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件.doc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件.doc

浅议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及对策随着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党内民主、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现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党员的流动,给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党员毕竟人员少、距离远、时间短,因而不愿多想办法,以致疏于管理,导致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管不到,所到单位管不了”的现状。

使流动党员一时成为边缘人,缺乏归属感。

就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去向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是活动难开展。

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

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

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

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

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管理难到位。

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

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外企表现最为突出,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时强调,“要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明确要求,是固本强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任务。

X市现有人口X万人,党员X万余名,其中流动党员X余名。

随着外出务工呈现出蓬勃涌现的趋势,努力做好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一、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流动党员去向很难掌握。

部分党员外出前不向所在党支部报告,不辞而别,有的一走一年半载,不主动转移组织关系,也不主动与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当地党组织进行联系。

加之外出党员务工经商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工作单位,有的居无定所,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更无从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措施尚不到位。

有的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有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对管好管活缺乏必要的对策措施,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有的流动党员正处在考察期,外出前后既不汇报又不联系,或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至于党组织对其外出期间表现难以把握,培养考察难以落实,转正手续难以办理。

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对现实中多样化的管理方式缺乏研究,不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对许多“三不”流动党员只在年底党员评议中批评教育而已,管理力度不到位,党组织尚缺乏吸引力。

(三)流动党员党组织活动不好开展。

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流动时间较长,即使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

多数党员不主动与从业地党组织联系,没有及时参加从业地党组织的组织生活。

加之从业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难以摸清底子或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流动党员极少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四)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不够。

一方面流动党员缺乏发挥自身作用的主动性。

一些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定的流动党员,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重经济收入轻思想改造,再加上组织的教育管理不能及时跟进,致使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起不到党员应有的带头作用。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市地处北京经济圈紧密层,是北京的南大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北京经济迅猛发展、奥运设施工程相继开工,为xx市的劳务输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

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式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

xx市在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了"五管联动"(定期"回审"管理、专人联系管理、接转关系管理、建立组织管理、实行"持证"管理)工作法,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基本趋势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该市流动党员出现了3个新的趋势:(1)流动的数量更多。

全市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数量从1995年的52人增加到现在的354人,年递增31.3%。

流动党员以中青年党员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

在流动党员中,农村多于城镇,城镇下岗职工的党员流动在逐年增加。

总的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

(2)流动的范围更广。

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市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内、全国范围内流动;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

(3)流动的时间更长。

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飘泊游子"正在逐步减少。

二、存在问题从调查情况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五难”。

1、去向难掌握。

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据统计,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近半数党员在外出前未向党组织报告;31%的党员没有与原党支部保持联系。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流动党员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流动党员管理体系不够
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混乱,统一管理不足,导致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够有效。

2、管理措施不够完善。

流动党员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管理制
度不够成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流动党员在党组织中的参与度较低。

3、政策不够全面。

流动党员管理政策不够全面,缺乏完善的
组织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导致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够有效。

二、建议
1、完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加强统一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流动党员的管理有效。

2、完善管理措施。

要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激
励机制,提高流动党员在党组织中的参与度。

3、完善政策。

要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政策,建立完善的组织管
理制度,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流动党员的管理有效。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的活动,以活跃流动党员生活和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但缺乏正常的活动经费。

.freekan.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党的观念比较淡薄,部分流动党员不愿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

调查表明,部分流动党员不愿表明自己的身份,主要是党的观念淡薄,不重视自己的政治身份,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公民。

如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党员称号只是个政治荣誉,在经济活动中主要是靠本事挣钱致富,公开与不公开身份无所谓;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公开了党员身份,在经营活动中容易束缚手脚,致使有的流动党员为了个人利益,规避党组织的监督、约束,隐瞒自己的党员身份。

2.商业经营的不稳定性,部分流动党员不想转移组织关系。

流动党员作为一个经营者,主要的目标是为了赚钱。

由于市场行情、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很多流动党员没有较为固定的经营点和居住点,这是他们不想转移党的组织关系的主要原因。

还有部分流动党员在原单位有党内职务,在外经商办企业的同时,如果原单位换届选举,仍想回去参与工作。

也有一些下岗职工党员,在单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如果因转移党的组织关系证明自己有经济收入,担心会取消生活补助,减少生活来源,因而不想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更不想转移党的组织关系。

3.转移关系手续复杂,部分流动党员不愿转移组织关系。

首先,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党员的组织关系要随行政关系转移,如果不转行政关系,只转党的组织关系,所转单位一般不愿接收。

