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个人读后感心得六篇

合集下载

论语译注读后感500字左右范文六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500字左右范文六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500字左右范文六篇读完《论语》,我发现我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论语里讲的,我必须要化为行动,以论语的资料为目标,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一起来看看论语译注读后感500字左右范文六篇,欢迎查阅!论语译注读后感500字1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它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而论语导读则是针对你在论语中不明白的,注意说明背景、说明用意,并对原义作适当的发挥和展开,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论语,并学会运用其。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

那么在孔子眼里何为君子呢论语导读中有很多话都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的看法并作了解释。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认为家世国的基础,治国之前必须先齐家,家齐而后国治。

为什么呢因为家就是人的调教之所,在家里把人调教好了,86.明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了,到社会上去自然会服从领导,尊君爱上。

明白服从与尊敬,也就自然能与社会和谐,恪尽职守。

孝顺父母、善事兄长,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道德修养。

所以作为君子首先必须具备的基础就是“孝顺父母、善事兄长”。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说明了仁在孔子眼里是十分重要的。

论语导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论语》是君子的一堂必修课。

论语译注读后感500字2《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有人说他“知其不可而为之”,可他的弟子却说“仲尼不可毁”。

孔子那一声又一声的子曰,难道没有时时刻刻的点醒着我们吗?每读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仪容伪善,几乎就不具备仁了。

我想仁德难道不是人一生所具备的品德吗?花言巧语和仪容伪善都是为了取悦他人而做的行为,所以几乎没有仁德可言。

论语译注读书心得(精选17篇)

论语译注读书心得(精选17篇)

论语译注读书心得(精选17篇)论语译注读书心得篇1《论语》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

该书由孔子的弟子编撰而成,现在较为流行的看法是由孔子的弟子曾参的学生编写的,大概成书于春秋与战国之交。

《论语》的主要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一些对话集。

我们年轻人读书,应该做到“读一部书,该要进一步了解此书的作者从事学问,不能只看重材料,若只看重材料,便可不要一部一部书地读。

每一部书应作一全体看,不专是零碎材料的拼凑,不专为得些零碎知识而读书。

我们必须了解每一书的作者,才懂得这一书中所蕴涵的一种活的精神。

”①“文史之学背后,则每有一种艺术存在,或说精神存在,所以我们读文史方面每一书,必定要读到此书背后之人。

”②因此,我认为,读《论语》应该先了解一下孔子本人和《论语译注》一书的作者杨伯峻。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

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xx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

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

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

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成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杨伯峻(1909~1990)语言学家。

原名杨德崇,湖南省长沙市人。

[读后感]论语译注读后感7篇

[读后感]论语译注读后感7篇

[读后感]论语译注读后感7篇论语译注读后感论语译注读后感(1):《论语译注》读后感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我懂得了: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其实,这正是我们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与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形象直接关联到学生素质的培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

”是这个时代的召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不朽的追求。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教师的爱与众不一样,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

因此,在这条道路上,我愿将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同仁们一齐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职责,将一只只凝聚着师爱的手高高擎起,搭建一片教育的蓝天!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

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正因穷而作乱。

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因此能够安于贫穷,正是正因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

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

”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

”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

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译注读后感800字左右6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800字左右6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800字左右6篇论语译注读后感800字左右有哪些?《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一起来看看论语译注读后感800字左右6篇,欢迎查阅!论语译注读后感800字左右1我捧着这本厚实而蕴含着生命真谛的《论语》,轻轻地翻开,那淡雅而古老的书香,便扑面而来。

掸掸灰尘,感悟一页页间,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

一面面,洗涤着我心中的浮躁与狂妄……有人从《论语》的字里行间,读出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

有人却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

而我读《论语》仿佛看到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教育着我,同我畅谈人生,让我懂得如何度过人生中的喜怒哀乐。

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在风和日暖的季节,其他树木和松柏没有区别,郁郁葱葱,一身碧绿。

到了大雪飘飞、严寒时节,其他树的叶子纷纷凋零,唯独松柏却经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历劫不凋、一身傲骨!人生不也亦如此?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质。

只有受得起磨练,在任何恶劣环境依然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才能拥有这君子的节操。

