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3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2、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

3、能用“不敢不”造句
4、学习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继续提高默读能力。

5、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教学重点、难点:
边读边思,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过程。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通过理解,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

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

(板书: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

3、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板书:使楚)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3、学生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
三、提出问题,深入学习。

1、出示问题: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默读课文,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2、大组交流。

(在理解晏子和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
第一次智斗: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①理解: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智斗。

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挖狗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要楚王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

此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②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第二次斗智: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①理解:楚王寻找借口,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

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再次回敬楚国,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②感悟三次“笑”。

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

同时,晏子也作了很好的应对。

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

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

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

③感情朗读第二次斗智。

第三次斗智: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理解:晏子的回答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②感情朗读第三次斗智。

(说明:这一环节,学生在自己研读、归纳、思辨和梳理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体会出晏子的反驳是那样的富有逻辑,富有哲理。

同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四、总结全文,学做演员。

1、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用“不敢不”造句。

3、过渡: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我们藐视楚王,更佩服晏子,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我们是否可以演演这个历史故事呢?
出示剧幕:
第一幕
时间:春秋末期
地点:楚国城门外
人物: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门卫兵
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

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

接待晏子的人:不须多说,快请吧!
晏子: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晏子的人:(愤怒地瞪着晏子)你,你,竟敢如此无理!也不看看你自己多高的个子!(后一句没敢大声说,但充满了轻蔑的语气)
晏子:唉,谁让我访问狗国呢,只好从狗洞里钻过去了。

(说着假装要走进小洞)
接待晏子的人:慢,你等一等,快去禀报大王。

(一士兵跑下,一会又跑回来)
士兵:大王有令,城门大开,迎接齐国使臣!
(两个士兵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走进城门,脸上挂着一抹胜利的微笑)
4、分小组练习表演。

5、大组交流。

五、小结。

师: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他不愧为是我国历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六、布置回家作业。

模仿第一幕的写法,编编第二幕(第二次斗智)或第三幕(第三次斗智),请好朋友一起演一演。

板书设计:
13、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充满智慧)楚王(不敢不尊重)
反驳
2023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并能用“不敢不”造句。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侮辱”、“欺君之罪”、“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历史故事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精神。

3、训练、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养成学生边读边思边品的良好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难点
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四、教学准备
做好以下课件材料:
1、把课文中晏子的画像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发现晏子长得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为楚王叫他钻狗洞作铺垫。

2、三个重点句(钻狗洞、最不中用、水土不同)
3、晏子说得十分形象三个分句的学习和欣赏(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五、教学设计
一、人物介绍,揭示课题。

春秋是我国历的时代,这期间各国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激烈争夺霸业。

《晏子使楚》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两国之间外交上的一件事。

1、简介晏子:名叫晏婴,身高不到五尺,大约现在的一米四左右。

他是齐国的大夫,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
板书:晏子。

学习生字“晏”。

3、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板书:使楚。

快速读课文,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什么叫出使?(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遇到了什么事?楚王为什么要这么做?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并完成下面练习。

(出示)。

①楚王( )次想( )晏子。

②楚王之所以侮辱晏子是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 )。

③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 ),而且( )。

④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 ),而且( )。

2、交流
①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

②楚王之所以侮辱晏子是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显显楚国的威风)。

③如果楚王侮辱了晏子,就不仅(是显了楚国的威风),而且(侮辱了齐国。

)
④如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灭了楚国的威风),而且(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三、提出问题,合作学习
1、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两人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我们来看看晏子是怎样与楚王斗智,维护国家尊严的。

课文的那部分是写这一内容的?(3——5自然段)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这部分课文,思考:
(1)楚王用那些方法侮辱晏子?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
(3)结果怎样?
(出示表格)
楚王怎么做晏子怎样对付结果怎样
第一次交锋
第二次交锋
第三次交锋
3、小组合作学习
4、交流
楚王怎么做晏子怎样对付结果怎样
第一次交锋让晏子钻洞访问狗国才钻狗洞只好开门迎接
第二次交锋笑齐国没人才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只好陪笑第三次交锋笑齐人没出息水土不同,齐人到楚国便成盗贼只好赔不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一起来领会一下晏子话中含着的意思。

(出示三个重点句)
①、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学生各抒己见后,得出:
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

师:那么楚王就是狗王了,楚王当然不干!于是只好……。

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练读,指生读。

师: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斗智,请同学们照刚才的方法来推理。

②、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学生讨论后得出: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最不中用,派来访问楚国,可见楚国是下等国家。

