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专题地图
第6章 专题地图-2
![第6章 专题地图-2](https://img.taocdn.com/s3/m/ca8960ec941ea76e58fa0481.png)
制资源图、统计图、经济收入图、经济结构图等。
在制图区域内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区分出 若干制图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并对他们 分级,用不同的色阶或晕线网纹反映各分区现象 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方法
分级的指标: -绝对指标: 人口数、粮食产量等 -相对指标: 人均产值、亩产等 表示方法: 范围——区划单元(行政、自然) 内部——颜色、饱和度、色相、晕线
晋蓓
第一节 专题地图概述 第二节 专题要素的特征 第三节 专题要素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 专题要素表示方法的归纳
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面状要素按空间分布特征可归纳为三种形式: 一为布满制图区的要素,可用质底法、等值线法和定 位图表法表示; 二为间断呈片状分布要素,可用范围法表示; 三为离散分布要素,常用点值法、分级比值法、分区 统计图表法和三角形图表法
(1)等值线法用来表示连续分布于整个制图区域的各种变化 渐移的现象。
(2)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每个点所具有的数据指标都必须 完全是同一性质的。如根据各地同一时间的记录,以代表当时 区域内的气候情况(某年某月某日的气温),或者取较长时间记 录的平均数(如多年观测的某月全月气温,取平均数而得该月 的平均气温)来代表。又如,等高线必须根据同精度测量和化 为同高程起算基准的成果,才能正确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表示行进路线;
流向; 流量;
流速;
性状指标 相互联系。
相互 联系
流 量
动线的其他形式还可以有:沿线用短箭 头相接、宽箭尾等。 对行进路线并不精确的数据,也可以采用 虚线或两点直接连线表示。
动线法表示物流——流向、流量
表示人口迁移路径、迁移方向、迁出区迁入区
表 示 洋 流 分 布、 洋 流 性 质、 路 径、 流 向
地图学原理考点整理
![地图学原理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f1053aa32d7375a41780d8.png)
第一章地图地图的定义: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统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概况与发展状况。
地图的基本特征:特殊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特异的地图概括、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定向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发展则,保证了地图的精度。
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图边要素(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
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独立地物)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接图表、等高距、坡度尺等地图学的概念:是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综合研究地图实质、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任务是研究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和地图使用。
地图的制作方法: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
大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实测成图法;中小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编绘成图法;专题地图制作一般采用编绘成图法。
传统实测成图法常分为: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内业制图和制版印刷几个过程。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坐标系1、地图上确定地理要素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的数学要素:坐标网、控制点、地图投影以及比例尺等。
2、建立数学要素:地球形状和大小(大地控制)→曲面转化为平面(地图投影)→大与小的矛盾(比例尺)。
3、椭球体的三要素:长轴a,短轴b,扁率f=a-b/a4、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确定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上的位置。
包括: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平面位置(经度纬度);确定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高程)。
