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源远流长,融合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其独特的风格和构造使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建筑的特征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等多个方面。
一、建筑风格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古代中国建筑的代表性风格包括古代宫殿式建筑、佛教寺庙式建筑、园林式建筑等。
在古代宫殿式建筑中,中国皇家宫殿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风貌而闻名。
这些宫殿通常是巨大而宽敞的,采用层次分明的建筑结构,以突出其庄严肃穆的氛围。
这些宫殿还采用大量的挑檐、翘角等特征,以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
佛教寺庙式建筑在中国建筑中也占据重要位置。
佛教寺庙通常采用多层建筑结构,以塔楼为主要特征,展现了中国建筑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
同时,寺庙内的雕塑和壁画也是其独特之处,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园林式建筑则是中国建筑中的另一个瑰宝。
中国的园林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雅,注重通过布局、景观和建筑元素的有机结合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包括亭台楼阁、青石铺路、假山、水池、花园等。
这些特点使中国园林建筑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二、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也是其特征之一。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使用天然、环保的材料,如木材、青石、泥土等。
尤其是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木结构建筑采用框架搭建,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结构设计而广受赞誉。
中国传统建筑师通过使用榫卯结构,即将木材通过独特的形状和方法连接在一起,形成稳固的建筑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经受自然灾害的考验,还能够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重量,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此外,中国建筑中还常使用青石和泥土等材料。
青石作为一种坚硬耐用的材料,常用于建筑的地基、门槛和楼梯等部分。
泥土则常用于建筑的墙体和屋顶,通过砌筑或涂抹等方式,形成独特的建筑风貌。
三、建筑结构中国建筑的独特结构也是其特征之一。
中国传统建筑通常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斗拱、檩条等构造形式,以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中国建筑的特征资料
中国建筑的特征资料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将介绍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
一、规模宏大中国建筑以其庞大的规模而闻名于世。
古代中国的宫殿、庙宇和城墙常常被修建得十分庞大,具有雄伟壮观的气势。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故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建筑群,故宫占地面积达到约720,000平方米,拥有九千多个房间,其宏伟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
二、注重对称和平衡中国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与平衡的哲学观念。
许多古代建筑都采用了对称的布局和设计。
例如,中国的园林建筑中的对称关系十分重要。
园林的左右对称布局,以及水池、亭台、廊道等元素的平衡摆放,都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平衡美的强烈追求。
三、注重与自然的融合中国建筑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人崇尚自然,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中国人始终保持一种谦虚和顺从的姿态,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
例如,很多中国古代建筑都选址于自然风景秀丽的地方,借助自然景观来丰富建筑的美感。
四、注重木结构和斗拱中国传统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这表现了中国人对木材的独特运用和木工艺术的高度发展。
木质结构不仅能够承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冲击,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与此同时,斗拱也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元素。
斗拱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能加强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五、重视色彩的运用中国建筑注重色彩的运用,以增添建筑的美感和氛围。
传统建筑常常采用鲜艳的颜色,如红色和金色,来装饰门楼、窗户和屋檐等部位。
这种注重色彩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使得中国建筑在色彩运用上独具特色。
六、注重雕刻和绘画中国建筑以其精细的雕刻和绘画技术而闻名。
建筑中常常应用雕刻和绘画来装饰墙壁、柱子、门楼等部位,刻画着不同的人物、花鸟、山水等图案。
这些细致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深厚。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特征。
在中国建筑中,有许多独特之处,从建筑结构到装饰风格,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宇宙和自然的理解。
以下将介绍中国建筑的几个特征。
1. 木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现了中国人对木材的运用之精湛。
木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它不仅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还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木质结构的建筑具有轻巧、灵活和自然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2. 屋檐飞檐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飞檐是一种独特的装饰风格,常常呈现出曲线美,给人以优美、灵动的感觉。
屋檐飞檐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建筑免受风雨侵扰。
飞檐的形态多样,有悬山、莲花、鱼尾等不同的造型,展现了中国人对建筑的细致雕琢。
