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

二节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水的质量特征:
• 酸度和碱度
第一节 概述
• 盐度和氯度:1千克水中碳酸盐转变为氧化物、溴化物 和碘化物转变为氯化物、有机物完全氧化后所含固体 的总克数。
• 硬度 • 溶氧量:25℃时的饱和浓度
[O2 (aq)] = 2.6×10-3 mol/L = 8.32 mg/L
• 清度和色度
化合物直接与 pH值有关,实际涉及到水解和羟基配合物的平
衡过程,该过程往往复杂多变,这里用强电解质的最简单关 系式表述: Me(OH)n(s) → Men+ + nOH根据溶度积表达式 可导出金属离子浓度 等号两边取负对数: Ksp = [Men+][OH-]n [Men+] = Ksp/[OH-]n = Ksp[H+]n/Kwn -lg[Men+] =-lgKsp-nlg[H+] + nlgKw (3-21)
HS- → H+ + S2则总反应: H2S →2 H+ + S2-
K2= 1.3×10-15
K1,2=K1K2=1.16×10-22
三、溶解沉淀平衡
在饱和水溶液中,H2S浓度总是保持在0.1mol/L,则 [H+]2[S2-] = K1,2×[H2S] = 1.16×10-22×0.1 = 1.16×10-23 由于在水溶液中 H 2 S 的二级电离甚微,故可近似认为 [H+] = [HS-],因此可求得溶液中[S2-]浓度:
三、溶解沉淀平衡
第二节 天然水中的平衡
溶解和沉淀是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的重要途径,一般金
属化合物在水中迁移能力,直观地可以用溶解度来衡量。
溶解度小者,迁移能力小; 溶解度大者,迁移能力大。 在固—液平衡体系中,需用溶度积来表征溶解度。

《水环境化学》课件

《水环境化学》课件

水环境化学的重要性 和应用
水环境化学对于保护水资 源、维护环境、促进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体Fra bibliotek溶液中 最多能溶解多少物质,它是 表征物质在水中溶解程度的 重要参数。
离子强度
水中的离子强度是所有阴离 子和阳离子的浓度之和和它 们的电荷平方和之比的平方 根。
pH值
水环境监测方法
通过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体 污染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技术 措施来防治和修复水体污染。
水环境化学的未来
1 水环境化学的发展趋势
未来水环境化学将逐渐转向绿色、可持续和低碳化发展。
2 水环境化学的应用前景
水环境化学需求将继续增长,未来将更多地应用于水资源保护、净化和开发领域。
3 水环境化学的挑战与机遇
水环境化学
水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水环境化学是研究水体的化学性质、污染及 其净化和水质监测的学科。
水环境化学简介
什么是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是研究水及其 体系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 中的各种过程所涉及到的 化学现象的学科。
水环境化学的研究对 象和内容
研究水环境中各种物质的 迁移、转化和去除,以及 不同水环境对生态环境的 影响。
3
物理污染物
有些物理污染物如悬浮物、浮游生物、颗粒物或沉积物都会影响水的质量和可用性。
水的净化与处理
常见水污染物的去除方法
颗粒物、悬浮物主要通过过滤 和沉淀去除,生物污染物主要 通过消毒去除,化学污染物主 要依靠氧化、还原、沉淀和离 子交换等方法除去。
常见水处理技术及其原理
如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反渗 透等技术,利用技术手段将水 中的污染物清除或降低到符合 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标准。

水环境名词解释

水环境名词解释

1.水的自然循环:他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2.水的社会循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不断取用天然水体中的水,经过使用一部分天然水体被消耗,但绝大部分变成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过处理排放,最终重新进入天然水体过程。

3.水资源:一般仅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并逐年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水资源。

4.生态用水:从广义上说,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的水包括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都是生态用水,狭义的生态用水主要指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而需消耗的水资源总量。

5.水灾害:指洪水泛滥,暴雨积水,海潮侵袭和土壤水分过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其中有以洪灾的发生频率最高,损失最为严重。

6.旱灾:其干旱灾害,它是由于土壤水分不足和水源短缺所导致的农业减产,供水不足以及生态破坏所形成的灾害。

7.悬浮物SS:称悬浮固体,它指悬浮在水中的细小固体或胶体物质。

8.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刺激水体中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改变水生生态系统平衡。

