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环境条件
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的高科技产业正在迎来一个新时代。
作为一个拥有全球最大人口数量的国家,中国在这个新时代中的角色非常重要。
在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高科技产业需要更加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强自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树立自己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高科技产业的影响在全球化条件下,世界正在向更高水平的科技发展。
一方面,各国正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大力提升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实现技术领先的目标。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加速了各国之间的经贸联系和技术交流,促进了信息和技术的快速传播和融合。
这些变化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这个新时代中,全球高科技行业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中国高科技产业需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措施,提高自身实力,以便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中国高科技产业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竞争力,以便在全球高科技领域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我国高科技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半导体等领域,我国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未来,我国高科技产业将面临很多机遇。
我国独特的市场、政策环境以及国家战略优势将为我国高科技产业的运营和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和优势。
同时,我国高科技产业也将面临很多挑战。
虽然我国高科技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离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此外,我国高科技产业中的很多企业也还面临着技术创新和研发的困难。
三、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自身技术竞争力为了在全球高科技领域中有所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技术竞争力,还可以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科技产业的研发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因此,政府在这方面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地理环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涵盖了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领域进行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地理环境变化会对科技创新能力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从资源分配、人力资源、跨国合作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首先,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体现在资源分配方面。
不同地域的资源分布差异导致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
例如,某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提供必要的原材料支持科技创新,而缺乏这些资源的地区则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潜力。
此外,地理位置也影响着技术交流和传播的便利程度。
地理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某些地区的交通和通信条件恶化,限制了技术创新的跨地区合作和交流。
其次,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还体现在人力资源方面。
地域间的人口密度和人口素质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到科技创新的能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量,而地理环境变化可能会导致人才流动和人口分布的变化。
一些地区由于气候、自然灾害或经济因素等原因,可能导致人口外流,进而减少了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也会带来科技创新的机遇。
例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可能催生出一些适应性强的科技创新,从而提升了科技创新的能力。
第三,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还体现在跨国合作方面。
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技术的发展。
然而,地理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一些地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互动受到限制。
例如,地域间的冲突和紧张局势可能影响科技创新的合作,使得各国无法充分发挥各自的创新优势。
此外,在某些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也限制了科技创新的跨国合作。
最后,地理环境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还体现在市场需求方面。
地理环境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科技创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地理环境的变化可能激发这种需求。
科技创新的环境条件
科技创新的环境条件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力量。
无论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是提升国家的竞争力,科技创新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科技创新并非孤立发生,它需要一系列有利的环境条件作为支撑。
首先,良好的教育体系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等教育则应为科研创新提供更专业、深入的知识和研究平台。
优质的教育能够为科技创新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科技创新也不可或缺。
社会应当鼓励创新、容忍失败。
在一些文化中,对失败的过度恐惧可能会抑制人们尝试新事物和冒险的意愿。
相反,一个能够接受失败并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机会的社会,会激发更多人勇敢地投身于创新活动。
同时,社会还需要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价值观,让科研人员能够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从而更有动力去追求创新。
充足的科研经费投入是科技创新得以持续的重要保障。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当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长远价值,并愿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之一,也应当积极投入资源进行技术研发,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此外,还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激励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