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楚王的“冷笑”(根本没把晏子放在眼里)“只好陪着笑”(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把文中的句子转变为四字成语:挥汗成雨、举袖成云、摩肩接踵。

读四自然段:练读,分角色读。

③、师:好,第三次,谁来分析一下晏子的思考过程?
生: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原因是:水土不同。

(南橘北枳)
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可见楚国环境(社会风气)不好。

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楚王的“笑嘻嘻”“得意洋洋”(笑里藏刀、居心叵测) 读五自然段;练读,齐读。

四、总结课文,夸奖晏子
1、这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晏子一次又一次让楚王领教了他的厉害,楚王被完全征服了。

课文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2、这句话换种说法可以怎么说?为什么要加上两个“不”字。

(强调肯定。

三个回合的较量,每次楚王都自取其辱,他终于明白晏子个子虽小却并非等闲,从而接受了教训,改变了态度。

)
3、你认为晏子是凭什么征服这个老谋深算的楚王的?(过人智慧)仅仅凭过人的智慧?(善辩的口才,爱国心)
4、练习:
你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子夸一夸晏子,也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所感来说。

晏子以自己( )和( ),挫败了楚王的三次侮辱,不但( ),而且( )。

他不愧是我国历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5、交流:(过人智慧、善辩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赢得了楚王的尊敬)。

五、课外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见识了一位才智过人,热爱祖国的杰出外交家——晏子。

真可谓: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卫尊严。

在我们的历,还有许多像晏子那样爱国的,处惊不变,能言善辩的杰出的外交家,如:诸葛亮,周总理,陈毅,乔冠华,钱琪琛等。

老师期望将来在你们中也能出现外交家。

1准备演课本剧或讲《晏子使楚》故事。

2、搜集晏子的其他故事,做成读书卡片,并准备讲给同学们听。

2023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安居乐业、自讨没趣”等词语的意思,并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学习用“不敢不”造句。

2、继续提高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明确“子”是尊称。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通过理解关键词“使”从而理解课题。

(2)介绍“晏子使楚”背景,了解楚王傲慢无礼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开头和结尾语句,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不敢不”双重否定用法。

(1)自读课文1、2、6节,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交流。

板书:晏子、楚王、侮辱、反驳
(3)“不敢不”双重否定,体会楚王自讨没趣的结果,并用“不敢不”造句。

2、自读课文,学习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根据楚王前后表现质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直线划出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

(2)读生字新词;交流找到语句。

(3)自读,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并板书:瞅、冷笑、笑嘻嘻,体会楚王的傲慢无礼。

(4)齐读,读出语气。

(5)质疑。

三、研读晏子,感受晏子冷静智慧。

(一)学习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说的话
1、自读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交流出示第一次智斗中晏子的话,齐读。

3、扮演楚国接待的人,将晏子的话转述给楚王听。

4、体会楚王心理活动,推理“楚国是狗国”的结论。

板书:只好开城门
5、引读,抓住重点词语“看了看”朗读并板书,体会晏子的机智。

(二)学习第4节描写晏子言行的语句,体会晏子的机智及爱国情感。

1、交流第1句(回答齐国没人的语句),小组赛读。

2、将语句中反映人多的成语概括出来,了解夸张手法。

3、引读,联系上文体会“严肃地”回答与“冷笑一声”对比,捍卫国家尊严。

板书:严肃地
4、交流第3句,个别读,齐读。

5、用上“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自由说,个别说。

6、引读,抓住“拱了拱手”体会晏子有理有节,板书: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
7、联系上文第2句理解楚王无法发作的原因。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把楚王傲慢和晏子的不卑不亢的语气读出来。

(三)学习第5节有关语句,体会晏子机智。

1、交流找到语句,齐读。

2、理解“自讨没趣”的意思来体会楚王心情,板书:只好赔不是。

3、理解“水土不同”“安居乐业”含义,揣摩晏子说的话的含义。

4、引读晏子的话,通过理解并板书“面不改色”来体会晏子的沉着机智。

5、师生配合朗读,读出感情。

四、布置作业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13、晏子使楚
楚王侮辱晏子反驳楚王
看了看只好开门
瞅、冷笑严肃地、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
笑嘻嘻面不改色只好赔不是
2023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深义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一天天长大的童年里,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有许多美好的梦想)是啊,我们在这个多梦的季节里,总喜欢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

今天,我们来-起学习一首与童年有关的诗歌,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随着诗人的描绘而真实地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2.板书课题,朗读课题。

