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十年高考汇编
必修2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统 一 文 字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1、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它奠定了中国此后两 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 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2、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 3、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如何评价秦始皇?
“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 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 两者的差别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 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 的大国,使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 一直怀有恐惧心理。”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迈克尔· H· 哈特(美)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西周灭亡和东周建立
周幽王为了讨 褒姒欢心,竟 烽火戏诸侯!
褒 姒
立褒姒为后,取消 宜臼的太子地位!
申 后 宜 臼
申侯对女儿及外孙被废,十分愤 怒,就联合犬戎攻镐京。公元前 771年,犬戎攻占镐京,幽王被 杀,西周亡。
犬戎
镐京
申
诸侯 诸侯
皇帝 太 尉
御史 丞 大夫 (统率) 相
(统率)
(牵制)
直 接 控 制
诸卿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三)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
④修建长城、驰道、直道等;
想一想,为什么人们 对长城的看法有如此 大的反差?你怎么看 待秦修长城?
度 量
衡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1、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渴望统一 2、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增强、民族融合 3、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大增强 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秦始皇陵
千古一帝 秦始皇
请思考
假如你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后 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秦始皇是 怎样做的?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纵横: 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颁布秦律;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平百越,开凿灵渠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交通: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民族关系: 进行大规模移民,加强民
族融合;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 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 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A.②③①⑤
北抵长城一带
西
东
到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 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同 愿望 (2)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二)中央官制的建立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 了国家的统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 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郡县制
秦朝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
①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大纲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请问李白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史实?——秦朝统一六国的史实。
一、秦朝统一(1)原因:①长期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②长期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秦国强大;(关键)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⑤正确的策略。
(远交近攻)(2)过程: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3)意义:①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②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二、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②中央-三公九卿制:a、内容: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b、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保证了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③地方-郡县制:a、内容: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臵县令、县丞和县尉。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
b、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意义:①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
(积极)②加强了秦朝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迅速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消极,不讲)三、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相同点:①都属于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②都是为了巩固统治;③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不同点:①基础不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②权力大小不同:分封的诸侯爵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中央任命,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③作用不同: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地方权力的大小不同。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钱穆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原因、条件)
1、人民经过长期的分裂和混战后, 渴望统一。 2、秦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 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3、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秦 兼 并 六 国
咸阳
秦
秦统一的意义:
①全国分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2)内容:郡下设县。 ②建立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 或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①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3)评价:巩固全国的统治。 ②县制机构管理的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 都产生深远影响。
皇帝
郡 县 制
中央机构 郡 县 乡 里 郡守、郡丞、郡尉 县令、县丞、县尉
虎符是皇帝调发军队的凭证, 皇权至上 用铜铸成虎形,中分为二,右左 半符各有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皇帝,左在阳陵”12字。发兵时, 必须右左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P10学思之窗,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 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 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 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答案: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 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事无巨细,皇帝独裁;皇帝猜忌, 残暴的个性。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专制主义是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的决策方式。 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 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 随意性。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服从中央,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 没有独立性。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中央官制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 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 由皇帝控制、发给。
阳陵虎符
皇帝
三公 九卿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御史 丞 大夫 (统率) 相
(统率) 廷 尉 典 客
秦军政大事的决策程序
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进行朝议, 最后由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 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比较完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有明 确的职责分工和地位的规定;丞相之下设有诸 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第二,权利制衡。三公等相互牵制,无法独揽 大权; 第三,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 央三公等职相互牵制,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 人之手。 第四,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皇帝 任命、官职如宗正、奉常等专为皇室设置,国 与家同治)
(2)消极方面 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 易形成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如秦王朝在 农民起义打击下, 二世而亡,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千秋功过,你我评说: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 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功绩: 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 中国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 集权制影响中国2000多年③ 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过错: 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 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③法律 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加 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时代
奴隶社会
高中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总结素材必修1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1.政治基础:秦朝统一中国,巩固统治的需要2.思想基础:法家思想的理论基础3.经济基础:封建经济发展的要求4.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度的建立(1)皇帝名称的由来(2)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3)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1)关系: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2)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 地方:郡县制(1)历史沿革①春秋时期:某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
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制。