我一页一页地翻着《论语》,看着这深奥而耐人寻味的字句,细细地品读着这一个一个字间的韵味。

突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我熟记于心中的语句,出现在我眼帘。

不禁让我想起平时里,作为英语课代表的我为了下课能多玩会,而请别的同学送本子。

有时候更甚至编些小理由,偷懒或找人代劳!想着想着……我的脸好烫呀,不知不觉竟红了大半。

自己所不想要的,硬推给他人,不仅破坏了同学间的关系,也伤害了朋友间的友谊。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孔子曾谆谆教导我们:“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于是,方孝孺面对朱棣的威逼利诱面无惧色,慷慨赴死。

赵一曼面对敌军的酷刑逼供宁死不惧,大义凛然;孔子曾循循善诱我们:“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于是,杨震面对十斤令人眼馋的金子毫不动心,坚守道德。

关于论语译注读后感心得六篇

关于论语译注读后感心得六篇

关于论语译注读后感心得六篇这就是圣人的学习!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译注读后感心得5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

这种变化是渐变的,最终达到了一个“神于天,圣于地”的境界。

这“神于天,圣于地”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人的意义跟天和地是一样的,天地人并称为“三才”。

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

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

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

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

他的学生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孔子的回答说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

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

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

这个学生说三条太多了。

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先去什么?孔夫子说:“去兵。

”咱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

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孔夫子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去食。

”我们宁肯不吃饭了。

接着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

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这个故事在《论语》里叫做“子贡问政”。

论语译注读后感(通用16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通用16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通用16篇)论语译注读后感(通用1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译注读后感(通用1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译注读后感篇1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当我静坐书房,捧起《论语译注》这本书,听着耳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淡淡的书墨之香,何等惬意,何等舒畅。

读《论语译注》这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摆脱幼稚,逐渐成长。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都是心头的一次洗礼,都是充满乐趣的。

在阅读中,我与作者交流,在交流中我幸福着他的幸福,快乐着他的快乐,追逐着他的追逐。

读了《论语译注》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读到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这是一件快乐的事。

高山,是那样的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的壮丽无边,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的点滴之长。

读了《论语译注》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宜君子乎",我读到了:我们要把一切都想得美好一些。

它告诉我们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快乐的。

于是,我不敢让一日闲过,怀抱信念,拥着信心,在快乐中拥抱生活,在充实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与交流中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升华。

我们不应该怀着任何的怨恨去对待每一件与自己相关的事,去对待每一个伤害亏欠自己的人。

生活于我们每个人只是一段客旅,我们只是生命的过客,也许幸福会让我们停留的脚步久一些,停留的时间长一些,但终究止不住我们前行的步伐,只要我们带着一颗快乐的心,生活就会充满快乐,明艳动人的花朵才会在我们面前尽情开放。

读论语译注有感600字左右六篇

读论语译注有感600字左右六篇

读论语译注有感600字左右六篇读了《论语》我受益匪浅,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书五经,能够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

读论语译注有感600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读论语译注有感600字左右六篇,欢迎查阅!读论语译注有感600字左右1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

读了之后,你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

他不仅仅教会人们应当如何接物待事,并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我,以行动来做出表率。

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明白如何翻译成现代文,可是在注释的帮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

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此刻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我,只忧虑自我不理解别人。

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

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

大家都期望人与人的相处应当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

可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

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

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一样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

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我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

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必须要他人明白,必须要他人理解其实,应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样I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理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

论语译注读后感心得六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心得六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心得六篇论语译注读后感心得有哪些?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起来看看论语译注读后感心得六篇,欢迎查阅!论语译注读后感心得1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论语,轻坐于窗前。

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于丹也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__,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

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

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大意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说“学习好苦啊”,其实这都是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没有从心底真正热爱学习的表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整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升华灵魂。

若是把学习当成了一件苦差事,那整个过程实在是艰辛而痛苦的,但是若发现了读书学习的好处,享受这个过程,那便也是件愉悦的事情。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译注读后感•相关推荐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我承认,宋濂真的很尊师。

