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研究
认真实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课程育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教学是向先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先生思想道德本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掌握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浸透的基本准绳、常用方法、实行内容和途径。
上面我将具体阐述:一、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育人1.课前预备教师提早进入教室,走进课堂要穿着服饰得体,精神饱满,表情亲切自然,环视全体先生,掌握先生课前预备情况,关注到每个先生的情绪形状,做好充分课前预备。
2. 课上教学教学中言语得当,教容教态自信大方,亲和力强,建筑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
关注到全体先生,关爱特殊先生,给每个先生发言的机会。
讲课中身体形状端庄,举止得体,不依托在讲台,不坐着讲课,不翘二郎腿,与先生交流要面带愁容,言语亲切和蔼,多运用文明用语,多鼓励、欣赏先生,激励先生自动考虑和表达。
板书书写端正,让先生看得清楚。
关注先生的写字、听课姿势和合作交流和问答成绩的礼仪。
下课不拖堂,注重礼节示范。
3. 课后评价批改作业及时不拖延,批改规范,笔迹工整,反馈言语多以赞誉、激励为主,激发先生学习兴味,帮助先生建立决心。
二、在教学内容实行中育人德育浸透要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充分发掘本学科包含的内在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浸透;把握学科特点,加强德育浸透的生动性有效性;寻求最好结合点,把握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最好机遇;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行德育浸透的目的;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浸透德育,是每个教师该当努力做到的。
作为一位教师,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溶于课堂教学。
只需这样,才能使先生学好知识的同时,进步思想本质。
教学中浸透德育方式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样才能做到扎实有效。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新的学期不知不觉中又来了,对于我们2020年又是一个充满动力和压力的一年。
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
无无论你是班主任还是主课教师,我们都应该把德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理解做人的道理,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
那么,我们如何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呢?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了以下总结。
第一,关爱学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要热爱我们的事业,这样才能热爱我们的学生。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上一年,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差生,由于成绩差便很自卑,因为他在初中一直成绩不错,而到高中成绩却逐步下滑,让他以往的良好心态当然无存,从而差之又差、自暴自弃,也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在平常的学习时间内总是以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甚至要辍学,家长很发愁。
我不是他的班主任但是我知道了他的情况,总是在他来上课的时候提问他,下课时询问他有什么不懂。
后来他的地理有不及格到及格再到优秀。
在他取得好的成绩后,我才找他做了简单谈话。
通过谈话我知道只是我简单的关注,让他获得了信心。
现在他在进步。
我很高兴,如果我也采取冷漠的态度觉得他没有救了,那他可能从此再也不能重拾自信了。
其实学生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当然,我倾向于欢迎你们,喜欢接近你们,全心全意地接受你们的教育和指导。
相反,如果他们觉得你不爱生活,他们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怀疑、厌恶甚至抵制的消极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多么努力,他们都不会接受。
因此,有爱是教师取得教育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他们爱学生越深,教育效果越好。
第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同时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品德和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够成为有责任感、爱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用于实现这种目标。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自己应该展示出积极的道德属性,以身作则,发展高尚的道德品质。
只有通过自己真实的行为表达,才能真正影响学生。
教师应该尽量做到公正、真诚和尊重每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道德榜样。
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在讨论历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评价历史人物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伦理和道德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第三,教师可以在学科内容中融入一些道德教育元素。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选择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文学作品,教授学生品味美好的文学情感,培养情感的调控能力。
在科学课上,可以从事例中选取一些道德议题,让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应对科技进步的道德担当。
第四,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来培养其道德耐力和责任感。
学生参与义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可以切身体验到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等道德价值,通过实践得到深刻的理解。
最后,学校和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
学生自治组织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责任感和经验,在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公正公平的原则、忍让和社交技巧等。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的榜样力量、教学内容的融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将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做到知行合一,将德育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要“全面育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
因此,“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始终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精神,努力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基础。
一、学校德育的原则在抓好德育方面,我们应坚持“全员参与、面向全体、贯穿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原则和“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性,要求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目前,在新课程评价标准中,把有无“德育”、“觉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德育目标已成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和行动。
二、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点许多革命前辈由于在课堂上学了XXX、XXX的作品,于是走上了革命的道路;XXX也正是在课堂上听了老师讲的XXX猜想,才产生了摘取皇冠上明珠的强烈愿望,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大数学家。
多少人正是通过具体学科的研究,吸取了丰富的德育营养,才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坚定了奋斗信念,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了爱与憎,明辨了是与非,养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
不难看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1、教学内容具有厚实的德育资源从各学科教材中不难发现,它们不但包罗有爱国主义、个人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幻想信念的内容,还包罗有哲学原理、品德标准、行为规范的内容;不但包罗有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气吞山河的人物、惊心动魄的事件,还包罗有各国的山川风貌、世界的风云变幻的内容;不但包罗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包罗有呈目前教材中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行为美的内容。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和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素养和道德行为。
首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学风格、态度等,塑造道德榜样形象,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同时,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德育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例如,当教授生物学中的生态环保时,可以让学生从道德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以及每个人应该怎样履行环保的责任。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
