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的几种基本步法
吴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
吴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门综合性拳术,以其缓慢、圆润的动作、充满内力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五大主要流派之一,由吴全佑创立,并被其子孙世代传承。
在吴式太极拳的教学中,基本功训练是学习者打好太极拳基础的重要环节。
一、站桩:吴式太极拳基本功训练的第一步是通过站桩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感。
站立时,脚跟并拢,身体自然站直,双臂下垂放松。
抬起双手,手臂与身体平行并向前伸展,手掌微微向内。
双手与身体形成一个连接环,这个姿势被称为"抱环"。
保持稳定的呼吸,重心放在脚掌上。
站桩练习有助于培养内力,并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二、太极步:太极拳的步法非常独特,重在运用身体的举重和下压。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包括进步、退步、左右平脚、单脚站、诱步等。
在基本步法的练习中,要注重动作的舒展和流畅,通过练习不断提高步伐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三、身法:身法训练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吴式太极拳注重腰胯的灵活力量和腿部的协调动作。
身法练习包括"掤"、"捋"、"挤"、"按"等动作。
通过身法的训练,可以提高太极拳的技击力和稳定性。
四、手法:手法是太极拳技击的关键。
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多样,主要包括"拳"、"掌"、"托"、"抓"等。
手法的训练需要注意节奏的掌握和力量的运用,既要有轻灵的感觉,又要有独特的内力表现。
五、呼吸:吴式太极拳注重深呼吸和自然呼吸的配合。
呼吸要放松平稳,与动作的转换相呼应。
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提高体力和内力的运用,增加力量的爆发力。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功教学包括站桩、太极步、身法、手法和呼吸等训练内容。
通过这些细致的学习和实践,学习者可以逐渐领悟到太极拳独特的内外合一,柔中带刚的精髓。
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气质和思维的灵活性。
吴式太极拳传统八十四式;动作分解
吴式太极拳传统八十四式(动作分解) 吴式太极拳传统八十四式第一段:1、预备式 1.开步站立2、太极起式 1.双臂前掤 2.两掌下按3、揽雀尾 1.虚步掤手 2.弓步前挤 3.虚步掤手 4.弓步前掤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4、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5、提手上势 1.虚步掤手 2.弓步前挤 3.开步撑按6、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 2.屈蹲垂肘7、搂膝拗步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 3.虚步立掌 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摆挑7.上步提按8.弓步搂推9.提步摆挑 10.上步提按 11.弓步搂推 8、手挥琵琶 1.坐腿掤手 2.弓步前推3.开步掤举9、上步搬拦捶 1.屈蹲按抱 2.弓步平抹 3.坐腿回捋 4.立身拦掌5.弓步打捶10、如封似闭 1.坐腿回抽 2.弓步按推11、十字手 1.弓步分掌 2.屈蹲合抱12、抱虎归山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13、揽雀尾 1.转身提按 2.弓步搂推 3.虚步立掌 4.弓步前掤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1.撤步勾手2.马步平捋 14、斜单鞭第二段:15、肘底看锤 1.弓步前举 2.虚步看捶16、倒撵猴 1.弓步前穿 2.坐腿提按 3.退步搂推 4.坐腿提按5.退步搂推6.坐腿提按7.退步搂推 17、斜飞势 1.叉步掩肘 2.提腿下劈 3.弓步穿靠18、提手上势 1.虚步掤手 2.弓步前挤 3.弓步撑按19、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 2.屈蹲垂肘20、搂膝拗步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21、海底针 1.坐腿前举 2.丁步下插22、闪通背 1.上步挑穿 2.马步架推23、撇身捶 1.转身撇捶 2.弓步前推24、退步搬拦捶 1.撤步合掌 2.坐腿拦掌 3.弓步冲拳 25、上步揽雀尾 1.虚步立掌 2.弓步前掤 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26、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27、云手 1.弓步托按 2.横弓步靠 3.合步托按 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28、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第三段:29、高探马 1.虚步前推30、左右分脚 1.弓步抹掌 2.合臂下劈 3.提膝上架 4.分脚劈掌5.弓步抹掌6.合臂下劈7.提膝上架8.分脚劈掌 31、转身蹬脚 1.垂脚抱拳2.蹬脚劈掌32、进步栽捶 1.落步提按 2.弓步搂推 3.提步摆挑 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摆挑7.上步提按8.弓步栽拳 33、翻身撇身捶 1.转身撇捶 2.弓步前推34、上步高探马 1.弓步前推35、披身踢脚 1.合臂下劈 2.提膝上架 3.分脚劈掌36、退步打虎 1.撤步合掌 2.提腿按掌 3.弓步下捋 4.提膝抱架 37、二起脚1.垂脚抱掌 2.蹬脚劈掌38、双峰贯耳 1.屈膝合手 2.上步分落 3.弓步贯拳39、翻身二起脚 1.叉步抱拳 2.提膝上架 3.蹬脚劈掌 4.转身合拳5.转身提拳6.踢脚劈掌40、撇身捶 1.落步撇捶 2.弓步前推41、上步搬拦捶 1.弓步前伸 2.坐腿拦掌 3.弓步冲拳42、如封似闭 1.坐腿回抽 2.弓步按推43、十字手 1.弓步分掌 2.屈蹲合抱44、抱虎归山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45、揽雀尾 1.