可是正是这种方式让中国由盛转衰,不敢出一言以复就没有新观点新态度,就没有创新。

苏格拉底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主张学生勇于创新,所以出了一个柏拉图,柏拉图同样没有”架子“,又出了亚里士多德。

希腊三贤在哲学物理学都有很好的建树!儒学,是该让人唾弃,放在脚底踩的东西!我甚至觉得古代封建的黑暗落后都是独尊儒术的结果,没有了”百家争鸣“,那就是剩下了专制。

它至今仍旧影响着政治、教育、法律!可是,事实上是这样吗?读完《论语译注》我发现了我自己的目光短浅,相反,我觉得孔子不该出现在那个时代,那个黑暗的时代!孔儒的思想很超前,他说推崇的大同社会就是我们现在初级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我们至今也没法做到,古代黑暗帝国怎么可能实现呢?古代君王扭曲了儒家思想,他们黑着心红着眼把儒学当成统治的工具,他们过河拆桥却同样自称君子,因此,”打倒孔家店“不是推翻儒学,而是保护真正的儒学不为小人所用。

孔子推崇的学而思丢失了,人们只学不思,只为应付考试,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也是中国科学家得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

孔子崇尚的中庸仁义也缺失了,人们自私自利,见人不扶,食物以次充好。

真的愧对礼仪之邦!孔子希望人忠义孝顺,谦虚真诚。

可是现在的我们多么肤浅做作!……没错,他的想法是无法治国的,至少不适合现在的国情。

可是我们不能一竿子打死儒学。

政治课里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发扬”扬弃“,我们却把坏的继承了,好的遗忘了:我们该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都骄傲自满怎么进步,应该不耻下问,谦虚谨慎!我们该真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该做伪君子,应该真心待客。

我们该反省:”吾日三省“,孔子这样的圣贤都反思,我们也该反省自己,知错认错改错。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孔子,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想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那怕双手递物,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等琐事,都是在弘扬传统文化,兴我礼仪之邦!论语译注读后感篇2以前是不喜欢读《论语》之类的”古董“经典书籍的,觉得生涩难懂,也不符合时代潮流。

论语译注读后感600字左右六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600字左右六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600字左右六篇论语译注读后感600字1《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着作。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

《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

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

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资料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神秘。

粗看《论语》,可是是一本语录,和《语录》没什么差别。

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

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实行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

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

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坚持中立。

这当然是好的,能避开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进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

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

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梦想的“中庸”的人。

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

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

《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一样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

“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善之心以救小人。

”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译注读后感论语译注读后感(一)在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门徙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传最广泛的典籍之一。

“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建立统一王朝的两千多年里,曾经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儒家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对于传统的中国人具有深远的影响,《论语》中的许多格言和概念已经融入了我们日常语词。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注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及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考证,论证周详、语言流畅,表述清晰准确,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

《论语译注》汇编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论语》二十篇,并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解注。

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和孔圣人正面晤对,聆听他“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各因其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而在我脑海中最难以忘却的是他“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时时想彻的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国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这一教育思想的经典论述。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所谓僭越的事情不断发生。

孔子坚决维护周礼,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图通过正名分来匡正每个人的行为,建立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

关于《论语译注》读后感6篇

关于《论语译注》读后感6篇

关于《论语译注》读后感6篇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论语译注》读后感6篇,喜欢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译注》读后感一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也许有点夸张。

但论语的重要意义是不能忽视的。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读了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基本了解了孔子的思想主张。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孔子对“孝”的理解,对现代社会的教育意义不减当初。

近年来,空巢老人等词汇的问世,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这一问题;还有文化名人于丹对论语的解读,也有“孝敬之道”这一篇节。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论语中孔子对“孝”的解读: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译注读书笔记有感6篇

论语译注读书笔记有感6篇

论语译注读书笔记有感6篇《论语》是本大书,可谓是中华文化之滥觞,影响深邃,寓意宏远。

对于塑造中国社会风尚和中国人人格可以说是影响很大。

论语译注读书笔记有哪些?一起来看看论语译注读书笔记有感6篇,欢迎查阅!论语译注读书笔记1《论语》是我过一部着名的语录体散文,主要记录了我过大学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我国的文化有很深刻的引导意义。