在科学课堂中,可以通过讲述和讨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道德问题,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例如,讨论科学家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科学实验中的道德问题、遗传科学中的伦理问题等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来解决道德问题。
例如,在学习动物保护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参与救助流浪动物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和乐趣,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
科学是客观、合理、严谨的,要做到客观,就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不带有主观偏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同时,要强调科学实验中的安全和诚信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同时要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抄袭、不欺骗等诚信行为。
最后,通过学习小学科学学科中的科学发展历程和科学家的伦理道德问题,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敬佩之情,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品质和精神。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11篇】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11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精选11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究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推动其长远开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针对学生的德育根底,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
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标准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一)识字与写字方面。
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标准、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
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标准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存,理解生词的意义。
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
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常积存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奇感的词句;依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情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欢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的灵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渗透德育是教育的常识。
下面我们来论述一下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渗透德育的核心思想众所周知,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但是在学科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容易被忽视。
要使学科教育渗透德育,首先要确立渗透德育的核心思想。
德育渗透学科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将德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使学科教学成为德育教学的一部分。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念、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渗透德育的方法和途径1. 设计德育主题的教学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与德育相关的主题内容,如生命教育、环保教育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观念。
比如在生物课上,可以讲授关于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
在地理课上,可以讲授环保知识,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在语文课上,可以讲授一些感人的故事,启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情感。
2. 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3. 设计德育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设计一些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的力量。
比如在生物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教育学生珍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在地理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公益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意义。
在语文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到老人院进行慰问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幸福。
通过这些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渗透德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们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和实践。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是通过学科教学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
科学教育是培养有德的高素质学生,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
让学生在科学课上认识、探索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时机。
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应通过以下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1、在学习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
最根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
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
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在小组实验?磁跌?,有一组说他们不能使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我就让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都肯定了他们连接方法,但还是没有吸引起大头钉来。
于是,我就首先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他们就一一换实验材料,结果他们发现是一根导断了,当他们换好材料后他们成功了,这样使他们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细节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勉强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
〞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
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
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方案,实验时要细致等等。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
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和原则一、德育渗透的途径1. 课程内容设计:学科德育应融入到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设计中,通过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关怀和社会正义;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中培养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 学科实践活动:学科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科德育的重要渠道。
通过开展各种学科实践活动,如实验、调研、实地考察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科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学科评价体系:学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除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可以通过班级评议、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道德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二、德育渗透的原则1. 个性化原则:学科德育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德育需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综合性原则:学科德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科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美感、情感和道德等方面。