转身提按 2.弓步搂推 3.坐腿立掌 4.弓步前掤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46、斜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第四段:47、野马分鬃 1.坐腿立掌 2.上步合手 3.弓步分靠 4.上步合手5.弓步分靠6.上步合手7.弓步分靠8.坐腿立掌9.上步合手 10.弓步分靠48、玉女穿梭 1.提步穿手 2.弓步前掤 3.坐腿旋举 4.弓步架推5.转身合抱6.弓步前掤7.坐腿旋举8.弓步架推9.坐腿立掌 10.上步合手 11.弓步分靠 12.提步穿手13.弓步前掤 14.坐腿旋举 15.弓步架推 16.转身合抱17.弓步前掤 18.坐腿旋举 19.弓步架推 49、揽雀尾 1.坐腿立掌 2.弓步前掤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50、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51、云手 1.弓步托按 2.横弓步靠 3.合步托按 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52、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第五段:53、下势 1.转身平捋 2.仆腿下势54、金鸡独立 1.弓步前穿 2.提膝撑按 3.弓步劈穿 4.提膝撑按 55、倒撵猴1.退步搂推 2.坐腿提按 3.退步搂推 4.坐腿提按5.退步搂推56、斜飞势 1.叉步掩肘 2.提腿下劈 3.弓步穿靠57、提手上势 1.虚步掤手 2.弓步前挤 3.开步撑按58、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 2.屈蹲垂肘59、搂膝拗步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60、海底针 1.坐腿前举 2.丁步下插61、闪通背 1.上步挑穿 2.马步架推62、撇身捶 1.转身撇捶 2.弓步前推63、上步搬拦捶 1.上步拦掌 2.弓步打捶64、上步揽雀尾 1.上步立掌 2.弓步前掤 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65、单鞭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66、云手 1.弓步托按 2.横弓步靠 3.合步托按 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67、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第六段:68、扑面掌 1.提步按掌 2.上步推抱69、转身单摆莲 1.转身摆掌 2.独立拍脚70、搂膝指裆捶 1.落步提按 2.弓步搂推 3.提步摆挑 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摆挑7.上步提按8.弓步冲拳 71、上步揽雀尾 1.虚步立掌 2.弓步前掤 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72、单鞭 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73、下势 1.转身平捋 2.仆腿下势74、上步七星 1.弓步前穿 2.虚步架掌75、退步跨虎 1.撤步双按 2.提膝推掌1.上步按掌2.弓步抱推 76、转身扑面掌77、转身双摆莲 1.扣脚合手 2.虚步摆掌 3.独立摆脚 78、弯弓射虎 1.落步伸掌 2.弓步下捋 3.拧腰提拳 4.弓步贯冲 79、上步扑面掌 1.上步推抱80、翻身撇身捶 1.转身撇捶 2.弓步前推81、上步高探马 1.弓步前推82、上步揽雀尾 1.止步立掌 2.弓步前掤 3.坐腿托掌 4.扣步按掌 83、单鞭1.撤步勾手 2.马步平捋84、合太极 1.立身合掌。
吴式太极拳的步法
吴式太极拳的步法吴式太极拳的基本式子总共三十七个,且步法大多数为正步,其次是隅步,还有其他若干步法,现分述如下:1、正步:正步的尺度是练拳者同身的一脚长,一脚宽,前脚跟和后脚尖分别落在一个方格的对角点上,两只脚如同铁道轨,脚尖平行向前,不可外摆里扣。
正步的变化有弓步和坐步。
弓步前腿为实,肚皮松开贴着大腿根,全身重量落在前腿上;后腿为虚,但须伸直,膝部不可打弯,后脚虚着地能抬而不抬。
坐步是后腿为实,尾骶骨对正后脚跟,全身重量落在后腿上;前腿为虚,收腹翘脚,脚大趾回钩鼻尖,脚掌心朝前,须有向前推物之意。
不论弓步或坐步,都要求鼻尖与实腿的膝尖、脚大足趾尖上下垂直,名之曰“三尖对照”。
2、隅步:隅步的尺度是半脚长,一脚半宽,隅步要求顶心(百会穴)与支撑脚(涌泉穴)上下垂直。
“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左右高探马”、“斜飞式”、“左右打虎式”、“左右弯弓射虎式”等皆为隅步。
3、丁八步:揽雀尾第八动定势为丁八步,所谓丁八步就是说丁不丁,说八不八。
采用此种步法,尾骶骨可以随意与左脚跟或右脚跟取垂直,来回变换身体的重心,这就叫做“身随步转,步随身换”。
4、马步:单鞭定势是八马步,就是两膝尖稍向外撇成八字状,两膝尖与脚尖方向一致,两大腿内侧均向外晾,这叫“敞膝”,这样括约肌就会收缩有力。
脚腕、膝窝和大腿根部松成三个括弧状,达到气沉丹田,上体骨节全部松开来。
5、鸡蹬步:上步七星为鸡蹬步,即右腿坐实,左腿前蹬,脚掌心朝天。
技击应用是从一侧去蹬击对方后腿的踝子骨。
6、虚步:虚步有丁虚和跨虚。
丁虚步如右脚打横,左脚竖着,脚尖虚点地面,步形如丁字,一条腿支撑全身。
拳式中的闪通臂完了,身体半面向左转,高探马动作开始的步型。
跨虚步就是退步跨虎,又叫做“跨虎坐”和“跨仙鹤”,是半跨坐,象跨车沿似的跨着一点边,实际也没有坐,是轻灵的。
练习方法:由立正姿势,右腿屈膝下蹲,把左脚一屈,提起来靠近右脚内侧,即松右胯提左膝。
7、仆步:拳式中的下势是仆步,仆步要求右腿屈膝下蹲,膝与胯成水平,左腿伸直,形如“一”字,左脚尖内扣,脚掌虚着地能抬而不抬。
吴式37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段分解要领
吴式37式太极拳分解教学第一段分解要领
吴式37式太极拳的第一段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其他段式的基础。
下面是第一段的分解要领:
1. 起势:身体直立,双脚并肩,两手自然下垂,注意呼吸。
2. 左右分脚:将左脚向左跨一步,同时将左手提起,右手自然向下放置,屈膝下蹲,注意身体要保持平衡。
3. 右掌劈:将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下,掌心与身体平行,左手自然下垂,注意手臂要放松。
4. 左掌劈:将左手向前推出,掌心向下,掌心与身体平行,右手自然下垂,注意手臂要放松。
5. 单鞭:将右手向后退,同时将左手向前伸出,掌心向外,手臂与身体形成一条直线,右脚跟抬起,左腿微屈做出单鞭的姿势。