当创新者的成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他们才有足够的动力去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创新。
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能够明确创新成果的归属和权益,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同时,高效的知识产权执法机制能够及时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在知识产权得到充分保护的环境下,科技创新才能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还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
关于科技创新前提和条件的若干思考
度基础。当代发达 国家形成的科技创新体 系既意味着 发达的国家科技体系 的形成 , 又意味着适应 于科技进 步和转化的经济机制的形成 。科技创新需要经济体制
的适应 和优化 , 良好的经济体制和机制使创新 活动受 到激励 , 促使知识形态的科技创新向物质生产力转换。 实践表明, 正是发达的和完善 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
科技创新 ; 前提 ; 条件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3 2 20 ) 1— 0 1 0 17 7 1 ( 06 O 00 — 4
本 文从体制、 行为 、 思维等方 面, 分析 了当代科技创新 的若干前提和条件 。
关键词
中 图 分类 号 : 3 1 G 1
维普资讯
袁广斌: 关于科技创新前提和条件的若干思考
★
Hale Waihona Puke ★ 关 于科技 创 新前 提 和条 件 的若 干 思 考
袁广斌
( 延安大学校报编辑部 . 陕西
摘 要
延安 7 60 ) 100
当前世界各 国均致 力于科技兴国, 对科技 创新 的前提 和条件进行认 真分析和 深入思考 , 有十分 重要 的意义。 具
其复杂的研究手段作为物质基础的。当前的高精尖领 域的科技研发活动 , 越来越需要有强大而先进 的物质
有的机制对思维创新 、 科技创新的制约也是很大的, 解 决好这些瓶颈 ,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 有利于挖掘或
设施 , 这些高度复杂 、 耗资巨大的先进实验设施是构成 培养对 中国科技创新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对科技创新 首先 社会科技生产体系的物质条件。一个 国家要促进科技 有浓厚兴趣的人。要实现科学技术 的 自主创新 ,
创新 , 就必须大力构建 国家科技体系及与其运转相适
创新基础知识五 硅谷栖息地:创新环境的典范
以硅谷为例, 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成就了无数的创
业 梦 想。 硅谷 的成 功 不只是 一个 创 新项 目的成 功 , 不只是 一
个 创新 团 队的成 功 , 不只是 一 家创业 企业 的成 功 , 一群 也 是 企 业 的成功 , 是一 批 创业者 的成 功 , 是创 新 环境 的典 范 。 更 硅 谷是 如 何成 功的 ? 为什么会成 功 ? 其成 功的 因素是 什么? 等 等 一系 列 问题 , 引来 了企业 家 、 府 官员 、 政 专家 学者 的关
分 为硬 环 境和 软 环 境 , 者是 由物 质环 境 和 刚性 的管理 体 前
新市场 、 的商业模 式 , 新 以及 来 自 界各 地的有 关信 息技 术 世 的创意 , 以最快 的速 度在 硅谷 产生 、 播与付 诸实践 。 能 传
三是流动的高质 量劳动力。 硅谷是吸引人才的磁石,
许 多工 程师 、 科学 家与企 业 家都 曾在硅 谷 接受教 育, 其技 能 可 在具 有挑 战性 的工作 中得 到提高 。 硅谷 劳 动力流动 很快 , 技 术 人才 的跳 槽 , 助于尖 端技 术 在企 业 间共享 , 有 高度流 动 的劳动 力有助 于集 体 学 习, 不仅 促进 知 识 的传播 , 也使专 业 人 员找 到实现 最大 价值 的职位 。 四是 以 结果 为导 向 的精 英 体 制。在硅谷 , 种族 、 年龄 、 资历 和经 验 不能 决 定机 会 与职 位 , 能 与 能力 才是 一 切 的 才 主 宰, 功 的企 业 家都 是能 力超群 的。 成 硅谷 的精 英体 制扫 清 了企业 家 移 民的障碍 。 移 民促使 硅 谷更 加开放 , 机会接 而 有 触 到 其他 地 方 的技 术 和 市场 , 引发了外包 、 同投 资、 并 共 技 术交 流等 , 这些 都是硅 谷活力 的重要 源泉 。
地理环境与科技创新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与科技创新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要素和地理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
科技创新指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地理环境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的特点和条件往往会影响到科技创新的方向和进展。
首先,地理环境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
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各不相同,有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水文资源,有的地区则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推动力。
例如,石油的开采利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又催生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如石油勘探技术、石油加工技术等。
其次,地理环境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质条件不同的地区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一些山区和高原地区常常面临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问题,因此对于交通工具、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有着迫切需求。
而一些海洋地区,则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较高的需求。
这些需求的存在促进了相关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源于对交通快速、便捷的需求;深海勘探和开发技术的创新则来自于对海洋资源的渴求。
另外,地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科技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科技创新能够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对于海洋环境和沿海地区的威胁日益严重,因此需要发展适应性强的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和防洪措施。
最后,科技创新也可以改变和改善地理环境。
科技的发展可以利用好地球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进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精确管理和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避免过度开发破坏环境。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与科技创新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科技创新的环境条件
科技创新的环境条件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医疗技术的突破,从新能源的开发到人工智能的应用,科技创新的成果无处不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模式。
然而,科技创新并非凭空产生,它需要一系列特定的环境条件来孕育和发展。
首先,良好的教育体系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一个全面、优质的教育系统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在高等教育阶段,应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深入研究专业领域,接触前沿科技。