3.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形式,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四合院通常由一组房屋构成,中间是天井,围合在四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四合院的布局合理,通风采光,使居住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温暖的阳光,体现了中国人对宁静、安逸生活的追求。
4. 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非常丰富多样,例如木雕、砖雕、瓦当、壁画等。
装饰艺术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寓意和意象,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传统的传承。
装饰艺术不仅为建筑增添了美感,还使建筑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结语中国建筑拥有独特的特征和魅力,展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家庭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通过对中国建筑的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国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
愿中国建筑的特征继续传承和发扬,为世界建筑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些建筑与时俱进,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展现出一种独特而令人惊叹的美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宏伟壮丽的规模中国建筑以其宏伟壮丽的规模而闻名于世。
历史上,中国古代皇宫如紫禁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郑州的少林寺等都是中国建筑的代表。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辉煌,更让人们体验到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中国建筑风格丰富多样,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有着独特的特点。
古建筑如宋代的吊角、明代的拱门、清代的圆形琉璃瓦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
而现代建筑则更加注重创新和实用性,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三、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国古代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例如,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造园艺术和对水的巧妙运用而著名。
这些特点也体现在其他地区的建筑中,如四川的雅安、贵州的黔南等地的建筑都充分利用了地形和自然资源,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
四、注重内外兼修的空间布局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内外兼修的空间布局。
庭院式的布局常见于古建筑中,院落的分隔和疏密有序的安排给人以舒适和宜居的感觉。
同时,建筑中的门窗、楼阁等元素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寓意。
五、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中国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其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
传统的彩画、剪纸、雕塑等技艺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中,使建筑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建筑的装饰还常常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之,中国建筑的特征不仅体现在其规模之大、风格之多样,更在于其对自然环境的融合、空间布局的兼修和装饰艺术的丰富。
这些特征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令世人为之倾倒。
无论是古代的皇宫、寺庙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中国建筑都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希望中国建筑能够继续发展和创新,为世界建筑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建筑的特征范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范文1.木结构与砖石结构相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在这种结构下,建筑师通过巧妙的构造和设计,能够将重量均匀地分散到整个建筑物上。
同时,砖石结构的使用也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特点,多用于柱子、墙体和基础的搭建。
2.斗拱与悬山结构:斗拱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建筑结构,通过砖石或石材搭建,能够支撑重墙大屋,并使建筑物更加稳固。
而悬山结构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独特形式,通过山形结构将屋顶悬挑,给人一种轻盈感。
3.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一般由四面围合的住宅构成,中间有四方的庭院。
四合院建筑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家族的价值观,并在建筑布局上强调了私密性和互助性。
4.重檐与华丽的屋顶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设计非常华丽,常常采用重檐结构,屋顶上还会装饰着独特的图案和雕刻,体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对天的崇拜。
5.四点水与院落式格局: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四点水布局是指建筑物四个角落的山水景观。
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中还注重院落式的布局,即以院落为中心,将各个房间围绕在一起,形成开放的室内空间,提供了充足的光线和空气流通。
6.对称性与协调性:中国传统建筑十分注重对称性和协调性,不论是建筑布局还是建筑细节,都追求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建筑师会通过对称布局、统一的色彩和比例来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7.建筑装饰与雕刻:中国传统建筑注重装饰与雕刻,以砖石、木材和瓦片为材料,通过刻花、彩绘等方式进行装饰。
装饰的内容通常是传统的文化符号和寓意,例如龙、凤、麒麟等。
8.防火防震与环境适应性:中国古代建筑也注重防火和抗震。