6. 局部收势:将左手回收,右手和左脚同时向身体收起,保持身体平衡不动。
7. 左右分脚:将左脚向右跨开一步,同时将右手提起,左手自然向下放置,屈膝下蹲,注意身体要保持平衡。
8. 右掌劈:将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下,掌心与身体平行,左手自然下垂,注意手臂要放松。
9. 左掌劈:将左手向前推出,掌心向下,掌心与身体平行,右手自然下垂,注意手臂要放松。
10. 抱球系列:将右手与左手重叠,放在丹田部位,保持内心平静,呼吸放松。
以上就是吴式37式太极拳的第一段分解要领,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掌握这段基础技巧。
吴式太极拳要领范文
吴式太极拳要领范文
1.起式与站桩:吴式太极拳的起式与其他太极拳的起式有所不同。
吴式太极拳的起式是右脚踏出一步,双手自然下垂,腰胯微曲,头颈挺直,双眼平视前方。
站桩练习可以帮助调整呼吸,增强身体的平衡感。
2.腰胯的运用:吴式太极拳注重腰胯的运用。
腰胯是整个身体的重心所在,腰部的旋转与胯部的推动是吴式太极拳的核心动作。
通过腰胯的运用,可以使身体的力量传递得更加顺畅。
3.手臂与身体的协调:吴式太极拳注重手臂与身体的协调。
手臂的动作应该贴合身体,与身体的动作相呼应。
在进行太极拳的推手练习时尤为重要,手臂的动作要与身体的动作相互配合,形成有力的抗压能力。
4.站稳即动,动中求静:吴式太极拳注重站桩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状态。
站稳后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产生推进力,如“开合”、“上下”等动作。
动作中要求保持身体的平衡感,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要协调一致,既要保持稳定,又要有力量。
5.轻灵与柔和:吴式太极拳不追求速度和力量,注重以柔克刚。
动作要保持轻松灵活,不要用力过猛。
精神上要保持宁静,呼吸要平稳自然。
通过锻炼太极拳,可以使身体变得柔和灵活,恢复身心的平衡。
吴式太极拳83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83 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拳术之一。
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
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吴式太极拳83 式口诀,欢迎阅读。
预备姿势无动作,三才桩功不可没。
意守中极心不动,心静能御外来敌。
一、太极起4 动:
⑴两腕前掤掌托球,⑵右脚抓地左步移。
⑶两脚落实筑地基,⑷两掌下采水面按。
二、揽雀尾①8 动:
⑴退步圆撑推左掌,⑵两臂交叉上步挤。
⑶退步圆撑推右掌,⑷两臂交叉上步挤。
⑸两掌抱球运二脉,⑹右掌斜掤松腕挒。
⑺右掌反采划眉梢,⑻右掌前按拜八门。
三、斜单鞭2 动:
⑴右掌变勾撤左步,⑵先马后弓掼鞭梢。
四、提手上势2 动:
⑴右勾变掌抓小腹,⑵长身意远抛肚肠。
五、白鹤亮翅2 动:
⑴退步圆掌推左掌,⑵两掌托球双肘垂。
六、搂膝拗步12 动:
⑴手摸六穴左搂膝,⑵左弓竖腰右掌按。
⑶跟步回采抱七星,⑷蹲身捋按右托球。
⑸手摸六穴左搂膝,⑹左弓竖腰右掌按。
⑺蹲身捋按左托球,⑻手摸六穴右搂膝。
吴氏83太极拳分解教学内容
吴⽒83太极拳分解教学内容 吴式太极拳属于太极拳的流派之⼀,是⼀种传统拳术。
下⾯是吴⽒83太极拳分解教学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吴式太极拳传统套路83式名称 1.起式 2.揽雀尾 3.单鞭 4.提⼿上势 5.⽩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挥琵琶 8.上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字⼿ 11.抱虎归⼭ 12.揽雀尾 13.斜单鞭 14.肘底看捶 15.倒撵猴 16.斜飞势 17.提⼿上势 18.⽩鹤亮翅 19.搂膝拗步 20.海底针 21.扇通背 22.撇⾝捶 23.卸步搬拦捶 24.上步揽雀尾 25.单鞭 26.云⼿ 27.单鞭 28.⾼探马 29.左右分脚 30.转⾝蹬脚 31.进步栽捶 32.翻⾝撇⾝捶 33.上步⾼探马 34.披⾝踢脚 35.退步打虎 36.⼆起脚 37.双峰贯⽿ 38.翻⾝⼆起脚 39.撇⾝捶 40.上步搬拦捶 41.如封似闭 42.⼗字⼿ 43.抱虎归⼭ 44.揽雀尾 45.斜单鞭 46.野马分鬃 47.⽟⼥穿梭 48.揽雀尾 49.单鞭 50.云⼿ 51.单鞭 52.下势 53.⾦鸡独⽴ 54.倒撵猴 55.斜飞势 56.提⼿上势 57.⽩鹤亮翅 58.搂膝拗步 59.海底针 60.扇通背 61.撇⾝捶 62.上步搬拦捶 63.上步揽雀尾 64.单鞭 65.云⼿ 66.单鞭 67.迎⾯掌 68.转⾝⼗字摆莲 69.搂膝指裆捶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2.下势 73.上步七星 74.退步跨虎 75.转⾝迎⾯掌 76.转⾝双摆莲 77.弯⼸射虎 78.上步迎⾯掌 79.翻⾝撇⾝捶 80.上步⾼探马 81.上步揽雀尾 82.单鞭 83.收势 吴⽒太极拳的发展 杨禄(也有称“露”)禅(公元1799~1872年)在清王府教拳时,满族⼈全佑(公元1834~1902年)从其学拳,后⼜遵师嘱拜于杨班候门下,兼得杨家⽗⼦之长,称著京城。
全佑创始吴⽒太极拳后,徒有王茂斋、郭松亭、夏公甫、齐格忱、刘恩绶、刘彩⾂、常远亭、英杰⾂等。
吴式太极拳拳谱
吴式太极拳拳谱1、预备式2、太极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上步搬拦捶10、如封似闭11、十字手12、抱虎归山(豹虎推山=斜搂膝拗步+翻身搂膝拗步)13、揽雀尾14、斜单鞭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17、斜飞式18、提手上势19、白鹤亮翅20、楼膝拗步21、海底针22、扇通背23、撇身捶24、卸步搬拦捶25、上步揽雀尾26、单鞭27、云手28、单鞭29、高探马30、左右分脚31、转身蹬脚32、进步栽捶33、翻身撇身捶34、上步高探马35、披身踢脚36、退步打虎37、二起脚38、双峰贯耳39、翻身二起脚40、撇身捶41、上步搬拦捶42、如封似闭43、十字手44、抱虎归山(豹虎推山)45、揽雀尾46、斜单鞭47、野马分鬃48、玉女穿梭49、揽雀尾50、单鞭51、云手52、单鞭53、下势54、金鸡独立55、倒撵猴56、斜飞式57、提手上势58、白鹤亮翅59、搂膝拗步60、海底针61、扇通背62、撇身捶63、上步搬拦捶64、上步揽雀尾65、单鞭66、云手67、单鞭68、迎面掌。
69、转身十字摆莲70、搂膝指裆捶71、上步揽雀尾72、单鞭73、下势74、上步七星75、退步跨76、转身迎面掌77、转身双摆莲78、弯弓射虎79、上步迎面掌80、翻身撇身捶81、上步高探马82、上步揽雀尾83、单鞭84、合太极。