这些短生命周期生物的大量死亡和腐化会导致水中溶解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9.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能够长距离迁移,并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10.点源污染:污染源的排污形式为集中在一点或一个可当作一点的小范围内,多有管道收集后进行集中排放。

11.面污染源:又称非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一般分散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通常表现为无组织性。

12.水环境质量标准:简称水质标准。

是为了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基于水环境质量基准结合社会经济技术能力制定的控制环境中各类污染物的浓度水平的限制。

环境化学-王版各章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王版各章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2、环境污染;由于认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3、环境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与生物的物质。

4、优先污染物;指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因而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

5、环境效应;是指由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效果6、环境效应化学: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一次污染;是指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所引起的污染2、二次污染;是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如CO,SO2,NO3、辐射逆温;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

4、地形逆温;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山坡下沉到谷地,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

5、温室效应;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6、光量子产率;化学物质吸收光量子后,所产生的光物理过程或光化学过程相对效率。

7、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随高度的变化通常以气温垂直递减率(Г)表示,即每垂直升高100m,气温的变化值:T-绝对温度,K;Z-高度。

8、光化学反应;物质一般在可见光或紫外线的照射下而产生的化学反应。

9、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10、酸雨;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5的酸性降水。

11、湿沉降;下雨时,高空雨滴吸收包含酸性物质继而降下时再冲刷酸性物质降到地面。

12、干沉降:不下雨时,大气中酸性物质可被植被吸附或重力沉降到地面。

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

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

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水环境在养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养殖水质的稳定性和品质都具有直接影响。

了解养殖水环境的化学知识点,有助于养殖人员更好地维护和管理水质,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

一、pH值pH值是指养殖水中氢离子活性的酸碱度指标。

pH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养殖水中营养物质的溶解度、养殖生物的生理代谢以及细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情况。

不同的养殖对象对pH值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养殖水的pH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和控制。

二、氨氮氨氮是常见的养殖水环境指标之一,主要来自养殖生物的代谢废物和饲料残留物。

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对养殖生物的呼吸和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导致养殖生物的死亡。

因此,合理控制和监测养殖水中的氨氮含量,是维持养殖水质的关键。

三、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具有剧毒的气体,常常由于底泥产生并溶解到养殖水中。

硫化氢对养殖生物的呼吸和生理机能产生严重影响,高浓度的硫化氢还可导致养殖生物的中毒和死亡。

因此,定期清除底泥、增加氧气供应和保持充足的水流是减少硫化氢的重要措施。

四、溶解氧溶解氧是养殖水中最为重要的物理化学指标之一,是维持养殖生物呼吸和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

养殖池塘、养殖箱或养殖槽等养殖设施的氧气供应方式和水流状况会影响养殖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提高养殖水的质量,减少氨氮和硫化氢含量。

五、硬度水的硬度主要由溶解在水中的钙、镁等离子所决定,是衡量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指标。

水的硬度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骨骼发育很重要。

不同的养殖对象对水的硬度要求不同,因此根据养殖对象的要求,适当调节养殖水的硬度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养殖水环境的化学知识点包括pH值、氨氮、硫化氢、溶解氧和水的硬度等。

合理控制和管理这些指标,可以提高养殖水质,保障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养殖水环境化学知识点能对养殖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编辑版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编辑版

第一章绪论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污染控制化学:主要研究控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基础性化学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谓之环境效益。

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分: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

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

环境本底:也称环境背景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浓度)。

环境容量:特定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这里的特定环境功能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