《论语》大概一半左右都牵扯到了这个“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认为百家之正统的儒家学派把孝道推广的十分广泛,巩固了孝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中国人心中孝为先,正是因为千古以来儒家思想的主导,与《论语》在我们祖宗身上留下的习惯一向传承下来。

除了孝道外,《论语》还讲到了政治,自古以来一向才是世界上真正占据主要地位的事,论语中对待政治,主讲一个子——仁。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仅有仁。

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论语》是我国历史上一部经典的着作,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论语译注读书笔记2论语,创编它的意义就是在于教人们如何做人。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就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对照这些,尊重长辈这一点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经常是长辈给我提议后仍我行我素。

比如家长让我别玩了,可是我还偏玩。

我应当听从长辈的要求,按长辈的要求去做。

论语里还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我,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教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每时每刻反省自我,反省的资料不光有这些,也能够有其他资料。

《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译注》读后感《论语译注》读后感(一)这个寒假,我读完了《论语译注》上册,书中在每一句原文下都做了解释,阅读这本书能够一边复习原文,一边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这使我收获很大。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学而第一”,这是《论语》的第一篇,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关于“领悟”主题的对话讨论,不仅仅让我学习并领悟了“如何领悟”,还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

有子,姓有名若,他是孔子的学生,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睛,经常提出孔子的优点,并心向孔子领悟。

其为人处世也深得孔子的赞赏。

曾子,姓曾名参,也是孔子的学生,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兄弟姐妹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他的领悟方法之一,他每一天都会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了心呢?与兄弟姐妹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都复习了呢?”子禽,姓陈名亢,孔子的学生之一,他的特点是十分好问,遇到什么小问题也要请教孔子,因此进步总是又快又大。

孔子是一位知识渊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无数,同学们又称他为“圣人”和“师仙”。

在学生有困难时他总是乐于帮忙并耐心讲解。

他那么博学却始终持续谦虚,很善于从别人身上领悟,人们夸他他也从不骄傲。

他总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说“如果三个人走在一齐,当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的长处去领悟,以他的短处为自我改正的参照。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懂得了:要善于发现并领悟别人的优点,就算有天大的学问,也要像孔子那样谦逊好学。

有子懂得欣赏他人,曾子坚持每日三省,子禽总是勤学好问,孔子更是善于以他人为师,这些都是我领悟的好榜样。

以后我还要进一步研读《论语》,做一个有思想、有学问;爱反省、善领悟;不骄傲、不自满;懂礼貌、又孝顺,拥有完美品德和更多学识的真正优秀的人。

《论语译注》读后感(二)我读完《论语译注》,也算是对《论语译注》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译注读书心得体会

论语译注读书心得体会

论语译注读书心得体会论语译注读书心得体会6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译注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译注读书心得体会1妈妈给我报了坦坦国学班,就这样,我开始读《论语》了。

《论语》十分有趣,里边有很多关于孔子说过的名言警句,比如教我们如何学习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关于治学方法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等,《论语》让我体验到了教学相长的快乐。

我最喜欢这句话:“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这里的五美是指:“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四恶是指:“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如果你想做君子,那就要尊五美,屏四恶。

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见了一位老奶奶,她看见了一个大哥哥坐的位置,大声骂:“起来,让开,我要坐。

”那位大哥哥看上去身体很弱,很累的样子,那个老奶奶却坚持要他让座,大家都说:“你不能倚老卖老呀!”我想起了孔子的话:“老而不死,为之贼。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道德品行不好的人从小不懂礼仪,长大无所作为,老了还要祸害社会。

《论语》中,我最喜欢孔子。

他很谦虚,从不跟人比较。

比如,孔子有一次走在路上,遇到了阳货,阳货对孔子说:“不如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家更有钱吧!”孔子心想:“我若跟别人比,这样就违反了天命,就不是一个君子了!”,于是他严肃地说:“我不会跟你比的。