45式吴式太极拳拳谱
45式吴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进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10、十字手11、左揽雀尾12、右单鞭
13、右下势14、金鸡独立
第二段
15、左右倒卷肱16、右海底针17、左闪通背18、撇身捶19、肘底看捶20、左右野马分鬃21、玉女穿梭
第三段
22、云手(向左)23、右高探马24、右分脚25、左分脚26、左右打虎27、右蹬脚28、双峰掼耳29、斜飞势30、右迎面掌
第四段
31、十字摆脚32、搂膝左栽捶33、左海底针34、右闪通背35、云手(向右)36、左高探马37、回身指裆捶38、左下势39、上步七星40、退步跨虎41、左迎面掌42、转身摆莲43、弯弓射虎44、退步搬拦捶45、收势。
吴式太极拳技击用法(一)
吴式太极拳技击用法(一)吴式太极拳技击用法1. 推手技击用法•掌对掌:以掌心接触对方手掌,借力反击攻击者,使其失去平衡。
•肘挂手:利用身体的旋转和肘部的晃动,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打击对方脸部或身体。
•斜肘靠:利用肩膀的转动和前进的力量,用肘部撞击对方身体,使其偏离原来的位置。
2. 腿法技击用法•前踢:以膝盖为支点,利用大腿肌肉的力量向前踢击对方身体。
•侧踢:横向旋转身体,在踢击的同时,利用侧腿的力量给予对方强烈的打击。
•绕身腿:利用身体的转动和腿部的旋转力量,绕过对方的防守,进行突然袭击。
3. 手法技击用法•掌打:利用掌部的力量快速击打对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捶打:利用拳头的力量进行重击,集中力量打击对方要害部位。
•撑拳:用手掌掌根部撑击对方,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有效阻碍对方进攻。
4. 肘法技击用法•直肘击:以肘部为中心,快速直击对方身体,形成强大的穿透力。
•侧肘击:利用身体的转动和侧身的力量,以肘部击打对方身体。
•横肘击:利用身体的旋转和胸部的扭转,用横肘造成对方身体的冲击。
5. 膝法技击用法•前膝击:利用前腿的力量,迅速起膝击打对方身体,造成重大伤害。
•侧膝击:以身体的旋转和腿部的力量,将侧膝迅速撞击对方要害部位。
•上膝击:利用身体的抬起和腿部的力量,迅速抬膝击打对方下体。
结语吴式太极拳技击用法多样,每种技击都能有效地打击对手要害部位。
同时,这些技击需要结合身体的旋转、转移重心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运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练习者应注意掌握各项技击的要领,以提高自身的实战能力。
吴式太极拳37_势以意行气要诀暨内功行气感应
少林与太极2024年2月第2期吴式太极拳37势以意行气要诀暨内功行气感应预备式以意行气要诀:并脚站立,骨节松开;两臂下垂,意在指尖。
内功行气感应:吸想命门,呼想肚脐,三次,内功行气在丹田松柔鼓荡;身体微微晃动,如站立在缓慢行进的小船之上;标志着身心松静、内功行气启动,进入了以心行意、以气运身的内功行拳状态。
1、起势(四动)以意行气要诀:1.左脚横移,意在右手小指尖;2.两脚平立,意在两手食指尖;3.两腕前掤,意在手心;4.两掌下采,意在手背。
内功行气感应:开步时,身体左半拉◎范春泉松、右半拉紧;两脚落平后,大腿、小腿发胀发热而有劲,心胸舒畅,两脚如植地生根,全身蓬松而产生六面力(劲)。
2、揽雀尾(八动)以意行气要诀:1.左抱七星,意在右肩;2.右掌打挤,意在脊背;3.右抱七星,意在左肩;4.左掌打挤,意在脊背;5.右掌回捋,意在祖窍;6.右掌上挒,意在右脚;7.右掌反采,意在左肩;8.右掌前按,意在前胸。
内功行气感应:抱七星时,支撑腿之大腿小腿发胀发热,支撑腿脚心和另侧掌心蠕动;打挤时,劲力由腿而腰,发之于背而形于手指,气势澎湃雄厚;采挒时,腹部、掌心有轻微蠕动;揽雀尾中暗含肘靠之劲,肘劲意在肩井,靠劲意在玉枕。
29太极2024年2月第2期3、搂膝拗步(六动)以意行气要诀:1.左掌下按,意在右肩;2.右掌前按,意在左掌心;3.右掌下按,意在左掌心;4.左掌前按,意在右掌心;5.左掌下按,意在右掌心;6.右掌前按,意在左掌心。
内功行气感应:手掌下按时,另一侧的支撑腿大腿发胀发热;手掌前按时,另一侧的支撑腿大腿、小腿发胀发热,两掌掌心亦同时发热或蠕动。
4、手挥琵琶(四动)以意行气要诀:1.右掌回采,意在左肩;2.左掌前掤,意在右掌掌心;3.左掌平按,意在左手中指尖;4.左掌上掤,意在左手手心。
内功行气感应:回采时,右大腿酸胀,小腿劲沉入地;前掤上掤时,左掌心右脚心有轻微蠕动,支撑腿如植地生根。
5、野马分鬃(四动)以意行气要诀:1.左掌下采,意在右肩;2.左肩打靠,意在玉枕;3.右掌下采,意在左肩;4.右肩打靠,意在玉枕。
吴氏太极拳拳谱(三十式)
吴氏太极拳拳谱(三十式)
殷月明 2007 年 4 月于上海
说明: 一、 本拳谱是通过参加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工会太极拳协会组织的“吴
氏太极拳初级培训班”学习,并根据教练周中福的教学内容整理而 成。 二、 在整理过程中,参考了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由徐致一编著的《吴氏 太极拳》一书。本拳谱所使用的图和式样也取自该书。 三、 本拳谱仅用于拳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和练拳之用。 四、 2006 年 9 月第二稿,采纳吴晓春的意见后的修改稿。2007 年 4 月第 三稿,根据中级班学习心得整理完善,并增加每动的意念。
正西不变,如图 4。
动作六(弓步打挤):从上式(图 4),屈
图5
右膝变虚步为右弓步,重心慢慢前移,体重在右脚,左腿伸直,两手趁势微带弧线
向前伸出,方向不变,右臂不要太直,保持坠肘,如图 5。意在坐掌心,目视前
方。
图6甲
图6乙
7
吴氏太极拳拳谱(三十式)
动作七(转腰掤捋):从上式(图 5)仍为弓步,身体向右微微旋腰,同时, 右手循自然弧线向右方平移,左手指尖搭右腕上随同移转,至身体和两手手指均转 向西北方,如图 6 甲。此时,腰已不能再向右旋,即趁势徐徐坐左腿,并徐徐转向 正西,右腿变弓步为虚步,同时右手屈臂垂肘收小弧圈,转至右肩前方时指尖已渐 渐转向上方,即徐徐转腕向正西方变为正掌,左手跟在右腕之下,由俯掌转为仰 掌,两肘微屈,身向正西,眼视前方,如图 6 乙。
断,动中求静,阴阳合一。 吴氏太极拳拳谱(三十式)名称: 1、太极起势 2、拦雀尾 3、 单鞭 4、 提手上势 5、 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上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 倒撵猴 11、斜飞 12、海底针 13、扇通背 14、云手 15、左右分脚 16、转身蹬脚 17、双峰贯耳 18、野马分鬃 19、玉女穿梭 20、下势 21、金鸡独立 22、退步跨虎 23、迎面掌 24、转身摆莲脚 25、弯弓射虎 26、 上步迎面掌 27、翻 身劈 身捶 28、上 步 拦雀尾 29 、单鞭 30、收势合太极。