没有接收单位的信函,组织部门一般也不予办理。

其次,按目前规定,转移党的组织关系,从外地转入的,要由县以上组织部门负责开出组织介绍信;对于城区之间转移的,要由市委组织部门开出组织介绍信。

压滤机滤布在转出和转入党的组织关系过程中要由党员本人直接办理,不能集体或委托办理。

比如,一位农民党员在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专业批发市场从事商业经营活动,他如果要把党的组织关系转移到市场流动党支部,将要经过村党支部--乡镇党委--县委--转入市委--区委--街道党工委--流动党支部的复杂过程,使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成为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情。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最近,笔者对**县流动党员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是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高。

在===名流动党员中,==周岁以下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

从年龄和文化上看,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特点。

(五)身份难明确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是要求外出党员要主动与所在地区或单位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按规定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二是对未能及时转出组织关系的,出具《流动党员活动证》或《流动党员证明信》;要求党员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所在党组织的活动,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任务;三是要求流动党员主动通过适当方式与支部保持联系,每季度汇报一次以上在外的思想、生活、工作、学习情况,积极向家乡群众传送致富信息;四是要求外出党员返乡时,及时与支部联系,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支部查验。

(二)建章立制,强化约束要立足经常性工作,把对外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措施、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外出党员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申请报告制度。

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外出理由、去向和时间。

党支部在接到党员的申请后,要及时找党员谈话,加强对将要外出党员的思想政治、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建立流动党员档案。

流动党员档案要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外出时间、地点、就业情况、工资报酬、参加流入地党支部的活动情况等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三是建立联系制度。

流动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思考

流动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思考

流动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思考流动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思考辖区就业岗位较少,流动党员的数量呈增多趋势。

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

一、流动党员存在问题背景一是辖区属于老旧小区,许多下岗职工、离退休党员,社区党员老龄化严重,整体素质不高,社区党组织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社区党员成员参与意识淡薄,缺乏理解支持,没有形成全社会都来重视社区党建工作的氛围。

二是管理不够严。

辖区的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待业人员中的学生党员等存在着游离分散状况和管理上的“盲点”。

二、流动党员存在问题一是去向难掌握。

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甚至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

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二是活动难开展。

一方面,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另一方面,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所去地方党组织生活,主要原因是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够关心。

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管理难落实。

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难以管理。

四是作用难发挥。

相当部分流动党员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以及带动作用弱化。

三、流动党员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是专人联系管理。

流动党员的各有关党支部都应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流动党员到达外出地后,必须及时地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联系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

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包括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向他们传达上级有关精神、党支部的活动安排及作出的决议和对他们的要求;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和征求他们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对家乡建设的计策等内容。

流动党员党支部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最新)

流动党员党支部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最新)

一.基本情况。

中心党委成立于2007年11月,隶属于省人社厅机关党委,现有流动7570名,下设流动党员党支部42个,包括企业支部6个、联合支部36个,负责所属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其中,中心流动党员党支部现有党员6152名,含预备党员301名,女党员3157名,少数党员69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5960名。

二.产生原因。

近年来,中心管理的流动党员增幅较大,除部分党员编入企业支部或联合支部外,其他流动党员大多无固定职业或居住地,流动频繁、与党组织联系不经常。

同时,受中心党委班子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中心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缺乏有效手段,多数流动党员没有纳入组织管理。

去年6月,为便于采集、录入党组织和党员基本,中心将6152名未纳入组织管理的流动党员一次性编入流动党员党支部。

三.整改措施及时限。

一是开展全面摸排(5月16日前)。

中心党委已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18名同志组成6个工作组,每组负责1000名流动党员的排查工作。

采取电话、QQ、微信等方式,与5327名纳入管理的流动党员逐一进行联系,核实其工作单位、常住地、户籍地等信息。

对825名仍在查找、尚未处置的失联党员,通过联系公安、人社、计生等部门,组织开展一轮再摸排。

二是理顺组织关系(7月底前)。

通过摸排,认真梳理党员情况,分类进行处理。

对有固定工作单位的党员及时与其单位党组织建立联系、及时转出;对无固定工作单位但有常住地的党员,动员其将组织关系转至居住地党组织;对愿意转到户籍地的党员,与其户籍地党组织建立联系并及时转出;对经再次摸排无法取得联系的失联党员,由中心党委研究作出停止党籍处置决定后,报省人社厅机关党委备案。

