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术七年级初一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学教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课程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了解乡村风景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通过观察和练习,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
•培养对家乡乡村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材料
•教材《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著名画家作品和家乡乡村风景的美丽之处,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提前感受和了解。
2. 概念讲解
•乡村风景画的概念:绘画家通过对乡村自然风光、乡村人文风情等的表达,反映乡村思想和情怀,弘扬乡村文化,体现乡村美学。
•乡村风景画的特点:色彩鲜艳且主要以绿色为主调,画面平面感强,富有民族气息。
•乡村风景画的表现方法:通过构图、色彩和笔触的运用,全面表现乡村各种风景和氛围。
3. 观察绘画家作品
教师与学生共同观察一幅乡村风景画,分析画家的构图、色彩和笔触等表现手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考了解画家的意图,从而提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4. 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乡村风景对象,通过素描、水彩等绘画技法,进行实景练习和创作。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与同学间互相交流和指导,达到丰富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5. 总结
在本节课结束前,教师将对整节课的思路和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醒同学对自己的乡村风景绘画作品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能够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作业安排
•制作一张以家乡乡村风景为主题的画作,并简单陈述自己的创意和思路。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乡的风景》教学案例.docx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乡的风景》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乡的风景》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湖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1课教材。
(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文字、音乐、范作的启发下,联系家乡实际,合理想象,画出家乡的风景。
(二)教学难点:创设教学情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鉴能力。
教学准备1、用数码相机拍摄校园、广场、树林等及收集学生喜爱的风景的照片,制作成能配合文章、诗歌朗诵的有音乐的幻灯片。
也可以用摄像机拍成记录短片。
2、事先在班级博客上设“风景沙龙”专题,让学生收集经典描绘风景的美文。
3、课前排练学生朗诵。
4、准备一系列效果很好的风景画作品、类似拍卖会的道具,布置环境,营造气氛。
5、学生回忆几年来记忆最深刻的风景,或收集喜爱的照片。
教学策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新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
(一)、事先在班级博客上设“风景沙龙”专题,收集经典风景描绘的美文,再在课堂上进行朗诵(记分),用文学和音乐启发学生创作;(二)、创设“拍卖”环节。
出其不意地让学生进行竞争购买,购买的条件是每叫拍一次,要对这幅画的某一方面作出阐述(教师投影提示在哪些方面作阐述,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传奇故事、作品艺术风格、作品社会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人物、动物、建筑等)。
教学过程一、感悟,拨动创作之弦。
1、学生深情朗诵师:同学们,几乎每个人都有心中难忘的风景,都有难以忘怀的一幕景色图象。
相信同学们也一样。
首先,让我们听听在我们班级博客上,有人这样写道(学生配乐朗诵):“云雀儿飞来/衔来一段红霞/送给谁呢/送给桃树妈妈/让她弯弯的脊背/苍老的面颊/笑成满树灼灼的花(教师通过电脑投影风景,以下也一样)燕子飞来/剪下一帘绿梦/送给谁呢/送给柳树妈妈/让她纤纤的腰枝/柔柔的素手/披起淡淡的青纱春风来了/吹起小喇叭/送给谁呢/送给性急的迎春花/金色的风铃已经摇响/叮叮当当嘀嘀答答微雨来了/穿起润润的珠链/送给谁呢/送给了紫色的丁香花/待嫁的新娘/腮边挂着幸福的泪花”台湾作家:罗大佑《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巴金:《鸟的天堂》(教师通过电脑投影绘画作品欣赏)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桠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里。
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乡的风景》教学案例(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乡的风景》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湖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1 课教材。
(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文字、音乐、范作的启发下,联系家乡实际,合理想象,画出家乡的风景。
(二)教学难点:创设教学情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鉴能力。
【教学准备】1、用数码相机拍摄校园、广场、树林等及收集学生喜爱的风景的照片,制作成能配合文章、诗歌朗诵的有音乐的幻灯片。
也可以用摄像机拍成记录短片。