5、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包括: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地心经纬度:以地球椭球体质量中心为基点。
大地测量学中,以天文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完整版)第6章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
![(完整版)第6章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fa459b03d8ce2f01662309.png)
《地图学》 第6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2节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制图数据的概括可采取的两种方式:连续比率方式和分 级比率方式。
连续比率方式:使图中每个符号的大小都与其代表的实际数 值按比率一一对应。 分级比率方式:将制图数据按一定的数值间隔分成多个数组 等级,并将各等级数组分别概括为具代表性的单一数值,依 各数组的代表值按比率确定各等级符号的大小。
(3)绝对分级比率符号
指将制图现象按数量指标进行分级,把属于同一级的不 同数量指标的物体均用同样大小的符号表示,各级符号大小 按绝对连续比率符号方法设计。
16
《地图学》 第6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2节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4) 条件分级比率符号
对制图现象按数量指标进行分级,把属于同一级的不 同数量指标的物体均用同样大小的符号表示,但各级符号大 小按条件连续比率符号方法设计。
(1)绝对连续比率符号
指符号面积的大小与其所代表现象的数量指标成绝对正 比关系。
A Ra2 B Rb2
11
《地图学》 第6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Rb Ra
B A
第2节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以12.5mm半径的圆表示100万人口的城市,由
Rb Ra
B A
可求出表示人口为10、20、30、40、50、60、 70、80、90万城市各圆半径分别为4、5.6、6.8、 7.9、8.8、9.7、10.5、11.2、11.9 mm,
9
《地图学》 第6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2节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 ⑤ 比率符号大小设计
绝对连续比率
• 比率关系又可分为绝对比
率和条件比率两种。但无
第六章专题地图
![第六章专题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e40c333c964bcf84b9d57b63.png)
主题要素是专题地图重点和突出表达的内容, 是图面主体部分。主题要素表示的优劣决定了 专题地图的科学性。 底图要素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即主 题要素是编制在底图上的。底图要素不仅是作 为描绘主题要素的骨架,用来定向和确定相对 位置;而且反映主题要素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 制约的密切关系,起衬托主题作用。底图质量 的优劣决定了专题地图的数学精确性和地理相 关性。普通地图是编制专题地图的基础,即普 通地图常作为专题地图的底图。
第二节 专题要素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一、
1.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有三:一是呈点状 分布或在实地占面积不大,如采矿点、城镇等; 二是呈带状分布,如旅游路线、交通线、江河、 客流路线等;三是呈面状分布,可分为:连续 而布满制图区的,如地貌、气候等;间断呈片 状分布的,如城区、湖泊、公园、森林等;大 范围内呈分散分布的,如动物、人口等。其中 点状分布和面状分布是相对而言的,如城市, 在全国城镇分布图上,诸城市可能成为点;而 在某城市地图上,该城市又变为面。
第一节
一、专题地图定义与基本特征
专题地图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 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 社会经济(人文)要素的地图。专题地 图的制图领域宽广,凡具有空间属性的 信息数据都可用其来表示。其内容、形 式多种多样,能够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 建设、教学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行 业部门。
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相比,具有独特的特 征。 地图内容主题化 主题要素特殊化 地图功能多元化 表达形式多样化 表示内容前瞻化
在图上用一定大小、相同形状的点子 表示专题要素的数量、区域分布和疏密 程度的方法叫点值法(点数法)。 该法用于表示分布不均匀的专题要素, 如人口分布、资源分布、农作物分布、 森林分布等。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六章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dde14f26767f5acfa0c7cd65.png)