生物半衰期(BHL):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代谢作用下,污染物削减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即生物半衰期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全过程控制模式:主要是通过改变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路线,使不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和副产品,实现废物或排放物的内部循环,达到污染最小量化并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也就是当前政府和学术界所提倡的“循环经济”模式。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总含盐量(TDS):
TDS=[K++Na++Ca2++Mg2+]+[HCO3-+NO3-+Cl-+SO42-
2、天然水的性质
(Characteristic of Natural Waters) (1)碳酸平衡(Balance of H2CO3) 水体中存在四种化合态:
CO2、CO32-、HCO3-、H2CO3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本章重点
1、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 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淀的基本原理;
2、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
3、pE计算;
4、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系数、 挥发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 计算方法。
农药
有机氯 有机磷
多氯联苯 (PCBS) 卤代脂肪烃 醚
单环芳香族化合物 苯酚类和甲酚类 酞酸酯类 多环芳烃(PAH) 亚硝胺和其他化合物
2、金属污染物 (Metal Pollutant)
Cd、 Hg、 Pb、 As、 Cr、 Cu、 Zn、 Tl、 Ni、 Be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强酸 弱酸 强酸弱碱盐
总酸度= [H+]+ [ HCO3-] +2[H2CO3*] - [ OH-] CO2酸度= [H+]+ [H2CO3*] - [CO32-] - [ OH-] 无机酸度= [H+]- [ HCO3-]-2 [CO32-] - [ OH-]
二、水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存在形态
1、有机污染物 (Organic Pollutant)

环境化学课件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课件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可根据其范围的大小分为区域水环境(如流域水环境、城市 水环境等)、全球水环境。对某个特定的地区而言,该区域内的各 种水体如湖泊、水库、河流和地下水等是该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水环境又可分为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地表水环境包 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沼泽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 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等。
图 水环境体系(水体)
<返回>
水环境化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天然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反应机制 、迁移转化和归趋的规律及其化学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环 境化学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的保 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环境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河口、海洋、河流、湖泊等。
研究的特点是: (1)体系非常复杂 离子、分子、胶体微粒 (2)界面现象突出、重要 重金属、有机物附着在胶体微粒面
海湾 海
大洋 海洋沉积物间隙水
DP Dg K
P 0
水循环 Water cycle
1.水的自然循环: 特点:①由降雨量自然循环的大致尺度
②水的性质基本不变 2.水的社会循环 特点:①工业与生活污水的产生与排放是主
要的污染源 ②水的性质不断变化
水资源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水土资源 组合不平衡 ●水量年内及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均衡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Aquatic chemistry
知识点:认识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和污染物的分布形 态,掌握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学 会建立水质模型
重 点:水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难 点:水质模型的建立
水圈:Hydrosphere 1978年.R.A.Horne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缩印版)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缩印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与生产条件。

2.环境科学: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

3.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原理和方法4.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

5.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

6.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7.环境物理效应:是由物理作用引起的。

8.热岛效应:因燃料的燃烧而放出大量热量,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

9.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10.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

11.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

12.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13.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CO、二氧化硫、NO等。

14.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如:臭氧、硫酸盐颗粒物等。

二15.空燃比: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

16.逆温:对流层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

17.污染物的转化:是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如光解、氧化、还原、酸碱中和、聚合等反应,转化成为无毒化合物,从而去除了污染;或者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加重了污染。

18.自由基:又称游离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

19.自由基的稳定性:是指自由基或多或少解离成较小碎片,或通过键断裂进行重排的倾向。

水环境化学资料

水环境化学资料

水环境化学资料绪论:一、我们生活的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水圈的定义:狭义“水圈”是指海洋与陆地各种贮水水体,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盖、沉积物中的间隙水等。

广义“水圈”则还包括其他圈层中存在的水。

世界水资源分布情况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 万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径流总量的5.8%,居世界第四位。

由于人口众多,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220 m3,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中国属于季风气候,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其中北方9 省区,人均水资源不到500 m3,实属水少地区。

特别是近年来,城市人口剧增,生态环境恶化,工农业用水技术落后,浪费严重,水源污染,更使原本贫乏的水“雪上加霜”,而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

天然水质系的构成:水质系、天然水的概念及天然水质系的构成图天然水系的复杂性:水中含有的物质种类繁多,含量相差悬殊水中溶存物质的分散程度复杂:< 1 nm 真溶液状态存在的各种分子、离子1~1,000 nm 胶体分散态>1,000 nm 静置时易沉淀的粗分散态物质(如泥沙颗粒、浮游细菌、微藻等)水中存在的生物种类繁多天然水中化学成分的来源:大气淋溶从岩石、土壤中淋溶(地面径流、地下径流)生物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代谢、尸体腐解)次级反应与交换吸收作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与农业退水二、环境化学与养殖水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控制、改善的原理、技术和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环境化学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来源、存在形态、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控制和治理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它又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化学是从微观的原子水平上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及防治方法,研究其中的化学机制。