2 、事先在班级博客上设“风景沙龙”专题,让学生收集经典描绘风景的美文。
3 、课前排练学生朗诵。
4 、准备一系列效果很好的风景画作品、类似拍卖会的道具,布置环境,营造气氛。
5 、学生回忆几年来记忆最深刻的风景,或收集喜爱的照片。
【教学策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新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
(一)、事先在班级博客上设“风景沙龙”专题,收集经典风景描绘的美文,再在课堂上进行朗诵(记分),用文学和音乐启发学生创作;(二)、创设“拍卖”环节。
出其不意地让学生进行竞争购买,购买的条件是每叫拍一次,要对这幅画的某一方面作出阐述(教师投影提示在哪些方面作阐述,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传奇故事、作品艺术风格、作品社会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人物、动物、建筑等)。
【教学过程】一、感悟,拨动创作之弦。
1、学生深情朗诵师:同学们,几乎每个人都有心中难忘的风景,都有难以忘怀的一幕景色图象。
相信同学们也一样。
首先,让我们听听在我们班级博客上,有人这样写道(学生配乐朗诵):“云雀儿飞来/衔来一段红霞/送给谁呢/送给桃树妈妈/让她弯弯的脊背/苍老的面颊/笑成满树灼灼的花(教师通过电脑投影风景,以下也一样)燕子飞来/ 剪下一帘绿梦/ 送给谁呢/ 送给柳树妈妈/ 让她纤纤的腰枝/ 柔柔的素手/ 披起淡淡的青纱春风来了/吹起小喇叭/送给谁呢/送给性急的迎春花/金色的风铃已经摇响/ 叮叮当当嘀嘀答答微雨来了/穿起润润的珠链/ 送给谁呢/送给了紫色的丁香花/ 待嫁的新娘/ 腮边挂着幸福的泪花”台湾作家:罗大佑《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巴金:《鸟的天堂》(教师通过电脑投影绘画作品欣赏)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桠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里。
初中美术_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教版初一美术《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视规律【教学难点】透视规律在风景作品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桃花盛开的地方》注意观察视频中呈现出的景色。
视频中呈现出来的是哪里啊?肥城!没错,是我们的家乡。
我们的家乡素有桃乡之称,每当春暖花开,十里桃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
音乐家用歌声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的赞美,那么画家通过什么形式来传情达意呢?画画!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画中,看看画家是如何画我们家乡的风景的。
出示课题《画家乡的风景》。
二、明确目标生读目标三、新知探究任务一认识透视1、首先来看一下蒙古族画家朝戈是怎样来画家乡的风景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路》原作图片。
【自学思考】:问题一:这幅画描绘了一些什么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问题二:画面的空间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作品以辽阔平远的构图,表现蒙古高原所特有的壮美风情。
缓缓起伏的草地,伸向远方的泥土道路,天边漂浮的朵朵白云,一笔一画无不倾注了蒙古族画家对草原大地的挚爱和礼赞。
生:由宽变窄的路体现纵深的感觉的!那这种现象我们就称之为“透视”。
2、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透视!透视: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
透视一般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师:那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呢?有什么样的规律呢?【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下面两幅风景画,在画中你都发现了什么规律?生答: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长远短生活中的有趣的透视现象!(捏在手里的校园雕塑)(可以用脚轻轻登着的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谁能解释一下呢?生:这是我们视觉产生的错觉,由于近大远小的规律所导致的。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案设计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内容:理解风景画的情感因素了解风景画的透视学习风景画构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风景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构图,能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要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理解风景画作品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的情感倾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风景画的透视规律,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师: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些美丽的风景。
(伴随音乐展示一组邵阳的风景图片。
)师:这是哪里的美景?生:邵阳。
师:这是我们的家乡,邵阳的美景。
家乡的很多风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家乡的风景。
二、讲授新课1、大眼睛,找规律展示两幅风景画,图中的景物与生活中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为什么?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同样大小的物体,离我们近的大,远的小,近的高,远的矮,近的宽,远的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