建筑师会采取一些措施,例如给建筑物内部留有避难通道,使用防火材料等,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另外,中国建筑也会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进行适应性设计,例如在南方地区应对潮湿气候,采用通风透气的设计。
总体而言,中国建筑的特征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协调,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独特的特征使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整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整版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于世。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建造建筑物时注重传统文化和哲学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建筑的特点,包括传统建筑的特征、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建筑风格的演变。
一、传统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结构和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结构分为梁、柱、榫卯和瓦。
这种结构形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延续至今。
梁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柱起支撑作用。
而榫卯则是将梁和柱连接在一起的构件,通过榫卯的巧妙设计,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抵御地震。
中国建筑还注重平衡和对称的原则,通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
建筑物的正面往往采用山墙或者双檐歇山式屋顶,给人一种庄重、稳定的感觉。
内部空间则常常有庭院和假山,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氛围。
1.2 艺术装饰和色彩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精美的艺术装饰而著称。
建筑物的装饰包括彩绘、雕刻以及瓷砖等。
彩绘常用于门窗、梁柱或者墙壁上,通常以花鸟或者人物为题材,十分细致精美。
中国建筑色彩运用也独具特色。
传统建筑给人以丰富多彩的感觉,常用的颜色包括红色、黄色和绿色。
这些颜色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繁荣和好运。
二、建筑材料的使用2.1 木材在中国建筑中,木材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传统建筑常用的木材有松木、柏木和楠木等。
这些木材质地坚韧,抗冲击能力强。
同时,木材还具有保温和隔音的作用,使得建筑物更加舒适。
2.2 石材石材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材料。
石材常用于建筑的基础和墙壁。
中国石材丰富多样,常见的有花岗石、青石和大理石等。
石材的使用不仅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固性,还赋予了建筑物一种尊贵和庄重的感觉。
2.3 瓦片中国瓦片在传统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瓦片用于建筑物的屋顶,包括歇山式、筒瓦和琉璃瓦等多种形式。
瓦片不仅能防水,还能保护建筑物免受风雨侵袭。
同时,瓦片的色彩和材质也为建筑物增添了一种古朴的美感。
三、建筑风格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演变,中国建筑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内容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内容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讲究“四合院”的布局,即四面围合形成一个中心庭院。
建筑一般采用木结构,檐口翘起,屋檐间有彩绘斗拱,刻有龙凤等吉祥的图案。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常采用“重檐飞檐”,即在原有屋檐上再叠加一层檐口,形成独特的建筑形象。
2. 建筑材料的特色:中国传统建筑常使用砖、木、瓦等材料。
中国的砖多采用砖木结构,采用灰泥砌筑。
瓦则使用琉璃瓦或者泥瓦,常常采用黄色或红色瓦面,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保温性。
3. 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整齐划一的形式。
通常按照“轴线对称”的原则进行设计,建筑物一般呈现出中轴线对称的布局。
且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常常被强调,比如将山水作为背景进行衬托。
4. 艺术装饰:中国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和艺术性。
在传统建筑中,常常会使用雕刻、彩绘等手法进行装饰,常见的图案有龙、凤、花鸟等。
另外,中国建筑还注重色彩的运用,常用的颜色有红、黄、绿等,体现了中国人对吉祥和美好的追求。
总体来说,中国建筑的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追求对称和整齐的布局,以及精细的艺术
装饰等。
这些特点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仍然有所体现,是中国建筑独特的魅力所在。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中国建筑源远流长,凝聚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智慧,以其独特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建筑以其完美的形式和深厚的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
本文将从建筑形式、建筑材料以及建筑风格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建筑形式中国建筑以其精妙的形式而闻名于世。
传统的中国建筑注重和谐的比例与布局,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典型的中国建筑通常由主体建筑、次体建筑和围墙等组成,形成一个整体统一的建筑群。
主体建筑常采用楼阁、殿堂等形式,体现尊贵和庄重。
次体建筑多以回廊、亭台、假山等作为装饰,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气息。
围墙作为界定空间的边界,既起到了防护作用,又增添了建筑的庄重和封闭感。
二、建筑材料中国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其特征的一部分。
传统中国建筑通常使用木结构和砖石材料。
木材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柔韧性和可塑性使得建筑更加符合中国人对于和谐与柔美的审美追求。
砖石材料则常常被用于建筑的墙面和地面,其坚固性和稳定性使得建筑更坚实耐用。
三、建筑风格中国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每个地区都有其自己的特色。
著名的风格有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等。
宫殿式建筑以太和殿、乾清宫等为代表,注重庄严、壮丽的氛围。
庙宇式建筑则以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最为著名,富有宗教氛围和神秘感。