”阳货很生气地嘲笑孔子家穷,孔子却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慧。

”说完便走了。

以前,他的弟子很少,后来,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一生共有三千多弟子。

我很喜欢聪明的子贡,他十分的尊敬师长。

子贡看见孔子,很尊敬地向孔子鞠躬并问好,还经常向孔子请教许多关于如何成为正人君子等方面的问题,孔子也非常喜欢子贡,教他各种各样的道理。

《论语译注》读后感6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6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6篇《论语译注》读后感篇1关于《论语》的译注,从古至今有多个版本,流传最为广泛的有宋代朱熹的《论语集注》、清代儒生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还有现代杨伯俊先生的《论语译注》等等。

最近我在读《论语》的时候按自己的理解译了一下,以杨伯俊先生的《论语译注》为蓝本,加之本人读论语时的感受和想法,希望对那些和我一样想通过学习古圣先贤的典籍对自己有所裨益的人们有所帮助。

起初我在编译的时候可以说只字不敢有违杨先生的想法,原本抄录。

但今天,摘录到第三天,我有个感悟:这距今数千年的典籍能够流传到如今,时代背景完全不同,孔夫子如置身当下,必要曰上一句:此乃星宿外空者也。

既然他和他的思想得以保存,我认为,正是为人所用的结果。

但是,朱熹、杨先生,也包括杨先生的弟子易中天先生,他们对于《论语》乃至诸子百家的经典的理解都遵循了夫子们那年那时的本意了吗?我说未必。

毕竟那个擂鼓震震、战马齐鸣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

我们仍去诵读经史子集,只因为它能够为时代所用,为人的行为做向导。

可见,真理亦或信仰,一定是不受时空局限的,更不受人们的身份地位所限。

虽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人群对它的理解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经典教与大家要仁爱,要宽容,要讲孝悌,仍是我们如今的为人之本。

子曰:本立而道生。

所以,不要拘泥于某种解释中,按自己觉得舒服合理的解释去看它们,其实越是典籍离我们就越近,因为真理应该是最浅显易懂的,晦涩的不能清楚明白地说出来的,必定是伪真理。

千人读《论语》必有千种解释。

不要为了解释而解释,而是要用其中的思想去教化和提升我们的灵魂。

否则,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译注》读后感篇2这周继续看《孔子》,我觉得相对于读《论语译注》那简短而又不知深意的古文,似乎更具影响力,因为读那些古文时,对于一些词的释义或解释总不能恰到好处,当自己不懂时,就会忍不住看翻译,之后暗示心理会告诉自己:原来这话是这意思,所以并不会有太多思考。

论语译注心得6篇

论语译注心得6篇

论语译注心得6篇论语译注心得 (1) 书,是一颗幸福的种子。

阅读,能开启人类美好的心灵。

书香弥漫,可以使俗人变得高雅,可以使武夫显现柔情。

日月在书中穿梭而过,流下无数的梦幻与光影。

假期读书活动多年来,我们在书构筑的世界中,优游俯仰,载欣载奔,且思且吟且行。

在我们的血脉深处深烙下象形文字的纹理;在灵魂的游历中,阅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参与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

阅读是成长之根,生命之源,灵魂之寓—梦的建基甚至于生命意义的建基很多时候就维系于此。

书在,便有梦在;书在,便有精彩在;“寸心本不大,容得许多书”,书连贯着生命的精、气、神、韵、趣、味。

用我们小小的心来传递更多的书声、书香、书魂,让更多的人与书为友,体悟到书的丰富、澄澈、芬芳、欢乐和永恒。

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卷上,记录着一位饮誉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就是被李苦禅大师赞为“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的先哲——孔子。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注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及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考证,论证周详、语言流畅,表述清晰准确,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

《论语译注》汇编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论语》二十篇,并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解注。

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和孔圣人正面晤对,聆听他“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念、“各因其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方法……而在我脑海中最难以忘却的是他“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时时想彻的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国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这一教育思想的经典论述。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

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译注个人读后感心得六篇论语译注个人读后有感读书笔记心得1《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着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仅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仅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仅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也就是说,仅有克制自我,让言行贴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贴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到达仁是极不容易的。

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我的行为,这样就能够不背离正道了。

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忙培养仁德。

而仁德的人应当是自我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我期望到达也帮忙别人到达,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一天都要再三反省自我:帮忙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教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仅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那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即:诗歌能够振奋人的精神,礼节能够坚定人的情操,音乐能够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