传统吴氏太极拳108式动作名称
传统吴氏太极拳108式动作名称传统吴氏太极拳108式动作名称大全吴式太极拳以柔化着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拳式小巧灵活。
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不显拘谨。
推手动作严密、细腻,守静而不妄动,亦以柔化见长。
下面是yjbys网店铺为大家介绍的传统吴氏太极拳108式动作名称。
1、预备式2、太极起式3、提手上势4、手挥琵琶5、揽雀尾6、单鞭7、提手上势8、白鹤亮翅9、搂膝拗步左右四度10、手挥琵琶11、进步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抱虎归山14、十字手15、斜搂膝拗步16、转身斜搂膝拗步17、揽雀尾18、斜单鞭19、肘底看捶20、倒撵猴左右三度21、斜飞式22、提手上势23、白鹤亮翅24、搂膝拗步25、海底针26、扇通背27、翻身撇身捶28、退步搬拦捶29、上步揽雀尾30、单鞭31、云手32、单鞭33、左高探马34、右分脚35、右高探马36、左分脚37、转身蹬脚38、搂膝拗步二度39、进步栽捶40、翻身撇身捶41、高探马42、右分手43、一起脚44、退步七星45、退步打虎式46、二起脚47、双峰贯耳48、披身踢脚49、转身蹬脚50、高探马51、进步搬拦捶52、如封似闭53、抱虎归山54、十字手55、斜搂膝拗步56、转身斜搂膝拗步57、揽雀尾58、单鞭59、手挥琵琶60、野马分鬃61、手挥琵琶62、野马分鬃左右三度63、手挥琵琶64、野马分鬃65、玉女穿梭二度66、手挥琵琶67、野马分鬃68、玉女穿梭二度69、揽雀尾70、单鞭71、云手72、单鞭73、下势74、左金鸡独立75、右金鸡独立76、倒撵猴左右三度77、横斜飞式78、提手上势79、白鹤亮翅80、搂膝拗步81、海底针82、扇通背83、翻身撇身捶84、上步搬拦捶85、上步揽雀尾86、单鞭87、云手88、单鞭89、高探马90、扑面掌91、翻身单摆莲92、搂膝拗步93、上步指裆捶94、上步揽雀尾95、单鞭96、下势97、上步七星98、退步跨虎99、转身扑面掌100、翻身双摆莲101、弯弓射虎102、高探马103、扑面掌104、翻身撇身捶105、上步高探马106、上步揽雀尾107、单鞭108、合太极【传统吴氏太极拳108式动作名称大全】。
19式吴氏太极拳分解教学
19式吴氏太极拳分解教学标题:19式吴氏太极拳分解教学导言:吴氏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慢的动作为特点的传统武术,它注重身心的和谐与调和。
19式吴氏太极拳是比较基础的太极拳套路之一,下面将按照列表的形式为大家详细介绍该套路的各个动作要领。
一、起势(门前送礼式)1. 起势时,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腰部稍微下弯,形成“站”的姿势。
2. 轻轻提起右脚跟,将右足向外滑出一步,同时将双手慢慢抬起至肩部位置。
3. 上身保持挺直,目视前方,开始进入下一动作。
二、云手(单鞭)1. 右脚稳步立定,腰部微微下沉,左脚缓缓迈出一步。
2. 左脚迈出后,身体自然转向右侧,左手掌心向外,右手微微下落。
3. 左脚与右脚成一线,上身稍微前倾,呼气放松,目光注视右手。
三、单鞭(逆步抱球)1. 由云手的姿势,将左手缓缓抬起至肩部高度,并向前伸出。
2. 右手向后拉伸,与身体成一直线,掌心向下。
3. 双手分别负气,呼吸均匀,注意保持身体平衡。
四、逆步抱球(白鹤亮翅)1. 由单鞭的姿势,将双手向前抬至胸前,手掌相对。
2. 左脚向后迈出一步,脚尖稍微外扣,身体自然下沉。
3. 双手平稳下落,分为上下两个层次,注意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
五、白鹤亮翅(搂膝拗步)1. 左脚迅速向前一步,脚尖微微向外侧翻转,变相踢脚。
2. 双手分别向上方抬起,腰部稍微向前倾斜,形成搂膝动作。
3. 注意手部和腿部的协调,动作流畅并稳定。
六、搂膝拗步(手挥琵琶)1. 收回左脚,将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自然下垂。
2. 稳住右脚后,将左手向前推出,右手轻拂背部。
3. 上身要保持挺直,呼吸要平稳,动作要缓慢而有力。
七、手挥琵琶(左右摆莲)1. 由上一个动作,先将左手放松伸直,手掌向下。
2. 右手自然下落至右腿侧,形成一只“搭”势的手。
3. 右手再与左手交叉,形成托天式,同时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左脚稍微后退。
八、左右摆莲(摆莲式)1. 左手向前抬起至胸前,右手指尖微微离地,手背向上。
吴式太极拳的几种基本步法
吴式太极拳的几种基本步法吴式太极拳由杨式太极拳演变而来,创始人为满人全佑。
吴氏太极拳也有很多的步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吴式太极拳的几种基本步法。
欢迎阅读!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一:前进这个前进步法中,就包含了三大动作,分别是弓箭步、逼步、连枝步。
人体的对应窍位是会阴穴,属肾经。
如欲前进,意想会阴,眼神向前上看,有助于顺畅前进。
弓箭步为今名,即后脚尖外移约45度,踏实,腿略伸直,前脚向正前方迈出~步,脚尖朝正前方,全脚掌着地踏实,膝前弓至小腿垂直为度,身体正向前腿的正前方。
如搂膝拗步等拳式。
旧名“(上面坫,下面瓦)步”(音店,支也),较形象、准确,因它也点明了运作之法,旧称这是吴式太极拳的独特步法。
腿膝曲蓄,足尖略扬,前进之腿提起的高低度要合适,要既轻灵又沉着。
如果想要学好这种步法,就必须考后面腿的力量,只有后腿的支撑,这样才能快速踢腿,虚迈实放,即运作轻灵,落地后沉着。
初练者如真能循规蹈矩,会感到运动量很大。
吴式太极拳前进之步,均原于此步。
逼步,乃是旧名,现不见有此名称。
此步乃前进后随进之步。
腿必须有前之劲,进而逼之。
如中架子之如封似闭便是,现之练大架子者,大都已舍去不用。
上面所说的连枝步在如今很多流传很广的招式中,已经不见踪影了,但是老架子里面还是存在的。
方法是两足均略下蹲,前足才出,后足即紧跟而上,前足向前,后足外撇,两足呈45度。
前足为实,后足为虚,足尖点地。
如高探马穿掌便是。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二:后退此步法中,只有一个半马步。
人体的对应窍位是祖窍穴(即印堂穴),属心经。
如欲后退,意想印堂,眼神向前下方看,便会顺畅后退。
半马步为两足并立,右足退后一步,足尖外移45度。
踏实,曲膝下蹲,前足尖朝前,身体半斜向前腿方向。
倒撵猴拳式便是。
半马式,旧名后(上面坫,下面瓦)步。
因吴式太极拳有进生退死的说法,因而拳式中向后退步,只有倒撵猴一式,乃是以足尖点地,足跟后落实。