园林式建筑以苏州园林和北京颐和园为代表,追求自然与人工的融合,注重景致的布局与细腻的构造。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中国建筑还有其他特征值得一提,比如对于颜色的运用和对于自然环境的融合。
传统的中国建筑在颜色选择上注重朴素和谐,以红色、黄色、绿色等为主色调,给人以温暖和亲切的感觉。
同时,中国建筑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巧妙利用周围的山水、湖泊等自然元素,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地体现在其建筑形式、建筑材料以及建筑风格等方面。
传统的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样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以榫卯和斗拱等技术相连接,形成稳固的建筑框架。
梁、柱、枋、栋等构件的形状与用材都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以保证结构的稳定和耐久性。
2.重视对称美:古代中国建筑追求对称美,塑造建筑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建筑多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布局。
大门、殿堂、庭院、园林等都体现出对称的建筑美学。
3.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多围绕景观而建,树木、山石、水池等自然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建筑设计中,使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4.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多体现出“人文主义”的精神,注重人的尊严和个体的平衡。
建筑的设计和布局都体现出对人的礼仪和仪式的重视。
5.丰富的装饰:中国古代建筑丰富多样的装饰是其鲜明特点之一、建筑以彩色画、木雕、石雕等装饰为主,常常运用吉祥的图案和寓意来装点建筑。
这些装饰不仅是为了美观,也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对吉祥和祝福的追求。
6.庭院的使用: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的一种特征。
庭院常被用作空间布局的基本单元,室内和室外环境交融,形成细致而和谐的空间。
庭院中的花草树木和池塘常常被用来增添景观和气氛。
7.多层次的空间: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多层次的空间布局。
建筑常由前殿、中殿、后殿等不同高度的建筑构成,形成层次感和宏伟的氛围。
建筑中的阶梯、窗框、栏杆等也常被利用来突出空间的层次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建筑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特征。
其中,梁思成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建筑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
梁思成在其所著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总结了中国建筑的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国建筑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国味道。
中国建筑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
比如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形式上,也呈现在建筑的朝向、格局以及材料的选择上。
2.强调气势与坚固:中国建筑注重建筑的外在气势和内在坚固。
在建筑的规模和比例上,中国建筑强调巨大的气势,追求宏伟壮观的外观和规模感。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坚固稳固,延续了建筑质朴耐用的传统。
梁思成曾指出,“中国古代建筑是以石垒砌的”,这种依靠石材的坚固结构使得中国建筑得以保存至今。
3.博采众长与创新发展:中国建筑具有博采众长的特点,吸取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与技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风格。
在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建筑特色,这些特色在相互融合与传承中孕育出了新的建筑风格。
梁思成在他的研究中也指出,中国建筑不仅要追求古代建筑的传承,还要思考建造更适合现代生活的建筑形式与空间。
4.注重人文关怀:中国建筑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重视人们的舒适与福祉。
在建筑的布局和构造上,中国建筑常常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怀融入其中,通过园林与景观的构建,打造舒适、美观的居所。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特征,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结晶。
梁思成通过他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思想和理念为中国建筑界的繁荣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我们应该珍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发展中国建筑的精髓,将中国建筑的特征和价值传递给后代。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特征。
它们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还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包括建筑风格、材料和结构。
一、建筑风格中国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纳为古代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和庙宇建筑三类。
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之一,其风格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宫殿的建筑布局通常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设计,以尊崇皇权和追求和谐为目标。
宫殿通常由多个庭院和建筑群组成,呈现出分层次、分尺度的布局特点。
建筑采用传统的木质结构,搭配丰富的雕刻和彩绘,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园林建筑是中国独有的建筑风格之一,其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注重营造一种与大自然交融的环境氛围。
园林通常由小桥、流水、假山和植物组成,以营造出静谧、优雅的空间氛围。
园林建筑注重景观的布局和空间的层次感,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曼妙。
庙宇建筑是中国古代人们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庙宇建筑通常以山水为背景,建筑布局强调对称和秩序。
