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赵季平《幽兰操》为例探究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赵季平《幽兰操》为例探究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的运用沈格格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近几年来,作曲家赵季平以古诗词为元素创作了一批新的音乐作品,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在当今声乐教学中,古诗词歌曲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内容细腻含蓄,要求演唱者对古诗词歌曲的咬字、气息归韵以及内涵的表达都有着完整的诠释,文章以赵季平近年来创作的《幽兰操》为例,对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声乐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古诗词;声乐教学;《幽兰操》
一、引言
中国古诗词歌曲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到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秦朝设立的汉乐府收录了一些新的诗歌统称“乐府诗”、唐宋元品类繁多的作品,到了二十世纪后,借鉴西方艺术歌曲对古诗词歌曲的创作有了创新,例如30年代作曲家黄自创作的《思乡》、《点绛唇.赋登楼》、《春思曲》等等。

我国古代古诗词歌曲的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旧曲填词,另一种是词创新曲,就是先写词,然后根据词的含义去谱新的曲子。

到了南宋,以文学家姜夔为代表创自度曲,就是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度曲,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度曲”。

这就使得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创作得以延续至今。

二、古诗词歌曲的运用及其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词歌曲的音色塑造既不同于西方歌剧或艺术歌曲,也不同于中国民歌、原生态。

在声乐教学中,先要以学生的音域声区为主选择合适的歌曲,再调整气息的运用及其控制能力,要求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

中国古诗词歌曲语言细腻丰富,富于内涵;音域虽不宽很易学会的音准节奏,但是不容易把其细腻的情感表现的很丰满,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歌曲的风格把握,除了要保持字正腔圆、韵味浓郁、情深意切等之外,还要注意音色的丰富与声音的控制。

古诗词歌曲在当今声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进行古诗词歌曲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中国的古诗词内涵,提高艺术修养,以促进古诗词声乐艺术的更好的发展。

三、《幽兰操》为例的声乐教学
赵季平,作曲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曾以《红高粱》获金鸡奖最佳作曲奖,跟张艺谋等著名导演合作过多部电影、电视剧作品,同样也创作过一些古诗词歌曲,例如《关雎》、《阳光三叠》、《关山月》等等。

近几年,《幽兰操》作为他的新作被很多声乐爱好者演唱,最让我欣赏的是他的老婆张宁佳版本,也是此曲的首唱,优美动听的歌声,响彻东方之珠的云霄,融入了海的呼吸,以赵季平对传统古诗词
创作的理解,借花言志。

很少有人将小提琴与古琴结合,而该曲将华丽典雅的小提琴与高雅沉静的古琴以及美妙的人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最具有反差的音色碰撞出别具一格的和谐音响效果。

让女高音优美的音色成为主要“乐器”,呈现出“兰君子”那般披荆斩棘过后因无数阅历有的沉稳高贵的气质。

(一)剖析歌词内容,了解歌曲的真正含义
在声乐教学前,必要的先了解这首诗歌的含义以及带给读者的深刻感受。

古诗词歌曲《幽兰操》,为唐代诗人韩愈的诗词,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的抒情曲,“操”,道出兰花的操守。

歌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短短的六十四个字,确是韵味十足,汲取了史诗与英雄传说的浩渺气质。

首句“兰之猗猗奕奕清芳”,兰花,没有醒目艳态、硕大的花枝,但有着质朴简单、高洁的气质,常常隐于谷中,不开花时与群草无异,只有王者才能识其意蕴从而去深山寻访。

第二句“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说的是不采摘兰花,对兰花的高洁本身也没有损伤,暗示自己虽然不受重用,但也是心里坦荡荡。

在其后作者写道:“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就算君主不能明辨是非,那我也甘愿怀才不遇。

深谷幽兰,甘于淡漠,暗示着不管要做成什么事,都要能承受孤独、忍受别人的嘲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风雨。

但是,这并不是属于清高,而是因为享受这个过程才能登上山顶。

(二)歌曲的吐字发音
在声乐艺术中,语言是一切行为的基础,而在演唱古诗词歌曲时,注意语言的行韵美,才能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音乐形象。

在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先朗诵一遍歌词,通过朗诵抓住这首歌曲的意境,然后再学习。

在咬字的时候,一定让字头非常清晰,字腹圆润,字尾拖长收的住,再配合气息,注意诗词的严谨性,不得打破歌曲的连贯性,把握好声音的度。

在赵季平这首《幽兰操》中,韵脚分别是“芳”、“方”、“芳”、“淐”,都是以“ang”为韵母,但是咬字时切不可后鼻音太重,根据这首词以及配器都需要展示这首歌的细腻,所以咬字的时候上下嘴唇不能开得太大,但是这些字必须将尾音拖长,使声音从集中到消失,给人幻美的感觉。