研究对象:大气、天然水体及土壤分支学科:环境分析化学、各圈层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化学水环境化学与水产养殖:水环境化学讲授天然水中存在的物质的种类、形态、迁移转化的规律。

水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
一、名词解释 1、水环境化学:研究化学物质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包括浓度、形态和分布)、行为(包括迁移、 转化和归宿)、效应(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及其控制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2、介电常数:是物质相对于真空来说增加电容器电容能力的度量。 3、水分循环:地球上的水连续不断地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 4、岩石的化学风化:岩石圈深部高温、高压、缺氧、缺水、缺 CO2 条件形成的火成岩, 进入地表在低温、低压、有氧、水, CO2 、生物有机体条件下失去平衡被破坏分解的过程。 5、水合作用:水分子通过渗透等作用结合到矿物质晶格中,形成不同数量水分子的晶体。 6、氧化作用:含有还原性元素的岩石、矿物,在与空气接触过程中,被氧化形成可溶性盐。 7、水解作用:岩石中矿物质在水和 CO2 共同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形成可溶性盐。 8、同成分溶解反应:比较典型的同成分溶解反应有 CaCO3 在碳酸体系中的溶解反应。 9、复氧作用:空气中氧溶入天然水进行补充或水中氧逸出。 10、生化需氧量 BOD:在水温为 20℃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生活活动,将 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 11、总需氧量 TOD:Total Oxygen Demand 在 900℃高温下,以铂作催化剂,使水样氧化燃 烧, 用吸收剂吸收测定气体载体氧的减少量, 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12、总有机碳 TOC:Total Oxygen Carbon:在 900℃高温下,以铂作催化剂,使水样氧化燃 烧,测定气体中 CO2 的增量,从而确定水样中总的含碳量,表示水样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 指标。 13、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 :是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氧。主要来源于大气复氧及水生 藻类等的光合作用。 14、水体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和 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 象称为水体污染。 15、水体自净:指受污染的水体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逐渐降 低,经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状态的过程。 16、物理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可沉性固体逐渐沉至水底形成污泥,悬浮物、胶体和溶 解性污染物则因混合稀释而逐渐降低浓度。 17、化学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络合、氧化还原、沉淀反应等而得到净化。 18、生物自净:在生物的作用下,污染物的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或消失. 19、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 河 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 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0、 有毒污染物质: 是指进入生物体后累积到一定数量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化和生理功能 的变化,引起暂时或特久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21、 优先污染物: 指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 染物,亦称优先控制污染物。 22、控制断面:是为了解特定河段水质污染状况而设置的采样断面。一般设在污水与河水充 分混合后的下游。 23、 自净断面: 指河水与污水混合流经一定距离, 由于河流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 水质状况达到基本稳定的断面。自净断面应设在某河段最后一个排污口以下相当距离处。 24、综合模拟方法:将水环境当作多组分多相体系进行热力学平衡计算。这种计算会涉及大 量的同时达到化学平衡的关系式,需要考虑的联立方程很多,有时甚至数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反应进行的条件 ---温度、压力、浓度、介质以及催化剂等对 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 以揭示化学反应的历程和所研究物质的结构与它们反应能力之间的关 系。 26、化学迁移动力学:主要研究化合物通过水 /气、水 /固、水 /生物、气 / 土、气 /生物、水 / 生物界面的运动,其运动的过程和速度受控于化合物自身的性质(蒸汽压、溶解度、辛醇水分配系数等) 。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以预测化合物在环境各相之间的迁移。 27、酸碱电离理论(阿氏水离子论) :在水溶液中解离时所生成的正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 物是酸;所生成的负离子全部是 OHˉ的化合物是碱。 