德育不应与学科教学相割裂,而是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实现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3. 实践性原则:学科德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几个方法
• 4、强调思想升华。有些教学内容不仅用以有目的的渗透德育, 而且要在学生情感、思想上升华,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 5、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的德育内容,用一般的 讲授、探究和交流的渗透方法,感觉生硬,如果运用现代化的教 学手段,就会使德育渗透得直观、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只是单一的知识体系,他们都有价值观体系, 有科学态度、民族精神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中,我们不能仅仅教书,一定要在教书中有目的的渗透的 德育,做好育人工作
学科中渗透德育的几个方 法
• 科学渗透德育既有随机性,又有针对性;既有自然性又有生动性。 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 渗透的方法因时因地因学生,需灵、增加德育内容。增加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材料,是最直接的德 育渗透,在各学科教材中,有意增加了实施德育渗透的内容,科 任教师在用好这些材料的基础上,要灵活的选择和增加德育材料。
• 2、挖掘德育因素。各科教材中除明显的德育材料外,还不同程 度地存在一些隐含的德育因素,把这些隐含在学科知识中的德育 因素挖掘出来,寓德育与知识教学中,这样学科德育工作必将大 有作为。
• 3、注意德育联系。有些教学内容本身谈不上德育因素,但如果 把它同现实联系起来,就会产生明显的德育意义,这样德育也就 自然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的血肉之中。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二)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包括实验、实习、参观、调查、生产 劳动等。人的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一点儿也离 不开实践活动,任何知识、思想、能力、情操地 发展和完善都是实践活动的结果。实践教学有利 于学生了解社会、转变观念、增强信念、锻炼意 志、掌握技巧、培养劳动习惯等,是提高学生实 践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的重要环节。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认真组织 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要重视它在学员学会做事方 面的作用,而且要重视它在学员学会做人方面的 作用,充分发挥教学实践的育人功能。
(三)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教育活动。第二课 堂活动范围很广,内容丰富多彩,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对学 生的身心发展有特殊的意义。第二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 的思想品德,开发学生智慧才能,增强学生体质和审美情趣, 以多样化方式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可以实现多重教育任务。 第二课堂以其特有的形式,把德育内容和要求隐含在自己的 活动中,容易跨越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课堂教学不易获得的教育效果。 尽管第二课堂的教育意义是大家公认的,但一些学校和教师 对它的重视程度远不及课堂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 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人只重视课堂教学,教学计划得到了认 真落实。然而,第二课堂则很随意,可以被占用,也可以被 取消;有时开展一些活动,也仅仅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调节 方式,很少下功夫挖掘它在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方面的潜能, 从而大大削弱了第二课堂的作用。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 像重视课堂教学那样重视第二课堂,认真落实第二课堂教育 实施计划,努力提高第二课堂的教育效果。
育的主要途径, 德育渗透是以教学为存在前提。 教学中的课堂讲授、教学实践和 第二课堂是德育渗透的主渠道。
(一)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 开发智力、提高认知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目前占用教学时间最多 的。课堂讲授在学生品德心理形成过程中起着灌输思想、提高道德 认识能力、培养思想感情的作用。课堂讲授带有明显的学科特点, 不同学科德育渗透有着各自的优势。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学 校德育的主渠道,它们的教育作用是直接的、毫不隐讳的,教学的 教育作用应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人文学科部分内容也 是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可分为直接式和渗透式。直接式的德育优势 不必多说,渗透式是通过欣赏、抒情、论证、比较等形式唤起学生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情感,陶冶情操。文科教学应遵循 真善美的统一,善必须以真为基础,以美来升华,在传真、扬善、 颂美中启迪学生为善、乐善。自然科学教学的特点是知识技能本身 没有阶级性,但是人们学习、研究、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技能的活动, 却受某种思想意识地支配,受社会伦理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这 里不仅有个动机问题,也有个态度方法问题。尤其是当代自然观、 环境观、发展观以及科学道德观在自然科学教学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指导人们按照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对塑 造高尚人格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成为了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2. 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与传统的分科教育相比,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2.1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心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德育教育那么关注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同理心的公民。
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心,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和他人,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2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学科教育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德育教育那么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2.3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在现实社会中,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能力。
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
3.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灵巧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3.1 教师言传身教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成为学生的典范,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形象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2 融入学科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关道德伦理的案例或者引用相关名言佳句等方式,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和思考有关道德的问题。
3.3 运用故事教育故事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故事或者小说来引导学生思考伦理道德问题,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3.4 进行德育主题讨论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德育主题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展开辩论,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师德育渗透工作计划(精选7篇)
教师德育渗透⼯作计划(精选7篇)教师德育渗透⼯作计划(精选7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将迎来新⼀轮的努⼒,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份⼯作计划了。
但是⼯作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是正确的呢?下⾯是⼩编帮⼤家整理的教师德育渗透⼯作计划(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德育渗透⼯作计划1 ⼀是践⾏师德。
⾯对新学期,我结合⾃⼰的个⼈情况和学⽣的实际情况,注重⾃⼰的道德形象和对学⽣的道德教育。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作,本学期我将对德育⼯作做如下规划: 1、加强学习勇于创新。
我将认真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提⾼履⾏师德的⾃觉性。
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中树⽴崇⾼的道德榜样,升华⾃⼰的道德境界。
古⼈云:见善思齐,不见善⾃省,有效促进了⾃⾝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
2、参与实践,总结经验。
