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别让“工作靠关系”成自我安慰的借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道称,年轻人普遍抱怨找工作需要“关系”开路。

一名22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表示,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没有“关系”,就必须更加努力。

然而,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不依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而是依靠“关系”,这是不公平的。

(10月4日央广网)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作了一篇《丽人行》,描写的是杨氏兄妹春游江畔之景,其中华美辞藻本铺陈了一段佳人华姿,但这却是一篇极具讽刺意味的七言古诗,其中侧面突出的一种思想就是国君的昏庸及对杨氏一门“关系”的唾弃。

事实上,靠关系走人脉在中国本就是个另类的“平常事”,以至时至今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不少年轻人开始抱怨“关系”于自身之害,甚至武断称职业发展跟努力和能力无关。

然而,在外媒报道这种“问题”的同时,也有不少人陷入这样一种思维矛盾之中,那就是自身痛恨找关系,却不避讳积攒人脉拉关系,关键时刻首先想到的也是“关系”二字,确属讽刺。

不可否认,“靠关系”不好听也不好看,在同等条件下依靠关系胜出也确实叫人愤愤不平。

俗话说的好,找问题先从自身出发,若是一味抨击这种窘状,连同一些不必要的“黑锅”也一概赋之,着实有失公允。

事实上,一个人最突出的能力,往往代表的就是其核心竞争力,例如一个科学家掌握一项顶尖技术的研发,那便在其他国家也可能成为“香饽饽”。

当前一部分年轻人恰恰忽视了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只考虑“我要做什么”,而忽略了“我能做什么”。

例如不少“职场前辈”所言,一些大学生终日沦陷在游戏与美女之间,旷课迟到成了常态,将“不挂科”作为底线,丝毫不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如此进入社会何谈参与竞争?却还要秉持一种怨世不公的态度,发酸于所谓“富二代”、“官二代”,乐于做网友所称的“键盘侠”,长抒不遇伯乐之气却毫无千里马之能,将梦想当作资本,如此怎能不被淘汰?
其实哪怕事例再多,我们社会整体上“举才”的宏观环境并未改变,至少社会之中同样有许多白手起家的案例传为美谈。

与此同时,大企业也好、小公司也好,其中少部分都存在一种“家族式继承”,这在西方国家更是一种常态,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许多人见不惯的“靠关系”本就合理,再有些“羡慕嫉妒恨”也只是空谈。

获业容易守业难,不少人思维惯性就是:但凡找工作靠关系的都没有能力。

然而从国家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浪潮中可见,一些“走后门”的带病官员,自视“关系硬”,结果无德无能无廉,仍旧跌落高处。

于社会就业也是同理,人脉关系无非是块“敲门砖”,得到又守不住,终究是一场空,除非一些闲职、庸职,举例来谈,总不见得靠
关系能让一个学中文的去当三甲医院主刀医生且能当得下去,由此可见,“关系”的存在,更多情况是充当一种“锦上添花”之效。

当然,并不是说就业靠关系就是理所应当的,至少在同等条件下,有碍公平公正的做法确实不应提倡。

而且对于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靠关系”,必须依法依规坚决严惩,例如公考靠关系,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不应存在的弊病,故而国家大力整治,就是力求最大限度的“平等化”。

笔者以为,最可怕的困境不是“靠关系”夺走了大部分人公平就业的机会,而是这种抱怨思想广为传播,成了年轻人放弃努力的借口和自我安慰的“苦药”,甚至成为为自己一系列错误行为避责的“合理载体”,最终所得,无非也是个不尽人意的结局。

“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

如今社会,断没有“黑暗”到关系决定一切的地步,若是主次不分、只究外因,“工作靠关系”当然就是个绝佳的借口,只不过,不论身居何年何月,被这种借口断了睿智、取了自信,成为自备防身的“糖衣炮弹”乐享其趣,那才是真正败给了“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