28、Lewis 酸碱电子理论: 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 凡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 29、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任何的分子或离子都称为布郎斯特酸. 30、共轭酸碱对:酸与对应的碱的通过质子传递而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称为酸碱共轭 关系。 酸失去质子后形成的碱被称为该酸的共轭碱; 碱结合质子后形成的酸被称为该碱的共 轭酸。共轭酸与它的共轭碱一起称为共轭酸碱对。 31、拉平效应:溶剂使物质的相对酸碱性区分不出来的作用,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该溶剂 称为拉平溶剂。 32、区分效应:溶剂能使物质的相对酸碱性区分出来的作用,称为溶剂的区分效应。该溶剂 称为区分溶剂。 33、酸度和碱度:酸度:给出质子物质的总量 碱度:接受质子物质的总量 34、水的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 H+的物质总量。 苛性碱度:当滴定到 CT= [CO32-], 这时, 所有的 OH - 被 H+中和, 称为苛性碱度。 酚酞碱度: 当继续滴定到 CT = [HCO3-], 这时, 所有的 CO32-也都被 H+中和, 因此称为 碳酸盐碱度。 总碱度(甲基橙碱度) : 当继续滴定到 CT,CO3 = [H2CO3*], 这时, 所有的 HCO3-也都 被 H+中和,至此,所有对碱度有贡献的物种都被 H+中和,因此称为总碱度。 35、酸度: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包括强酸、弱酸、强酸弱碱盐。 无机酸度:以甲基橙做指示剂,消耗的碱量。 酚酞酸度:以酚酞做指示剂,消耗的碱量。 CO2 酸度:酚酞酸度减去无机酸度。 总酸度:当用标准碱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到 pH=10.8 时,所消耗的酸量。 36、缓冲溶液:能够抵抗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而本身 pH 值不发生显著变化的作用称缓 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叫缓冲溶液。 37、氧化还原反应 : 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失去电子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 得到电子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 38、标准电极电位:指在 25 ℃、有关物种活度都为 1 时的电极电位。 39、电子活度 40、决定电位:若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它体系高得多,则此时该单体系电位几乎等于混合 复杂体系的 pE,该电位称之为“决定电位” 。 41、折点氯化:把加氯量超过折点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 。 42、固氮:分子氮被固定为有机氮。 硝化:氨被氧化为硝酸盐; 硝酸盐的还原:硝酸盐被还原为氧化价态较低的氮化合物; 反硝化: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被还原为 N2。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c)之间的关系可用吸附等温线表达。
Henry 型等温线为直线型
G = k ·c
k:分配系数
Freundlich 型等温线
G = k ·c ·exp(1/n) lgG = lgk + 1/n lgc
Langmuir 型等温线
G = G0·c /(A+c)
1/G = 1/G0 + (A/ G0)(1/c)
①不同离子强度有不同VR曲线,呈指数下降; ②VA与粒子强度无关,只随颗粒间的距离变化; ③不同离子强度有不同的VT曲线;离子强度较小时,综合位能曲 线上出现较大位能峰,排斥力占优势,体系保持分散稳定状态;
离子强度较大时,双电层被压缩,Vmax 降低,一部分颗粒可能超 越该位能峰。
2、异体凝聚理论
②范德化引力和静电排斥力是仅有的作用因素 ③没有化学专属吸附作用 颗粒在水溶液中进行热运动,其平均动能为3/2 kT (2)理论描述 总的综合作用位能:VT = VR + VA VA——由范德华力产生的位能 VR——由静电排斥力所产生的位能
VHale Waihona Puke VRVTVmax
VA
d 两个离子靠得 很近时,要考 虑水化膜阻力
专属吸附: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作用外,尚有加 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该作用不单可以使表 面点荷改变符号,还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 表面上。
项目 作用
离子交换吸附 离子交换作用
电性 表面电荷 动力学
同种电性不发生 不变
快速可逆
专属吸附
范德化力、化学键、氢键、 增水键
同种电性发生 可变
G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
A——常数。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6
1、天然水的组成(离子、溶解气体、水生生物) 天然水是含有可溶性物质和悬浮物的一种天 然溶液。可溶性物质非常复杂,主要是岩石风化 过程中,经过水溶解迁移、搬运到水中的地壳矿 物质。
7
(1)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
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 K+ 、 Na+ 、 Ca2+ 、 Mg2+ 、 HCO3- 、 NO3- 、 Cl- 、 SO42-。 常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95%-99%。 水中这些主要离子,常用来作为表征水体主要化学特征性指标。 硬 Ca2+ HCO3度 Mg2+ CO32碱 度 酸 H+ OH碱 金 属