80
陆地国界在图上必须连续绘出。当以山脊分水岭或其他地 形线分界时,国界符号位置必须与地形地势协调。
当国界以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时,应该通过国界符号 或文字注记明确归属关系。当河流能依比例尺用双线表示时, 国界线符号应该表示在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上,可以间断绘出; 假如河流不能依比例尺双线或单实线表示,或双线河符号内无 法容纳国界符号时,可在河流两侧间断绘出。
如果河流为两国共同所有,即河中无明确分界,也可以采 用在河流两侧间断绘出的国界符号。
51
勾绘等高线
沿地形特征点 测定高程值,以比 例内插法确定首曲 线的点位,在地形 特征线控制下,以 光滑曲线连接等值 点。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52
1.2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2)分层设色法
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的高程带,并以不同的 颜色区分。
53
这种方法加强了高程分布的直观印象,更 容易判读地势状况,特别是有了色彩的 正确配合,使地图增强了立体感。
21
(1)河流的表示 在表现方法上,以蓝 色线状符号的轴线表示河流的位置及长 度,以线状符号的粗细表示表示河流的 上游与下游,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与河 流相联系的还有运河和干渠,在地理图 上一般只以蓝色的单实线表示。
22
23
(2)湖泊的表示 湖泊是水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蓝色 实线或虚线轮廓,在配以蓝紫不同面色加以表示的。通常用 实线表示常年积水的湖泊,用虚线表示季节性出现的时令湖。 湖泊的水质,可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16
(2)海底地形的表示 海底地形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三 大基本单元,即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通过水深注记、 等深线加分层设色来表示。
17
18
(3)航线的表示
第六章 专题地图word文字版
![第六章 专题地图word文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bc20cb80eb6294dd886cc3.png)
第六章专题地图本章要点掌握专题地图的定义、基本类型、构成要素及其基本特征。
掌握专题地图的十种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点值法、范围法、分级比值法、分区统计图表法、动线法。
能使用上述专题地图表示方法进行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绘。
掌握地图集的定义。
第六章预习思考题2学时专题地图的定义与普通地图的定义有什么区别?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相比有什么特征?专题地图是如何分类的?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其相互关系如何?定点符号法按其形状分为哪几种?它如何表示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数量、质量特征?线状要素用什么方法表示?其定义特点是什么?它如何表达质量特征?它有哪几种定位方式?2学时质底法是如何表示专题要素的质量特征的?编制的步骤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什么是范围法?其特点是什么?其与质地法有哪些异同点?什么是等值线法?它的用途是什么?等值线法的编制步骤是怎样的?什么是定位图表法?其与定点符号法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点值法?布点的原则是什么?2学时什么是分级比值法?它的优缺点是什么?其级别是如何划分的?其与质底法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分区统计图表法?它的特点是什么?其与定点符号法的异同点是什么?它与分级比值法是如何配合使用的?动线法是如何表示专题要素移动的方向、运动路线、数量与质量的?线状符号法和动线法有哪些区别?表示方法配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表示方法是如何表达专题要素特征的?什么是分级比值法?它的优缺点是什么?其级别是如何划分的?其与质底法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分区统计图表法?它的特点是什么?其与定点符号法的异同点是什么?第一节专题地图概述一、专题地图定义和基本特征1、定义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域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人文)要素的地图。
2、基本特征(1)地图内容主题化(2)主题要素特殊化(3)地图功能多元化(4)表达形式多样化(5)表示内容前瞻化二、专题地图的基本类型1、按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第六章 地图图型