主要建筑包括殿堂、门楼和塔等,具有宏伟壮观的气势。
庙宇建筑注重宗教仪式的规范和庄重,体现了中国人民虔诚信仰和对神圣的敬畏之心。
二、建筑材料中国建筑在选用材料方面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传统的中国建筑主要采用木材和砖石作为建筑材料。
木材因其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可塑性而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宫殿和庙宇的建筑中。
砖石则被用于构建宫殿的基础和墙体,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传统的砖石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经过研磨和打磨后,墙体光滑如玉,给人以高贵尊贵的感受。
此外,中国建筑在装饰方面也注重选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材料,如琉璃、翡翠和漆器等。
这些材料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建筑结构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注重平衡和稳定。
传统的中国建筑多采用木结构,木构架和榫卯结构是其特点之一。
中国建筑的特征15段说明方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15段说明方法1.建筑材料的运用:中国建筑注重运用石材、木材、瓦片等自然材料,以及土坯、青砖等本土建筑材料,使建筑更具地域特色。
2.结构系统的独特性:中国建筑采用的是“列缘”的结构系统,即通过柱子、梁、楼板等构件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和韧性。
3.排水系统的合理性:中国建筑注重排水系统的设计,通过建造下沉式过厅、排水刨地等手法,有效防止水患。
4.屋顶的造型丰富多样:中国建筑的屋顶十分重要,常见的屋顶造型包括斗拱、歇山、檐板等,形态丰富并具有独特的风格。
5.中轴线的运用:中国建筑通常采用中轴线设计原则,即建筑物沿东西方向呈对称布局,强调和谐与平衡。
6.园林景观的融入:中国建筑常常与庭院、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共生。
7.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中国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尊重自然地形和地貌,使建筑与周围的山水风貌相得益彰。
8.装饰之精细:中国建筑的装饰充满细致精美的工艺,常见的装饰手法包括砖雕、木雕、石雕等,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
9.木构建筑的重要性:中国建筑注重运用木构建筑,如寺庙、航空木结构,木构建筑具有轻巧、灵活、易于装饰等特点。
10.四合院的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常采用四合院的布局形式,即四面围合一个庭院,形成私密的生活空间和亲密的家庭关系。
11.千层石的运用:中国特有的千层石是一种上海市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具有防水、透气、隔热、保温等优点。
12.清水墙的使用: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清水墙是由熟石灰、河沙等材料制成,具有防火、防震等功能。
13.对称与对比的运用:中国建筑善于运用对称和对比的手法,营造出稳定、庄重的建筑气氛。
14.抬梁纳屋的技法: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抬梁纳屋的技法,通过加高屋檐、加长柱子等手法,使建筑看起来更雄伟、庄重。
15.文化符号的体现:中国建筑常常融入文化符号,例如使用龙、凤、狮子等动物形象的装饰,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文化传统的重视。
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1.参考借鉴自然:传统中国建筑的设计常常受到自然界的启发。
建筑师们以山水、植物、动物等自然元素为蓝本,将其融入到建筑的布局和装饰中。
2.对称和谐: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对称和谐。
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庭院景观等都要符合对称原则,以营造统一而平衡的整体效果。
3.木结构:传统中国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
木材被广泛运用于建筑的柱、梁、板材等部分,使得建筑更加灵活、适应环境变化。
4.置景式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往往采用置景式布局,即在建筑内外创造出景观,并借景窗、雕刻等手法来欣赏外部环境。
5.独特的屋顶:传统中国建筑的屋顶多为悬山顶、歇山顶或重檐歇山顶等形式。
屋顶的形式和装饰往往与建筑的地域特色和主题有密切关系。
6.精致的雕刻和装饰:中国传统建筑的雕刻和装饰多样丰富,常见的有木雕、石雕、砖雕、灰塑等。
这些装饰元素往往以植物、动物、神话人物等为题材,充满象征和寓意。
7.平衡空间利用:传统中国建筑追求尽可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一般会根据建筑功能和需求,将各个空间分割清晰,并且通过各种手法,如折角、廊道等,来延伸空间。
8.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的位置、朝向、布局等都会受到自然地势、气候、风水等因素的考虑。
9.景深和透视效果:传统中国建筑常常通过布局和设计手法来营造景深和透视效果,使得建筑在视觉上更具层次感和深度感。
10.对中轴线的尊崇:中国传统建筑常常以一些中轴线为基准,通过对称布局和景观设置来强化中轴线的重要地位,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11.注重繁简对比: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繁简对比的原则。
建筑的整体布局和装饰常常以繁为背景,以简为主题,以求达到统一而和谐的效果。
12.针对不同气候特点的设计: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大,传统建筑会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气候特点进行设计,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13.手艺传承和文化含义: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往往需要传承多代的手艺技能,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中国建筑特征的九个特征
中国建筑特征的九个特征
中国建筑特征的九个特征
一、传统技艺: 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技艺是上古时期经过不断独特的发展而形成的,其设计理念一般为“天人合一”,建筑物使用传统的工艺材料,如雕刻、细木工等,把建筑的视觉效果制作的十分精美。
二、礼制化: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明显的礼制化特点。
不同的建筑物上都有着讲究的规范,这些规范的不同被认为是一种表达尊重的礼仪,而这些规范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部分。
三、环境对应: 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考虑到环境的多种因素的要求,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绿化,做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与众多文化元素进行融合,充分将中国元素、外来元素和创新元素融汇在一起,各有特色,兼容并蓄。