三是优化组织设置(9月底前)。

对确实无法转出组织关系的党员,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或毕业院校、兴趣爱好相同等原则,以每个党支部20—30人的标准,新设立若干党支部。

通过选派中心工作人员党员、摸排具备一定党务知识、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流动党员等方式,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

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关于锡尼镇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专题调研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外出外来经商和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分散性、随意性的流动党员队伍,这给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

我镇流动党员数已达217人,针对当前我镇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就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调查,想了一些对策,与领导和同志们共同学习、探讨。

1、当前流动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一是底数难摸清。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找党员难。

部分党员外出时不在所在党组织申请登记,党组织无法联系。

部分党员到达新地点后不主动找当地党组织。

二是党员找组织难。

部分流动党员本身是“挂空”党员,原所在党组织因企业关停破、转制等原因名存实亡,新工作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或党组织也不愿接收。

“两难”造成“两不找”或“两不管”,成为党员教育管理中的“盲区”。

二是管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能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

“两不找”和“两不管”的流动党员既不便回所在党组织过组织生活,又不能或不愿参加外出地党组织活动,常年甚至多年没过组织生活。

二是不能按规定接转党组织关系。

一方面,流动党员工作不稳定,不愿转移党组织关系;另一方面,有部分党员嫌接转党组织关系程序复杂,费时费力。

三是不能按时收缴党费。

一小部分流动党员一年缴纳一次党费,不愿缴纳党费或不按要求缴纳党费的流动党员占大部分比例。

四是预备党员不能按期转正。

处于预备考察期的流动党员,远离组织,其预备期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

三是教育不适应。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滞后。

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二是教育内容单一。

不能贴近思想实际,解决深层观念的思想问题。

三是教育方式呆板。

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使党员教育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

四是作用难发挥。

一是大部分流动党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心得体会:反映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心得体会:反映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心得体会:反映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人口流动范围扩大,流动党员的队伍也在逐年壮大,日益增多的流动党员的出现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便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

一、存在问题(一)集中教育难实现。

一些流动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部分党员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同时,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教育场所无法固定,集中学习教育难开展,自主学习缺乏监督,教育效果参差不齐。

(二)教育方式落后。

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建立流动党员经常性联系渠道,靠单一的教育形式,教育效果难以保证。

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难以落到实处,不能解决党员深层的思想问题。

(三)缺乏专项教育经费。

对流动党员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经费没有明文规定,各级财政也没有预算。

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学习资料发放等经费不足。

大多数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农村党务工作者本身就收入低,联系党员、材料发放等加重其负担。

二、对策及建议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文件统一建立党员服务站,乡镇(街道)成立流动党员登记站,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加大支持在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工作力度,改变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滞后的问题。

二是建议上级部门招考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时,要求他们在今后工作中参与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壮大党务工作者队伍,保障流动党员教育的智力支持。

针对党员需求,通过短信、书信等方式,定期向流动党员宣传党的新政策,让外出党员及时了解各项实用技术信息,使党员“脱乡”不“脱学”。

三是建议自治区出台关于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文件,规定党员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从业的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且从业地和单位建立起党组织的,原居住地党组织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流入地方或流入单位的党组织。

四是建议上级部门设立流动党员专项教育经费,提供保障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物质基础,加大力度破解流动党员的教育。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设计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设计

浅议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及对策随着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党内民主、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现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党员的流动,给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党员毕竟人员少、距离远、时间短,因而不愿多想办法,以致疏于管理,导致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管不到,所到单位管不了”的现状。

使流动党员一时成为边缘人,缺乏归属感。

就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去向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是活动难开展。

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

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

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

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

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管理难到位。

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

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外企表现最为突出,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浅谈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不断开展,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流动党员数量日益增加,农村流动党员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广。

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对保持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怎样让每一名流动党员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我结合XX瑶族乡实际,做了一点浅薄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XX县XX瑶族乡属于XX县偏远乡镇,全乡共有人口XX户XX人,有XX个党支部,党员XX人。

其中农村党支部XX个,农村党员XXX人。

相对于县内其它乡镇,XX瑶族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外出务工人员较其他乡镇要相对少一些,但经实地调查,外出的流动党员数量仍比拟大。