其余与(上面坫,下面瓦)步同,不过反其方向而已。
吴式四十五太极拳拳谱(详细分解动作)
吴式四十五太极拳拳谱(详细分解动作) 一起势:1 并步直立2开步站立3双臂前棚4两掌下按二右揽雀尾:1 虚步棚手 2 弓步前挤3虚步棚手4弓步前挤5坐腿下捋6弓步前棚7坐腿托掌8扣脚按掌三左单鞭:1撤步勾手2马步平捋四提手上势:1虚步棚手2弓步前挤3开步撑按五白鹤亮翅:1直立举臂2屈蹲垂肘六左右搂膝拗步:1上步提按2弓步搂推3提步摆挑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摆挑7上步提按8弓步搂推七手挥琵琶:1坐腿棚手2弓步前推3开步棚举八进步搬拦捶:1屈蹲按抱2弓步平抹3坐腿回捋4立身拦掌5弓步打捶九如封似闭:1坐腿回抽2弓步按推十十字手:1 弓步分掌2屈蹲合抱十一左揽雀尾:1上步提按2弓步搂推3坐腿下捋4弓步前棚5坐腿托掌6扣脚按掌十二右单鞭:1撤步勾手2马步平捋十三右下势:1弓步平搂2仆步下势十四金鸡独立:1弓步前穿2提膝撑按3弓步劈穿4提膝撑按十五左右倒卷肱:1退步搂推2坐腿提按3退步搂推4 坐腿提按5退步搂推十六右海底针:1坐腿前举2丁步下插十七左闪通背:1 上步挑穿2马步架推十八撇身捶:1转身撇捶2弓步前推十九肘底捶:1撤步按掌2虚步打捶二十左右野马分鬃:1上步合手2弓步分靠3上步合手4弓步分靠二十一玉女穿梭:1提步穿手2弓步前棚3坐腿旋举4弓步架推5转身合抱6弓步前棚7坐腿旋举8弓步架推二十二云手:(向左)1弓步托按2横弓步靠3合步托按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7开步旋摆8横弓步靠二十三右高探马:1跟步托按2虚步前推二十四右分脚:1弓步抹掌2合臂下劈3提膝上架4分脚劈掌二十五左分脚:1弓步抹掌2合臂下劈3提膝上架4分脚劈掌二十六左右打虎:1撤步合手2撤步按掌3弓步下捋4提膝抱架5撤步合手6弓步下捋7提膝抱架二十七右蹬脚:1垂脚抱掌2蹬脚劈掌二十八双峰掼耳:1屈膝合手2上步分掌3弓步掼拳二十九斜飞势:1叉步掩肘2提腿下劈3弓步分靠三十右迎面掌:1提步按掌2上步推抱三十一十字拍脚:1转身摆掌2独立拍脚三十二搂膝左栽捶:1落脚提按2弓步搂推3提步摆挑4上步提按5弓步栽拳三十三左海底针:1 收脚前举2丁步下插三十四右闪通背:1 上步挑穿2马步架推三十五云手:(向右)1弓步托按2横弓步靠3合步托按4开步旋摆5横弓步靠6合步托按7开步旋摆8横弓步靠三十六左高探马:1跟步托按2虚步前推三十七回身指裆捶:1转身提按2弓步打捶三十八左下势:1弓步前举2马步平捋3仆步下势三十九上步七星:1弓步前穿2虚步架掌四十退步跨虎:1撤步双按2提膝推掌四十一左迎面掌:1上步托按2弓步推抱四十二转身摆莲:1扣脚合掌2虚步摆掌3摆腿拍脚四十三弯弓射虎:1落脚按掌2弓步下捋3拧腰提拳4弓步掼冲四十四退步搬拦捶:1 坐腿旋捶2退步下捋3坐腿拦掌4弓步冲拳四十五收势:1弓步分掌2收脚合手3立身落掌4并步还原。
吴式太极拳的四大身法要领
吴式太极拳的四大身法要领吴式太极拳是许多中老年人都非常喜爱的太极拳之一,练习吴式太极拳对身法有一定的要求,掌握好身法才能更好的练习吴式太极拳。
那么练习吴式太极拳有哪些身法要领呢?下面店铺为您整理了关于:吴式太极拳的四大身法要领。
欢迎阅读!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练习吴式太极拳对于我们现代人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能起到健身和防身,而且还能排空思想杂念,静心修炼,有利修身养性。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一、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
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高度集中,实在不易。
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上。
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这样比较容易见效。
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境界。
静是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时常静心修炼太极拳能起到非常好的缓解疲劳的作用,对于练习者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利的。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一、轻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单纯以用力大小的程度来衡量。
轻是相对重而言的。
太极经中说:“左重侧左虚,右重侧右虚。
”轻就是不能用“爆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
“轻”也可以解释为柔,“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就是说轻是有力不用。
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末展”为“太极劲”。
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的最高阶段。
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一、灵练习吴式太极拳最重要的是灵活。
灵是神足,而神为一身主宰,神充气足,自然举止灵活。
学习吴式太极拳要轻灵变化、圆活自如,应该注意四项的特点,在实战中,巧用刚柔相济、快慢结合、前后相连。
“顿”是暂停,“挫”是转折。
在练习快拳中,“中定劲”即“顿”的表现,跳跃的动作是“挫”的应用。
刚劲用于坚强的发劲,柔则用于温和的动作,即刚劲后继之温和。
转换动作要快,所谓快中有转换,慢里有舒展。
功架要大,整套拳架在开始时要大方前行,收势要安静,不可马虎,这就是前后相连,也就是说吴式太极拳也需要一气完成。
吴式太极拳基本知识
吴式太极拳基本知识吴式太极拳基本知识——据王老师1983年口述记录整理一、基本步形:(一)从脚的放置上分:1、自然步:两脚并列平行,脚尖相齐,两脚间隔一脚宽,(约10厘米),两脚外沿之间距离约等于本人的胯宽,自然站立。
2、平行步:(开立步):两脚平行,脚尖齐,两脚外沿之间的距离约为本人的肩宽,自然站立。
3、正步:两脚间隔,前后左右各为一脚之长,两脚平行成道轨步。
即川字步。
4、隅步:两脚间隔,左右一脚半长,前后半脚长(均以本人脚长为标准)。
5、马步:两脚跟左右在一直线上,脚尖稍向外撇,两脚尖相距两脚长,膝盖垂直于脚尖。
6、倒八字步:两脚尖距一拳余,两脚相互垂直。
7、一字步:两脚一前一后,前后脚的里侧在一直线上(如退步跨虎一势的第一动)。
(二)从腿的姿势上分:1、弓步:前腿弓,后腿绷直(非僵直),两脚踏实,重心在前腿,鼻尖、膝尖、脚尖成一垂线(三尖相对)。