2、学习透视概念,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
透视:一门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规律的学科,在绘画中,艺术家借助透视学知识,解决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
视平线:与眼睛视线等高,是画面中假设的一条横线。
心点:在人眼睛的正前方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上,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
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3.学到这,有些同学肯定要问了,透视在绘画中怎么表现出来的呢?我向同学们推荐一位画家,他生长在蒙古大草原,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他画了许多表现大草原的作品,他就是蒙古画家朝戈。
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么讲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表现出来的。
4.展示分析朝戈的作品《草原的路》(1)小组交流教师问题:朝戈是怎样表现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的感觉的。
湘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4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教材分析:《画家乡的风景》属于课程标准中“造型_表现”的学习领域。
本课以讲授风景画中的透视规律为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组织构图和绘制表现的能力。
透视关系是画风景画的基础,是学生应用于绘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通过对风景画的欣赏,感受祖国的壮美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对风景画的情感体验。
从风景画中认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透视的规律,深化学生对风景画中基本透视现象的把握。
尝试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画一幅家乡的风景画。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方法包括——借助网络搜索的美景欣赏激发学生兴趣的陶冶法,用课件演示直接感知风景画中透视的演示法,用引导探究为主探讨透视规律的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用实际训练绘制风景画的实习作业法,以及课后自己上网查阅资料的实践法等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
学生自学朝戈作品《草原的路》,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使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1、知识要点:透视规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2、除透视外,风景画中的还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构图)二、讲授。
1、决定一幅画面形象的位置关系的关键使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也是画面的构图形式线。
如何理解构图形式线?欣赏并分析教材第4~5页素描风景画。
请四名学生上台勾画,其他学生在下面勾画(简单的几何形、线)能体现画面形象特点的形式线。
师生点评,把握画形式线的方法。
2、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
分析几幅风景素描。
对应原作分析,感受不同取景范围、画面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
师生总结:取景范围根据实际大小适中;绘制角度以寻找适合画面为主;方形构图:宜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横长构图:宜表现开阔、壮观的感觉;竖长构图:宜表现崇高、挺拔的感觉。
(精编1)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案2 湘美版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尝试分析体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尝试赏析美术作品,并能够运用透视规律,绘制家乡的风景2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想象能力尚有差距。
所以本学期的教学要根据各班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在原有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
3重点难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及应用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练习】画家乡的风景一、情境导入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涌现了许多的美好事物,当然也有许多的美好在悄然逝去。
用画笔留住美丽,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首先就来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
展示课件图片,学生欣赏。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一)风景画的概念学生欣赏作品,从中找出风景画,理解什么是风景画。
(二)、透视引导学生欣赏《村道》、《母亲湖》,总结大地的层次和道路应该如何在纸张上表现出来(大地的形象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构成路的形状以斜线最终消失在大地上)。
最后教师总结出平行透视乃至整个透视学在画面上的表现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归纳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手表现手法的区别(前者总结为“中间小两边大”,后者总结为“中间大两边小”)。