(板书课题:多梦的季节)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听配乐诗歌朗读。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三、认知生字生词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记忆主字。

(1)指导书写。

"哼"的右下方,不要写成"子"。

"鹰"的里面上部是"惟",不要写成"佳"。

"默"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2)学生与小组同学间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标出诗句最后一个字的音节,看看它们的韵母有什么特点。

(押了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1)再次播放配乐诗歌朗读。

①学生轻声跟读。

②用笔画出朗读节奏,重音。

③教师范读。

④领读。

⑤全班齐读,要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三、课堂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试着背诵诗歌。

2.学生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写小字
教学(后记)后思:
2023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及诗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进行语文活动一-当回小记者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万花筒"
1.指名读、正音。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3.投影出示这六个字,让学生观察。

(减、喊、感、涡、锅、窝)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这些字组词。

5.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二、学习"我能填"
1.投影出示。

2.指名读,正音。

3.教师领读。

4.引导学生分析每组两个字的异同点,识记生字。

5.学生先独立组词,然后交流、讨论。

6.教师。

{丑(小丑)扭(别扭){雏(雏鹰)准(准备)
三、学习"我能写"
1.学生读例句,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扩写第一个句子。

(1)投影出示:()老师穿着一条()裙子。

(2)学生试填。

提示学生括号里可以填许多不同的词,只要语意通顺就行。

如:(美丽的)老师穿着一条(耀眼的红)裙子。

(年轻的)老师穿着一条(崭新的)裙子。

4.学生试着扩写第二句,教师个别指导。

四、学习"百宝箱"——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古诗。

2.配乐朗读古诗。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6.学生读背古诗。

五、课堂
学生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作业:双格
2023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壮举、抹煞、挑衅、哄笑”等词语。

2、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片断。

3、理解哥伦布说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懂得敢于创先、勇于实践,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和情感。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片断。

教学难点:
理解哥伦布说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哥伦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实验:(出示鸡蛋)你能将鸡蛋竖在桌子上吗?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采用磕破法使鸡蛋竖立起来的就是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

2、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哥伦布竖鸡蛋》。

(生介绍哥伦布)
二、学习课文
1、按要求自由读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读了课文,你理解了哪些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为什么竖鸡蛋?怎样竖鸡蛋?)
(2)填空课文主要内容:
哥伦布巧用(竖鸡蛋)的方法,驳斥了那些忌妒者对他的(挑衅)和(攻击),他以事实向他们证实了:(即使是最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和证实),他的成功,关键在于(创先)。

3、“挑衅”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要向哥伦布挑衅?
(1)齐读第1节
(2)理解“壮举”和“创举”,交流哥伦布航海资料。

(3)理解“抹煞”和“千方百计”
4、他们怎样攻击哥伦布的?
(1)指名读第2节,读出挑衅的语气
(2)演示“不怀好意地哄笑”
(3)齐读达官贵人的话
5、他们自以为这次的攻击得逞了,让哥伦布无言以对,没想到哥伦布反问一句……(师生配合读3~6节)
6、他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哥伦布却做到了……(出示第7节)
(1)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节。

(2)请大家默读后划出关键词,完成填空。

哥伦布把鸡蛋往桌子上(轻轻一磕),鸡蛋底部(磕破了一点),鸡蛋(竖立在桌上了)。

(3)齐读这句话。

(4)哥伦布用事实反击了那些达官贵人的攻击,他自信地说……(出示句子:“诸位办不到的事,我不是做到了吗?”)
①生读句子②这是句什么问句?改陈述句
7、思考:哥伦布为什么用竖鸡蛋的方法来反击达官贵人对他的攻击?
①出示:“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

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竖鸡蛋和发现新大陆都是简单的事,不是你不会做,而是你想不想得到这样做,关键看你有没有创新精神。

)
②齐读最后一节
③如果你当时在场,当哥伦布离席而去时你会想些什么?
三、质疑讨论
1、有人说,这一课的题目应改成《哥伦布磕鸡蛋》,该不该改呢?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发表意见后师小结:我也同意不改,原因刚才同学们都说过了。

当然不同意的可以保留意见。

希望人人都成为爱观察、会动脑的“小一休。

四、课后拓展
说说科学家在生活中的新发现。

(牛顿通过苹果掉落地上发现了地心引力;帕斯卡通过敲打盘子发现声音的震动)
板书设计:
19、哥伦布竖立鸡蛋
发现新大陆竖立鸡蛋
2023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二泉映月》课文原文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

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