1 =0.3086 2.24 1 2.24 =0.6914 2.24 1
[ H 2 CO3 ] [ HCO3 ]
*


所以此时[H2CO3*]=α0CT=0.3086×3×10-3molL-1=0.9258×10-3molL-1 [HCO3-]=α1CT=0.6914×3×10-3molL-1=2.0742×10-3molL-1 加酸性废水到pH=6.7,有0.9258×10-3molL-1的H2CO3*生成,故每升河水中要加入 0.9258×10-3mol的H+才能满足上述要求,这相当于每升河水中加入浓度为1×10-2 molL-1的硫酸废水的量V为: V=0.9258×10-3mol/(2×1×10-2molL-1)=0.0463L=46.3mL。因此相当于每升河水中
100 CO2+H2CO3 HCO3CO32-
80 60 40 20 0
2 4 6 pH 8 10 12
28
碳酸化合态分布图的理解: a、总体分布态势:

养殖水环境化学

养殖水环境化学

养殖水环境化学一、养殖水环境化学的概念养殖水环境化学是研究养殖水体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种类、性质及其对养殖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学科。

它是水产养殖学、环境科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

二、养殖水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1、养殖水体中各种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养殖水体中包含大量的化学物质,如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这些物质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生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这些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2、养殖水体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对养殖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同的化学物质对养殖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高浓度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会对养殖生物产生毒害作用,而低浓度的溶解氧则会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生存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这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对养殖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3、养殖水体中化学物质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如何进行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是养殖水环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例如,通过改善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养殖水体的污染。

三、养殖水环境化学的意义1、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水体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通过研究养殖水环境化学,可以了解养殖水体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2、有利于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和质量通过研究养殖水环境化学,可以了解各种化学物质对养殖生物生长和生存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调节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含量,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和质量。

3、有利于保障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养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不仅会对养殖生物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研究养殖水环境化学,可以了解这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对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水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水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水环境化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总硬度HT:在一般天然水中,主要是Ca2+和Mg2+,其他离子含量很少。

通常,水中Ca2+和Mg2+的总含量称为水的总硬度ht碳酸盐硬度(hc):由于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而形成的硬度,经煮沸后可把硬度去掉,这种硬度称为碳酸盐硬度,亦称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HN):由于水中含有CaSO4(CaCl2)和MgSO4(MgCl2)等盐类物质而形成的硬度,煮沸后无法去除。

这种硬度称为非碳酸盐硬度,也称为永久硬度。

当量粒子:对于还原性物质,一个当量粒子是指与1个氢原子具有相同的还原能力的粒子毫克当量:对于还原性物质,与1mg(1mmol)氢的还原能力相等的物质叫做1毫克当量。

含水率定义:树脂含水率一般以每克湿树脂(在水中充分膨胀)所含水分的百分比表示(约50%),并且相应地反映了树脂网架中的孔隙率溶胀性定义:树脂体积变化的现象称为溶胀总交换容量:一定量树脂的活性基团或可交换离子的总数。

工作交换容量:给定工作条件下的实际可用交换容量。

完交换容量:完全交换容量也称最大容量、理论容量,是干燥恒重的单位质量h型或cl型树脂中可交换离子(离子基团)的总数量。

固定床:在离子交换器中填充离子交换树脂(或磺化煤)。

在操作过程中,树脂不会被输送出去,因此被称为固定床复床指阳、阴离子交换器串联使用,达到水的除盐的目的。

半透膜:只允许溶质或溶剂透过的膜称为半透膜。

半透膜属于选择透过性膜。

选择渗透膜:如生物膜和细胞膜。

扩散方法包括自由扩散、辅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透析如果用膜把一个容器分隔成两部分,在膜的一侧放入溶液,在膜的另一侧放入纯水,则把小分子溶质透过膜向纯水侧的迁移过程称为渗析(溶质透过膜的现象)。

渗透如果只有纯水侧的纯水通过膜迁移到溶液侧,但溶质不穿透,则此过程称为渗透(溶剂穿透膜的现象)。

水面的综合散热系数:在单位时间内、水面温度变化1oc时,水体通过单位表面散失的热量变化量,单位:w/(m2?oc)湿空气: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养殖水环境化学 -回复