(三)、透视的应用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出哪些是平行透视,哪些是成角透视。
2、引导学生用手拿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3、教会学生如何在平行透视的整体景观中置入成角透视的具体物体,并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对教材上“学生作品”的结构分析图。
4、根据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和学生在黑板上的完成情况,总结描绘风景的步骤(1、选择风景。
2、用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3、先从主体入手进行细节刻画。
4、调整画面布局。
5、着色)(四)风景画中的构图形式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找出有的呈现S形,三角形、垂直形等。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 画家乡风景 教案设计
1、出示一幅平行透视风景图片,并向学生展示这幅图片的视平线、心点、消失线。2、播放提前录好的绘制平行透视图的微课。
3、学生尝试绘制风景透视结构图。
教师发现学生绘制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指出修改。
四、展示与评价
老师挑选与学生选送作业结合展示。
评价时从学生的理解出发进行评价。
五、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下节课所需学习用具。
2、安排了自主研读和展示评价环节,有意识培养学生读文本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校电子备课单
板
书
设
计
画家乡的风景
平行透视
1、术语:视平线、心点
2、经典作品《村道》
3、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作
业
设
计
绘制平行透视风景结构图,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学反思及
随笔
1、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能否掌握平行透视的特点,运用规律绘制画面空间感,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个是在复印好的《村道》作品上找出视平线和心点的位置并画出来,让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明白和理解透视;另一个就是自己提前做了一个微课,让学生观看绘制步骤增强理解。
从画面引导学生想去自己尝试的欲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读文本的能力。
培养学生寻找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生对平行透视概念的理解。
动手操作,加强直观感受。
动手操作,加强直观感受。
与别人交流的目的是看自己找的对不对,对平行透视理解的如何。
亲身实践,感受更明显。
培养学生评述能力,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提高自信心。
1、自主研读文本第2、3页、第7页链接1-4点。尝试提出关于透视现象的一两个问题。
初中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念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倾向。
2,能运用平行透视或者成角透视的原理,参考摄影图片绘制素描风景作品。
3,能选择具有表现力的构图,绘制家乡的风景印象,体现对家乡的感受。
2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在户外活动或者在外出旅游时,都喜欢用相机,手机等拍摄一些风景照片,有些还把自己和同路人一并拍进风景中!真所谓”我在桥上观风景,旁人在观赏桥和我“!以此来记录自己的旅程,表达内心的感受。
可是,如何教会人们不用拍照,仅凭一些简单的工具、材料:铅笔、炭笔、中性笔、圆珠笔,或者一些简单的上色工具材料:油画棒、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或者简单的水粉画、水彩画工具材料,来描绘身边的风景,就显得比较有趣了。
相信同学们很快就回会喜欢上,爱上这一个集兴趣性、情感性、专业技术性于一体的趣味活动的!
3重点难点
风景画的取景、构图、透视等相关知识;运用透视、构图的知识来画家乡的风景;初步学习参考摄影作品来改画成风景画,为将来有可能参加的美术高考奠定一定的基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参考摄影照片改画成风景画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焦点透视等知识;
2,运用以上透视知识把摄影作品改画成风景画。
学时重点
通过学习绘制素描风景来学习焦点透视规律。
学时难点。
美术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
《画家乡的风景》
发现透视美
平面透视 心点 近大远小
(一点)近长远短
成角透视 视平线 近高远低
(两点) 近宽远窄
美术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
课题:《画家乡的风景》
教材版本:湘版
学校:学校
授课人:授课年级:七年级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课时划分:第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纸质教具,勾线笔,画纸,奖品
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把学生对美术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画家乡的风景》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感受、学习、体验风景画中的透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表现透视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美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风景的情感。
生看
生说
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
讲
授
新
课
(30min)
欣赏(10min):
(播放著名景点的图片)
师:这么些风景你们觉得美吗?你们为什么会觉得美?你们是用是用什么方式欣赏风景中的美?