此外,跨学科教育也日益重要,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往往能够激发新的创新思路。
充足的研发资金投入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条件。
科研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买设备、进行实验、聘请专业人员等。
政府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设立科研基金、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
同时,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也应积极投入资金进行自主研发,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风险投资的兴起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为那些具有潜力但尚未成熟的创新项目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在一个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环境中,人们更愿意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要摒弃保守的思维模式,鼓励冒险和探索精神。
对于失败的创新尝试,不应过分苛责,而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权益,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
此外,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也能激发创新灵感。
学术会议、技术论坛、行业协会等平台为科研人员和创新者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成果的推广。
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先进的实验设备、便捷的交通物流等都能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地理环境对科技创新的条件与限制
地理环境对科技创新的条件与限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植被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科技创新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地理环境对科技创新的条件与限制。
其一,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气候的温度、湿度、降水量等都会影响人们的科技创新活动。
例如,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湿润,这种气候不利于设备的运作和保养,也容易导致设备的老化和损坏。
而寒带地区冬季严寒,也会使得科技创新活动受限。
因此,气候的条件限制了科技创新的速度和水平。
其二,地貌对科技创新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不同,对科技创新的条件有着独特的影响。
例如,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合作和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而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科技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科技创新的效率。
其三,植被对科技创新也有一定影响。
植被的茂密程度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科技创新活动。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密,阻碍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而草原地区植被较少,便于人们进行农业和工业活动,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进行。
此外,地理环境还对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产生影响。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平衡,会影响科技创新的条件。
例如,某些地区资源丰富,如石油、金属等,有利于科技创新。
而某些地区资源贫乏,科技创新活动将受到资源的限制。
然而,地理环境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也并非完全负面。
有时候,地理环境的限制能够促使人们寻找新的科技创新途径和解决方案。
例如,沙漠地区水资源匮乏,但人们通过开展节水科技创新,发展了节水灌溉和水资源利用技术,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
另外,地理环境的差异也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
不同地区在面对不同的地理环境限制时,往往会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研究。
这种合作能够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加快技术进步。
总之,地理环境对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条件与限制。
气候、地貌、植被等因素对科技创新的速度和水平产生影响。
谈谈科技创新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谈谈科技创新的实现条件是什么?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实现科技创新,以下是一些关键条件:1. 资金支持科技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
政府、企业和私人投资者都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科技创新的实现。
政府应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并提供税收优惠和创新基金等支持措施。
企业应该增加研发投入,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项目。
私人投资者可以提供风险投资,支持初创企业的科技创新。
2. 人才支持科技创新需要具备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保障良好的教育体系,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十分重要的。
建立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奖励机制,并促进产学研合作,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同时,要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激励机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研究。
3. 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
需要营造鼓励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转移和合作。
政府应该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法规,打造创新驱动的发展环境。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市场需求与技术需求的结合科技创新应该与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结合起来。
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将科技创新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同时,要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与国际科技前沿保持接轨,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 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创新需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和氛围。