2、仆步:一腿绷直侧伸,脚尖内扣,使脚垂直于腿,另一腿弯曲下坐,尾闾坐于后脚跟,膝盖对脚尖,两脚平行。
3、坐步:前脚尖竖起,脚跟点地,前腿绷直,后腿下坐,尾闾坐于脚跟,鼻尖、膝盖尖对后脚尖。
顶心、重心、脚心,三心相垂。
4、独立步:一腿直立,另一腿大腿抬平,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向下。
5、虚步:一只脚尖点地,放在另一脚内侧,另一脚踏实,支撑体重,两腿弯曲。
6、歇步:两腿交叉,下蹲,重心在前腿,后脚尖着地,脚跟离地,高架又称盖步,低架又称坐盘步。
如右脚放在左脚的左前方,右脚尖右撇,左脚尖着地,脚跟翘起,下蹲,后腿膝盖顶在前腿的膝窝处,重心在右腿(前腿),例如披身踢脚的第二动。
(三)按手足配合方式分:1、顺步:弓步时,前按的手和在前的腿为同一侧。
2、拗步:弓步时,前按的手和在前的腿为异侧。
(四)按运动方式分:1、上步:一腿支撑,另一腿提起经支撑腿内侧弧形螺旋向前上步,脚跟先着地,随着重心前移,全脚着地。
连续上步为进步。
2、退步:一脚支撑,另一腿提起经支撑腿内侧弧形向后退一步,脚掌先着地,随之重心后移,全脚着地。
吴氏太极拳45式动作分解
45式吴氏太极拳动作分解一.起势(面向正南)1.并步直立(南)、2.(左)开步站立(南)、3.双臂上棚(上举)(南)腕同肩高,手心斜向下、4.曲膝按掌(南)手按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二.右揽雀尾1.(左)虚步棚手(南)左脚上步,脚跟着地,手向外划弧至腰2.(左)弓步前挤(南)左手横于胸前,左手指向右,手心向内,右手指向上3.(左)扣脚抹掌(右45度)左脚内扣45度,右手向前抹掌,手心向左前方,指尖向上4.(左)虚步棚手(西)右脚跟内碾,提脚上步,脚尖翘起,指尖与鼻同高5.(左)弓步前挤(西)同上2,方向相反6.坐腿下捋右手收至胯旁,掌心向下,脚尖起7.弓步前棚身体左转时,右手渐至胸高,成右弓步时,腕同肩高8.座腿托掌身体左后转(面向南,左脚尖内扣,右掌向左前方按,指尖向上腕同肩高三、左单鞭1.撤步勾手(左脚撤步落点在左45度线上)2.马步平捋(胸向东南)马步呈倒八字四、提手上势1.虚步棚手,A.上体右转时,左手举至左额上方,手心向前,右勾变掌落于右胯前。
B.重心移至左腿,右手向上至胸前,手心向上,虎口向上,右脚跟内收后向前上步,脚跟着地成右虚步,2.弓步前挤,3.开步撑按(胸向南)。
五、白鹤亮翅1.直立举臂(胸向南),2.曲蹲垂肘六、左右搂膝拗步(东),1.上步提按2.弓步搂推(东),3.提步摆挑,4.上步提按,5.弓步搂推,6.提步提挑,7.上步提按,8.弓步搂推。
七、手挥琵琶(东)1.坐腿棚手2.弓步前推3.开步棚举八、进步搬拦捶1.屈蹬按抱、两手心约10厘米,2.弓步平抹,3.坐腿回捋,4.立身拦掌(胸向东),5.弓步打捶。
九、如封似闭(东)1.坐腿回抻,2.弓步按掌。
十、十字手1.弓步分掌(胸向南),2.屈蹲合抱。
十一、左揽雀尾1.上步提按左脚左前上步(东南),2.弓步搂推,3.坐腿捋,4.弓步前棚,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胸向西南)。
十二、右单鞭1.撤步勾手、右脚向右后(东北)撤步,脚尖外碾落地2.马步平捋(胸向西北)右掌心向正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式太极拳的几种基本步法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1、前进
这个前进步法中,就包含了三大动作,分别是弓箭步、逼步、连枝步。
人体的对应窍位是会阴穴,属肾经。
如欲前进,意想会阴,眼神向前上看,有助于顺畅前进。
弓箭步为今名,即后脚尖外移约45度,踏实,腿略伸直,前脚向正前方迈出~步,脚尖朝正前方,全脚掌着地踏实,膝前弓至小腿垂直为度,身体正向前腿的正前方。
如搂膝拗步等拳式。
旧名“(上面坫,下面瓦)步”(音店,支也),较形象、准确,因它也点明了运作之法,旧称这是吴式太极拳的独特步法。
腿膝曲蓄,足尖略扬,前进之腿提起的高低度要合适,要既轻灵又沉着。
如果想要学好这种步法,就必须考后面腿的力量,只有后腿的支撑,这样才能快速踢腿,虚迈实放,即运作轻灵,落地后沉着。
初练者如真能循规蹈矩,会感到运动量很大。
吴式太极拳前进之步,均原于此步。
逼步,乃是旧名,现不见有此名称。
此步乃前进后随进之步。
腿必须有前之劲,进而逼之。
如中架子之如封似闭便是,现之练大架子者,大都已舍去不用。
上面所说的连枝步在如今很多流传很广的招式中,已经不见踪影了,但是老架子里面还是存在的。
方法是两足均略下蹲,前足才出,后足即紧跟而上,前足向前,后足外撇,两足呈45度。
前足为实,后足为虚,足尖点地。
如高探马穿掌便是。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2、后退
此步法中,只有一个半马步。
人体的对应窍位是祖窍穴(即印堂穴),属心经。
如欲后退,意想印堂,眼神向前下方看,便会顺畅后退。
半马步为两足并立,右足退后一步,足尖外移45度。
踏实,曲膝下蹲,前足尖朝前,身体半斜向前腿方向。
倒撵猴拳式便是。
半马式,旧名后(上面坫,下面瓦)步。
因吴式太极拳有进生退死的说法,因而拳式中向后退步,只有倒撵猴一式,乃是以足尖点地,足跟后落实。
其余与(上面坫,下面瓦)步同,不过反其方向而已。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3、左顾
此步法中,含有碾步、撤步、敛步、斜步。
人体的对应窍位是夹脊穴,属肝经。
如欲侧转前进(向左向右均一样),意想夹脊穴往实足滂泉穴上落,身体便会自如地侧转前进。
碾步,是旧名,现已很少有此提法。
凡拳势左右转换时,均以足跟为轴,足掌贴地随身而向左右移动,产生如碾之摩擦力,使不致发生前倾后仰与虚浮之病,因名曰碾步。
如揽雀尾、野马分鬃式便是,搂膝拗步与倒撵猴之前进、后退,在左右转换时亦须用此顾、盼之步法,老架子之搂膝拗步更为明显。
以上(上面坫,下面瓦)、碾两种步法,为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在运、接、蓄、发四劲之圆圈内,均离不开这二种步法。
撤步、敛步、斜步,均旧名。
撤步是由里往外开之步,腿
须含有圆圈和开的搠劲,如抱虎归山式便是。
敛步与之相反,为由外往里合之步,腿须含有圆圈和合的劲,如十字手便是。
斜步,乃是左右斜挪之步,腿须有上下相随之劲,如斜单鞭式便是。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4、右盼
此步法与左顾基本相同,除去碾步、撤步、敛步、斜步外,尚有一翻身步。
人体的对应窍位是膻中穴,属肺经。
如欲侧转后退(向左向右都一样),意想膻中穴并向内微收,眼神顺着食指往下看,便能自然侧转后退。
翻身步,亦旧名,乃是回身以脊背领起向后转移之步,如翻身撤身捶、白蛇吐信二式便是。
武式太极拳练习技法
五字诀
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
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