师:今天老师要以美术的角度,让你们发现风景中的透视美。
(师归类总结学生的语言,从而利用风景图引出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知识点,并且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初步让学生掌握表现风景画的透视现象和画面构图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风景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风景画透视现象。
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教材分析:《画家乡的风景》属于课程标准中“造型_表现”的学习领域。
本课以讲授风景画中的透视规律为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组织构图和绘制表现的能力。
透视关系是画风景画的基础,是学生应用于绘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通过对风景画的欣赏,感受祖国的壮美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对风景画的情感体验。
从风景画中认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透视的规律,深化学生对风景画中基本透视现象的把握。
尝试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画一幅家乡的风景画。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方法包括——借助网络搜索的美景欣赏激发学生兴趣的陶冶法,用课件演示直接感知风景画中透视的演示法,用引导探究为主探讨透视规律的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用实际训练绘制风景画的实习作业法,以及课后自己上网查阅资料的实践法等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
学生自学朝戈作品《草原的路》,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使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1、知识要点:透视规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2、除透视外,风景画中的还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构图)二、讲授。
1、决定一幅画面形象的位置关系的关键使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也是画面的构图形式线。
如何理解构图形式线?欣赏并分析教材第4~5页素描风景画。
请四名学生上台勾画,其他学生在下面勾画(简单的几何形、线)能体现画面形象特点的形式线。
师生点评,把握画形式线的方法。
2、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
分析几幅风景素描。
对应原作分析,感受不同取景范围、画面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
师生总结:取景范围根据实际大小适中;绘制角度以寻找适合画面为主;方形构图:宜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横长构图:宜表现开阔、壮观的感觉;竖长构图:宜表现崇高、挺拔的感觉。
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案2
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案2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尝试分析体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尝试赏析美术作品,并能够运用透视规律,绘制家乡的风景2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想象能力尚有差距。
所以本学期的教学要根据各班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在原有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
3重点难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及应用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练习】画家乡的风景一、情境导入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涌现了许多的美好事物,当然也有许多的美好在悄然逝去。
用画笔留住美丽,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首先就来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
展示课件图片,学生欣赏。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一)风景画的概念学生欣赏作品,从中找出风景画,理解什么是风景画。
(二)、透视引导学生欣赏《村道》、《母亲湖》,总结大地的层次和道路应该如何在纸张上表现出来(大地的形象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构成路的形状以斜线最终消失在大地上)。
最后教师总结出平行透视乃至整个透视学在画面上的表现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归纳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手表现手法的区别(前者总结为“中间小两边大”,后者总结为“中间大两边小”)。
(三)、透视的应用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出哪些是平行透视,哪些是成角透视。
2、引导学生用手拿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3、教会学生如何在平行透视的整体景观中置入成角透视的具体物体,并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对教材上“学生作品”的结构分析图。
4、根据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和学生在黑板上的完成情况,总结描绘风景的步骤(1、选择风景。
2、用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3、先从主体入手进行细节刻画。
4、调整画面布局。
5、着色)(四)风景画中的构图形式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找出有的呈现S形,三角形、垂直形等。
湘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优秀教案1(重点资料).docx
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学生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并能够运用透视规律绘制风景画。
4.1.2学时重点1、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平且运用到会绘画中。
4.1.3学时难点理解两种透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
聆听歌曲《家乡》——韩红ppt播放歌曲中日喀则的美丽景色。
感受歌手对家乡的热爱。
音乐家通常通过作词作曲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画家通过画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欣赏朱宣咸的《江南仲夏》、《红樱桃映绿芭蕉》时光催红了樱桃、时光染绿了芭蕉,作者把他多年的思乡情景,完善于这似有似无的意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的时光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年华易逝,乡愁愈浓,人生易老的感叹。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着热爱的一片炽土,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共同的家乡——兴义,我们兴义都有哪些美丽景色呢?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大家基本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钱,有句话叫“纸币是国家的名片”,那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的“名片”了吗?人民币背面所描绘的景色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这节课,首先就来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因此也可以说,人民币的设计师和我们这节课一样,也在“画家乡的风景”。
简介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背面的图景:1元-杭州西湖三潭印月,5元-山东泰山日出,10元-长江巫峡,20元-桂林山水,50元-拉萨布达拉宫,100元-北京人民大会堂。
活动2【讲授】(一)、平行透视(一点透视)1、出示面值为一元的人民币背面,讨论其展示的“三潭印月”和教材上《草原的路》有何异曲同工之处。
2、学生讨论,并谈自己的理解。
3、教师总结,引出平行透视的概念。
4、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一个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图案也用了平行透视的方法(100元)。