经调查统计,在XX瑶族乡境内生活的农村党员为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1.8%;在XX瑶族乡外XX县内工作生活的农村流动党员有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4%;在XX县外XX省内工作生活的农村流动党员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5.6%;省外流动党员XX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5.8%。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XX瑶族乡外出流动党员占到30%左右,且大局部分布在县外,这就给流动党员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题。

经分析,当前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着三“难〞:〔一〕去向难以掌握农村党员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从事体力方面的劳动,由于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的影响,农村流动党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务工地点经常变换。

而且农村流动党员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流动范围日益扩大,流动地点不断变化,工作岗位也经常变动,客观上增加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

加上一些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导致了流动党员的去向难掌握,底子难摸清,往往今年摸清的农村流动党员情况,可能在下一年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变化。

〔二〕活动难以开展有的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期间,无法正常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又不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两边组织生活都不参加,成为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形势的出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组织纪律性,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首先,加强组织引导。

流动党员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变动,与党组织的联系可能较为松散。

因此,党组织应该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定期进行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党员意愿,并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教育指导。

同时,党组织也应该及时调整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确保他们始终保持党员身份。

其次,加强学习教育。

流动党员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常常面对新的环境和问题,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跟进新动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因此,党组织应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思想境界。

第三,加强组织管理。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不仅包括思想教育,也包括组织纪律性的管理。

党组织应该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明确权责以及各项管理细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组织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按照党的要求履行党员义务,并加强党员纪律意识的培养。

最后,加强流动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

流动党员由于分散在不同地方,很容易感到孤立和缺乏归属感。

因此,党组织应该鼓励流动党员之间建立联系和交流,建立流动党员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流动党员互动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学习、交流和互助,增强流动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组织引导、加强学习教育、加强组织管理和加强流动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才能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组织纪律性,确保他们始终保持党员本色,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党组织保持高度凝聚力和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对策和方法。

首先,党组织应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市地处北京经济圈紧密层,是北京的南大门,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北京经济迅猛发展、奥运设施工程相继开工,为xx市的劳务输出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随着劳动力流动的日趋频繁,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

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式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

xx市在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了”五管联动”(定期”回审”管理、专人联系管理、接转关系管理、建立组织管理、实行”持证”管理)工作法,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基本趋势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该市流动党员出现了3个新的趋势:(1)流动的数量更多。

全市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数量从1995年的52人增加到现在的354人,年递增31.3%。

流动党员以中青年党员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

在流动党员中,农村多于城镇,城镇下岗职工的党员流动在逐年增加。

总的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

(2)流动的范围更广。

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市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内、全国范围内流动;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

(3)流动的时间更长。

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飘泊游子”正在逐步减少。

二、存在问题从调查情况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五难”。

1、去向难掌握。

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据统计,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近半数党员在外出前未向党组织报告;31%的党员没有与原党支部保持联系。

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

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2、活动难开展。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与对策一.高校毕业生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难点诸多因索导致了一定比例的准流动党员队伍的存在,然而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要对他们续开展有效的教育管理与服务,确实面临着不小的难题。

1.就业总体形势难。

1999年,国家做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造成了短期内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成倍增加。

加上国家对高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

这种就业体制的改变,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现出了复杂性和多样性,大学生普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社会用人单位之间的互相竞争、盲目攀比,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相对低学历、非热门专业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就业时过于理想主义,不切实际地相互攀比,渴望到条件、待遇、环境比较好的。

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地区或单位工作,缺乏从基层做起的吃苦创业意识,这也人为增加了个人就业的难度。

而且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待就业毕业生包括待就业毕业生党员人数还将逐年增多。

这部分毕业生准流动党员,他们在毕业后集中精力找工作,由于自身定位不准、对社会了解不深。

往往在单位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临时性和流动性。

加之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使用上只重视业务能力,不看重政治素质,且部分毕业生党员政治角色意识淡薄,不能主动与学校党组织联系,这就给高校对他们开展必要的教育管理服务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2.关系转移去向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

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壮大,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已成为吸收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新增就业人员的重要渠道。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4]然而各地执行情况不平衡,有的虽然把这些单位按行业或系统建立了党组织,但组织管理相对松散薄弱,党员归属感不强,特别是有的单位负责人事安排的工作人员对此概念不清、意识不强、要求不明,不能为毕业生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提供及时和正确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及对策
随着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党内民主、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现就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党员的流动,给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流动党员毕竟人员少、距离远、时间短,因而不愿多想办法,以致疏于管理,导致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管不到,所到单位管不了”的现状。