在此曲中还需注意的是前面两句中的“猗”、“佩”,这两个字分别占到两拍,而且属于闭口音,
作者简介:沈格格(1995-),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学历:硕士,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下转(第194页)
己的民歌,如卖鸡调、咸水歌等等,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思考:五邑侨乡民歌在究竟究竟有什么特点,在调式歌演唱方法少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怎样传播和推广我们自己的地方音乐?从而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促进专业发展,推进课程改革
传承文化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各种新信息接踵而至,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传承逐渐被削弱,许多高职院校的音乐鉴赏课程、音乐史类的课程大都脱离当地实际,学生难以接受更难以有兴趣接受信息、探索相关知识,难以引起共鸣,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教材的选取上,全国通用的传统教材无法适应本地的音乐特色,容易造成教材与内容的脱节,不方便学生复习理解、查阅信息。

课程设置方面,传统的音乐课程科目划分过于详细,打破了音乐学科之间的整体性,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感知音乐,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不够系统,难以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因此,融入五邑侨乡、融入我们本土音乐文化,能够让教师看过到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加速推动了我们音乐课程的改革和专业的发展。

三、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本土音乐课程
(一)课程设置上融入侨乡特色
我们既然要将五邑侨乡特色融入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那就不能仅仅将个别民歌穿插到课程中,造成学生知识脉络不清,思路混乱。

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音乐专业近年来成功开设了非遗民歌及粤剧表演的课程,这两门课程均是基于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基于侨乡特色而开设,与江门粤剧传习所合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对学生来说不仅系统学到了地方音乐文化知识,也同时注重技能的培养,能够真正演唱侨乡非遗民歌、进行粤剧的表演。

(二)课程评价机制融入侨乡音乐内容
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

美国著名的课程和评价专家拉尔夫•W•泰勒提出“评价的依据即是否达到了提出的教育目标”。

课程三维目标的设定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具有指引作用。

通过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检验融入了五邑民歌的音乐课程是否适用于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考量学生在学习五邑民歌的过程中,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上的表现及正确的爱乡、爱国价值观的树立。

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教师在课前布置好任务,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身边的村民访谈调查,然后课上同学们小组汇报,通过小组的互相交流分享,学生通过互评和自评能够更好了解自己和同学间的学习情况。

五邑侨乡丰富的民俗音乐文化,需要我们侨乡人民共同传承和推广,我们将五邑民歌融入到本土音乐课堂,让我们的学生能系统认识和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瑰宝,能够成长为一代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

参考文献:
[1]邓复群.五邑侨乡文化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陈三鹏.潮汕文化与潮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高教探索,1999(3).37.
[3]张国雄.侨乡文化的内涵与特征[M].王克编.文行化有、用侨乡优秀文化精髓办学育人[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8.4.18-20.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声音的发挥,所以在吐字时需将窄母音向宽母音上靠近,然后一个小小的装饰音抓住曲子的气韵,产生一种意境美。

(三)把握歌曲曲风韵味,注意演唱布局
一首歌曲的演唱是一种起承转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字词,还有注意歌曲线条的流动性以及古诗词歌曲独有的古韵味。

《幽兰操》相传原是孔子所作的古琴曲,因一个颤音、泛音、上滑下滑音显得原曲棱角不那么分明,这就是所谓的古韵。

在赵季平所创作的版本里,歌词和旋律紧密相联,乐句的分段清晰,线条分明,为了含蓄、深切情绪表达的需要,演唱要求气韵流畅、连贯,表现其曲调的蜿蜒缠绵,在演唱过程中要体现出民族的味道,表达歌曲内涵,塑造贴切的人物形象。

此曲属于再现二段曲式,A段为非方整性四句类乐段,四句为:“兰之猗猗……幽幽其芳、不采而佩……我行四方”。

伴奏相对较弱,多是以小琶音来回,主要衬托人声部分,演唱时不需要很大音量,稍带些气声,唱出兰花的优雅素洁。

B段是非方整性六句类乐段,前四句伴随着三连音渐强的伴奏织体,呈现出了最高音,再下行到中音区,
所以演唱时需要强调这几句,“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讲述了个王者求贤的典范,表现出兰只为王者而香,所以在演唱时应该唱出起伏感,从弱渐强再渐弱,唱出浩荡高洁的气质。

最后一句“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更像是进行了一个总结,道出了坦荡荡,无愧于心的作者形象。

四、结语
在当今声乐教学的作品中,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学习中国古诗词歌曲,不管是民族声乐、美声艺术歌曲还是大众喜欢的流行乐,都应该大力弘扬中国古诗词文化,使得学生从情感上建立起母语文化的音乐情结,从而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的向心力。

参考文献:
[1]高亚楠.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分析——以《黄鹤楼》《幽兰操》为例[D].河南:河南大学,2016.
[2]苏海鸣.中西合璧、亦古亦今的传奇——《孔子》音乐之艺术构思[J].当代电影,2010 (9):133-137.
[3]黄彦.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2009 (4):65-66.
[4]张淼.论影视音乐的特点[J].电影文学,2010 (14):133-134.
上接(第19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