5、要求学生关注100元人民币背面左方的柱子,最后教师总结出平行透视乃至整个透视学在画面上的表现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下年级下册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案设计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目标通过对风景画的欣赏,感受祖国的壮美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对风景画的情感体验。
从风景画中认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透视的规律,深化学生对风景画中基本透视现象的把握。
尝试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画一幅家乡的风景画。
教材分析《画家乡的风景》是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本课以讲授风景画中的透视规律为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组织构图和绘制表现的能力。
透视关系是画风景画的基础,是学生应用于绘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知识点。
教学方法本课借助网络搜索的美景欣赏激发学生兴趣的陶冶法,用课件演示直接感知风景画中透视的演示法,用引导探究为主探讨透视规律的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用实际训练绘制风景画的实习作业法,以及课后自己实践方法等。
教学过程一、美景欣赏,导入新课:欣赏一组清新美丽的风景画。
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秀美山河,让我们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如果让你用画笔去表现这些美景,你该怎么画呢?二、分析作品,探究透视:1、分析油画作品,了解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欣赏并分析表现内蒙古草原壮美风情的油画作品《草原的路》分小组讨论这幅作品的构图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辽阔草原上草地的形状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构成小路的斜线消失于地平线上。
2、看线条结构图,说出使画面产生前后空间感的秘密是什么?(课件线条演示)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前后景物距离的宽窄变化,纵向斜线消失了的现象。
将上图中的斜线改为直线,感觉有什么变化?(课件线条演示)归纳总结:水平线的距离变化产生空间深远感,这两种空间感的变化体现了风景画中的透视。
三、认识透视,点拨规律:1、透视概念透视是一门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绘画中,艺术家借助透视的知识来解决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
透视的基本方法有: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2、分析总结平行透视及规律欣赏图片,分小组讨论。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案设计
通过分析作品构图,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理解风景画作品中体现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
了解风景画中的构图因素;掌握风景画中的构图形式,能运用透视、构图知识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及掌握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学法指导
通过欣赏大自然风景图片,让学生了解风景画中的透视关系
教学教具
教学时间
画家乡风景
总课时
课 题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以风景画的构图展开教学,通过分析著名绘画作品的构图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构图均衡和有丰富变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构图的表现形式;重点以形式线及取景范围和画幅形状,帮助学生了解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构图意识。
知识与能力:
四.总结与课后整理(3分钟)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继续观察生活,尝试赏析艺术作品,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二次背课
2. 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
分析四幅风景素描;四幅不同取景范围图例;四幅不同画幅形状图例。
对应原作分析,感受不同取景范围、画面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
师生总结:常见的风景构图有
取景范围根据实际大小适中;
绘制角度以寻找适合画面为主;
三角形构图:宜表现平稳近景
1.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构图形式,பைடு நூலகம்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构图分析与学习,加强构图在作品中的自主应用。
3. 能通过摄影图片,表现出透视、构图合理的风景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构图知识,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知识思维,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1 湘美版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 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于透视知识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有生活经验做铺垫理解起来不是很难,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2、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欣赏家乡自然风景(3分钟)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典型作业评比;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活动2【讲授】《风景画的透视》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水平线:开阔斜线:深远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透视的规律2.透视知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自学第7页概念)(1)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对照透视图;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2)袁运秿《马棚》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对照透视图;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欣赏古元作品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共阅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
运用透视、构
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使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课堂活动案:
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提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1
斜线:深远
(3)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
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检测案:
1、学生实践创作,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表现相结合,为以后的创作作品打好基础。
2.通过交流体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问题,学会用评价自己与他人。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表现。
4.对照透视图;
5.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6.
7.
8.
9.
10.
11.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教学反思:
《画家乡的风景》第二课时
预习案:
预习苏天赐作品《太湖山村》、农民画《水乡春浓》,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构图均衡和有丰富变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构图的表现形式;重点以形式线及取景范围
识。
2、如何构图,结合课本4副绘画作品分析。
三、交流提高: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检测案: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通过想象,将课本风景作品以局部扩展,描绘成一幅完整的风景画。
2、参考风景图片,改变原画色彩关系或形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