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
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适样比较容易见效。
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轻: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因单纯不用力来解释。
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
太极经中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轻就是不能用“暴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
轻也可作“柔”的解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适就是说明轻的灵活性,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暴发力均为太极拳大忌。
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
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
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慢:练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
慢是相对快而言,慢的原则是要求“贯串”,不能有断绩。
太极经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所以练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前后要街接,所谓“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使全套动作连绵不断,节节贯串,动作之间不能有意拖延。
一般来说,一套拳大约应控制在25-;50分钟之间为适宜。
锻炼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
切:即是认真的意思。
练太极拳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车,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
虚实要分清楚,动作避免欠缺,立身须中正安舒,“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切的另一个意义是研究,练拳时不研究,练后要回忆,哪个拳式练错了,今后再练时要更正。
这就是切、磋、琢、磨的工夫,如此下工夫则进步快矣。
恒:就是“定时”、“定量”,首先是持之以恒,无论是严寒或酷暑都不能间断;其次是定量,根据各人体质和时间,制订相应的时间和运动量。
时间舆运动和量均需逐步加强,才能逐渐提高水平。
静、轻、慢、切、恒五个方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
在练太极拳时,只能并存,不能偏废。
生理要求
练太极举生理上的要求和和心理上的要求,构成一个统一的
整体,心理上的要求属于精神方面:生理上的要求则要落实到身体各部位。
(一)虚领顶劲,(顶头悬)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练太极拳时要求头部正直,下颌稍向内收,但不能用力收,否则僵硬,颈部要灵活,但不能晃动。
这三项要领构成“虚领顶劲”。
无论身如何转动,这个姿势不能变动。
(二)涵胸拔背:涵是向内收敛之意。
练习太极拳时尤忌挺胸,挺胸易于导致躯干僵直,影响气的上升,压胸易使闭气,此二者皆不合太极拳的练气方法。
涵胸是胸微微沉下,肺则向下开张,肺活量自然加大,气则沉丹田矣。
拔即向上提的意思,拔背是用头将背微微提起,有了虚领顶劲,背部自然提起,使脊柱垂直,则中枢神经安定,所以,涵胸与拔背是相连的。
作好虚领劲和涵胸拔背。
则满身轻利矣。
(三)沉肩坠肘:沉肩垂肘与涵胸拔背都是互相关联的。
肩不沉,则胸廓以上皆受束缚。
坠肘也是重要的,肘不坠肘则动作迟滞,力不能长,两胁失去保护。
(四)松腰垂臀:练太极拳腰部是重要的,故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
松腰就是要求腰部要轻松,使身体动作运转轻灵。
因为太极拳的运动变化皆系于腰。
腰松关系着身体的下部着力,不致有头重脚轻之弊。
垂臀就是臀部不能突出,突臀会造成松腰的障碍。
(五)裹裆含腚:裹是包起之意,裹裆是大腿肌肉由外面向襄面包裹,臀部不翘,肛门自然向上提,称为含腚。
(六)尾闾中正:是顶头悬的延续动作,只要顶头悬做好了,脊柱自然会正直。
做到了虚领顶劲与尾合中正,就能使全身处一种兴奋状态。
(七)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就是使横膈膜下沉,成腹式呼吸。
这种呼吸方法能促使呼吸饱满,精神振奋,有利于动作顺遂。
行气法
练太极拳要求练心、练气、练身、三结合。
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讲“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这里所说的心,不是血肉之心而是指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近似于通常讲的“以意领气之意”,但心和意还有区别,拳谚讲的“心动意动”说明心和意之间是主从关系,心为主导,意随心动,致于以心行气的“气”也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有形的呼吸气体,一种是无形的元气。
适二种气也有关联,练拳时首先要呼吸平稳。
要保持常时呼吸的次数和呼吸的深度,久之自然成为深呼吸,是练太极拳的自然发展,而不是故意造成的。
元气是人身的元阳之气,也就是“以心行氧”之气。
元气充足。
则人的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体格强健,年老不衰;元气消耗过多,则人精神不振,声音喑哑,体格衰弱;元气耗尽,人即危矣。
中医所谓调和气血,这个气就指的是元气,元气衰了,用药滋补就难以奏效。
太极拳的特点是由动中生静,静中养心,以意行气,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练气的要求,首先是使呼吸平稳,由平稳而达到深呼吸,不可故意改变平稳的呼吸方式,用静、轻、慢、切、恒的方法练习太极拳的功架,久而久之,动作自然配合呼吸。
十三势行功心解
上讲的“能呼吸然后能灵活”,能呼吸自然能养元气,元气自然沉到丹田,达到增强元气的目的,自然能运到周身,也就是“气遍周身不少滞”的目的达到。
以上各节都有关联,要深加体会,自然贯通,达到延年益寿,非作枝梗之末也。