要鼓励创新思维,支持不同学科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重视创育和科普宣传,培养公众对科技创新的认知和参与度,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传播。
6. 国际合作与开放交流科技创新需要开放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国际合作机制,推动科技创新的全球化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科技创新需要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市场需求与技术需求的结合、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以及国际合作与开放交流等条件的共同支持。
科技创新的条件与策略研究
科技创新的条件与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了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对于科技创新来说,条件是关键,策略是重点。
本文将从条件和策略两个角度探讨科技创新的相关问题。
一、科技创新的条件探讨1. 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企业来说,要进行科技创新,必须要进行资金的积累和规划。
同时,政府也需要通过一些政策手段,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的企业积极进行科技创新。
2. 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因此,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
同时,政府也需要通过一些政策手段,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到本土进行科技创新。
3. 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至关重要。
只有科技创新的成果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企业和科研机构才有积极的动力去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科技研究。
4. 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不仅仅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鼓励和支持,让人们主动思考,不断创新。
二、科技创新的策略探讨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企业和政府需要一起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2. 推动产学研结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需要加强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把科技创新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3. 革新科技管理模式传统的科技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科技创新需求,政府和企业需要革新科技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科技创新管理方法,以适应现代科技创新的要求。
4.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和政府需要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实现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的有效衔接。
三、总结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将条件和策略结合起来。
唯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一起发力,共同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才能够助推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需要
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环境?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
因此,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文化环境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呢?一、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创新思维是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点。
只有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人们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改进,从而推动科技进步。
二、尊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环境下,人们会更加注重自己所做出来的贡献,并且更加积极地去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励人们进行更多更好地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从而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
三、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资源良好的研究条件和资源是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所必需的。
这包括实验室设备、研究资金、学术交流平台等。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科技创新人才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进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科学研究。
四、注重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一个注重学术道德的环境下,人们会更加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学术规范,不做造假、抄袭等不道德行为。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声誉和地位,同时也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健康和稳定的环境。
五、鼓励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现代科技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一个鼓励团队合作的环境下,人们会更加注重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更加注重团队的整体效益。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更加广泛和丰富的交流平台。
六、注重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一个注重学术交流的环境下,人们会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论坛等活动,与同行进行广泛地交流和合作。
这样可以有效地拓展科技创新人才的视野和思路,同时也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广泛和多元化的资源。
促进科技创新的条件和机制
促进科技创新的条件和机制首先,政策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来引导和支持创新活动。
首先,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物质条件。
其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鼓励和保护创新者的权益。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进程。
其次,教育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