![第六章 地图图型](https://img.taocdn.com/s3/m/31619c17866fb84ae45c8d11.png)
第三,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 第三,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地图比例尺与制图区域 的大小难以协调时, 的大小难以协调时,可将主图的一部分移到图廓内较为适宜 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 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移图与主图区域关系的表示应当明 白无误. 白无误.
第四,重要地区扩大图, 第四,重要地区扩大图,对主图中专题要素密度过 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 高,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可适当采取扩大图 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 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
1,表示方法的选择 影响因素: 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 制图资料的情况, 专题数据的特点, 地图的用途, 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2,图例设计 ,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图例设计: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 图例设计: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要体
6.制印准备工作 6.制印准备工作
确定印刷原图的数量,分版清绘方案,清绘比例尺 确定印刷原图的数量,分版清绘方案, 普染参考图,分染参考图的数量和制作方法,清绘和图 普染参考图,分染参考图的数量和制作方法, 廓外整饰的特点, 廓外整饰的特点,符号尺寸的限差
7.地图印刷 7.地图印刷
印刷的色数 印刷地图时线划整饰和彩色整饰特点 彩色适印样图的制作方法及要求 应遵守的标准
一 普通地图的类型
1.地形图 1.地形图 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 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 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 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一 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
2.地理图 2.地理图 地理图是指概 括程度比较高, 括程度比较高,以 反映要素基本分布 规律为主的一种普 通地图. 通地图. 地形图与地理图区 别?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章末复习课件 (共16张PPT)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章末复习课件 (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13b7ff52d380eb63946d62.png)
B.河运
C.铁路
D.航空
C 4.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相交于( )
A.沈阳
2021/4/18
B.长春
C.哈尔滨
11
D.大庆
知识梳理
1.东北地区主 要的粮食作物 有玉米、大豆、 水稻、小麦等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2021/4/18
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12
2.经济作物:甜 菜、花生、亚麻。 黑龙江是中国的 甜菜生产区之一, 甜菜生产集中在 松嫩平原和三江 平原。
2021/4/18
5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2021/4/18
气候: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东北地区主要位于中温带,自然特征:冷湿。 6
典型例题
1.关于黑龙江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我国位置最偏北的省
B.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D.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东北地区主要城市有哈尔滨、长春、吉林、沈阳、大连、鞍山等。
10
典型例题
C 1.下列地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 )
A.三江平原
B.长白山地
C.辽河平原
D.小兴安岭
B 2.分布在长白山东侧的主要少数民族( )
A.回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C 3.东北地区占主要地位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D.鄂温克族
A.公路