五、多样性: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很强的多样性特点,其地方性强,它们的格调各异,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少数民族特色。
六、多元化: 中国古代建筑多元化的特点体现在形式、结构、施工方法、材料上,其设计不仅考虑到实用性,同时还兼顾审美性,使其在实用性与审美性上达到融合,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精神文明。
七、精益求精: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造诣不断提高,从上古到现
代,从古代到现在,建筑艺术的发展都是一个以精益求精的过程,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的精粹。
八、创新: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国一直传承的创新精神,创新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
九、现代性: 中国古代建筑也不乏具有现代精神的创作作品,它们融合现代材料的实用性与传统技艺的艺术美,把现代建筑理念融入古典建筑中,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性和时代性。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明方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明方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说明:
1. 建筑风格:中国建筑有独特的传统风格,如古代宫殿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飞檐斗拱等,民居建筑的四合院或者硬山顶,以及寺庙建筑的多层楼阁等。
2. 结构形式:中国建筑注重结构的坚固和耐用,采用木结构的寺庙殿堂、抱厦等具有中国建筑特色。
同时,中国建筑也常使用独特的悬山、吊脚楼等结构形式。
3. 园林景观: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园林景观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包括假山、水景、廊亭、亭台楼阁等,呈现出一种山水画般的景观。
4. 装饰细节:中国建筑在细节上注重装饰和雕刻,常见的装饰元素有龙凤、云纹、花鸟等,以及雕刻在门窗、柱子、壁画上的各种图案和文字,展现出细腻和丰富的艺术风格。
5. 宗教文化:中国建筑中常融入宗教文化的元素,如佛教寺庙的塔刹、道教庙宇的石牌楼等,这些元素体现了中国建筑与宗教信仰的密切联系。
6. 区域特色:中国建筑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有着独特的特色,如丽江古城的纳西风格、吴越风格、西安古城的唐风特色等。
不同区域的建筑特征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对中国建筑的特征进行较为全面和具体的说明。
中国建筑特征
中国建筑特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建筑风格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文化等。
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特征和卓越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中国建筑的特征,包括建筑结构、材料选择和装饰艺术等方面。
一、建筑结构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传统的中国建筑多采用木构架结构,以榫卯和斗拱等连接方式进行搭建,这种结构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和灵活的组合特点。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
这在结构设计中体现为布局合理、空间通透,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氛围。
在中国建筑中,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院落式的布局。
传统的中国建筑常常以院落为基本单元,由前厅、中堂和后院等部分组成。
院落式的布局不仅能提供适宜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还能形成活动场所和社交空间,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尊重家庭和社区的价值观。
二、材料选择中国建筑的材料选择也是其独特之处。
在不同地理区域,中国采用了不同的材料来建造房屋。
北方地区常常使用黄土和砖石等,而南方地区则更倾向于使用木材和竹子。
这是因为北方气候干燥,需要更坚固耐久的建筑材料,而南方则侧重于通风透气和湿度调节。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选择与节约资源的理念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回收再利用,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旧的建筑物拆除后,砖石等材料会被清理并重新用于其他建筑的修缮中,以减少浪费。
三、装饰艺术中国建筑的装饰艺术是其最具特色和独特之处之一。
传统的中国建筑以富有特色的彩画和雕刻形成独特的装饰风格。
瓦当、窗棂、门楣等部分常常用雕刻技法呈现精美的花纹和图案,与建筑整体风格相融合。
此外,传统建筑还常常悬挂水墨画和立体雕塑等艺术品,为建筑增添了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颜色的运用也十分重要。
传统上,中国建筑常使用红色、黄色和绿色等鲜艳的色彩来装饰建筑物。
这些颜色不仅有着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还具有吉祥寓意和文化象征,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
塔 坊表 Ta
Fang Biao
影 壁 Ying Bi
中国寺庙园林中的塔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出现,几乎成为寺庙的 标志性建筑。中国寺庙园林中的塔,开始时是移 借模仿印度佛教建筑中的塔的形制,原朴意味十 分浓烈。
苏州园林
颐和园
徽派建筑
乌镇
周庄
仿唐建筑
紫禁城
紫禁城
主要
中 国
特征 建
筑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启超长子, 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2、请快速浏览课文,划分层次, 梳理文章结构。
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 明中国建筑的影响。(1-2) 二、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14-17)
四、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 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 汇”。 (18-20)
浮雕
5
1
2
3
4
举 折
立平
木斗
举
体面
材
拱
架
构布
结
结
成置
构构
6
7
8
9
屋 朱露琉 顶 红头璃 翘 主装砖 角 色饰瓦
活动一:请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分别归纳
到以下三个方面:总体特征、结构特征、装饰 特征。