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推广力度,从小学开始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同时,加强高等教育的和创新,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科研人才。
此外,还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技术工人和技术人才,满足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
资金也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科技创新。
此外,还可以建立创新投资基金,为创新项目提供风险投资和创业资金,吸引更多的创新者参与科技创新。
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贷款和融资服务,为创新者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因此,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励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鼓励他们积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
同时,加强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立科研人才的培养体系,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外国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更多的高水平科研人才,提高科技创新的国际水平。
最后,市场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机制之一、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化,减少对科技创新的行政干预,提高市场竞争的强度和效率。
此外,还可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总之,促进科技创新的条件和机制是多方面的,政策、教育、资金、人才和市场等方面都是重要的方面。
研究所科研院校科技条件及保障措施
研究所科研院校科技条件及保障措施研究所科研院校科技条件及保障措施1. 引言科技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
作为科技研究的重要场所,研究所科研院校在提供先进的科技条件和保障措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研究所科研院校在科技条件和保障措施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研究所科研院校的科技条件研究所科研院校作为科学研究的核心,必须提供先进的科技条件来支持科研活动的进行。
科技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实验设备、实验室空间、科研软件、科研资金等。
在这些条件的支持下,科学家可以展开各种实验和研究,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2.1 实验设备优质的实验设备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所科研院校应该提供先进、先进的实验设备,以满足科学家的研究需求。
生物实验室应该配备高精度的显微镜和实验仪器,物理实验室应该配备先进的光谱分析仪和探测设备等。
这些实验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对科学研究的质量和进展至关重要。
2.2 实验室空间科研实验需要有合适的实验室空间来进行。
研究所科研院校应该提供足够的实验室空间来容纳各种实验室设备和实验人员。
充足的实验室空间不仅能保证科学家正常开展科研活动,还能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助于科研成果的取得。
2.3 科研软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研软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研究所科研院校应该提供各种科研软件的授权和支持,以满足科学家的数据分析和模拟需求。
科研软件的使用不仅能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还能推动科学的发展。
2.4 科研资金科学研究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
研究所科研院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科研资金,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资助、企业和机构的科技合作资助等。
科研资金的充足性和合理使用对于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3. 研究所科研院校的科技保障措施除了提供先进的科技条件,研究所科研院校还应该制定科技保障措施来确保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
科技保障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科研设备维护与更新、安全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
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基础条件的调研报告
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基础条件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科技创新能力基础条件的调研报告摘要科技创新是推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然而,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仍然面临着一些基础条件的不足。
本报告通过调研,总结出了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四个主要基础条件,分别是人才、资金、政策和文化。
针对这些基础条件不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以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介绍科技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竞争力的增强。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需要更多的改进和提高。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总结出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基础条件,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提供指导。
背景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世界第14位,其中在知识和技术输出方面位居第一,充分说明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但是,与此同时,中国在某些科技创新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2018年,中国在国际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专利申请数排名第一,但是在high-tech领域专利申请数方面,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仅为第三十一位。
这意味着中国的高科技专利申请数量相对较少,说明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主要核心内容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证明,在科技创新方面,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基础条件包括人才、资金、政策和文化。
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中国在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有很多高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但是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 针对基层科研机构、地方企业及科技服务单位有限的招留、发展和激励人才的措施;2.对于人才培养的实验室设备、教材、科研平台地方投入不够;3. 人才的流动性问题,例如优秀科学家的流失严重,这将给中国科技创新带来很大的挑战。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部条件和社会条件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部条件和社会条件科学技术发展就像一个人追逐梦想的过程,里面有欢笑,也有泪水。