4.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主要民族。
5.东北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
6.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工业部门。
7.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种类及分布。
8.东北地区主要的资源及工业。
9.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图学-专题地图基本表示方法(面状要素)
![地图学-专题地图基本表示方法(面状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a093f1d703d8ce2f006623ea.png)
如果世界地图依照人口总数而非土地面积绘制? www.worldmapper.o3r3g/
Side-by-side comparison of Cartogram forms
34
来源:Cartography: Thematic Map Design, Sixth Edition
35
来源:Cartography: Thematic Map Design, Sixth Edition
分区统计图表法显示的是现象的绝对 数量指标,而不是相对数量指标,可以用 由小到大的渐变图形或图表反映不同时期 内现象的发展动态。
29
30
选自《中国地理图集》
以面状符号表示相对数量
以点状符号表示绝对数量
31
1.1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Cartogram(Value-by-area Maps)
常用的统计图表有:线状图表、条形图表、 放射线图表、金字塔图表、圆形(扇形)图 表、三角形图表、百分比结构图表和找零法 图表。
18
19
20
21
22
23
24
选自《中国地理图集》
25
选自《中国地理图集》
26
选自《中国《中国地理图集》
1.1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分区统计图表法
部分图例设计格式
(a)
(b)
(c)
14 (d)
1.1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 等值区域法
等值区域图的编制在数据应用、表示方法和视觉
感受方面都有一些限制。
1. 首先在采集的数据类型上,由于制图表示是以区
域单元作为图斑单位,自然连续的地理数据,如
年平均气温不能用等值区域法表示;
2. 其次,如果数据不能用比值或比率量表处理就不
工程测量ppt第六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剖析
![工程测量ppt第六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92d9d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f.png)
图7-10 陡崖的表示方法
图7-11 悬崖的等高线
第四节 地貌符号
• 四、等高线的分类 • 为了更详尽地表示地貌的特征,地形图上常用下
1:5000 1:2000
1:1000
1:500
图7-3 大比例尺地形图正方形分幅
3 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图廓及接合图表
• 2.编号方法 • (1)坐标编号法 图号一般采用该图幅西
南角坐标的公里数为编号,x坐标在前,y 坐标在后,中间有短线连接。 • 编号时,1:500地形图坐标取至0.01km, 1:1000、1:2000地形图取至0.1km。 • (2)数字顺序编号法 如果测区范围比较 小,图幅数量少,可采用数字顺序编号法。
第四节 地貌符号
• 3.鞍部的等高线 • 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分称为
鞍部,鞍部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会合的 地方。鞍部的等高线由两组相对的山脊和 山谷的等高线组成,即在一圈大的闭合曲 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
第四节 地貌符号
• 4.陡崖和悬崖的表示方法 • 坡度在70°以上或为90°的陡峭崖壁称为
• 二、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称为等高
线间隔,用h表示。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h与d的比值就是地
面坡度i
i h
dM
第四节 地貌符号
• 三、几种基本地貌的等高线
• 地面的形状虽然复杂多样,但都可看成是 由山头、洼地(盆地)、山脊、山谷、鞍 部或陡崖和峭壁组成的。
第6章专题地图
![第6章专题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40267b986bec0975f465e277.png)
6.1.3 应用
研究各种现象的分布特点与规律; 研究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如地形与水系; 研究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 进行预测预报:如天气预报、台风、地震等灾害预报; 进行综合评价:必须有目的进行,如农用地分等定级图,进 行单因素评价,找出其影响程度的大小,赋予权重,可获得 最终结果; 进行区划和规划:农业区划是根据地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 性格因素进行;规划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图件和数 据,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 其它方面的应用:宏观管理、宣传、国土资源调查等;