在学习教师道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学习、锤炼、深化、升华,始终以教师⾼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
3、互相学习,共同提⾼。
在⼀所学校⾥,教师善于互相学习,选好的,改坏的,这对教师更好地⼯作,更快地提⾼师德有很⼤的好处。
因此,我也会这样做。
与同事合作,互相⽀持,形成良好的校园⼯作环境。
⼆是⽴⾜学科教学和学科活动,渗透德育。
1、⽤⼼关爱,浸润德育。
如今,学⽣的思想认识已经随着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听到和听到的东西⽽逐渐变得复杂。
⾯对新学期,作为⼀名学科教师,这学期我将重点关注学⽣⼈格的形成,关注他们的情感世界,使他们以根深蒂固的情感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加强规范学习,渗透德育。
落实学⽣德育内容,关注主渠道。
教育他们,学⽣只有⾔⾏⼀致,才能算是良好的道德品质。
3、加强教师⾃⾝修养,渗透德育。
教师也应该是品德优秀的播种者。
⼀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学⽣是做好⼀切⼯作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提⾼学⽣的道德⽔平,教育教学⼯作才能收到“相信⽼师”的效果。
4、关⼼爱护学⽣,耐⼼细致做好学⽣思想教育⼯作。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对德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之中的重要性,作了进一步强调。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德育功能有机地落实到教学中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和大家交流。
一、以人为本,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1.做学生的大朋友,与学生同欢乐,共忧愁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
”这一点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我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我作为教师的德育功能。
以学生的“大朋友”和学生的身份,与他们交往,同他们一起迎接困难,经受考验,一同感受欢乐和忧愁。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一同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2.做学生的好榜样,以身垂范教师自身就是独特资源,言传重于身教。
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所表露的良好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而深远。
因此教师应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表率,让学生体验严谨务实的作风和深钻细研的科学态度。
3.创设和谐课堂,从“独白”走向“对话”课堂上,我努力使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笑一颦,一个设问或提示,都拉紧学生的视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根本上实现“对话”。
使学生在课堂上转变“要我学”成为“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
课上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同学,使学生在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上找到自信,收获成功,体验快乐!4.利用教材的资源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友好合作、团结互助。
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几个为一个小组,一起动手,使学生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同学间友好合作的好处,从而接受友好合作、团结互助的教育。
二、充分发挥数学知识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1.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中,以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数学的广泛应用和说服力较强的有关数据及引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数学、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刻苦学习。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和价值观。
传统上,德育往往被视为独立于学科教育的一部分,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变革,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观念也逐渐得到重视。
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使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修养的公民。
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渗透道德教育内容。
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有关道德伦理的文章,让他们了解和思考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标准;在数学课上,可以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课外活动: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实现。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和俱乐部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在科学实验室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完成实验,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科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行为和言行去影响学生。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需要,通过独特的教育方式去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
四、评价方式: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评价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现在的评价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察他们的道德行为和品德修养。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学科教育中的德育表现。
小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中心小学26660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可见,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发挥教师人格魅力,进行德育渗透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
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任何教师人格的作用。
”教师是受教育者最直接的榜样,可以说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所以作为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尤为重要。
人常说:言传不如身教。
教师的品质、仪表、言谈举止及学识对受教育者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这些因素都将使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大增,对受教育者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
另外,教师的情感也是德育渗透的特殊载体,对感化人的心灵有一种特殊力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个会意眼神、一个表情达意的手势,都会牵动学生的思绪,一切都会在无声无息中带给学生高尚情感的熏陶。
二、以教材为载体,构建教育框架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
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
教师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楚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体会,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历来是专家学者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也开始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
要想在学科教学中搞好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受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在教学工作中仍较为普遍的存在。
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使学生考高分、拿名次,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要想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要知道,我们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这一标准本身就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求知”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把德育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如果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只重智育,不重德育,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就对不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只有真正转变观念,广大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在教学工作中去重视德育工作,研究德育工作,实践德育工作,渗透德育工作。
二、改变评价模式,激发德育热情.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