咱们先聊聊内部条件,这可是一根重要的“主线”。
想想看,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白天黑夜都在忙活,有时候眼睛都熬得像熊猫一样。
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那一颗热爱探索的心,还有什么?对了,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啊。
这就好比种树,只有扎根扎稳,才能长得又高又壮。
科学的每一步进步,都是在无数个失败后得来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对吧,咱们谁没摔过跤呢?关键是能否爬起来,继续前行。
然后说说资源,资源这东西就像那口井,水深不深全看你怎么挖。
资金、设备、材料,一个都不能少。
想象一下,假如有个科学家,手里只有个平底锅,结果却想造火箭,哎呀,没门儿!他得有足够的资源,才能把想法变成现实。
就像做饭,材料不齐,连个好吃的汤都做不出来。
再说了,科研这条路,简直就是个“烧钱”的过程,没点资金支持,连想都不敢想。
不过,有了资源,再加上人的智慧,这才是“火花四溅”的时候。
接下来聊聊社会条件,这就有意思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不是一颗孤独的星星,它得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发光发热。
比如说,的支持,相关部门得给点力气。
科学家们总希望能有个“东风”,让他们的研究能顺利进行。
试想一下,假如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鼓励创新的,科研团队简直可以翱翔天际,就像鸟儿一样自由。
而社会的认同感更是不可或缺,人们对科学的信任能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此。
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亲人之间相互扶持,心里暖暖的,做起事来那叫一个得劲儿。
再说了,社会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
假如大家都觉得科技无用,科研就像在沙漠中行走,水源都没有,怎么能活下去呢?所以,咱们得提倡科学精神,让更多人了解科技的魅力。
通过教育、媒体宣传,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大家庭。
想象一下,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地讨论宇宙,未来的科学家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
还有就是社会的多样性,很多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交汇在一起,碰撞出新的火花。
科研工作的环境条件(全版)
科研工作的环境条件(全版)科研工作的环境条件对于研究的顺利进行和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科研工作环境条件。
实验室设施实验室设施是科研工作的基础,良好的实验室设施可以提供科研人员所需的各种实验设备和工具。
一个好的实验室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充足的实验空间,能够满足科研项目的需求。
- 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以支持高质量的实验研究。
- 良好的实验室安全设施,包括防火防爆等措施,确保科研人员的安全。
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是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
有足够的经费支持,科研人员可以购买实验材料、设备和仪器,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提高科研水平。
一个良好的科研经费条件应具备以下特点:- 经费来源广泛,包括政府资助、企业合作等多个渠道。
- 经费使用透明,科研人员可以清楚地知道经费的流向和使用情况。
- 经费的分配公平,不偏袒任何科研团队或个人。
学术资源丰富的学术资源对于科研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科研人员需要有充分的学术资源来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找和学术交流。
一个良好的学术资源环境应提供以下条件:- 图书馆资源丰富,包括纸质书籍和电子资源。
- 学术期刊和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以便科研人员进行文献检索和引用。
- 学术交流平台,包括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科研团队和合作机会一个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应该有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合作机会。
科研团队的力量和合作机会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学术交流。
以下是一个良好的科研团队和合作机会的特点:- 科研团队成员具备专业的科研背景和技能,能够相互合作和支持。
- 科研团队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机制,能够高效地开展科研工作。
- 科研团队有与其他科研机构和学术界的合作机会,可以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应具备以下特点:- 舒适的工作场所,包括良好的办公环境、充足的采光和通风设施。
科技与地理——地理条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科技与地理——地理条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与地理条件息息相关,地理条件对科技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地理学和科技的交叉领域中,人们可以观察到地理条件如何塑造了科技的发展路径,如何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本文将从地球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交通和通信等方面入手,探讨地理条件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球自然环境对科技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地球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貌、地理位置等都会对科技的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这就促使人们在这些地区更加依赖空调、冰箱等科技设备来调节温度,促进生产和生活的便利性。
而在极地地区,冰冻的环境基本上排除了某些科技设备的使用,造成了极地地区科技的相对滞后。
此外,海洋和山区等特殊地理环境也对科技的应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和挑战。
这些地理条件不仅限制了科技的使用范围,也激发了科技创新的潜力。
其次,地理条件对资源的分布以及资源的获取方式也对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源的地理分布差异,决定了各地区的科技生产能力。
一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例如富含矿产资源的地区,往往能够更容易获取到石油、煤矿、金属等重要资源,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那些地理条件较为贫乏的地区,则需要更加依靠技术手段来获得资源。
这种情况下,科技的发展就扮演着填补资源缺口的重要角色。
同时,地理条件对资源的消耗和再生也会影响科技创新的方向。