点状符号的定位优先级
①有坐标位置的点:这些点具有平面直角坐标,如地图上的 平面控制点,国界上的界碑符号等,它们的位置是不允许移 动的。 ②有固定位置的点:地图上的大多数点状符号属于这一类, 它们有自己的固定位置,如居民点、独立地物点等,它们以 符号的主点定位于地图上。这些点在编图时一般不得移动, 当它们之间发生矛盾时,根据彼此的重要程度确定其位置。 ③有相对位置的点:这些点依附于其他图形而存在,如路标、 水位点等,当它的被依附目标位置发生变化时,点位也随之 变化。
视觉变量:形状、尺寸、颜色、方向、网纹。
3. 等值线法
等值线类似于点值法,用带有数值的线表示 制图现象,不同的是,等值线是将数值相等 的点的连线表示制图现象数量连续分布,逐 渐变化的特征。等值线(绝对数质)和等密度 线(相对数值),方法实质是一样的。
如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人
c.确定数据分级的上下限
有上下限(如百分比0—20,20—40,…80--100) 和无上下限(如粮食单产<200,200-400,…>1000);
地图学 第六章 地图表示方法
![地图学 第六章 地图表示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00342aaaea998fcc220ee1.png)
第六章地图表示方法1地图的表示方法:是指地图上表达制图对象特征的基本方法。
目前有个体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运动符号法、范围法、质底法、量底法、等值线法、点值法、网格法、定点统计图表法、分区统计图表法和分区分级统计图法等12种基本表示方法。
2点状符号的二维图形可以扩展为:(1)分割圆饼状或圆状的分割圆是一种常用结构的统计图放映事物总量的内部组成,用扇形表示各成分所占比例。
(2)坐标统计图: A金字塔图表:B三角形图标C玫瑰图(3)立体符号:三位符号使点状符号产生立体感,还可以减少符号在图面上按比例所占的空间面积,常见的三位图形有:球状符号,柱状符号,轴测图符号。
3线状符号的定性表示:线状符号的表示形式包括:单线,平行双线,实线,虚线,渐平线,指向线,对称和非对称划线。
4运动状态的线性表示:动态且呈现为线状延伸的事物存在两种不同状况,一种是事物本身就表现为一维线状或带状。
一种是事物本身可能不是线状,但其运动的轨迹或相互关系可概括为线状。
(1)放映移动的起止点:多数情况下起止点必须明确标注在地图的特定位置上但对于呈现面状移动的现象,只能有概略的定位。
(2)表示前进路线和方向(3)流量:表示两点之间的疏通量(4)流速:在普通地图中,常以带数字的箭头表示河流流速(5)线性指标:放映运动对象的质量特征(6)相互关系:两点间的相互关系常常以动线符号表示走向线的其他方式:沿线用箭头首位相接,细箭头宽箭尾示意等。
5面状地理数据的定性表示:在地图上能以实际空间形态呈现的2维面状现象。
其属性特征符合定名量表数据,通常以色相分量和网纹变量及其组合作为主要的显示手段(1)定性数据的特性:A类型图:类型图无空白区域,图斑互不重叠且类型具排他性。
B区划图:其特征也是无空白区域,图斑互不重叠且类型具排他性。
它的图斑表示了专题的综合性质。
C范围图:范围法采用的分布界限常有精确定域和概略定域之分。
6地图的地理事物的分类和分级:既要以相应学科的分类规则为基本依据,又要符合制图要求。
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
![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https://img.taocdn.com/s3/m/b61ce9e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9.png)
第六章 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一个首要的基本功能是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在地图上最直观地反映出来,即地理信息数据的可视化。
空间数据的表现功能贯穿于GIS空间数据处理的始终,其功能包括符号、专题信息表达、图幅配置、制图综合等。
本章主要讲述地理信息数据的可视化及表现方法,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技术。
第一节 地理信息数据表现地图是记录地理信息的一种图形语言形式,是一种传统的地理信息数据表现最主要的载体。
同时,地图既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源,又是主要的输出形式。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存储、分析、显示和传输的功能,为地图特征的计算机数字表达、操作和显示提供了成套方法。
地图强调的是数据分析、符号化与显示,而地理信息系统更注重于信息分析。
计算机制图是地图学中较新的一个领域,也是地理信息系统输出、显示结果的一个重要部分。
计算机制图的主要内容是将地图设计和绘制通过计算机程序和相应的绘图硬件来实现。
地图符号已经可以完全由计算机绘制。
对地图特征的许多处理,如分类、空间插值等均可用计算机来实现。
随着计算机制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及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其主要的形式如下:(1)地图。
主要有纸质或其它介质的地图和计算机电子地图两种形式。
计算机地图较传统的纸质地图具有更多的优点:制用形式灵活、形式极其多样,修改编辑方便,可在计算机屏幕上实时显示,制作周期短,动态性强,查询方便、快捷;(2)多媒体地学信息。