养殖水环境化学 -回复

养殖水环境化学 -回复
养殖水环境化学是关于养殖水环境中化学成分以及其相互作用和变化的研究。

在养殖水体中,化学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会直接影响养殖生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养殖水环境化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质成分:包括水中的无机盐、溶解氧、氨氮、硫化物、硝酸盐和磷酸盐等化学物质的含量和浓度。

这些物质的变化可能会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免疫力和生殖力产生影响。

2. 水体酸碱度:水体的酸碱度会影响水中溶解氧量、鱼类的呼吸和养殖水生物的适应能力。

酸性或碱性过高的水体会导致养殖生物的生长受限甚至死亡。

3. 水体有机物:包括有机废物和残留的兽药等有机化合物。

有机废物的积累会增加水体的污染风险,而兽药残留可能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4. 水体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抗生素和工业废水排放物等。

这些污染物的积累和浓度超标可能会对养殖生物造成伤害,甚至引发生态系统的紊乱。

养殖水环境化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和调节养殖水质环境中的化学参数,提高养殖生物的健康和养殖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15. BOD:
1. 环境: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2.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潜在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化学特性、行为、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化学科学的重要分支。
3. “臭氧洞”现象:
4. 水体:以相对稳定地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水本身和其中的悬浮物、溶解物、 底泥、水生生物等自然综合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水生生态系统。
5. 自由基: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效应。
6. 土壤污染:是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
11. 植物营养物质:指一类含有大量N、P等植物营养元素的物质。
12. TDS:
13. DO: 溶解氧,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14. 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在外加的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数量,以氧的mg/L表示。
12. LD100:
13. LC50:表示杀死 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单位为PPm 。
14. 总硬度:指水中Ca2+、Mg2+离子的总量,是衡量水质的一项指标。
15. 酸度: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合作用的全部物质的总量,即能放出质子(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总量。
一、 名次解释(2Ⅹ15=30)
1. 水体:以相对稳定地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水本身和其中的悬浮物、溶解物、 底泥、水生生物等自然综合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水生生态系统。

养殖水环境化学复习要点

养殖水环境化学复习要点

水环境化学复习要点水环境化学复习要点:名词解释:3×4=12分填空:1×10=10分判断1×20(或24)简答:30分(6道);或26分(5道)计算:8分论述:20分(2道)一、名词1 水质:指水及其中所存在的各类物质所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性特征。

2 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总量减少或浓度下降,受污水体部分或者全部恢复原状的现象。

3 水体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中将过量的污染物质引入了水体而超过其自净能力导致水质恶化进而影响水体用途的现象。

4水生态系统:各种局部的环境条件以及由其提供的环境因素,同存在于其中的多种水生生物群落组成的严密的统一体。

5 盐度:1kg海水中的Br-和I-含量全部被等当量的Cl-置换,且所有的碳酸盐都转化为氧化物,所有的有机物均已被氧化之后的全部固体物质的总重。

6 酸度:指水体中所含有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亦即能释放处质子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总量。

7 碱度:指水中所含有的能与强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8 饱和量:在一定的溶解条件下气体达到溶解平衡以后,1L水中所含该气体的量。

9 饱和度:溶解氧的实际含量(C)与其具有相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的饱和量(CS)之比。

10 絮凝作用:由于某些作用,使胶粒的动电位降到临界值以下(25-30MV)时,胶粒间的电斥力太弱,无法阻止相互的碰撞,导致胶粒相互聚集沉淀的过程。

11 水化学:专门研究各类天然水体化学组成、分析方法以及水体中各类物质的来源、存在形式、迁移转化过程和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

12 矿化度:是指以一定量过滤水样在105-112℃蒸干称重测定其可溶性固体物质的量,包括水中溶解的非挥发性的有机物。

13 补偿深度:是指生物有机体的分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的水层深度,即补偿点。

养殖水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环境化学复习资料

养殖水环境化学复习资料养殖水环境化学复习资料养殖13级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1、名词解释(1)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海水的总含盐量或盐度就是可变的,但常量成分浓度之间的比值几乎保持恒定。

“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又称为“主要成分恒比关系原理”、“海水组成的恒定性原理”、“Marcet原理”与“Dittmar定律”。