③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实行。
(2)主要内容①郡:全国分36郡最高长官称郡守②县:郡以下设县县令或县长③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历史影响:有助于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全国的统治。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1)联系:都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2)区别小结: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特点及影响1.含义君主专制: 指的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2.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
(2)君主专制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3)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着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3.影响(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加强(2)消极作用:容易导致暴政,加重剥削,激化矛盾。
人版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十年高考汇编
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15.(2020·江苏高考·21)(13 分)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
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
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② 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③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④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3.(2017.4·浙江高考·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12.(2013·全国新课标卷 I 高考·24)在周代分封制
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
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
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
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16·上海高考·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原创9: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想想议议: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不 官员产生 世袭(贵族政治) 皇帝任免(官僚政治)
同 官员权力
有封地、爵位
点
中央与地方 地方独立性强,
只有俸禄 地方服从中央,
关系
易造成分裂割据 中央垂直管理
限时训练
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 是(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统一的文字 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同镇)之,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重,……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 易制。……置诸侯不便。”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历史由来:➢ 春秋初设;战国各国实行 全面推行:➢ 秦朝全面推行 特点: ➢ 废分封,置郡县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1)背景: 王室衰微,宗法、分封遭到破坏
(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进行争夺。 诸侯
谢谢观看!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皇万位世世,袭传之无
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独尊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合作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相同点:
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 治发挥过重要作用。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3、本质: 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三公九卿制
秦朝在中央建立起皇帝制 度反映出皇帝独尊、皇位 世袭和皇权至上;中央建 立三公九卿制,构成了秦 朝专制主义的主要特点;
御史 大夫
皇帝
丞 相
(一)皇帝制度
1、“皇帝”称号的由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 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 暴乱……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丞相等皆曰: “……昔者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 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 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 号,号曰『皇帝』。
乡
里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将地方大权收归中央,中央大权 由皇帝一人裁决,实现了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四)巩固统一的措施:法律、经济、文化、工程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有助于统一国家概念的加强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修建驰道、灵渠——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 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进行大规模移民----控制豪富,巩固统治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轮复习)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皇帝制1.内容:(1)皇帝独裁:“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朝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天子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为“玺”。
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2)皇位世袭: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3)皇权至上: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如阳陵虎符。
皇帝的话就是法律(“言即法律”)。
2、影响:①积极影响:第一,皇帝制度强调集中、大一统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割据性和分散性。
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第二,在皇帝制度下,各项政令统一,这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这一制度毕竟是一种剥削制度,对广大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造成他们的极端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在明中期以后停滞不前,落在世界先进国家的后面。
二、中央官僚机构1.设置及其职能(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
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
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
2.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三公九卿 中央: 地方:废分封, 地方:废分封,行郡县 2、变化:西周推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春秋战 变化:西周推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 国时期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国时期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秦朝统一天下后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3、特点:皇权至高无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由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皇帝直接任命;三公各有其责,分工明确, 皇帝直接任命;三公各有其责,分工明确,行政 效率高;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 效率高;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地方听命与 中央并对中央负责。 中央并对中央负责。 影响: 影响: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超过东方任何一国,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超过东方任何一国, 主要是因为 A、占据富饶的关东地区 B、秦国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秦国取得了“天下共主” C、商鞅变法比较彻底 D、秦国彻底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秦 朝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的 形 成
中 皇帝 央 制度 l 至 高 无 上 的 皇 权 中央 和 官制 中 央 官 制
1、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君主专制”指国家政权的决策主宰(所有 君主专制”指国家政权的决策主宰( 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 ),因此而引起的一对 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因此而引起的一对 突出矛盾—— ——皇权与相权之争 突出矛盾——皇权与相权之争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的矛盾。 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之争
九卿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置太尉一职,但又虚设其位,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置太尉一职,但又虚设其位, 从未任命任何人担任。 从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主要是由于 A、皇帝直接掌管全国政务,有利于全国政令统 皇帝直接掌管全国政务, 一 B、秦始皇德高望重,所有大臣都心悦诚服,无 秦始皇德高望重,所有大臣都心悦诚服, 需建立监督机制 C、缺乏可以委以重任的将领 D、秦始皇要亲自掌握兵权,以便于加强对全国 秦始皇要亲自掌握兵权, 的控制
原创10: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秦始皇创立的) (1)皇帝名称的由来
(2)皇权的至高无上
(3)皇帝制的特征 本质:君主专制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核心)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 “议 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 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皇’,采上古‘帝’位号, 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 (1)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对秦:巩固了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 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形成以华夏 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思考 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秦朝中央机构关系示意图
丞相
御使大夫
皇帝
太尉
特点: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②分工明确,相互 配合,彼此牵制;③臣议君决,减少失误;④体现“家国同 治”的特点。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 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 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 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体现了“家国同治”的 特点。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附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实现了国家统一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3.历史学家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材料中的独制”与西周的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B.郡守由君主任免,县令由郡守任免C.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D.郡守由科举选拔,县令由郡守任免4.《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5.有人称赞秦始皇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