使用文本、表格、声音、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综合、形象地表现地理空间数据信息,是空间信息可视化的重要形式;(3)计算机三维仿真地图。
三维仿真地图是基于三维仿真和计算机三维真实图形技术而产生的三维地图,具有仿真的形状、光照、纹理等各种形态,可进行三维量测和分析;(4)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由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如头盔、数据手套等组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以视觉为主、也结合听觉、触觉来感知的环境,使人有如进入真实的地理空间环境之中,并能与之交互作用。
《地图学原理》第6章 专题地图
![《地图学原理》第6章 专题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cd5a2615f18583d049645977.png)
等 降 水 量 线
3. 定位图表法
定位图表法是把某些地点的统计资料,用图表形式 绘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以表示该地某种专题要素的 变化。 常用柱状图表中的符号高度(长短)或曲线图表表示专题 要素的数量变化。如各月或各年度风向、风力的变化, 降水量、气温变化等,均可采用这些图表。
4.范围图
间断成片状(不连续)分布专题要素的表示常 采用范围法。范围法(区域法)是用轮廓界线来表 示专题要素的区域范围,用颜色、晕线、注记、 符号等整饰方式来表示事物类别;用数字注记表 示数量 。 表示森林、煤田、地 震带、石油、自然保 护区等。
专题要素的时间态特征主要有3点:
一是限定在某特殊时刻的,如今天或某日期的经济
收入值、客流总数等。
二是表示某一段月份内、年份内的,如2—10月的游
客数,2000—2003年各年度的经济总收入等。
三是某年度内的周期性变化,如某年内各月的气温
变化、降水变化等。
3. 专题要素的可示特征
凡具有空间特征的信息资料及事物现象,都可用专题地图的形式
三、线状要素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
线状或带状分布要素,如交通路线、水系、 境界线、岸线、地质构造线、气象上的锋等, 一般采用线状符号法表示。
境 界 线 符 号 地 质 构 造 线
河流符号逐渐加粗
通常用颜色和图形表示线状要素的质量特征, 用符号粗细表示等级差异;用符号的长短表示专题 要素的数量。 线状符号法常用来编制水系图、交通图、地质 构造图、导游图以及路线图等。
等值线勾绘 等值线勾绘
等值线图具有以下特点:
(1)等值线显示了空间数据的整体变化,其采集的 数据必须有连续性,经过制图构成一个封闭的、三维 的、线状表面。 (2) 等值线是定量的符号,它可以进行图上量测。 (3)在比例尺变换时,等值线容易通过制图法则进 行图形的概括。 (4)正是由于等值线的制图对专题的三维模拟具有 重要的价值,制图者必须充分研究制图背景,广泛地 了解制图对象的分布,才能编制出好的等值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地图用途分:教学地图集,参考地图集,军 事地图集。
电子地图集
电子地图集
特点
应用的扩展性 应用的便捷性 形象生动性 动态性 交互性 超媒体集成性 类型 文本源电子地图集 数据库源电子地图集 遥感影像源电子地图集 数字测图源电子地图集
4 范围法
是用轮廓界线来表示制图区内间断而成片状分 布的专题要素的区域范围,用颜色、晕线、注 记、符号等整饰方式来表示事物类别,用数字 注记表示数量。
精确范围法和概略范围法。 同一图上可表示几种不同事物。可相互重叠。
范围法与质底法区别:
范围法:表达事物未布满制图区;符号可重
间断呈片状分布的:
范围法
离散分布:
点值法,分级比值法,分区统计图表法和三角形图表 法。
1 质底法
在区域界线或类型范围内普染颜色或填绘晕线、花 纹,以显示布满制图区域专题要素的质量差别,常 用于各种类型图和区划图。
步骤:
1)按内容性质,进行分类和分级 2)在图上勾绘各分区界线 3)在分区界线内据拟定的图把各区内三项不同指标值用点表示图内
第二步:
点分布不均匀按分布对三角形图表进行分区
第三步:
按各区在图表中的位置在底图上分别对应着色
常用来表示:
经济产业结构(第1,2,3产业); 环境特征(优,中,劣); 资源特征、人口组成特征,发展特征。
六、表示方法的配合
七、表示方法和专题要素特征的关系
第三节 地图集
第三节 地图集
1 定义
根据制图目的和用途,按照统一的设计模式及规 范制作而成的系列地图的集合。
2 特点
1)整体的政治思想性 2)内容的科学性 3)分幅内容的完整性 4)表达形式的艺术性 5)图幅间内容的统一性 6)资料的现势性
3 分类
按制图区域分:世界地图集,国家地图集,区 域地图集,城市地图集
定位图表法与定点符号法区别:
1)定点符号法是表示某一特定时刻或有限时 期内发生变化的专题要素特征。定位图表是 表示周期性发生的专题要素变化。
2)定点符号法是以符号面积大小来说明所示 专题要素的数量,形状和颜色表示其质量, 定位图表法则用方向线的长短、指向、位置 等来表示专题要素素的频率,方向和大小。
符号位置表示其空间分布 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的差别 大小表示数量差别 结构符号表示内部组成 定位扩展符号表示发展动态
1 符号形状
符号按形状分
三种
2 符号的大小
(1)比率符号与非比率符号 (2)绝对比率符号与条件比率符号
绝对比率符号:符号面积与所示事物的数量成正 比关系。
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与所示专题要素的数量 之间成一定比率关系,但两者之比不等于符号面 积之比。
如表示方向,强度、速度或数量,类别,稳 定性,运动路线、轨迹,内部组成等。