使流动党员一时成为边缘人,缺乏归属感。

就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去向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是活动难开展。

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

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
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

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成为“隐性党员”。

相当部分外出党员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

由此造成外出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管理难到位。

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外出党员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外出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几乎等于空白。

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外企表现最为突出,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在外出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

外出前,既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又不向党组织主动汇报思想,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以致于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

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于外出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外出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

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要求难以落实。

四是组织隶属关系难接转。

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未转到其工作地党支部。

据了解,现在流动党员外出很少有人到县(市)组织部接转组织关系。

其原因除了外出时间、地点不固定外,主要还存在接转组织关系的程序繁琐,花费的时间也很多。

若遇经办人员出差或有事不在,那就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了。

据了解,有的流动党员虽然想接转组织关系,但因程序多,耗时多而未接转;有的把当地的组织部门所开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好了,但不知道务工所在地的组织部、党委在什么地方,从而导致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和工
作单位相分离,成为“口袋党员”。

五是身份难明确。

有的流动党员只是本人说自己是党员,没有相关的证明材料,党组织难以确定其身份。

还有的流动党员在私营企业务工或给个体老板打工,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参与党组织的活动或不愿暴露党员的身份,因而没有与当地党组织联系,一心一意去挣钱,成为“隐身党员”。

二、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员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考层面,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完善制度,创新流动党员管理。

一是建立双方共管制度。

架起流出和流入地之间的桥梁。

建立双重管理与交流沟通制度。

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两地党组织之间保持经常性联系,重大事项随时沟通,一般意见定期交换,并且认真记载,相互承认。

二是建立全程管理制度。

确保流动前、中、后管理不断档。

特别是近年来,博乐市各街道社区也相继成立了流动党员支部,专门对流入党员进行管理,做到了有场地,有制度,有专人指导。

但对流出党员管理抓的还不够实。

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党员流动前汇报、登记制度,确保党支部对党员的思想状况、流动目的地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联系、管理。

三是建立承诺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明确个人和组织责任。

党员流动前,党员主动与党支部签订责任书,明确党员外出期间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约束党员接受管理。

在流动党员管理中,党组织对其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力的实施一票否决,取消支部及负责
人的评优评先资格。

四是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制度。

对党组织驻地相对遥远,转接组织关系程序又比较复杂的,建议由当地组织部门为流动党员代办组织关系转接,这样既能为流动党员省工又能省下一部份交通费;同时建议简化转接程序,流动党员只需携带当地党组织签发的流动党员证和支部的证明材料,到流动地党组织登记,由流动地党组织代为管理,并定期向流动党员所在党组织反馈流动党员的工作学习及思想情况。

2、强化培训,提高流动党员整体素质
一是行前培育。

有外出党员的党组织,在党员外出前,对其进行党风党纪、遵纪守法等教育。

针对外出党员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

教育内容一般应包括: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产知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使他们学有所用。

同时要求党员外出后要主动与所在地党组织取得联系,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要求党员在外出期间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按期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流动教育。

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党员流动的特点成立“流动党校”,组织党课辅导员,奔赴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城市,进行巡回讲课。

各党支部要确定流动党员联络员,负责传达党组织活动安排,邮寄学习教育资料,通报家乡党组织的有关重大事项,收集流动党员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是补课教育。

各乡镇党委要抓住流动党员在重大节日回家时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内容,对他们进行补
课培训。

并在流动党员中积极开展党员挂牌经营活动和“双带”活动,着重引导外出经商党员争做诚信守信、文明经商的带头人,树立良好的整体形象,积极参与当地建设,为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信息,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3、提供平台,发挥流动党员模范作用
一是强化党员岗位责任。

确定具体职责,制定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进城创业人员和下岗创业人员中的带头致富、协调劳资关系、矛盾纠纷调解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对创业成绩突出、先锋模范作用明显的流动党员,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通报,并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像开展以“争先进、作奉献、强技能”为主题的“三比三看”活动,即比帮带,看谁带出来的先进多;比爱心,看谁为“第二故乡”奉献多,比致富,看谁掌握的技能多;让组织“活”起来、党员“动”起来、党旗“飘”起来。

各级党组织只有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上下工夫,才能把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新时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各级党组织要从加强党的建设的全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流动的客观必然性,认识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党建的全局观念,做到“组织设置便利、教育管理灵活、发挥作用实在”、
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实现“既要管好,又要管活”的目标。

使党组织充满生机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