活动二: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活动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语言和文字 文章 文法 词汇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后主持创建中国营造学社。主要著作 《清室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1901—1972)
1、注意字音字形。
帷幕(wéi) 接榫(sǔn) 翘起(qiào) 点缀(zhuì) 厦门(xià) 角色(jué) 门槛(kǎn) 哺育(bǔ)
7中国建筑的特征
7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具有丰富多样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一、文化特征:中国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传统价值观念的体现,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宇宙与人的和谐关系。
建筑师常采用象征性的符号和图案,表达着诸如吉祥、富贵、长寿等美好寓意,使建筑更具文化内涵。
二、结构特征:中国建筑注重结构的牢固和稳定性,追求木结构的独特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结构有斗拱、悬山、坡屋顶等,这些特殊结构的运用使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美感。
同时,中国建筑还注重平衡原则,采用对称的布局和造型,营造出稳重、庄重的氛围。
三、造型特征:中国建筑以方正稳重的形态为主。
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国注重对内外空间的层次和节奏的把握,通过参差有致的布局、飞檐翘角、庭院回廊等手法使建筑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此外,中国建筑还注重点线面的运用,通过对装饰、图案、彩绘的精细处理,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感。
四、材料特征:中国建筑常使用的主要材料有土、木、石和砖。
其中,木材广泛应用于结构和装饰上,代表性的有千年古建南京阅江楼、全木结构的故宫等。
石材则用于石雕、浮雕和地板等方面,常见的有大理石、花岗岩等。
砖瓦常用于建筑墙体,其制作工艺也经历了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五、色彩特征:中国建筑注重色彩的和谐与协调,常采用红、黄、绿等明亮而鲜艳的颜色。
红色代表喜庆和幸福,黄色象征皇权和地位,绿色则寓意安宁和祥瑞。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建筑更加生动活泼,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契合。
六、宗教特征:中国建筑中经常融入宗教元素,体现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的影响。
例如,佛教寺庙、道教观、回族清真寺等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建筑特色和装饰。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以其丰富多样的特征,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这些特征不仅使中国建筑独具风采,更为后世建筑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1、借助常见的形容建筑的词语、建筑图片,使抽象的建筑学术用语立体鲜活起来。
2、借助关键词句,抓住要点,理清思路。
3、通过团队合作,探究疑难问题,解读人文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2、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课文的结构。
2、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学习难点:1、理解建筑的“文法”、“词汇”、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意思,体会中国建筑求同存异的特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世界留下了结尾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有四大发明……。
除了这些,中国建筑也也是源远流长,享誉世界。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中国建筑的图片,想一想可以用来形容这些建筑的成语。
金碧辉煌、美轮美奂、鳞次栉比、登堂入室、红墙绿瓦、雕梁画栋、琼楼玉宇、碧瓦朱甍、富丽堂皇、钩心斗角二、作家介绍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长子。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大学,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
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
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主要文字作品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营造法式>注释》、《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三、文体知识自然科学小论文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
也可以成为科普作品。
“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
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
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它有以下特点:1.语言特点:简明、确切、通俗、生动。
2.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引用法、作比较、打比方、分析说明、描述说明等。
3.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也使用描写、议论、叙述等手法。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四、整体感知1、字词积累帷幕(wéi)屋脊(jǐ)接榫(sǔn)穹窿(qióng lóng)斗拱(gǒng)埋怨(mán)翘首以盼(qiáo)辍学(chuò)蚂蚱(màzhɑ)凤毛麟角(jiǎo)角色(jué)门槛(kǎn)直栏横槛(jiàn)2、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 1 至2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这是文章的引论部分。
第二部分:(3至13 )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进行总结性说明,概括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本部分又分三层:(一)(一至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二)(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部分:(14 至19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谈论主题。