2 内部结构表示法----三角形图表法
成图类似于质底法的地图,主要揭示事物现象的 内部结构特征,图的分区范围是各行政单元或统 计区,三角形图表是作为图例形式出现的。
内部构成的指标只允许分为三类:顺序量表
原则:
点状符号法和面状符号表示法配合。 点状符号法和线状符号的表示方法配合。 定位图表法与线状符号法的配合 分级统计图表法与线状符号法的配合 点值法与线状符号法的配合。 线状符号法与面状符号表示法的配合
不易配合:
呈点状符号的表示方法之间 呈线状符号的表示 方法之间 呈面状符号的表示方法之间
棉花区划图 玉米气候区划图
山东行政区划图
综合农业区划图
世界气候类型 中国地貌类型
火山灰趋势图 沙尘暴趋势图
三、专题地图的构成要素
主题要素:是图面主体部分
底图要素:经纬线网、方里网、水系,地势、 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植被、重要的独 立地物等。
第二节 专题要素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一、专题要素的特征
叠。侧重事物的分布范围;
质底法:表达事物布满了制图区,符号不能
重叠。侧重表达事物的质量特征。
5 点值法
在图上用一定大小、相同形状的点子表示统 计区内专题要素数量,区域分布和疏密程度 的方法。
用于表示分布不均匀的专题要素如:人口分 布,资源分布,农作物分布,森林分布等。
作图关键:确定点的大小和点代表的数值。
第六章 专题地图
本章要点 1 掌握专题地图、地图集、电子地图集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特征。 2 深入了解并学会专题要素的11种表示方法,能够进行专题地图的基本设计。 3 认识专题要素的基本特征,理解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和其所表示的专题要素 的特征的关系。 4 了解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和地图符号视觉变量间的关系
第一节 专题地图概述
当几种符号产生重叠时,可将各个符号化为一个 组合结构符号表示,或用小符号压大符号。
三、线状要素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
质量:用颜色和图形 等级:用符号粗细 位置:描绘于被表示事物的中心线上或一侧 长短:表示数量
四、面状符号的表示方法
分三类:
布满制图区的:
质底法、等值线法和定位图表法
(3)连续比率与分级比率
分级比率是对所示事物的数量进行分级,使符号 的大小在一定区间内保持不变。
3 符号的颜色
可反映事物的质量,常用颜色来表示事物最主 要,最本质的差别,用形状来表示次要的差 别。
4 符号的结构
符号按结构繁简分:单一符号,组合符号和扩 张符号。
用扩张符号表示发展动态。
5 符号的位置
划的分布。
据分区界线的准确程度,分精确和概略质底法。
特点:一是布满制图区域,二是符号不能重叠。
2 等值线法
是连接各种专题要素的各相同数值点所成的平滑曲线。
表示地面上连续分布而逐渐变化的专题要素,并说明
要素在地图上任一点的数值和强度,像地形起伏、气 温、降水、地表径流等 。
步骤:
1 空间分布特征
点、线、面
2 时间态特征
限定在某特殊时刻 表示某一段月份内年份内。 三是某年度内的周期性变化。
3 可示特征
包括空间分布特征,数、质量特征,内部组成, 动态变化,发展趋势等。
二、点状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
定义: 用各种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和结构的符号,表示专
题要素的空间分布及数量和质量特征。 表示内容:
一、专题地图定义与基本特征
定义:
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 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图。
特征:
地图内容主题化。 主题要素特殊化 地图功能多元化 表达形式多样化 表示内容前瞻化
二、类型
按内容分类 自然地图 社会经济地图 其他专题地图
按内容结构形式分类 分布图 区划图 类型图 趋势图 统计图
是质底法与范围法的进一步发展。
6 分级比值法(分级统计图法)
把整个制图区域按行政区划分成若干小的统 计区,按区内专题要素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 划分级别,再按级别的高低分别填上不同颜 色或粗细、疏密不同的晕线,以显示专题要 素的数量差别。
用于表示相对数量指标。
优点:对资料要求不高,能保持较长时间的 现势性,应用广。
1)各地较长时间观测记录的平均数值,标定于相应各测点; 2)内插法找出等值点,并连成平滑曲线。 3)在等值线上加上数值注记。
3 定位图表法
把某些地点的统计资料,用图表形式绘在图 相应位置上,以表示该地某种专题要素的变 化。
仅用来表示周期性发生的专题要素。
如风向频率图、风速玫瑰图表、温度和降水 量的年变化图表等。
符号大小或相同符号个数显示数量; 符号结构显示内部组成; 扩张图形的不同大小及其颜色或柱状图形,曲线图形等显
示专题要素的发展动态。
五、其他表示方法
1 移动要素表示法----动线法:
用各种不同形状、颜色、长度、宽度的箭形 符号,表示专题要素移动的方向,路线,数 量,质量,内部组成以及发展动态的方法。
分级比值法与质底法区别:
质底法用颜色表示要素的质量特征; 分级比值法强调用颜色表示要素的相对数
量指标。
7 分区统计图表法:
把整个制图区域分成几个统计区,在区中部,按其 相应的统计数据,设计绘制出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形, 表示各统计区内专题要素总和及其动态。
可显示专题要素绝对数量,内部结构和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