仔细阅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答:开篇点明人物和地点,为故事的发展布下了场景, 吸引读者的兴趣。
(2)第3自然段中的数量词“一天”“一句话”“一支”有什么作用?
答:这几个看似平常的数量词,揭示了毛主席失去爱子后 无比悲痛沉重的心情。
(3)“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 次怎么会……”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含义?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是引用谁的诗句? 怎么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这两句诗的 意思是:青山处处埋葬着忠义之士的遗骨,不必用马革将遗体 运回。这是毛主席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充分显示了他无 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简要概括第二部分的内容。
运用细节描写要注意: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细节进行描写。不是生活中的任何
细节都需要描写,一定要选取那些能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 的细节进行描写。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分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分析

一、教案分析概述《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为主题的课文,通过讲述革命烈士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发扬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会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有关革命先烈的课文,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感知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 写作练习:以课文为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思考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感驱动策略: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共鸣。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分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分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分析一、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革命先驱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感人事迹。

本课通过描写革命先驱者的英雄形象,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革命先驱者的英雄事迹,理解课文中“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体会革命先驱者的英勇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尊敬英雄、热爱祖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革命先驱者的英勇精神,理解课文中“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历程。

(2)板书课题,提问:“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工具书,学会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革命先驱者的英勇精神。

(2)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向革命先驱者学习什么?(2)学生分享感受,激发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革命先驱者的作文。

2. 拓展作业:收集有关革命先驱者的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精讲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精讲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领袖收到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后的悲痛心情。

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展现了领袖作为一位父亲失去儿子的痛苦和无助。

这部分内容集中展示了领袖的悲痛情绪,以及他作为父亲的普通一面。

第二部分则主要描写了领袖在面临毛岸英遗体安葬问题时的艰难抉择。

他既要考虑国家的利益,又要兼顾家庭的情感。

最终,领袖做出了将毛岸英遗体安葬在朝鲜的决定,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胸怀和担当。

这部分内容通过领袖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对话和内心独白,深入揭示了领袖的内心世界和决策过程。

整体来看,《青山处处埋忠骨》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和深入骨髓的刻画,展现了领袖作为一位伟大领袖和父亲的形象。

他的悲痛、抉择和担当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同时,这篇课文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革命先烈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精神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和学习的。

二、文章赏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过对毛主席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后的描写,展现了毛主席作为领袖和父亲的高尚品质和博大胸怀。

文章的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语言,将毛主席内心的悲痛和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得知噩耗后的沉默、悲痛,到艰难抉择时的犹豫、无奈,再到最终做出决定后的坚定,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的痛苦和作为一个领袖的担当。

文章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文章以毛岸英的牺牲为引子,逐步展开毛主席的悲痛和抉择过程。

在描述毛主席的悲痛时,作者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在描述毛主席的抉择时,作者则通过毛主席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对话和内心独白,深入揭示了毛主席的决策过程和胸怀。

文章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反问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解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解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解读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使学生了解并感受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内容简介。

2. 课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介绍。

3.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解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难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历史背景。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背景和内容。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重点句子和词语。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5. 总结升华: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历史背景和人物介绍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文本。

2.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

3. 准备讨论交流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的素材。

八、教学时间1. 授课时间:根据实际教学安排,确定本节课的授课时间。

九、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青山处处埋忠骨》。

2. 历史背景资料:相关历史事件的介绍和分析。

3. 人物介绍:革命先烈们的生平和事迹。

4. 讨论交流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享学习心得。

十、教学反馈1. 在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作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3.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 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 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 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 尸还”的批示。
小结感悟
课文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 人的胸怀的?
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 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 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 “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 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再如神态描写:“主席 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朴 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它表现了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 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小结感悟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如何理解这段话?
毛泽东收到了两封意愿截然不同的电报,经过痛苦的抉择,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 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 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 秘书。如果说前面毛泽东得到消息,收到电报是情感高潮的话,此时,又是另一个情感高潮,一 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 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小结感悟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 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 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如何理解这段话?
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 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成长经历。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 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 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 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 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字词积累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通顺连贯。 我会读这些生字和词语
嘛 拟定 、勋鉴、殉职 奔赴 、踌躇、黯然
合作研讨
结合课前导语和本组单元导语的提示,默读课文,归纳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 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 超人的胸怀。
第八单元 · 第二十七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习目标
1、认识“拟”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 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者之一。第八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 文。《七律•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深刻表现了 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 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 风貌。让我们共同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继续感受他那种 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
小结感悟
如何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 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 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 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 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 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 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小结感悟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本文对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如第 八自然段,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金日成要求将岸英 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这是毛泽 东当时思考的问题。“……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 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 后一面呢?这个要求作为主席是能做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父子情深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 袒露无遗。“……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 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 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小结感悟
课文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表现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的?
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 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 力。文章就抓住了毛泽东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 现了毛泽东崇高的精神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小结感悟
从“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可以看出毛主席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单列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透过这句话,我 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 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 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得苍白无 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毛主席在花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