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只要考试成绩高,教师的工作就好;只要成绩低,教师的工作就差.甚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发放奖金、评优评模的唯一标准.致使广大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
大量的作业批改,频繁的考试测验,节假日的补课辅导,几乎成了教师的全部工作。
而且,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不得不把精力放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
对于那些升学无望、及格堪忧的学生也只能放弃。
因此,只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科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历来是专家学者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也开始在这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
要想在学科教学中搞好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由于受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在教学工作中仍较为普遍的存在。
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使学生考高分、拿名次,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
要想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要知道,我们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这一标准本身就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求知”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因此,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把德育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如果只重“教书”,不重“育人”;只重智育,不重德育,那就是我们的失职,就对不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
只有真正转变观念,广大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在教学工作中去重视德育工作,研究德育工作,实践德育工作,渗透德育工作。
二、改变评价模式,激发德育热情。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
学
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就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
只要考试成绩高,教师的工作就好;只要成绩低,教师的工作就差。
甚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发放奖金、评优评模的唯一标准。
致使广大教师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因而忽视了德育工作。
大量的作业批改,频繁的考试测验,节假日的补课辅导,几乎成了教师的全部工作。
而且,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不得不把精力放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
对于那些升学无望、及格堪忧的学生也只能放弃。
因此,只有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德育工作。
三、结合学科特点,联系教材内容。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联系教材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之外进行“附加”。
例如,在物理课教学中,我们不能在讲完“阿基米德定律”或是“牛顿定律”之后附加一段思想道德教育,讲什么遵守社会公德或是遵守班级纪律之类的问题。
但可以结合科学家在这些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探索创新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或者暗示学生将来会有更多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定律、定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国争光的信心。
再比如历史课,可以结合我国在封建社会独领风骚的科技文化成就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可以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后的飞速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可以结合近代中过得屈辱历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志和报国之举,等等。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的渗透。
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决不能不顾学科特点,否则,只能是画蛇添足,得不偿失。
四、从大处着眼,从小事抓起。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要高,着眼点要大。
例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身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所有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德育教育的目标和着眼点。
但对于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要求要适当降低,着手点要小。
也就是说,要从小事抓起。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几乎没有面临生死考验的机会,也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
但却常常面临着是与非、善于恶、美与丑的选择,常常面临着进与退、上与下、做与不做的取舍。
这些选择、这些取舍,虽然往往是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却常常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在细节上下足功夫,与微小处做足文章,决不能对那些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
否则,当学生的不良习惯、甚至不良品质养成的时候,在教育起来就会难上十倍、百倍!
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由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还很不成熟,缺乏足够
的目的性和自制力,做起事来随意性很大。
因而,在其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出现反复甚至倒退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千万不要指望通过一两次谈心、教育、批评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学生在这件事上表现出很高尚的品质,在那件事上可能就表现不出来;在今天很有自制力,在明天可能就会令人大失所望,甚至会犯错误,有倒退。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肯给时间让学生改正错误,并且要设法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决不能一味的指责、挖苦,甚至一棍子打死。
因此,任何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准备打持久战,要坚持常抓不懈。
那种集中式和突击式的德育方法是不可取的,是不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的。
六、注重激励,适当表扬。
学生在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出现反复。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设法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看到自己的进步,更要善于激励学生将这种进步发扬光大。
决不能只看到学生身上的缺点,更不能夸大学生身上的缺点,否则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尤其是对那些努力想做好却又没能做好的学生,更要适时鼓励,时时激励。
对于那些进步明显的同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适当的加以表扬。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在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他的进步,并使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和进步的喜悦,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正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七、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只有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只有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切身体会到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面临种种选择,才能让他们真实的体验到书本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才能使他们有意识的用其所学指导自身成长。
因而,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鉴别能力。
比如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保护环境这一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周边的环境状况,让学生切身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合改革开放这一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访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的生活状况,对比现在的生活,感受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合艰苦创业这一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艰苦奋斗精神是否过时的辩论会,以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