例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容易进行农业和工业发展,而对于干旱地区,节水和水资源再生技术的研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地理条件还对交通和通信方式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交通和通信技术是科技的重要方向,地理条件会塑造出不同地区的交通和通信方式。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陆地交通相对便利,因此地理上便利的地区更容易形成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随着科技的发展,航空以及海洋交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地理位置得到了进一步弥合,但地理条件依然对交通和通信方式的选择产生着影响。
例如,山区地理条件恶劣,缺乏平坦的道路,因此在山区的交通方式往往是通过修建隧道、索道或使用空中交通工具来解决交通问题。
创新条件情况汇报稿
创新条件情况汇报稿近年来,我国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创新条件不断改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活力不断释放。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创新条件的情况,特向各位汇报如下:一、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
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创新活力。
二、科研机构不断壮大。
我国的科研机构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设施建设、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不断壮大,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企业创新意识增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
随着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得到了转化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科技成果转化的提升也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五、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我国不断加大对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涌现,为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我国的创新条件情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政策环境的优化、科研机构的壮大、企业创新意识的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以及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加强,为我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投入,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我国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促进科技创新的条件和机制
三.企业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多数的技术研发中 心建在企业,科技队伍的主体集中在企业。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 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推动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 中,企业始终面临着竞争的压力,不搞创新, 企业就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企业具有 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
2010年 22日美国《时代》 2010年3月22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 了新美国基金会经济增长项目政策主 任迈克尔. 任迈克尔.林德的一篇文章,认为我们 生活在技术停滞的时代。他认为信息 时代的新发明给生活和工业带来的变 革远不及20世纪初期至中期的一系列 革远不及20世纪初期至中期的一系列 的重大发明。
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步伐相对放慢, 世界科技进步的大趋势为我国提供了 缩小技术差距的机会,可以说是另外 一种形式的战略机遇期。 再通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我国 再通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我国 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 进一步缩小。
二.正确认识科技术创新的不同层次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科技创新分为 发现、发明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三个层次。 发现的目的在于揭示从宏观到微观的物质 发现的目的在于揭示从宏观到微观的物质 世界的存在方式及其运动规律,主要是从 事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科学家的责任和工 作重点。 不应要求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家面向 经济主战场。
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基因测序技术虽然有突 破性进展,但运用基因技术研发新的药物, 如治疗艾滋病、癌症的新药并没有取得实 质性的突破,大多数的研发还处在实验室 阶段。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农作物新品 种,虽然已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但目前 只是在局部农产品生产领域进行具有市场 规模的商业化生产。
与中医的望、闻、问、切以及西医建立在 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的医疗技术相比较,用 基因技术进行医疗诊断已进入到更微观的 分子结构层次,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 破,但是世界上还没有制定出基因技术运 用于医疗临床的标准,同时还有伦理的方 面的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的环境条件刘常勇为何工业文明会起缘自于英国?中国有五千年悠久文化,18世纪的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为何驱动工业文明的科技创新没有发生在中国大地上?这个答案非常简单,因为科技创新需要有孕育的宏观环境,而18世纪的英国正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工业文明兴起于英国。
工业文明孕育之地 --- 伯明翰英国内陆的英格兰中部城市伯明翰,正是孕育科技创新与工业文明发展之地,而它的出现并非偶然1。
伯明翰地区的居民大都是因为逃避宗教迫害而迁居于此,他们崇善宗教信仰自由与商业交易自由。
由于伯明翰地区并非属于英国国教势力范围,它是一个受到英国国会特许的自治城市,因此也不受到英国许多行业公会组织的节制,在这一地区的学者与商人都非常具有活力,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76年于伯明翰地区成立的月协会(Lunar Society),这是一个成员之间可以自由交换想法、支持彼此行动、分享产业信息的一种民间自发性组织。
月协会刚成立的时候有14位会员,在每月月圆的时候举行会议,这样他们在回家时就可以得到月光的帮助。
该协会成员分别从事不同的行业,例如波顿(Matthew Boulton)从事金属与化学工业、加顿(Samuel Galton)从事枪枝制造、瓦特(Watt)从事动力事业,他们对于这些产业的技术创新都有很大的贡献。
月协会可说是人类最早一个以创新为导向的学习型组织,他的成员都具有旺盛的创新与创业企图,他们的兴趣非常广泛,热衷于新知识的学习与分享,并且还能将各种创新构想付诸行动。
如何将科学知识于用于工业与商业活动,是月协会成员的共同兴趣,他们尤其关注技术进步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成员彼此相互交流最新的科学知识,甚至将知识流通网络延伸到美国,邀请富兰克林(Franklin)向他们解说有关磁力与电力的新知识。
他们也非常关心国际贸易的问题,成员之一的波顿就是第一个实行国际营销的制造商。
他将工厂所生产的各种金属用品,如:表炼、鼻烟壶盒、印章、扣子等等,不透过出口商而由自己直接营销到海外。
他认为直接与海外客户接触,不但不需要付出中间商成本,而且可以掌握海外市场信息,减少制造商受到海外市场变动的风险影响。