(2)离子总量:离子总量就是指天然水中各种离子的含量之与。

单位: mg/L 、mmol/L或g/kg、mmol/kg。

(3)矿化度:用蒸干称重法得到的无机矿物成分的总量,标准温度:105~110℃,反映淡水水体含盐量的多少。

(4)天然水的依数性:指稀溶液蒸气压下降(Δp),沸点上升(Δt b),冰点下降(Δt f)值都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b)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5)电导率:为在相距1m(或1cm),面积为1m2(或1cm2)的两平行电极之间充满电解质溶液时两电极间具有的电导。

测定的标准温度为25℃。

(6)补偿深度:有机物的分解速率等于合成速率的水层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7)离子强度:就是指电解质溶液中参与电化学反应的离子的有效浓度。

离子活度(a)与浓度(c)之间存在定量的关系,其表达式为:a=γc·c。

(8)离子活度:衡量溶液中存在离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的量度。

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粒子与它的离子氛之间的作用越强,离子强度越大。

(9) 水体自净:在自然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生物代谢废物等异物的侵入、积累导致水体经常遭受污染;另一方面,水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又可将这些有害异物分解转化,降低以至消除其毒性,使受到污染的水体恢复正常机能,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2、天然水中的常量元素。

海水与淡水中都有的常量元素:阳离子:K+、Na+、Ca2+、Mg2+ 阴离子:HCO-、SO42-、Cl-淡水中有CO32-,海水中有H4BO4-、Br、S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总硬度Ht:在一般天然水中,主要是Ca2+和Mg2+,其它离子含量很少,通常以水中Ca2+和Mg2+的总含量称为水的总硬度Ht
碳酸盐硬度(Hc):由于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而形成的硬度,经煮沸后可把硬度去掉,这种硬度称为碳酸盐硬度,亦称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Hn):由于水中含有CaSO4(CaCl2)和MgSO4(MgCl2 )等盐类物质而形成的硬度,经煮沸后也不能去除,这种硬度称为非碳酸盐硬度,亦称永久硬度。

当量粒子:对于还原性物质,一个当量粒子是指与1个氢原子具有相同的还原能力的粒子
毫克当量:对于还原性物质,与1mg(1mmol)氢的还原能力相等的物质叫做1毫克当量。

含水率定义:树脂含水率一般以每克湿树脂(在水中充分膨胀)所含水分的百分比表示(约50%),并且相应地反映了树脂网架中的孔隙率
溶胀性定义:树脂体积变化的现象称为溶胀
全交换容量:一定量树脂所具有的活性基团或可交换离子的总数量。

工作交换容量:在给定工作条件下实际可利用的交换能力。

完交换容量:完全交换容量也称最大容量、理论容量,是干燥恒重的单位质量H型或Cl 型树脂中可交换离子(离子基团)的总数量。

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或磺化煤)装填在离子交换器内。

在操作过程中,树脂不往外输送,所以称之为固定床
复床指阳、阴离子交换器串联使用,达到水的除盐的目的。

半透膜:只允许溶质或溶剂透过的膜称为半透膜。

半透膜属于选择透过性膜。

选择透过性膜:如生物膜、细胞膜,扩散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渗析
如果用膜把一个容器分隔成两部分,在膜的一侧放入溶液,在膜的另一侧放入纯水,则把小分子溶质透过膜向纯水侧的迁移过程称为渗析(溶质透过膜的现象)。

渗透
如果仅纯水侧的纯水透过膜向溶液侧迁移,而溶质不透过,这一过程称为渗透(溶剂透过膜的现象)。

水面的综合散热系数:在单位时间内、水面温度变化1ºC时,水体通过单位表面散失的热量变化量,单位:W/(m2•ºC)
湿空气:干空气和水蒸气所组成的混合空气。

饱和空气:当空气在某一定温度下,吸湿能力达到最大值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处于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

水蒸气的分压称为饱和蒸汽压力。

绝对湿度:每m3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和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比,成为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

相对湿度小的空气吸收水分能力强。

湿空气的密度:每m3湿空气中所含干空气的质量和水蒸气的质量之和。

湿空气的焓(i):表示1kg干空气和含湿量x公斤水蒸气的含热量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