”秦朝的统一,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B.统一了全国的法律制度C.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基础D.拓展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6.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X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7.王夫之指出:“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__相_互__配__合__,彼此牵 制,军政大权操纵在_皇__帝__手中。 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君__主__专_制___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限时训练】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
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内容)
1、创立皇帝制度(核心)
(2)特征
材料一: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 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 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 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 曰皇帝,他如议。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 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与民主政体相对立,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 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 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 受控于中央。简单地说,该制度就是: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其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
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
侯不便。”
——《史记》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实行分封制。
高中历史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实质及作用
(1)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特点及实质
特点: 1)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
皇帝任免调遣。 2)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与牵制,最终集权在皇 帝一人手中。 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
(2)作用: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
内因:
4、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有实 力进行统一战争。(主要原因) 5、秦王采取正确的策略和自身才能。
(二)统一过程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 秦
秦 赵 秦
前221年 定都咸阳
秦 齐 秦 魏
韩 秦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楚 秦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意义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秦朝实现统一历史背景
周朝末期,王室衰微,诸侯并起
实现大一统
(一)历史条件
外因:
1、战国时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 断提高,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3、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有利于 统一大国的建立。
试结合下列材料分析秦朝迅速灭亡千古一帝, 有人说秦始皇 是暴君,对这个 问题,你有什么 看法?
• 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 以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2.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 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 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朝统一的条件
• • • • • • (1)封建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 (2)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政治基础; (3)各民族的初步融合—民族基础; (4)人们渴望统一—群众基础; (5)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大; (6)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
2、秦朝统一的完成
咸阳
秦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 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及其影响。
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 —— 秦的统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皇郡 帝县 直长 接官 任皆 命由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阅读书上第11页历史纵横的内容,归纳郡县 制之下又哪些行政机构?主要官员有哪些? 行政区划:郡—县—乡—里 官僚机构:郡守—县令—三老—里正 (3)郡县制的作用: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有效控制,加 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朕德高三 皇,功盖 五帝。
原告
被告
(点拨:此题实际上涉及秦始皇的功过。注意史论结合) • 参考答案:
• 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以前那种割 据混战的局面;我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开拓了 疆域;我颁布了秦律;我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 车轨、统一了文字;我修筑长城,和驰道,开通灵 渠;这些都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祖国疆 域,巩固国家统一。我是千古一帝。 • 秦朝人民的诉状:你大兴土木,营建阿房宫、骊 山陵墓,劳民伤财;你赋役繁重,要我们将收获物 的三分之二交给你;你把残酷的刑法强加在我们 头上,让我们没有活路;你是一个暴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2.(2018.11·浙江高考·5)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3.(2017.4·浙江高考·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4.(2017·北京高考·1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2016·上海高考·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6.(2015·江苏高考·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7.(2015·上海高考·4)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A.太尉B.皇帝C.郡守、县令D.丞相8.(2015·海南高考·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9.(2014·四川高考·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10.(2013·北京高考·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11.(2013·浙江高考·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12.(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方国联盟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13.(2013·上海高考·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 .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 .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 .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 .封邦建国、郡县制度14.(2012·重庆高考卷·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酷 ④土地兼并严重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15.(2012·海南高考卷·3)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 .宣扬托古改制B .承袭华夏传统C .突出个人功业D .标榜君权神授16.(2020·江苏高考·21)(13分)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
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
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
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
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
郡县制为汉代沿用。
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
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
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
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
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
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5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
(4分)17.(2019·天津高考·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7分)18.(2015·天津高考·12)(22分)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7分)(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8分)19.(2014·安徽高考·37)(28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
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图示如下: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图1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20.(2014·上海高考·37)传国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
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
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
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
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
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14分)(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4分)1.D【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
2.B【解析】该题可通过关键信息进行判断。
根据“微子受封”可知,①为周代;根据“政事堂、越窑、夜市”可知,②为唐代;根据“木活字”、“赵体”可知,③为元代;根据“象郡、直道、灵渠、小篆”可知,④为秦代,选择B项符合题意。
3.A4.A【解析】根据材料中“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可以研究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故①正确;根据材料中“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可用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和手工业、商业情况,故②③正确;通往通州的大运河是元代修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5.B【解析】材料“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对于是否实行分封制争论不休,因此省略处应填入取代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后来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出现在汉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C 项错误;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D项错误。
6.C【解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