波顿在1775年邀请瓦特(Watt)加入他的事业,利用瓦特所发明的蒸气机1Sir Adrian Cadbury, The English Midlands: Cradle of Technology, Keynote address at the IAMO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ston University, UK, July 5-7, 1995.引擎,使得工厂产能得到空前的发展。
波顿说:「过去我只有能力为一个国家提供商品,但现在我发现必须要为全世界生产制造才有意义。
」产能规模扩大进而引发管理上的创新需求,包括建立标准零件规格与制造程序。
一项技术创新将会带动一连串的后续创新需求,信息扩散与市场竞争压力,进而驱动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
很讽刺的,工业革命起因于逃避宗教迫害,一群拥有自由思想的解放斗士,在现有社会体制外,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由于他们被排除在当时英国国教统治下的政治、教育、商业体制外,无法获得现有制度中的既得利益,因此必须要自立更生,运用他们的活力与创意,开发出符合个人发展需求的新环境,并将全副精力集中于工业发展与商业活动之中2。
当时伯明翰地区被排除于传统大学教育之外,但也因此该地学校不必受限于传统教育的僵化思想箝制,更为重视历史、地理、数学、科学、机械技能等实用知识的传授与个人能力的养成。
英国第一个成人职业学校,就是在这一个地区首先被设立的。
伯明翰地区的工商人士对于启动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具有重大的贡献,他们的事业范围遍及于钢铁、化学工业、纺织、铁路、银行,以及国际贸易。
例如,被称为钢铁之父的亚伯拉罕、达比(Abraham Darby),发明以焦炭来炼制铁砂的制造过程,建立现代钢铁工业的基础。
而带动技术创新的基础来自于这一地区所孕育的浓厚创业精神,也就是永无止尽的追求成就动机与实现事业梦想。
一般而言,改革型的创新者大都是不满足于现状,并且力图破坏现状(Destructive Innovation)。
而伯明翰地区刚好提供了这类创新者的发挥空间,他们一波一波由欧洲各地移入这一地区,在新知识与新思潮的相互激荡下,工业文明因此孕育成长。
现代高科技产业之乡 --- 硅谷的经验美国学者Saxenian3以旧金山地区硅谷与波士顿地区128号公路,两地区周边之高科技产业发展做为比较研究对象,强调硅谷的成功要归诸于它所形成之环境特征,包括:专业分工、旺盛的创业精神、风险投资业的资金支助、产业之群聚、大量的信息与人力流动、产学密切交流互动、开放的企业文化与弹性的组织、产业间密切的技术合作与策略联盟、产品创新速度快、采取创新的竞争策略等。
旧金山由一介小渔港起家,在十九世纪时以金矿吸引投机者,到了二十世纪,又以创新能力吸引风险投资家,更进而造就高科技产业之乡---硅谷,引领人类进入网络的新世纪。
美国东岸则拥有一切的优势资源,包括金融、教育、科学研究、基础建设、邻近富裕的欧洲,以及128号公路旁很早就奠基的科技产业规模,但2大陸深圳、溫州等地,由於非屬計畫經濟的重鎮,反而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產生最大的創新動力,這與工業文明發生於英國伯明罕地區的現象,十分近似。
3Saxenian所著的「區域優勢」(Regional Advantage ---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一書,強調產業網絡結構、知識流通、文化與組織、競爭方式、人力流動、教育以及基礎建設為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却在这场引领美国进入新经济的高科技产业创新竞赛中不断落后。
这两者间成败的差异主要在前者为一个新兴与创新导向的多元社会,而后者则是一个自足、保守与单一的成熟社会。
东岸的厂商一向自傲于优异的传统及企业文化,具有严谨而完善的内控管理与组织制度,如:柯达、王安、DEC等都是采取垂直整合的发展策略,这些企业习惯在稳定的环境中发展;反之,旧金山则以扮演同性恋之乡、反越战基地、嬉皮发源地、新移民寻梦园而闻名。
柏克莱的学风开放,史丹佛教授多与周边企业关系密切,但美国东岸对于西岸这种破坏传统与大胆创新的行为、人种杂踏与多元文化的环境,却一向嗤之以鼻。
就像18世纪时,初次与西方文明接触的中国,当时乾隆帝对英国使华团说:「朕无求于任何人,尔等速速收起礼物,启程回国。
」中国的自大、孤立、保守,注定他在19世纪以后衰败的命运。
以「创新」为导向的社会一定是个开放的社会,它能够大量吸引各国各地的菁英人才、普遍广泛的接纳多元思想、能够畅通人才与信息的流动、重视创新胜于稳定、排斥权威与阶级、重视个人胜于组织、强调自由竞争与市场开放、鼓励产学研究间大量的知识流通、积极建设知识产业所需之基础环境、鼓励与支持创新的行为,并提供创业者所需的配套环境以及风险资金,形成一个以专业分工为经、产业合作联盟为纬的绵密网络环境,这些才是学习硅谷经验的重点。
创新需要有孕育的环境创新并非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公元一世纪的亚历山大时代,希罗(Hero)描述了河水所带来的力量,但一直到一千七百年以后,希罗的构想才被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所实现。
如果瓦特不生活在伯明翰地区,可能蒸汽机的构想还是无法实现。
可见,实现创新的「环境」比较提供创新的「构想」还要来的重要。
晶体管的基础理论可以回溯到1931年威尔,森所提出的学术论文,但到1947年晶体管才在贝尔实验室被具体的发明出来,而第一个运用晶体管开发出来的收音机产品,则还要到1955年才被新力公司成功的推入市场。
这项晶体管技术商品化过程,由理论发现到具体产品进入市场,大约花了24年的时间。
不过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商品化的速度已经不再以年来计算,在硅谷地区,许多信息科技产品自大学实验室中的理论探索到具体产品进入市场,往往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显然环境是导致上述变化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孕育创新的环境大都需要具备以下的特质:1.拥有大量的外来移民与自由频繁的人力流动;2.自由思想与灵活创意;3.开放且多元化的教育体制,积极的知识创造,形成学习型社会;4.旺盛的创业精神,运用创新追求个人成就的强烈动机;5.不满足于现状,持续进行破坏性创新;6.全球化市场与开放性的自由竞争;7.频繁的异业交流,进行跨领域知识整合;8.旺盛的工商业活动,以经济力量创造财富;由于18世纪的伯明翰比较当时世界其它地区,更具备上述八项孕育创新的环境条件,因此科技创新与工业文明孕育于英国的伯明翰,显然并非是一种意外。
而伯明翰的创新模式扩散至整个欧洲,进而奠定现代西方文明引领以后数百年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影响力延续至今日。
中国社会转型的挑战反观中国社会,开化甚早,在周孔儒家思想影响下,远在汉唐,文化就已达至高点,人力与物力更是丰沛。
不过从西汉直至清末,长达两千年的时间,中国社会一直停滞不变,在安定压倒一切的中心思想,中国很快就近入文化的早熟期4。
而中国一切的制度、思想、文物发展,都建立在维持社会结构不变的基础上。
历史上的古文明,如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印度等,或已夭折,或已转易,其中唯有中国能维持数千年而独存,其原因也是中国文化高度成熟性,并具有强烈追求稳定的特质。
逻辑与数理是科学的基础,而科学又是有系统的知识,但传统中国社会却一向不重视科学,因此知识分子从来不致力于知识在物质文明上的应用,对于工商活动更以贱商视之。
虽说中国古代发明很多,例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算盘等,尤其造纸术西传后,才引发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西方工业基础的铁器冶炼与武力基础的火药技术,更是引进自中国后加以发扬光大。
但为何中国有识之士从未企图运用这些重大发明,引领中国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为何中国的知识分子忽视理性的科学研究,而崇善形而上的圣贤之道?为何中国社会将技术创新视为奇技淫巧?为何中国历代屡有海禁,排斥对外的贸易往来?显然工业文明与科技创新没有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主要还是环境的问题。
中国人虽然聪明,中国的资源也相当丰富,但传统中国社会却是以求稳定、防变化为目标,技术创新与提升生产力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心,创造财富与物质追求也从来不是中国文化的要旨。
中国的封建制度与社会结构,将个人锁在家族中,将农民锁在土地上,将知识分子锁在官僚体制内,以威权主义与严谨礼教限制逾越规矩的行为,以专卖制度限制市场流通与自由竞争,完全扼杀了个人创新与工商业发展的空间5。
在还没有外来新文明的挑战下,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治一乱循环中,稳定的存活了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