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论语译注个人读后有感读书笔记心得2《论语》,论是编撰的意思,排比的意思,语是语言话语,论语的意思就是孔子说的话,孔子和弟子说的话,孔子的弟子辗转听说的孔子讲的话它编撰到一讲话的意思起,第二层意思,《论语》作为一个书名,是在这部书编成的时候,也是孔子去世以后,但是,是去世后不久。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之一,一共有二十篇,有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宋朝的宰相赵普说的,但是,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在那时,宋朝的朝廷里到处都是读过四书五经的文臣,宰相赵普在皇帝的面前的地位已经不高了,在皇帝的面前说的,但是,他最后时被撤职了,因为仅仅一部论语对于治天下还是不够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

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论语译注个人读后有感读书笔记心得3每一则语录虽然都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几个赋有表现力的关键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此刻人眼前,是什么这么精炼,表达又这么生动形象呢?不明白?我来告诉你,是《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对于知识,“学”只是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和“习”结合起来,仅有用丰富多彩的知识点缀自我的大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朋友从远方千里迢迢的赶来,我们应当感到无比欢乐与荣幸,我们能够取长补短,增加友谊,这样难道不开心吗?我们做人要坦坦荡荡,光明正大,不要不被人了解就杞人由天,应当坚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对待事物。

我明白了怎样学习,我明白了该怎样做人,《论语》十则让我懂了许多许多……论语译注个人读后有感读书笔记心得4《论语》是古代大名鼎鼎的儒家经典。

在古代,这可是每个做学问的人都必读的一本书哦!这本书里编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行,还有一些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传说。

我们能够经过它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处事,怎样做人。

读了《论语》这本书,我就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有一次考试,我拿到考卷一看,卷面上的题目都挺简单的。

于是,我便飞快地做了起来。

做完后,发现时间还有许多,我便东张西望起来。

我看见有的同学和我一样很快就完成了,正趴在桌上休息呢!而有的同学仍在认真地答题,哪怕做完了也在仔细地检查。

我见了,心想:是啊,做得快又有什么用呢?要效率高才行啊!有时间为什么不检查一下呢?于是,我又认真地检查了起来。

没想到,我检查了一遍后,才发现原先有些题目设有“陷阱”,很容易出错。

于是,我连忙把它们都一一改正过来。

刚改完,下课铃就响了,真险啊!几天后,考卷发下来了。

哈,考得还不错,95分!而那些没检查的同学和粗心大意的同学考得都不太梦想。

可是,奇怪的是那些平时成绩好的同学这次也考得不怎样样。

这时怎样回事呢?这时,只听见教师在批评那些同学:“做得那么快有什么用!一点也不仔细,这么简单的题都会错,太不应当了!”我这才恍然大悟。

突然,我脑海中出现了《论语》中的一句话:“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我一下子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做任何事都不能一味求快,必须十分认真,十分仔细,这样才能把每件事都做好。

做事是这样,学习更是如此。

论语译注个人读后有感读书笔记心得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的杏坛剧场内传出朗朗的诵读声。

2000多名少年儿童齐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中国历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悬,孤灯一盏。

橙黄色的灯光笼罩着周遭的一切。

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初春的夜晚,仔细背诵着一本蓝色仿线装的,薄薄的小书——论语。

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

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可是220页。

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

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

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

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呢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并且输得心服口服。

可是如果从生活的角度看。

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

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不是我说的。

也许,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获胜,辩论为何不出这样的道理,我不明白,天资太差,脑子太笨。

但我明白孔子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领导,开公司,或是你去当土匪,做强盗,当恶霸。

如果你想做强,作大,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论语译注个人读后有感读书笔记心得6《论语》,一篇充满高尚的。

今日,我们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开国丞相赵曾说:“半部《论语》知天下。

”可见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本书上层说过,孔子。

一个2000多年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日看来依然是那么的先进,那么贴切,何以想象《论语》这本书却通知了中国近二十一个世纪。

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说的话综合在一齐,写下了这篇,他所说的不仅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还有学习的好处和如何学习。

我喜欢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此刻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到!孔子,一个创下无数辉煌的学家,此刻却已成了一个历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论语译注个人读后有感读书笔记心得六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