第四部分:(20 )从古为今用的角度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
这是文章的结语部分。
3、再次阅读教材,弄清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这九点基本特征,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能否调换位置?明确:九大特征:立体结构、平面布局、木材结构、斗拱、举架、屋顶、主要颜色、装饰部件、装饰材料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逻辑顺序:①由整体到局部;②由主(结构)到次(装饰)。
所以不能调换位置。
4、重点探究(1)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说到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把建筑的“风格和和手法”称为中国建筑的“文法”,它们有何共同点?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语言和文学建筑学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文章建筑或建筑群大文章宫殿、庙宇等小品山亭、水榭等(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
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3)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时代建筑的特征,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古代建筑的特征。
(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思考)继承我们古代建筑上的特点,来构建我们新中国的建筑。
梁思成在这篇小论文中,他并不是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进行对照联系。
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概念,辨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
深入探究“可译性”的内涵,可从中感受到梁思成做为一代建筑宗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费孝通语)的大文化观。
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五、文章特色总结: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先总后分,分具体后抽象。
作者对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进行概括时,逻辑上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结构特征到装饰特征,层次步步深入,简洁严密对特征突出部分用“最显著”、“最主要”、“最大胆”等修饰语加以界定这一部分是课文的主体部分,由建筑物“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和上部屋顶”的主要构成作为基本特征的第一点,再依序分别从结构原则、方法,斗拱、举折、举架的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以及屋顶、颜色、构件和材料的装饰特征,一一作了清晰的介绍,条理十分清楚。
2.举例说明、打比方说明方法的运用,使介绍事物非常清晰, 明确,通俗易懂。
3.语言严谨,有逻辑性,体现了出严谨的科学精神。
六、链接高考高考科技类文章阅读方法1、握中心议题。
(为什么是“中国建筑”?特点是什么?遵循什么样的规律?)2、理解词语含义。
(文法,词汇)3 、理解句子含义。
(修辞句,结尾句)4、筛选整合信息。
(九大特点归类)5、合理推断和想象。
(梁思成对中国建筑的态度和情感)【课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建筑中的塔梁思成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
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
”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过去的社会既然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
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
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
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
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
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
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
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
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
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
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窣”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
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1.下列对“塔”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
B.塔往往是多层建筑,人们在遥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C.塔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只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有一些发展罢了。
D.中国后来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窣堵坡”而形成的。
2.下列不属于“塔”的成因的一项是( )A.秦汉的封建主常常幻想成仙、遇仙和长生不老。
B.佛教带来了“窣堵坡”这一概念和具体形象。
C.由于口语传承中概念和语音的变化,使“窣堵坡”变成了“塔”。
D.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使人们想有一种高耸入云、引人注目、令人产生丰富想象和联想的建筑。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阶级社会里,关于佛教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也应该有很多精品。
B.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人文积淀的城市里往往保存着较完美的宗教艺术品。
C.凡有佛教传入的国家,都一定会有塔这种建筑。
D.由“塔”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知道,通过对佛教中一些音译术语的研究,能够发现汉语语音的一些发展演变规律。
1.C 解析:文章第二段末“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表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并非中国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